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讀烏塔有感(15篇)

作文1.11W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烏塔有感(1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烏塔有感(15篇)
讀烏塔有感(15篇)1

在小記者班上,我閲讀了《烏塔》。回想、品味着小女孩烏塔的一個個神情,一句句話語,我思緒萬千……

烏塔是個12歲的德國小女孩,在這樣的年華,他竟能自己掙錢買票,單獨一人周遊法國、瑞士、奧地利、意大利,還準備再去希臘——想想她的年齡,才12歲呀!更令人吃驚的是,他為這次歐洲之旅準備了三年,路線日程安排得滴水不漏——一個國小生,幾乎不要家長幫忙,與我們這些同齡人相比……唉,真是令我們汗顏呀!

最能引起我們共鳴的,還是她與文中“我”的一番交談。她那熱情輕快的談興,將這酷熱的時光籠罩上了一種神祕的光彩。烏塔的話語,無不折射出西方文化的禮儀、敏捷、獨立感,與中國的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她問起中國孩子是否也這樣旅遊,那隨和的語氣卻使作者怎麼也説不出話來。當“我”説家長很愛孩子,會帶他們出去玩,卻不放心讓孩子單獨出遠門時,自以為找到了一個絕妙的理由,卻受到了烏塔的強烈反駁:“愛孩子,為什麼就不讓他們單獨出門?”我只能苦笑着承認自己的回答不合邏輯;當我告訴烏塔中國的風俗情況,並説孩子們仍能找到快樂,烏塔仍是堅持:“從電視和書本上認識世界並不完美。”看到這裏,我真想暢所欲言,一吐自己即將噴湧的想法!

對於烏塔的觀點,我舉雙手贊成。這正是中國孩子們共同的心聲啊!在中國,人們常説到“愛護”這個詞,久而久之,“愛護”就演變成“愛=保護”。殊不知,愛的方式數不勝數,如若保護過度,便無意中充當了母雞一角,把小孩子們孕育在狹小的土地上。而在外國,“愛”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最重要的便是讓孩子像小鷹一樣,翱翔在雷鳴電閃的天穹下,搏擊在風雨交加的大地上。簡單地説,在中國,則與外國截然相反,“愛”在大多數家長眼中被視為“呵護”。其次,有些家長過於偏重於孩子的學習成績,卻忽視了下一代綜合素質的培養,把孩子“刻”成了對歷史、環境、回報、感恩等一無所知的語數化人類。“從電視和書本上認識世界並不完美”,電視、書本,它們無疑是工具。而人,卻要“撲”在死的工具上,並懶洋洋地向載體和媒介索取想要的知識——可能成功嗎?想獲得真正的心之美麗,除親歷親為,自身實踐,別無他法!

我並不是説愛孩子就不要管他們,也不是在反對中華民族的一貫風格,而是體會到了一種深深的危機感。任何事情都是有度的,“管制”、“保護”與“獨立”都是互相聯繫的,缺一不可,過度則反。親愛的爸爸媽媽,雖然中國的這種現狀不得完全顛覆,但是,孩子要長大,可不能讓下一代的花朵成長在温室裏啊!親愛的爸爸媽媽,愛孩子,就回應一下孩子的心聲吧!鍛鍊我們的真正才能,我們才會告別童年,打拼天下!

讀烏塔有感(15篇)2

最近,我學習了《烏塔》這篇文章,讓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故事講的是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遊歐洲的故事。

烏塔是一個14歲的小女孩,暑假裏,她一個人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威尼斯、米蘭……當我讀到這裏的時候,我簡直不敢相信,一個十多歲的孩子居然可以獨自去那麼多的地方,她是多麼獨立,多麼勇敢呀!

