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關於融合作文合集15篇

作文2.89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融合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關於融合作文合集15篇

關於融合作文1

每一朵花兒都不曾被拒絕綻放,每一隻鳥兒都不曾被禁止翱翔,每一個生命都不曾被禁止盡情歌唱,正是融合萬物之各態,才創出世間之炫彩斑斕。縱觀中國歷史,盛唐時期的中華民族常被人津津樂道。當時的長安城的生活為最主要的時代特徵。我們看一首元稹的《法曲》自從胡騎起煙塵,毛毳腥羶滿鹹洛。女為胡婦學胡粧,伎進胡音務胡樂。火鳳聲沈多咽絕,春鶯囀罷長蕭索。

胡音胡騎與胡粧,五十年來竟紛泊。從中我們不難看出當時以“胡化”為標準的開放氣度,當時盛唐人士敢於接受,消化外來文化的能力,名族大融合正是成就這個輝煌時代的重要因素。同樣,明清時期從開放到海禁再到閉關,國人的盲目自大拒絕了外來力量的融合,獨自做着“天朝夢”,然而自1840年被洋槍洋炮打開國門後,我們深知脱離世界是無法發展的,之後的融器物,融制度,融思想,讓中國逐漸跟上世界前進的腳步。正謂,“以史為鏡,所以知興替。”可見,只有融合才是歷史發展的潮流,唯有融合才不會被世界淘汰。歌德曾説:“ 人只有在人們中間才能認識自己。”人只有融合於社會,才能得以發展。釋迦摩尼曾問弟子一滴水如何才能使它不幹涸。弟子們答不上來,他説道:“將他放入大海里去。”是的,相較於國家而言,個人融合會更來得實際。集體就同汪洋,只有融與集體才能蹦出一個精彩。

相較於個人而言,國家的融合有來的更重要。美利堅名族對於外來移民的融合成就了其超級大國的霸業;上海對於不同文化的包容成就了其國際大都市的地位。如今的中國絕不會重蹈覆轍,必會以兼容幷包的廣闊胸懷立於名族之林。然而,融合並不代表完全吸收,只有適合才是最好的。我們應秉持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中國走俄國走過的路,雖同為為社會主義,但部分不符合中國國情,只有將生產力與生產關係最適合度,才能創造出一個新高度。日本作為一個典型例子,早期他派“遣唐使”將中國文化融合與海島,後期他仿法國的革命方式,效走“普魯士道路”,海軍“看”英國,大學“學”美國,正是這樣的融合,整合出一條適合其自身發展的道路,才是融合的最終意義。唯有融合才得以發展,唯有智慧的融合才得以衝刺。

關於融合作文2

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橋下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户,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任何人,任何事物之間都是息息相關,有着千絲萬縷聯繫的,就如同一滴水要放入大海才能不幹涸,我們只有融入社會,才能更快地成長。只有融合,才能發展。

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又是整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同一幅拼圖,如果缺了一塊的話,再怎麼完美始終飽有遺憾。融合並非只是要磨去自己的稜角,才能更好的融入,相反,融合是一種包容,是一種寬容,它包容你的獨特個性,吸收你的優秀與品性,褪去你的幼稚與

自私,把你塑造成一個更好的自己。也許你並未感覺到,你現在所處的班級就是一個小小的融合。你們每個人性格迥異,生活的環境也大相徑庭,可是每天的朝夕相處,每一次温暖的交流,都成為了融合中心必不可少的過程。

我們每個人要學會的不僅僅是個體上的融合,顯然,融合已成為世界發展的大趨勢。融合的理念已滲透進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還記得,周恩來在1955年的萬隆會議上所提出的“求同存異”原則嗎?它主張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文化之間的國家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反殖民,反侵略,反霸權的目標。這便是融合的典範。雖然,我們有着不同顏色的皮膚,受着不同文化的薰陶,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發展,但我們尋求文明與和平,希望團結與合作的那顆心沒有任何差異。這次融合是成功的,它為日後第三世界國家的崛起奠定了基礎,顯而易見,融合已成為歷史發展必然的潮流。

我們每個人不只生存在你所處的生活環境中,你身處於這個國家,身處於這個世界,這個地球乃至宇宙中。縱然是滄海一粟又如何,總會存在你留下的痕跡,每個人都不可能脱離這個社會獨立生存。融合的過程雖是緩慢與艱辛的,卻也是必經的,只有學會融合,學會包容與接受他人,學會融入與學習他人,這才是人生的過程。

