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讓學生在作文的全過程中處於主體地位論文範文

作文8.66K

摘 要:本文指出在作文的命題、選材、立意、構思、評改等環節,學生都應處於主體地位,積極主動地參與作文的全過程,使其在動腦、動口、動手的學習實踐活動中,較快地提高作文的能力。

讓學生在作文的全過程中處於主體地位論文範文

關鍵詞:學生 作文課 主體

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是:指導課上,教師出題目,供材料,講寫法;習作課上,學生依樣畫葫蘆,千篇一律;評改課上,教師評優劣,學生聽結果。整個作文教學過程,教師大包大攬,扮演着“張口傳授”的角色。不少教師在作文教學中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可總是收效甚微。我們必須從中解放出來,做到命題、指導、改文、講評都有學生積極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人翁作用,讓學生在作文的全過程中處於主體地位,在一系列學習實踐活動中提高作文能力。

一、文題由學生命名

命題的目的是為了將學生的思維範圍相對集中,使習作實踐更有利於重點訓練項目的落實。但我們卻往往忽視了問題的另一面,即通過命題激發學生作文的熱情、開拓學生的作文思路。如果每一次作文都由教師命題,時間一長,必然導致學生產生等待、依賴的思想,很難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而且教學中還往往出現教師的命題缺乏新穎感的現象。諸如《記一件有意義的事》、《記暑假中的一件事》、《記寒假中的一件事》,以及《我熟悉的一個人》、《我尊敬的一個人》等等題目循環往復,學生感到作文課索然無味,必然挫傷學生作文的積極性。筆者認為,命題是激發學生作文熱情的關鍵一步,無論什麼題目,都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寫自己熟悉的事、樂意寫的事,否則,不可能寫出好文章。那麼,要做到這一點,教師的命題就不能過死。筆者在教學中,儘量讓學生自己命題。在不改變訓練要求的前提下,教師只確定習作範圍。例如,有一篇作文訓練要求記一個“對我影響最大的人”,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命題,結果有的寫《我眼中的爸爸》,有的寫《我的好老師》,還有的寫《心中的媽媽》、《當兵的哥哥》等等。題目新穎,內容真實,文章有真情實感。

二、材料讓學生收集

傳統的作文教學,往往是教師在作文前頗下一番功夫,給學生準備好作文材料,作文課上大講特講,然後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材料編作文。這樣做,出現作文內容大同小異、千篇一律的現象,寫出的文章也必然無真情實感。新課標針對這一現象,並總結了作文教學改革的經驗,明確指出:“作文教學要從內容入手,指導學生選擇有意義的內容和恰當的形式,寫自己熟悉的事物,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筆者認為,從內容入手,是抓住了作文教學勞而無功的要害,是改革作文教學的關鍵。試想,一篇文章,如果內容是人家寫了多遍的陳舊事情,或是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表達形式再好,寫作技巧再高,也不可能是好文章。例如,寫《校園新風》就出現了拾錢包歸還失主、扶盲人過馬路、雨天關窗的“事蹟”;寫《我的老師》,便重現燈下批改作業、雨天補課、幫助困難學生的情景……此種現象,至今屢見不鮮。可見,不首先解決“內容”問題,其他方面往往會勞而無功。

那麼,怎樣解決這一問題?筆者的做法是:作文的材料儘量讓學生自己選。學生年齡雖小,但他們的生活同樣多彩多姿,而且他們非常樂意表達自己的情感,關鍵是我們能否引導他們觀察生活,幫助他們開拓思路,激發他們的表達慾望。為了達到這一目的,筆者首先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生活,並要求他們把自己感興趣的、受感染的事情隨時寫在日記裏,建立起作文的“材料庫”。其次是強化學生對作文內容一定要真實的認識,強調每次作文首先看內容是否真實,對作文內容真實、有新意的學生特意表揚、激勵。反之,表達方法再好也不能算好文章。另外,作文指導課上下功夫指導學生自己選材。內容範圍確定後,讓學生充分發揮“材料庫”的作用,各自暢想美好的生活,選出自己願意寫、值得寫的`事情,然後在小組或全班交流,互相啟發。如此訓練,學生便產生了強烈的表達慾望,作文內容百花齊放。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作文是客觀事物的反映。 學生由於年齡較小,不善於觀察周圍的事物,不會積累材料,作文時沒啥可寫,因此,筆者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向學生提出觀察目的,以便有的放矢地讓學生觀察。通常提示學生所要觀察的對象,教給學生觀察方法。如由整體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體,觀察事物的特點,事物之間的聯繫等。並將觀察的內容按自己的認識記錄下來。