課文中烏塔説的一句話讓我深有感觸:“愛孩子,為什麼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呢?”是呀,爸爸媽媽都很愛我們,可是從來不讓我們一個人出門,更別説讓孩子單獨出門旅行了!可是,這卻讓我們失去了自由,我們都生活在家長温暖的羽翼下,就像温室裏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在家裏,我們都被捧在手心裏,爺爺奶奶都圍着我們轉,怕我們凍着,怕我們熱着,所有的東西都幫我們準備好,生怕有一點兒差錯,和烏塔相比,我們不就像經不起風雨的花朵嗎?

就拿我來説吧,我平常除了自己上下學,去超市書店買點兒東西以外,其它事情家長都要陪着,他們簡直成了我的影子,這樣的我又怎能長大呢?

我們只有像烏塔那樣,長大後才敢走出家門,走進社會,才能獨立去面對生活中的風風雨雨。

我下定決心,不做温室裏的嬌嫩的花朵,要做經得起風吹雨打的參天大樹;不做籠中的金絲雀,要做搏擊長空的雄鷹。我要像烏塔一樣,做一個獨立的孩子!

讀烏塔有感(15篇)3

有那麼一個小姑娘,她名叫烏塔。她竟在14歲時就獨自一個洲歐州。今天,我們學了這一課,讓我深有感觸。

烏塔在生活上獨立自主,在思想上很有主見。不像中國的有些孩子,在家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被當作“小皇帝”、“小太陽”,什麼事都依賴父母。要知道,我們遲早要離開父母獨立生活的。報紙新聞上經常報道大學生連生活都不能自理,那國家要這樣的人有什麼用呢?

其實,這樣的差別還源於家長的教育方式不同。中國家長是凡事都哄着孩子,儘量讓孩子滿足。而外國家長則在孩子遇到挫折時讓孩子自己戰勝。如果把成長之路看做一條長長的跑道,中國家長把孩子牽着、扶着,讓孩子儘量不摔倒,摔倒了,就扶起來;而外國家長放開手讓孩子自己跑,摔倒了就勇敢地爬起來。

課文中還説到了烏塔自己去掙旅費。這並不是因為家裏沒錢或家長不給。其實,這是她又一次生活實踐的機會。而中國孩子需要一筆錢時,家長會心甘情願地掏腰包,儘量滿足孩子的需求。

烏塔是一個很有主見的人,她説:“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中國孩子因為被埋在了書山題海之中,所以只認識到了書本那小小的天地,沒有認識到大千世界的更多美麗。

是呀!難怪大詩人陸游説:“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父母們,請放開你們温暖的的大手,讓我們在廣闊的地球上開闢出屬於自己的那片小小的天地。

讀烏塔有感(15篇)4

今天,我們學習了課文《烏塔》。文中主要講述了年僅14歲的烏塔獨自一人周遊歐洲的故事。

學完課文,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外國的少年兒童竟有如此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的意識。烏塔小小的年紀,竟然能把這麼複雜的事情做得這麼有計劃,有條理,她超強的生存能力,對事情考慮周到和熱情活潑的生活態度讓我對她有了深深的敬佩之情,從她的身上我也明白了不少道理。

和烏塔相比,她才比我大四歲,可是我在家裏從來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所有的事情都是爸爸媽媽準備好的,更別提一個人出門了。而烏塔卻可以隻身一人,分文不拿,自己一邊掙錢一邊旅遊看世界,自己遇到困難自己解決,什麼都不依賴父母,她實在是太勇敢,太堅強了。而我,不管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中一遇到困難馬上依賴父母,一個人出門在外打工掙錢這樣對烏塔來説輕易就拿下的事情對我來説比登天還難!烏塔,我敬佩你!

從你的身上,我還明白了,從書本上,電視上,網絡上看到的世界並不是多麼完美的世界。俗話説:“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親身下河知深淺,親口嘗梨知酸甜”所以,只有像你一樣親眼看到,才能增長更多的見識,開闊自己的視野,看到最完美的世界!