人與人之間的融合,人與社會之間的融合,國與國之間的融合,無一不展露出世界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是幸運的,身處在這個理性,包容的時代。我們可以盡情展露自己的個性,又可以在所處的團體中共同進步,把那滴水融入海,把那個人融入社會,把那個國融入世界,現在所做的每一步,都在領略融合的真諦。

關於融合作文3

融合人,融入社會這個大染缸裏,總免不了被浸泡,被染色,被打磨,被滲透,到底該以何種面目才能在這個紛擾不斷的社會中立足,與社會萬物融合。

有些人圓滑世故,老練精明,在上司面前謙卑有禮,在下屬面前趾高氣昂,它可以和所有人在飯局中稱兄道弟,談天説地,可以和同事在樓梯間説三道四,指桑罵槐,他可以和所有人都很好,又彷彿和所有人都隔了一層紗,看不清他的真實面目。無疑這種人就是我們俗稱的“牆頭草”,他已經被社會染上了千種顏色,萬種姿態。他,衣冠楚楚,學貫古今。可以從絲綢之路講到利比亞最新戰局,從儒家思想講到米蘭時裝週。從外表上看他什麼都有了,可是他卻失去了人最重要的東西---本色,那一抹心靈的裸色,乾乾淨淨,沒有一絲雜質,最為真我的顏色。可惜,他已經喪失了,因為他已經被社會融合的不留一點縫隙,完完全全的融合進社會中。

有圓滑世故,就有愛曾分明,就這又有了社會中的另外一種人。

這種人個性張揚,説一不二,愛逞強,愛鑽牛角尖,看不順眼就到處嚷嚷,反正年輕,有的是本錢。這應該就是所謂的“初生牛犢不怕虎”。想起我爸爸朋友的兒子,就是這樣,從國外回來,生氣了就甩幾句英文,一副我爸是李剛的樣子,工作不好好做,難道成天呆在家裏,做一輩子的啃老族嗎?通常這種人都是剛出校園,出入社會的年輕人。説的好聽點叫做血氣方剛,年輕氣盛,難聽點就叫做不識時務,自以為是。他們可以花去大半個月的工資去買最新的蘋果機,可以夜夜笙歌,吃喝玩樂,即使明天有早會。相較於那些過分融合於社會的,這種人就是絲毫不與社會融合的。他們有稜有角,個性分明,對於他們來説,人情世故算什麼,當下享樂才是最重要。等他們過了愛做夢的年紀,就會明白轟轟烈烈不如融入社會。

在社會這個大染缸中,有人過分融合,有人絲毫不融合,有人不斷往上爬,有人不斷受打擊,有人已經喪失了本性,有人張揚了個性。其實無論怎麼樣,融合進入這個社會是正確的,但是融合進多少很重要,我們應該在融合進社會的同時,保留真我,保留內心深處的一抹裸色。

關於融合作文4

彼岸,秦桑低綠枝,燕草碧如絲。或可滿載一船春色,平鋪十里湖光。看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彼岸,總是燈火闌珊。在美國的一座小鎮上有一處著名的景點,是位於湖中心的一座小島。然而該處有種特別的遊覽方式,就是不許遊人上岸觀光,只許隔湖相望。彼岸,風乍起。看萬千藤蘿舞動,燦爛耀眼或在一片光華之下,引得多少人如痴如醉。美國人用融合了距離美感的智慧,贏得絡繹不絕的遊客。二戰之後,德國幾乎被撕碎。然而德國人在水深火熱的危難間仍不忘追求美。於是,即便只能住在地下室,他們每天都會安插一束怒放的花。

這樣一個融合了美,紮根於美的民族,一旦有了養料便會盛放,做出像花一樣漂亮的成績!我也曾為一份融合了對生命敬重的警告而動容。胡佛是美國人,面對墨西哥人的非法移民,他憤怒卻依然冷靜。於是他在亞利桑那沙漠中建立了水站,為那些非法入境者提供水源。在他印發的警告上不僅寫着:“回去吧,沒有水等於送死!”又詳細表明瞭水站的地點。面對國人的斥責,胡佛回答説:“恨和尊重是兩碼事!”人借花傳情,花借人繁衍。文學融合了自然最能醉人。

洛夫就讓荷花融合了愛情。他説愛荷如同愛情,因為愛上誰就是:“眾荷喧囂/你卻是離我最近/最靜,最最温柔的一朵/"你愛荷不僅愛它花開時的風情萬種,也愛它花謝後的翠葉田田。若連葉也殘敗,就愛打在池中的雨聲。你愛人不僅愛他年輕時的美好容顏,也愛他衰老的臉上的哀傷和他朝聖所謂靈魂。融合始終是時代樂章水中的高音,強音。它同“適者生存”的法則一樣,違逆者亡。因拒絕融合,閉關鎖國給中華民族帶來深仇大難;因拒絕融合先人智慧,科學家遭遇瓶頸,作家被扼殺靈感;因拒絕百家融合,才有了“焚書坑儒”的慘劇。