有時,引導學生走出校園,到農家田野去觀察,象“絲瓜開花”、“柳樹抽芽”、“無花果長果實”、“小豬崽”、“小貓咪”、“池塘裏的小鴨子”等,在觀察中引導,在引導中觀察,讓學生邊觀察邊記錄,並讓學生自覺地寫出自己的看法,回校後整理材料,作為作文材料積累起來。學生自選材料的同時,教師應適時地表揚鼓勵,培養學生的良好寫作習慣。要提高寫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必須持之以恆,進行長期訓練。用表揚鼓勵的方法,進行外部強化,學生每一個人一個小作文記錄本,內容有每天的日記和每週的兩篇“作文習作”及優秀篇章的“範文摘抄”,如有佳作就刊登在黑板報“學生習作欣賞”欄目,或讓小作者在全班朗讀自己的作品,介紹自己寫作的體會經驗……這樣進行長期培養,使學生願意寫下去,逐漸熟練寫作技能

三、立意構思以學生為主體

由於受傳統作文教學觀念的影響,在指導學生“怎樣寫”的時候,也就是作文的立意、構思階段,往往是教師唱主角,大講這次作文的中心怎樣確定,應怎樣開頭,應怎樣結尾,重點內容應該怎樣突出,段與段應該怎樣銜接等等。結果,學生按照教師的“指導”寫出的作文,在形式上難免千人一面,更重要的是學生的能力得不到培養。為了改變這一點,筆者十分注意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作文的構思。一是指導學生主動地從讀學寫。根據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老師先提出本次作文的主要訓練要求,然後讓學生找出哪篇課文具備這方面的特點,並讓他們自己回顧課文,總結出表達方法,這比老師直接講效果要好得多。二是採取討論式讓全班學生積極參與構思。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各自構思,再在小組討論交流,最後部分學生在班裏交流,師生共同提出修改意見。這樣,既可達到互相啟發、活躍思維、共同提高的目的,又加強了口語訓練,而且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切實鍛鍊了構思能力。

四、評議、修改讓學生參與,一次評改變為多次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這是大家的共識。葉聖陶先生曾説過:“假如着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師只給引導的指點,該怎樣改讓學生自己去考慮決定,學生不處於主體地位了嗎?養成自己改的能力,這是終生受用的。”為了提高學生改文的能力,筆者一方面由一次性評改改為多次性評改,一方面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評議與修改。有時在學生起草尚未謄抄的時候,組織學生進行橫向的交流,採用同桌互改、小組評議等方式,讓學生受到啟發,反饋自省,認真修改草稿。有時在學生起草過程中,教師抽閲部分學生的作文,將有代表性的作文讓學生讀給大家聽,師生共同評議,肯定優點,指出修改意見,以便學生髮現、修改自己作文中的問題;也有時學生謄抄上交後,教師先認真瀏覽,記錄問題,發現共同性的問題,再次指導,爾後再讓學生各自修改。這是全面反饋的修改,有利於解決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實踐證明,這種由學生積極參與的多次性評改作文的方法,可以使學生在縱橫往來的反饋交流中,思維始終處於活躍狀態,真正成為作文的主人,從而獲得作文的能力。

綜上所述,筆者在作文教學實踐中體會到,作文教學必須衝破始終由教師唱主角的習慣做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作文的全過程,在命題、選材、立意、構思、評改的每一個教學環節中都處於主體地位。這樣,學生在一系列的動腦、動口、動手的學習實踐活動中,就會較快地提高作文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程華麗新課改下作文教學探微[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8,(05)。

[2]胡曦春作文不是教出來的[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09,(08)。

[3]張海彥簡論新課改下作文教學中師生角色的定位.語文教學之友,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