所以,從今天開始,我要學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難試着自己去解決。

讀烏塔有感(15篇)5

最近,我們學了《烏塔》這篇課文,當我第一次讀時,有點不可思議!一個十四歲的孩子就可以自己遊歷歐洲,那沒有別的説法,只能説明這個孩子獨立性超強!

同學們,我相信當一個孩子對大人説:“哎喲!求你了,就讓我一個人去玩吧!”而大人總有那麼一大堆理由告訴你:“你找死啊!現在外面那麼多壞蛋,咱們家就你一個寶貝,把你弄丟了怎麼辦?我告訴你,你去哪我們都會跟着你的,不然我們不放心,還有……”而這句話傳入同學耳中時,同學總是用手摸着他的頭懷疑:“他是不是精神質疾病呀?他不怕壞人嗎?”其實這在國外是屢見不鮮的。

外國小孩自己能旅行,而中國孩子卻做不到,甚至有一些從小就是在大家閨秀的人已經成年了做完了一件事,還得問一下媽媽:“媽,我這樣對不對?”這説明西方教育與東方教育截然不同。

在西方,父母把孩子教會走路就不管了,即使孩子摔了一跤,得到的也只是一句簡單的安慰。最終,孩子必須自己爬起來。到了吃飯的時候,父母就讓孩子抓飯吃,不會用叉子的孩子就用手抓着吃東西,就算孩子掉的滿身都是飯,父母也決不喂孩子吃。這標準是“老鷹”式的愛。

而到了中國就大不一樣了。父母就像老母雞一樣,把孩子護在翅下,不讓一陣風吹在孩子身上,不讓一滴雨在孩子身上。鞋帶要家長系、飯要喂、衣服要父母幫忙穿……簡直與老母雞沒啥區別。

不過在我們還很小很小的時候,由父母來教我們做事。現在長大了,就用不着了。因為我們總有一天要離開父母走向社會。如果你不能獨立,那就別提為社會做貢獻了。

父母按照自己“母雞”式的愛為孩子設計了將來的路程,並以為手把手的教孩子,不厭其煩地陪孩子就夠了。其實家長們忽略了獨立。有一個故事説:“一個人考上了一所名牌學校,幾個月後,又回家了。為什麼呢?就因為他不會剝雞蛋。”

要知道,父母只能陪孩子一時,不能陪孩子一世,早日放手才是對孩子最好的選擇。孩子必需要兩條腿走,不要以為學習好就夠了,你還缺一第獨立的腿。

大家經常看見一位家長,帶着一個孩子玩時,家長説:“別摸髒東西!別走遠……”。然後孩子絆了一跤,但並沒有哭,而家長卻又拍又哄:“可惡的地!讓寶寶摔了一跤。”

對於許多家長來説,只要孩子離開自己的祖母就想出可怕的事:什麼孩子被撞了,孩子游泳嗆水了……世上沒有怕孩子摔跟頭而不讓離子學走路的媽媽,但有的父母就給孩子設了禁區。

陪伴孩子成長不是不行,而是不要過分溺愛孩子。家長要讓孩子明白,前面的路很長,但要自己走。

讀烏塔有感(15篇)6

原先,故事主要講我在住青年旅店時偶遇一個德國小姑娘烏塔獨自一人遊歷歐洲的故事。讀完後,我受益匪淺,不由地暗暗佩服烏塔!

我敬佩烏塔的膽量。文中寫道:“我叫烏塔,在讀國小,已經12歲了,這次趁暑假遊歷歐洲。已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玩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以後還要去波恩,然後去希臘……”這麼長的旅程,她一個人,買的聯票。試想想:她成功出遊的背後,得付出多大的努力啊。知識的儲備、衣食住行、安全等。這對於我一個成年人來説,都只是偶爾想過。到此刻為止,我還只是在想何時能遊遍中國,沒想到這樣一個12歲的小女孩,就已經開始環遊世界了,我感到汗顏。出門前,就在想:自我行嗎?如果路途中身體出問題了怎樣辦、遇到壞人了怎樣辦、沒錢了怎樣辦?從烏塔身上,我看到了出行的勇氣和實力。她真是一個有膽量、有魅力的女孩。