融合是從唐代遊弋而來的魚,宋時古風河畔的拂柳,清時穿堂而過的風,一直迤迤邐邐千百年,一直不曾褪色,不曾被淡忘。別隻眺望彼岸,帶着片面的嚮往。融合眾人力量,拾柴堆焰,小舟也能遠航---終有一篇屬於自己的傳説!

關於融合作文5

融合是取長補短,共同進步;融合是各種思想激撞的火花;融合是人與人深層次的交流。但融合並不意味着天下大同,而是保持相對獨立的共同發展。

回顧歷史長河,我們不難發現融合是世界發展的大趨勢,也正因為相互融合,人類才能進步,才能從“無知山谷”中走向光明未來。從秦始皇一味地以武力抗擊匈奴到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制加強交流,民族融合邁出了一大步。從古代封建閉塞到新航路的開闢,世界融合完成了飛躍。人們總是在探求世界的道路上相互影響着,這些一點一滴的交流,改變了歷史,改變了世界,改變了思想。

最基礎的三原色,相互融合才形成着五彩絢麗的世界,融合讓世界更美。而文化與思想的融合,就更彰顯了人類的智慧。在西學東漸的過程中,中國園藝大師們融合了西方的雄偉與東方的精緻,建成了中西合璧的圓明園。而如今,不少外國人都穿起了旗袍,脱口而出流利的中文,這不就是融合的奇妙之處嗎?當傳統與現代,地球的東方與西方這些本該在不同座標的點,集合起來後,並沒有不和諧,反而更加有生命力了。

然而,相互的融合並沒有這麼簡單,但相信,一切阻礙融合的阻力都會被時代的滾滾潮流所拋棄。在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時期,閉關鎖國的階段,也正是中國走向沒落的階段。清政府拒絕打開國門,拒絕積極地融合,便是拒絕了時代賜予的機會,便是拒絕走上發展強大之路的捷徑。所以不可避免地落後捱打,這一打,中華民族覺醒了,如今每一箇中國人都不會忘記這段歷史,把融合作為一種使命與信仰烙印在心。

融合的方式不盡相同,帶來的結果也會不同。巴爾幹地區是歐洲的“火藥桶”。幾百年來,那裏宗教,地區衝突不斷,到如今也未曾消停,可見武力的融合是不能服人的。而現在的中國是五十六個民族其樂融融的國家,這是經過幾代人和平交流的成果。所以在融合的過程中,不能態度強硬,而是要循序漸進,才能真正地融合。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是無可取代,獨一無二的,而文化更是如此,相互融合能取長補短,但我們不能迷失了自我,要時刻牢記自己的根本和特色,並帶着它們一起走向全球。

關於融合作文6

八零後的颶風已過,此刻迎來的是屬於我們九零後的年代。而大家卻對我們這一代褒貶不一。可我想説的是,九零後是最優秀的一代。我們有的,不僅僅是個性我們也在為融合做貢獻。

九零後是愛崗敬業的,吃苦耐勞是我們的寫照。世博和奧運,總有我們九零後的身影。那陪伴在奧混火炬手身邊,默默保護的`,是我們九零後:那在世博會中,用熟練的外語同外國人交談的,使我們九零後。我們與這個社會融合得很棒,並且在融合的同時,也向世界證明了九零後獨特卻充滿團結的風采。

九零後是愛國的,在汶川大地震後,災情也同樣牽動着我們九零後的心。全國哀悼,縱然我們不能親臨災區去關心幫助災民,但在校園裏,我們拉橫幅,發動全校師生捐款。我們努力地想要為受傷的祖國加油助威。你看,那一張張只能的臉龐下展現的,是我們擔憂的神情:那一句句青澀的話語中透露的,使我們愛國心切的聲音。我們與這個國家融合得很棒,並且在融合的過程中,也向中國證明了九零後的力量與信念,更證明了我們對祖國深深的愛。

當然,在融合的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小問題。由於大部分的九零後是獨生子女,被父母寵愛成了温室裏的花朵,集體觀念不強,率真的個性往往讓我們容易得罪他人。我們經受不住磨難對我們的錘鍊,有些九零後會出現類似自殺的行為,這點是需要被改正的。我們需要勇敢面對生活中的磨難,相信總會有最絢麗的彩虹出現在我們身邊。也請大家相信,在融合在出現的問題會變得很好,我們也在盡力把融合變得更完美。

我們九零後,是最優秀的一代。我們與原來唯唯諾諾的學生不同。我們可以在課堂上與老師談古道今,大談夢想。我們可以在操場上灑脱奔放,贏球后自信地繞操場走一圈,這並不是我們的驕傲,而是我們的率真。在穿着打扮上,我們不拘於一格,追求着個性。這也説明了我們思維活躍,敢想敢做。

這就是我們九零後,一羣努力證明自己優秀的孩子。這就是我們九零後,充滿個性卻總在他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温暖而又熱情的雙手。

九零後正在積極努力地融合到這個社會。正在向中國,向世人展現九零後真正的風采。

九零後很棒!會同這個社會融合得很好!因為我們是充滿力量的九零後!

關於融合作文7

對於剛剛過去的“十一”長假,可謂印象深刻。在上海盡興地遊玩,身心都放鬆了許多。還記得,漫步在街頭時,看到的一排排精緻的石庫門。

石庫門,上海極具特色的一種建築。在19、20世紀,上海被外國列強瓜分的時候,石庫門就作為一種商業手段,在上海的土地上逐漸冒起。主體是典型的中國式結構,端莊簡約;而外部的裝飾、雕刻等,卻都是國外的藝術風格,唯美別緻。不可否認,融合了中式建築和西方藝術的石庫門,已經成為了上海的另一個代名詞,受到世人的矚目。

這就是融合吧!將陳舊的、乏味的事物,變成新穎的、有趣的事物。曾經都快被世人所遺忘的東西,經過巧妙與外界融合之後,爆發出新的生命力,而且,是一股強大的生命力!

高爾基曾經説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後各自有一個蘋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交換後各自有兩個思想。”真是令人深思的一句話,真是一種令人讚賞的想法!融合,既不會傷害你,又能夠使我更為強大,何樂而不為呢?

就像那秦始皇統一六國。當秦始皇站在咸陽宮最高的地方,俯視着這一大片廣闊的天地,不知他的心中在想些什麼呢?後人都説秦君殘暴,可是同時,他也功不可沒——是他,統一了整個中國,曾經像一盤散沙似的零散中國,終於變成了一個完整的中國;是他,統一了中國的貨幣與文字,促使了中國更為迅猛的發展;是他,集南與北各個不同的風俗習慣在一起,蜕變成為一個全新的中國……從這些方面來看,難道秦始皇不該被誇讚一聲“偉大”麼?因為就是他,用自己的手,將中國融匯起來的!

“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所謂融合所代表的就是如此,不是嗎?剔除自身不好的地方,接受別人值得學習的地方,這樣的話,發展的不是更快嗎?就如同中國的國粹——京劇,它在其他劇種的互相融合之下誕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句話就是對它最好的詮釋。

當今社會,融合就是發展的大勢所趨,只有放開自身,吸取外物的精華,中國,才會真正地成為東方之蛟龍!

關於融合作文8

融合隨着世界的發展,追求融合的理念已滲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過去,道家思想追求“大同之世”,就是希望能融恰相處,像一個大家庭。而今的“融合”絕不簡單止於基礎條件的交融,而是嚮往更寬更廣更深遠的影響與合作。

幸福來自融合的家庭。家,是我們避風的港灣,是心靈得到休息的花園。家庭早已不是一棟房子,我們更渴求從中得到生活的動力和靈魂的慰藉。當我們累了,看見擺在家門口的拖鞋,看見桌上還留有餘温的茶,抬頭看見家人一個鼓勵的微笑,彷彿疲憊已經不復存在,又重新擁有面對一切的信念。多數成功人士都有一個融合的家庭,因為他們沒有多餘的煩惱,可以讓他們更好地面對工作。而又有多少人因為破碎的家庭而走上墮落與極端。歌手任靜和付笛生,一首《知心愛人》是他們愛情的見證,也陪伴着他們走過生活的日日夜夜。多年過去了,他們還是唱着那句“我們永遠都保存着那份愛,不管風雨再不再來。”正是融合的家庭讓他們依舊顯得年輕,幸福的氛圍也培養出了優秀的兒子。因此,融合從家庭出發。

創意來自融合的智慧。蘋果前任行政總裁,他去世的消息震動了全球。人們都在惋惜失去了一位英才。其實,從他的早年經歷我們可以知道,之所以蘋果有那麼多令人稱奇的創意,都是他所學知識的融合。當年喬布斯在大學裏上美術字課程,學到了不同種漂亮的字體。當他設計第一台電腦時,就將這種字體加入了設計,後來每當一台新的Iphone出現的時候,總有新亮點。許多作家、設計師抱怨沒有靈感、沒有創意。那是他們沒有敏鋭的思維、洞察力將他們所學聯繫融合起來。真正的創意來自融合,這樣我們能看到更多改變世界的“喬布斯”!