我敬佩烏塔的細心。文中寫道:“為計劃這次旅遊,我整整花了3年的時間來準備,每到一地就要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還要給家裏寄張明信片或打個電話報平安……”從她的講述中,我們感受到了烏塔自強、感恩的精神。她自我準備,遇到問題明白怎樣求助,還明白家中有親人牽扯掛着她,給家人報平安。並且還給家中的每個人都準備了禮物,還明白外面的價格比自我所以城市的物品價格便宜她才買。她在理財方面也有自我獨特的見解。看似烏塔獨自出行,可要獨自應對和處理方方面面的事情,可見烏塔的知識面和應變本事真得十分強。而我們大多數中國孩子呢?有的同學不僅僅自我不敢出遠門,甚至連上學、放學都不願自我走,更別説像烏塔那樣遊歷歐洲了。烏塔之所以能自強,是因為她之前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這時,我們應當反省一下自我,比如:週末之前是否制定了作息時間表?寒暑假是否早有了規劃,並且圍繞規劃在做準備。以後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逐步養成凡事預則立的好習慣。

我還敬佩烏塔的自立。文中寫道:“她不全部向父母要錢,為了掙旅費,每個週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發廣告單,假期還要到別人家裏陪小孩玩。費用父親出一半,自我出一半……”一個12歲的女孩,出行的旅費有一半是自我掙來的。在掙錢的過程中,是不是鍛鍊和提高了孩子各方面的應變本事呢?她真是一個十分棒的孩子,早早接觸社會,早早感知社會,早早認識社會。我們的孩子呢?中國的父母是全球父母中為了孩子付出最多的父母,為了孩子操心最多的父母,為了孩子研究最多的父母,可是我們的孩子呢?放到全球上去還有競爭力嗎?我們常常看到,在全球青少年開展活動時,我們中國的孩子適應社會的本事、謙讓的本事、環保的本事、助人的本事、兼顧未來的本事、理財本事和別的國家的孩子有差距啊!

從《烏塔》這篇課文的學習,我瞭解到一個12歲的德國小姑娘真得很棒,她適應社會的本事很強,她的個人素質很高,她做事情有計劃,計劃了就去實現。勇敢堅強的烏塔,説到做到的烏塔,你是我學習的榜樣!

讀烏塔有感(15篇)7

我讀了《烏塔》這一篇文章,裏面的小主人公——烏塔給我影響巨大,還帶有一絲絲的驚訝!她最大的特點就是獨立性很強。

我們先來説説烏塔的禮貌,一見到作者——汪曉潔,就立即站起來打招呼還問作者從哪裏來的,玩得怎麼樣。作者一一回答完她的問話,她就禮貌的告訴汪曉潔,她叫烏塔,已經十四歲了,是德國的漢堡人。我想,如果我是烏塔,面對着陌生人,連打哈欠都不敢,更何況大膽得向陌生人問好、介紹自己呢?這就是區別呀!

烏塔不但是一個有禮貌的孩子,而且非常有計劃性,是個自律性很強的人。她在家裏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旅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當地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再給家裏拔個電話或寄一張明信片。烏塔為了瞭解所去國家的情況,她還閲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她為了掙旅行所需費用,每個週末都要去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宣傳單,假期到了,還到別人家裏陪小孩玩。就為了出國旅行她做了這麼準備,她用了三年的時間,瞧瞧,烏塔多麼自律呀!看看我們中國的大學生,別看個子一個比一個高,把自己打扮的俊男美女的,可是參觀參觀他們住的房間、宿舍,簡直就是垃圾的天堂,雜物亂飛、垃圾滿地,臭氣熏天,進去令人作嘔。跟烏塔比,真是一個天,一個地呀!想想烏塔才十四歲,我們中國的大學生都是十八、九歲左右的大孩子,他們同烏塔相比較,自律性太差,中國人的臉應該放在哪兒呢?説到這兒我來給大家分享一個真實故事,有一個大學生在家裏什麼事都依賴家長,早晨穿衣服需要父母找到送到跟前(因為晚上脱了不知道扔哪裏了),刷牙父母擠好牙膏候着,吃飯磨蹭父母就給喂,收拾書包也靠家長……他去讀大學後,到食堂拿上雞蛋不會剝皮,感冒藥不會吃,衣服髒了更是不會洗了。這就是一個廢物,上大學有什麼用呢?中國的孩子真丟人呀!

烏塔不但很自律而且很獨立。自己一個人利用暑假時間光顧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她還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最後去了希臘。去這八個地方全都是她一個人,沒有任何人陪同。中國的孩子如果要一個人出去玩,估計父母會把他(她)們抱上火車或飛機,沒有父母的陪同他(她)可能會嚎啕大哭,早成了一個淚人兒。中國的孩子是家裏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很愛他(她)們,不會讓他(她)們一個出去的。但是烏塔也是家中的寶貝,她的父母卻可以讓她一個人去旅行。你不覺得我們中國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是一個太溺愛自己孩子的羣體嗎?如果我們一個人出去旅行,估計大人們先瘋掉了。他們把孩子溺愛的一點不自律、不獨立,若要和烏塔相比,那中國人害羞得要找一個地縫鑽進去了。

中國是個溺愛大國,孩子們要學會自律、獨立、不要被“依賴”這個惡魔害了。

讀烏塔有感(15篇)8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課文,名字叫《烏塔》,主要寫了:十四歲的德國女孩烏塔,一個人遊歷歐洲的故事。

讀了這篇文章,我對她充滿了敬佩。我敬佩他的勇敢,是因為一個年僅十四歲的女孩,竟然敢獨自遊歷歐洲,多麼能體現出她的膽量啊!

我敬佩她的獨立,她為了準備遊歷歐洲,竟花費三年時間來設計旅遊路線,閲讀了很多有關這些國家的書籍,查清了警察局的電話,還發廣告,陪小孩子玩。

我敬佩她的父母,是因為她們的教育理念先進,敢於放手,所以我很敬佩她。

與烏塔相比,我差多了。在勇敢方面,我哪能和烏塔一決高下呢,我連一隻蜘蛛都怕。

説到外出,我也不敢,如果讓我在外面走,我肯定“不堪回首”,因為我覺得後面好像有影子,所以連濮陽市我也不敢出。

在獨立方面上,我不會做飯,很少做家務,也不會花錢,因為我只要一拿錢,就去買零食,所以我不能一個人在家。

我的父母,有些過分溺愛,老師把我含在嘴裏怕化了,放在手裏怕摔了,不讓我一個人出門。

希望我能改正所有的缺點。盼望自己的父母讓我一個人出去旅遊。

讀烏塔有感(15篇)9

一個年僅14歲的小女孩,獨自遊歷歐洲,她膽大心細,有思想有主見,即懂得保護自己,又懂得與人接觸,她就是一個德國的小姑娘———烏塔。

這個故事是我在語文課本上學到的,讀了這篇文章,我感觸很大,不禁陷入了沉思,為什麼一個年僅14歲的小女孩,父母竟然放心讓她獨自出國旅遊,這在我們國家父母肯定不讓也不會放心的。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兩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同而形成的。在國外,父母覺得他們的孩子會靠自己的努力而成功,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不會伸手去幫助,而是要讓他們懂得要依靠自己,相信自己。在我們國家的家長大多給與孩子的是過多的疼愛,甚至是溺愛,使孩子像一個温室裏的花朵,時時依賴着父母,自理能力非常差,有的上了大學還不能自理,試想一下如果有一天父母不在了,你們將如何養活自己呢,國家培養這樣的大學生又有什麼用呢。

這篇課文深深的記在我的腦海裏,我佩服烏塔的勇敢和勇氣,佩服她待人接物的智慧,佩服她的自理自立的能力,所以我要向烏塔學習,不做温室的小花,要自理自立,學習本領,自強不息,做生活的強者

讀烏塔有感(15篇)10

上學期我們學習《烏塔》這一篇課文,文中14歲的烏塔獨自遊歷歐洲的勇氣令我非常敬佩,我被她那善良、膽大、心細的品質所深深地折服了!