和平來自融合的世界。如今我們生活的世界能如此平靜,如此安詳,是因為各國之間緊密融合的利益。正是融合的力量讓站爭不能輕易打響。世博會是科技的融合,奧林匹克運動會是運動與運動員精神的融合,世貿組織是經濟的融合,各國間的友誼交流節是文化的融合。可以説,是融合讓世界和平,讓世界美好!

各個領域的融合滲透,拉近了心靈的距離,讓愛不再有國界。我們生活在融合中,就是生活在幸福的、充滿創意的、和平的、愛的世界裏。融合,讓一切成為可能!

關於融合作文9

09年的春晚,宋祖英在周杰倫的《本草綱目》中緩緩升到舞台中央,欣然高歌,將一曲《辣妹子》完美演繹。那一刻,掌聲雷鳴,那是名族音樂與流行音樂相結合所釋放的光彩,那是一種融合。

融,即是令兩個本不相干、甚至是似有衝突的事物相結合,繼而相互摩擦、互補,散發出前所未有的光彩奪目。如同光與影的世界,明亮與黑暗的結合,呈現出一幕幕可敬可歎、可歌可泣的畫卷。

翻開長長的歷史卷軸,你會發現歷史總是喜歡那些英勇豪邁的事蹟。因此,那些能人志士、遷客騷人總是要經受着諸多的不如意,正所謂“生於憂患”,他們在這憂患中磨礪出的是融合的智慧。

作為一個弱女子,李清照本只需吟詩作詞,看看那“綠肥紅瘦”的海棠花,或是問問“雲中誰寄錦書來”,讓那相思“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可是宋朝破碎的山河,又在她心頭壓上了沉沉的國愁。於是,當“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巾幗氣概融入她的性格中時,這個世界註定不會忘記這段永不退色的傳世風流。

還有那風雅的蘇子美,“被誣奏不容於庭”,便找一個寧謐之處建了滄浪亭,處江湖之遠,享受飄逸、曠達,將家國情懷融入山水之樂,以另一種方式心繫國家。所以在隱居幾年後被重新任用,他欣然前往,居廟堂之高。蘇子美將豁達與積極相融,不是曠達卻勝似曠達。

在苦難與失意中,懂得融合的藝術,便會成就一段傳奇。獨非賢者有是心,人皆可有之。讓自己的心胸寬廣些,容下更多,便融得更多。

融合,融自是為了合,為了二者相得益彰,而現實往往難以有真正的合。現在許多古裝電視劇中的主角們時不時冒出的現代網絡用語着實讓人頭疼。這樣不尊重歷史,忽略歷史常識,卻想把現代元素硬生生地注入其中,又豈會合呢?所以,融合需要更多的理解與考慮,抱着對原有事物的尊重,慎重地融合,才會呈現一派和諧。

融合也需要掌握一個度。若是偏了一邊,廢了另一廂,那還是融合嗎?那麼,找到這個比例,合理地協調二者的關係,就得看你的了。

古人云:“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將二者相融,便合成一個不再只有寒冷的季節。我們也應如此,聽從融合的召喚,讓世界多一番綺麗。

關於融合作文10

葉的離去,是風的追求,還是樹的不挽留?或許兩者皆非,在我眼中,葉的離去是葉的追求,它追求與大地的融合,追求融合後的再次新生。

任何事物都無法脱離外物而存在,雖然我們可以保持行為的獨立、思想的獨立,但我們也該懂得與外物融合。融合有時是一種絕佳的境界,看似混沌一片,實則孕育新生。注入力量,劈開一片新天地。

就像文化,永遠不與外界交流的文化是無法發展的,我們不斷追求的“中西結合”,便是追求文化的融合。舒婷,在我們眼中,她吸收了西方文化而成為朦朧詩的代表,而在外國漢學家的眼中她的文字飽含了中國深厚的文化。融合,造就了文字的新生。貝聿銘先生在設計他的封刀之作——蘇博新館時,外形是青瓦白牆,注入江南獨有的古典韻味,而在內部又加入了現代的時尚元素,古典與現代的完美結合,也是文化發展值得追求的。文化,對每個民族都意義重大,它的不斷融合發展,都會讓整個民族煥發新生的力量。