文中講了“我”在羅馬認識了一個年僅14歲的德國小朋友烏塔。在“我”和烏塔的.攀談中,“我”知道了烏塔在讀國小,已經獨自遊歷法國、瑞士、奧地利、意大利、威尼斯、米蘭等地方這一次獨自遊歷歐洲的故事。

她在家裏就設計好了旅遊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地先查警察局的電話,以便遇到危險事情時情時請求幫助,再給家人打一個電話,如果是我的話,我一定會叫爸爸媽媽給我整理,也從來沒有想過獨自旅行,警察局的電話我也沒有想過。只有在玩累後才到想家,才會給媽媽打一個電話的不只是我一個人吧。

許多孩子也跟我一樣從小就生活在蜜罐當裏,生活在長輩的羽翼下,長輩們把我們捧在手裏怕碎了,含在嘴裏怕化了,所以我們這一代都缺少獨立,要想獨立就要在困難中磨練自己的意志,鍛鍊自己,遇到困難不放棄。

通過這篇文章,我學到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要不怕困難、堅持不懈、勇於探索,爭做一個自理、勇敢、堅強的人。

讀烏塔有感(15篇)11

現在我的中國的孩子,個個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他們如果聽到烏塔的故事,絕對會難以置信。我們這裏的孩子如果沒有了父母,什麼事情也做不了,而烏塔就可以,因為她獨立自主。

《烏塔》這篇課文敍述了年僅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的事。她堅持遵守在家設計好的旅行路線和日程安排,她每到一個地方,就觀察警察局電話號碼,再給家人寄一張明信片或者打一個電話,讓家人安心,她的旅費都是自己掙來的,她的爸爸媽媽也十分支持她。

中國的父母都不信任孩子,什麼事情都不讓孩子做,認為他們好好學習就可以了。中國的父母天天為孩子擋風擋雨,孩子們就變得越來越懶惰。外國的父母就不一樣了,他們會放開手,讓孩子獨立自主。還有的外國父母會讓自己的孩子在院子裏搭一個帳篷,讓孩子們體驗一下露營生活。他們覺得,愛孩子,就必須讓孩子們經受挫折和磨練。不經風雨,很難成才。

我們已經這麼大了,做作業、睡覺這些小事總是還要爸爸媽媽提醒,而烏塔卻孤身一人遊歐洲;我們總是向父母要錢來買零食、文具,而烏塔卻自己打工掙錢,去買需要的東西,去旅遊;我們總是丟七丟八,把房間弄得亂七八糟讓爸爸媽媽來整理,而烏塔卻認真制定計劃,自己整理好一些瑣事……我們和她實在相差太遠了!

父母的過分溺愛和保護,不利於我們的成長,我們要放開父母的手,學會獨立自主。大膽飛翔吧,去追尋自己的天地。

讀烏塔有感(15篇)12

今天我學了《烏塔》這篇作文,受益匪淺。使我感受到中國與德國教育上的不同……

課文講的是一位14歲的德國小姑娘,獨自一人遊歐洲的事。讀了這篇文章,我知道了我們要養成獨立自主的心。不能太依賴大人,也不能讓父母過於溺愛,更不能做家中的小皇帝。

這些過於溺愛孩子的家長太多了,比如我的父母。記得那一次,我要自己去買書,我跟媽媽説過後便準備獨自去書店購買,但是媽媽堅決不同意。説:“不行,如果你自己坐車遇到危險怎麼辦?沒事,我到時候去給你買。”有些孩子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們國小生如果我們都像烏塔一樣能夠自己環遊世界,但是家長只是督促學習,沒有玩的時間,那裏來環遊世界的時間。我們中國的小孩就像一隻圈在籠子裏的鳥和一隻蝸牛一樣,總是縮在很小的殼窩裏。在家長的呵護下成長起來,我們非常羨慕烏塔。

文中有一段給我留下的印象十深刻“一個14歲的孩子,獨自一人遊歐洲,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決不會相信。我問烏塔:“你一個人不怕危險嗎?你爸爸媽媽不擔心嗎?”因為這段説明了中國教育孩子的缺點,人人的孩子都只能從電視、電腦、收音機……瞭解世界,使中國孩子對外國少年的行為感到不解,我覺得中國的爸爸媽媽應該開放教育,讓中國孩子全面的瞭解世界,這樣才能讓孩子們健康的成長。

文中還有一段給我留下的印象也十分深刻“烏塔對我這番解釋很不滿意,馬上反駁説:“我也是家裏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很愛我。不過我們興趣不同,所以我們有時侯一起出去玩,有時侯單獨出去玩。愛孩子,為什麼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我不明白。你的話不合邏輯。”因為烏塔認為愛孩子和不讓孩子單獨出門之間不存在因果關係。她先舉例説明,然後説明自己的觀點。邏輯嚴謹,條理清晰,觀點鮮明,這充分體現出烏塔在生活上獨立的基礎是她在思想上和精神上的獨立。我覺得烏塔是一個自主,獨立,熱愛生活的人,表現在課文的第五自然段中: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等很多國家。還有第七段:他還説,自己用了三年時間準備了這次行程,閲讀了許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表現了烏塔做事有計劃、有準備以及他的獨立自主意識。

對於烏塔的觀點,我舉雙手贊成。這正是中國孩子們共同的心聲啊!我認為愛孩子就應該讓我們獨立,現在我們這些孩子屬於小公主、小皇帝,整天賴在父母身邊。

我並不是説愛孩子就不要管他們,也不是在反對中華民族的一貫風格,而是體會到了一種深深的危機感。任何事情都是有度的,“管制”、“保護”與“獨立”都是互相聯繫的,缺一不可,過度則反。親愛的爸爸媽媽,雖然中國的這種現狀不得完全*,但是,孩子要長大,可不能讓下一代的花朵成長在温室裏啊!親愛的爸爸媽媽,愛孩子,就回應一下孩子的心聲吧!鍛鍊我們的真正才能,我們才會告別童年,打拼天下!

讀烏塔有感(15篇)13

烏塔,是一個堅強又可愛的孩子,它只有十四歲。如果在中國,不管多大的孩子,都是每個家庭的心肝寶貝,是在嬌生慣養的環境下長大的,而烏塔,也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不同的是她父母愛他的方式很獨特,不是嬌生慣養,而是讓她自己出去尋找自己的成長旅行,烏塔周遊許多國家,在那長的旅行中,烏塔也在漸漸成長。

在中國,幾乎沒有父母讓孩子出遠門。即使一個孩子願意外出旅行,但是父母的心卻是一千個不願意。怕孩子在外生病,沒人照顧啊,餓肚子呀……覺得自己的孩子永遠長不大,當做自己的心肝寶貝對待,含在嘴裏怕化了,擱在手心怕被風吹走了。

難道烏塔的父母不愛烏塔嗎?可是她父母為什麼就同意讓她周遊世界呢?這就是西方的教育與中國的教育方式的截然不同。他們還是非常愛自己的孩子的,他們對孩子的愛是讓孩子在成長中養成自立的好習慣,讓孩子體驗生活的苦難,讓孩子在磨難中頑強,讓孩子成為暴風雨裏的雄鷹;中國父母,他們愛孩子是溺愛,是把自己的孩子當成小皇帝,小公主,孩子從小養成依賴思想,讓孩子成為温室的花朵,成為享受生活的籠中鳥。同學們,你願意像温室裏的花朵、籠中之鳥一般還是願意成為暴風雨中的驕子———————雄鷹?