常説:“夢想照進現實。”夢想這樣一個極其迷人的詞彙更需要與現實融合。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曾發表了一篇極為著名的演説:《我有一個夢想》,如今,一個黑人成為了美國的總統,遙遠的夢想不顧時間的輪迴照進了現實,這樣的融合讓人感動。在中國落後貧窮的時候,多少人夢想着中國的崛起,如漢武盛世,如開元盛世。如今,“天宮一號”升空了,中國已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儘管仍有差距,但現實與夢想不斷逼近、不斷融合,當他們完美融合的那一天到來,該有多少人驕傲地落淚的!海子説:要有最樸素的生活與最遙遠的夢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凍,路遠馬亡。是的,即使再艱難,我們都該有一個夢想,民族都該有夢想,都該追求夢想與現實的融合。

在迴歸到每個人,我們都該追求 “小我”與“大我”的融合,史鐵生先生雖雙腿癱瘓,但他並沒有固執與小我,他寫下對生的體悟,對死的豁達,為整個社會添加生命的重量。“小我”與“大我”的融合,是生命的昇華,是生命的新生!

葉年復一年的與土地融合,文化的融合、夢想與現實的融合也在各地上演,還有許多人在為我們展示“大我”與“小我”的融合。有太多我們知道的抑或不知道的,在追求融合的境界。

追求融合,追求新生!

關於融合作文11

生命是什麼?它沒有國籍。靈魂是什麼?它沒有顏色。人是什麼?他們不應該有高低。

生命是一張白紙。膚色,自然進化使然;國籍,所處地理位置使然;地位,投胎時幸運指數使然。既然劃分生命的各個指標都只是人生最初的偶然,那為何還要死守不放呢?

馬丁?路德?金説:“我有一個夢想。”希望在美國這個大熔爐中,黑人和白人擁有一樣的權利,一樣可以驕傲宣稱自己是美國的兒女。時至今日,他的夢想已經實現,美國也有了自己的黑人總統。

我也有一個夢想,希望世界真的可以像地球村一樣,還生命以最初的面貌,而不是第X世界國家,XX國人,X種人這樣冷冰冰的名字。

世界在進步,但人類的羣居狀態卻沒有太大的改變,只是從小部落成為了大部落,而現在則形成了一個個超大部落,然後在超大部落內又根據地位、財富、城鄉、東南西北部等分成各個小部落。

唉,生命應該是這樣的嗎?世界應該是這樣嗎?不是。我們要的是一個融合的世界。每每看到國人爭先恐後地向國外移民時,我都有些困惑。儘管國外的社會福利令人眼饞,可你拿到綠卡時,你真的有自信説我就是X國人了?當這個世界不是融合的時,總有一層膜把你與那個世界隔開,也許是語言、文化或民族主義。而當世界是融合之時,即使沒有那張國籍證明,你也可以在那裏自由穿行。

當這個世界真正融合時,在外漂泊的吉普賽人也許就不會在大篷車裏或是無奈的被送上遣返的歸途;國家之間也許就不會為了一個個巴掌大的礁島而兵戎相向;第三世界的人們也許就不會偷渡,流亡,然後在另一個發達國家苦苦掙扎。

也許當世界是真正融合時,你不會再為精通十六種語言而驕傲。那時你會發現,心與心之間就可以對話。

生命沒有定義,上帝也沒有在地球上標好國界線,那我們也應該讓靈魂擠在一起取暖。

關於融合作文12

自新航路開闢後,世界就不再是由相互獨立分散的板塊拼湊而成,而是通過各種暴力的或非暴力的手段開始發生思想、經濟、文化等等方面的激烈碰撞。在一番驚天動地後化為一種平衡的調和呈現在世人們的眼前。就如同太極一般,陰陽看似界限分明,實則早已互相深深滲透,達到一種新的平衡即融合的狀態。這種融合已或隱或明地存在於生活的角角落落,是一個必然且先進的趨勢。

聯合國便是一個多方力量融合的產物。世界各國拿出各自的力量,在和諧發展的大背景下遵從一定的原則來維護國際局勢,遏制某些突兀的力量為害世界這個整體。多方力量並非獨立,它們相互以和平之理念交融影響,達到一種外在的協調統一性,發揮巨大力量。一根筷子或許易被折斷,但幾十根被捆綁在一起成為整體的筷子卻難以被折斷。這便是融合的力量,體現於一個和諧的整體,而非一個強大的個體。不知從何時起,在街頭總能輕易地遇到外國友人,他們來自不同國家,説着不同的母語,卻總是帶着相同友善的笑容,口音濃重地説句:“你好。”這樣的相遇總令人會心一笑。

中西文化的融合在他們身上的體現總是有種不可思議的温暖力量。而這種親厚的力量正以一種友善的方式改變着我們的社會。現在街上已鮮少看見插隊、亂穿馬路的現象。因為國外濃郁的人文主義氛圍正在融入我們的生活中。我們追求那種地震後仍能擁有井然秩序的社會,仰慕那種隨意在街上行走,偶遇陌生人便隨手拍拍對方的肩膀互相問候一句:“你好嗎?”的友好。而我們也在向這種美好發展着。微博的“隨手拍照解救走失兒童”、“寵物愛心收留”等等行動都是我們渴求為這個社會做出點什麼的體現。

並不是我們以前就缺失這樣的情懷,而是由於西方開放的文化影響,我們將這種內心深埋着的美好外化顯露出來罷了。融合是一種先進新穎的狀態,由過去的種種經驗累積而成,在現世中發揮着穩定統一的作用。融合是良性的、美好的,將人們心中的善呼喚出來,令人們互相學習引導,終將促就一個美好社會的形成,達到和諧的總目標。那種平和的力量終會使天地驚動,使世界的發展達到一個新的境界。也讓我們展望未來,將融合的精神存入我們的思想吧!

關於融合作文13

融合,它不僅是一種文明,更是一種精神。

我們都知道在四大古國中,中國是唯一沒有被歷史的河流沖走的國家,屹立千年不倒,靠的是什麼?有容乃大。五十六個風格迥異的民族在這片生他們養他們的土地完美的融合,用一顆顆火熱赤誠的心包容他人,熱愛祖國。一個典型的例子便是二戰時期耳熟能知的猶太族,猶太族一向以他們的孤僻,獨特的嗜好被人不理解,排斥。他們流浪在世界各國的每個角落,然後又遷移,奔波。直到他們來到了中國,他們被這裏的和諧,友好征服——人們的笑容是那樣友好,人們的內心是那樣善良……漸漸地,猶太人民被我們所同化,有了同樣的信仰,同樣的文明。

還記得去年的世博會麼?上海吸引了數百萬的遊客前來參展,國外的旅客更是絡繹不絕,對此有關部門便頒佈了一項新指令,世博家庭。電視台專程採訪的片段剪輯成一部小短片,我們看見那些黃頭髮藍眼睛的老外與頭髮白花花的老太學包餛飩。他們的雙手佔滿了麪粉,笨手笨腳的用筷子挑起餡放在麪皮上,眼神專注又認真。老太太一手操作着,眼睛彎成了可愛的小縫,笑眯眯的看着他們。末了,老外與老太太同坐一桌,對着鏡頭豎起了大拇指,用他們不太字正腔圓的發音:“中國,真可愛!”那一瞬間,我看到了人與人之間的融合,文明的融合……

然而這並不是全部,昨天的一起新聞便徹底震撼了我,少女被車撞倒在地,十八名路人走過熟視無睹!這是為什麼?為什麼他們這樣冷漠?!為什麼他們這樣自私?!他們就忍心看正值花季的少女這樣無助的卧倒在馬路,看一條鮮活的生命就這樣離去!何其殘忍。冷漠,無情,自私矇蔽了他們的雙眼,他們的內心硬如石塊,毫無温度,只有麻木。這樣的人要怎樣才能被感動,怎樣才能融合?融合是一種精神,它是樂於助人的精神,心存善念摒棄浮躁我們才能更好地融合。它也是心與心的貼近,是一個生命與另一個生命的交融。是的,融合,它是一種至高無比的精神。

唯有融合,人們才會由心而發的感到幸福;唯有融合,社會才會温暖,才會有人情味,才會發展;唯有融合,才能使國泰民安,社會安定。是的,唯有融合!