《烏塔》,讓我認識的是一位教會我堅強與獨立的可愛女孩,在此,我想説:“父母啊!請你們放開温暖的手臂,讓我們在藍天中自由的飛翔吧!”

讀烏塔有感(15篇)14

今天下午,我上網找些文章來讀,無意中發現了《烏塔》這篇文章,看完後,我才回憶起,這是一篇語文課本上的文章,曾經度過,只是日久忘了。今天重讀,我感慨萬千。

烏塔只不過是一個14隨的小姑娘,就有膽量獨自一人遊歷整個歐洲,烏塔的家人,居然有如此魄力,放心一個小女孩獨自外出。從這可以看出,烏塔的獨立生活能力是很強的,

烏塔的父母也是非常注重培養烏塔的獨立生活能力的。

反觀我自己,一個14歲的大男孩了,連獨自出遠門的經歷都沒有,而我的父母

,也萬萬不放心我獨自出遠門的。

通過這一對比,我和烏塔、我父母和烏塔父母的差距就體現出來了。我父母和烏塔父母恰恰相反,父母對我是無微不至的關懷、事無鉅細的干涉,所有事情都要過問,任何事情都要幫我做——除了學習,還從來

不讓我一個人出遠門。

他們這樣對我的原因,無非就是溺愛,怕我受到傷害。但是我想説,爸爸媽媽,你們對我的這種溺愛過頭了,你們的過於溺愛、對我的過於干涉,讓我失去了自主意識,缺少了獨立自主的能力,慢慢地讓我變得懶惰。

你們要知道,雛鳥在學會飛行前經歷了無數次摔下、小樹在成長時經歷了無數次風雨的打擊,陽台上的花盆裏是長不出參天大樹、鳥籠裏的金絲雀飛不到蔚藍的天空,在温室裏長大的花朵只能插在花瓶裏工人欣賞,是經不住風吹雨打的。

你們應該培養我做一隻雄鷹、一棵蒼松,我要像烏塔學習,你們,要想烏塔的父母學習。

讀烏塔有感(15篇)15

今天老師給我們講了《烏塔》這篇文章,我覺得很震驚,一個還沒有成年的14歲小女孩烏塔,竟然可以自己一個人遊歷歐洲等其它國家,實在是令人佩服啊!

文中的烏塔一個人遊歷了半個歐洲,她自己打工掙錢周遊世界。我已經上國小四年級了,日常生活應該可以自己打理了,但是媽媽總是不讓我幹,説:“應該把這些時間用到學習上!”烏塔獨自一人遊歷各國都非常鎮定自若,而我自己一個人走在馬路上卻會驚慌失措。和她相比,我不禁自慚形穢。在這個年齡段,我們就沒有這種勇氣,也沒有這種膽量,媽媽,您知道嗎?當我一個人獨處時,我的內心會感到很孤獨,很無助,感到茫然無措,就會覺得自己像流浪兒一樣,孤立無援。“使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是呀,在我看來,我們的家庭就是一朵花,爸爸、媽媽就是花瓣,爺爺、奶奶是葉片。有一天,花瓣落了,葉片枯萎了,就剩下我這個孤[來源]零零的花蕊了,風一吹,我就會飄落在地上。“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我聽説過這樣一件真實的事:有一個神童叫魏有康,他在十四歲就考上名牌大學,因為他的生活不能獨立,所以還是退學了。媽媽,您應該知道不放手的後果是什麼了吧?您就是把我捧在手裏怕掉了,含在嘴裏怕化了。

在此,我代表所有孩子向家長髮出倡議:放手吧!讓我們學會獨立,讓我們學會自理,“花盆裏長不出蒼松,鳥籠裏飛不出雄鷹。”讓我們在一片自由的天空盡情翱翔吧!

標籤:烏塔 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