關於融合作文14

一滴水滴進了廣闊無垠的大海,一頭新生的小象進入了象的家族,飛機飛向雲層的高處與一朵朵“棉花糖”融為一體,世間萬物彷彿都可以互相浸潤、互相融入。

無法將我的思緒扯離我剛離開的泰國,7日的交流後那點淺薄的感想在我的心頭揮之不去。

泰國有名的便是大皇宮或是説建築風格,不像是中國皇宮內建築樣式的簡潔,繁複的瓷片貼花蓋滿了全身、琉璃點綴、金箔貼紙……金碧輝煌但是一點不誇大。何有融合之説?19世紀時泰國向中國進口的瓷片、琉璃,向意大利進口的14K金馬賽克……由貿易往來誕生的歷史建築,而再融入泰國的文化,如今帶動着旅遊業向全世界傳播的信息,想必是誰也不曾料想到的。物質上的融合應算是世界發展的表面現象,精神上的融合無疑是更深一層次的滲透。

佛教——不得不提的泰國文化,中國佛教講究的是頓悟,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大成佛教,是佛教的一支。而泰國佛教講究修行、參拜,小到星期一到日的佛,大到夏季、雨季、冬季的佛,佛教是他們的一種寄託。本沒有季節之神,但教與季節、氣候相互融合便慢慢轉變成了一種風俗。“佛”無非是一種形象,以無所不能的偉岸身軀站在人們心中,慢慢滲進血液,給予人無窮力量。

在科學是站得住腳去解釋世界、宇宙的今日,“佛教”不可能像中世紀的黑暗統治一樣而壓迫人心。十五個國家的共同聚集,上百份的小型科學研究報告,文化秀的載歌載舞、或動或靜,無論是科學學術上的交流或是文化傳統上的融入,彷彿地球真的只是一個村莊,每個鎮子裏有截然不同的奔放熱情、保守含蓄。

就像在一杯水中放入一個紙團,它會展開、破裂、分解,最終融入水中。彷彿找不到蹤跡,卻仍然存在的空氣一般,文化、精神就是這種東西。但決不是化學反應使原本的物質消失。將原本舊的村落像按Delete鍵那樣簡單的刪除,再以日夜不停歇的速度建起越來越高的大廈,這種急功近利的態度去模仿西方,用模板雕刻出兩個甚至更多的水泥森林,大同小異,甚至有文物的非法買賣,難道文化是可以論斤論兩的麼?

一切的融合都在保存的基礎之上進行着,就像物質的守恆定律一樣、將古老的留存下來進行修繕、改造、再利用。有一天覆古不再是一種情懷,而是一種生活狀態。

關於融合作文15

五千年曆史的演化,沒有磨滅掉我們作為一箇中國人的特徵——黑眼睛,黃皮膚。然而有一些東西正在悄無聲息地發生着變化,不是嗎?

隨着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進入到中國。各種文化在衝突中磨合,在磨合中融合。融合,註定會讓我們失去一些東西。

曾幾何時,越來越多的人們在日常與別人説話中喜歡摻雜一些英文詞彙。對於突然蹦出的幾個英文詞彙,我不討厭,但也絕不能理解。中國漢字的博大精深,有什麼是非要用英文代替的呢?或許,那只是一種習慣,但又或許,他是在語言文化的融合中,失去了那些漢字。

曾幾何時,鋼琴、小提琴等西洋樂器火爆程度令人咂舌。一個普通的40人班級中,會鋼琴的都快一半了,而那些具有民族氣息的樂器如二胡、古箏卻無人問津。嘻哈、RAP等國外興起的音樂形式,在中國越來越被熟知,被接納,荒廢了中國的民族音樂,我很想問一問為什麼,但我已經明白了。在東西音樂文化的融合中,我們失去了真正屬於自己的傳統音樂。

又是曾幾何時,西方的文化已經無孔不入地融合進了我們的生活。漢堡、牛排已經為人們所津津樂道。蘋果、NIKE等國際名牌已經引領了中國的潮流,街上跑的是國外名牌轎車,人們穿的是國外名牌衣服,人們嘴裏哼哼的是國外的潮流音樂,人們現在所接受的,是國外的文化與理念。

朋友們,中國特有的文化難道不岌岌可危嗎?

中國,作為一個有巨大潛力的國家,吸收和融合東西方的文化與理念本無可厚非。但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我呼籲國人們不要忘了自己的根。

沒有根的樹,很難碧綠遮天,一個沒有本質的國家,相當於沒有了根,即使他再強大,再富有,是沒有號召力的,是不團結的。“中國人”,就是讓我們凝聚在一起,身處異鄉,心在一起。就是讓我們無時無刻不感受到祖國的温暖。就是讓我們在他鄉能驕傲地説“I am Chinese!”

朋友們,讓我們去尋找自己的枝枝蔓蔓,去尋找自己的根,讓我們在國外文化的衝擊下守住自己作為一箇中國人的最後陣地。在國際間交往如此頻繁的年代裏,能夠讓更多的外國人,瞭解中國五千年來的歷史,他們一定會豎起大拇指説“Good!”

融合,並不代表失去。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