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家鄉的年味作文(精選10篇)

作文2.96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鄉的年味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的年味作文(精選10篇)

家鄉的年味作文1

當春節來臨時,鞭炮會爆開,成千上萬的家庭會被裝飾,空氣中會瀰漫着濃濃的新年氣息。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習俗。在我的家鄉,每年春節,每個家庭都會燒一個竹筍和肉來邀請菩薩,其餘的會吃東西和招待客人。奶奶總是很早就開始計劃這件事:"今天是元旦,我們要燒一大鍋竹筍和肉。"整個春節都要慢慢吃。”大約一年左右,我第一次陪奶奶和媽媽去菜市場買竹筍。這竹筍也很精緻,不會太長,所以要儘可能的嫩。幸運的是,奶奶是主要力量。奶奶經驗豐富,當她仔細挑選那些令她滿意的石筍時,她總是稱讚她的精明,甚至稱讚她的老闆。稱重後,我也會趕緊去拿。把它帶回家後,我洗了竹筍,把它們放進一個裝滿水的桶裏。這是第一種成分。

大約一週後,我們第二次去蔬菜市場買豬肉。我們在許多肉攤前踱來踱去,所以我疑惑地問我奶奶,“奶奶,買豬肉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奶奶笑着告訴我,李竹筍做的豬肉一定是五花肉,這樣既耐嚼又不太柴火。然後將五花肉的油脂和李竹筍的汁液混合在一起,美味可口。我一邊聽,一邊開始流口水。奶奶看着我,笑了。

配料終於來了,你可以開始烹飪了!

奶奶把浸泡過的竹筍切成絲,把肉切成豆乾大小的塊。同時,我們加熱了鍋。然後在鍋裏翻炒肉,去掉豬肉上的油。大約五六分鐘後,把切碎的竹筍放入鍋中,用豬肉煸炒,直到鍋裏的竹筍被油覆蓋。這時,加入了料酒,煙霧立刻被填滿了。豬肉和竹筍混合在一起的香味撲鼻而來。加入一大鍋水,加入適量醬油、糖、肉和竹筍燉。直到筷子可以很容易地插入肉中,這意味着燉肉差不多完成了。打開鍋蓋,香味溢出來,充滿了整個廚房。再嘗一次,嗯,味道正好。這表明你可以出鍋了!我們把肉和竹筍放進一個大盆裏,盆裏裝滿了一個大盆。棕色的豬肉和竹筍有一個很好的顏色層次,上面有閃亮的油層,看起來非常美味和有吸引力。故事到此結束。每次你想吃的時候,就用勺子把它加熱。

但是,我認為它應該是新鮮的,更好吃,所以我向奶奶提出了我的困惑。奶奶温柔地對我説:“在過去,每個家庭都缺少物質。在新年期間用竹筍燒肉已經是一種罕見的美味了。一個客人來了,他拿出一個勺子和一碗熱肉,作為每個人的主菜。現在時代變了。雖然我們的日子過得更好,但竹筍肉的味道早已融入蕭山人的口味。“正如老舍的祖父在他的讀書《北方的春節》中所説,臘八節必須喝特別的臘八粥。在我們家鄉,用竹筍煮肉是一年中的代表。吃美味的筍肉是為了品味生活的簡單之美和家的温暖。有了這種經歷,我會仔細咀嚼,重點放在竹筍和烤肉上。嗯,我仍然喜歡這種味道,甜甜的,從我的味蕾到我的心臟的一縷,這就是一年的味道。

家鄉的年味作文2

我的家鄉——湖南隆回,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民風淳樸。最讓我難以忘懷、最牽動我情思的莫過於家鄉的年了。

臘月一到,在外打拼的人們陸續回鄉,小村莊越發熱鬧,年味也越來越濃,處處瀰漫着年的喜悦。

家鄉的年味濃,濃在圓圓的餈粑裏。

臘月二十八,舂餈粑。在老家,家家户户舂餈粑可是春節前的重頭戲。那天,奶奶早早就起牀蒸糯米飯,再把蒸熟的糯米飯倒入粑臼(像石缸一樣的器具)中。這個時候,爸爸和大伯就出場了,他們先用粑槌不停按壓糯米飯,直至糯米飯黏成一團為止。接下來,便是他們大展身手——舂餈粑的時刻了。他們你一下,我一下地猛力交替着打糯米飯糰,配合默契,讓人看得熱血沸騰,驚歎不已。十來分鐘後,原本顆粒清晰的糯米飯糰便魔術般地變成了又白又軟又黏的大粑團。最後,爸爸和大伯手扶粑槌,圍着粑臼轉兩圈,大粑團便牢牢地粘在了粑槌上,他們再齊力把它舉起,送到一個鋪了細米粉的大笸籮裏。

接下來,就開始製作粑團了。奶奶用繩子把爸爸和大伯送來的大粑團勒下來,揪成一個個小粑團。這時,就輪到我們出場了——幫忙做餈粑。我們把熱乎乎的小粑團揉捏成圓餅狀,放進雕了花的粑印中,均勻按壓。幾分鐘後,餈粑便漂漂亮亮的,像待嫁的姑娘似的,圓圓潤潤、嬌嬌羞羞地出現在我們眼前。這些精緻的餈粑,或烤或煮,或煎或炸,味道都是極好的。

家鄉的年味濃,濃在紅紅的春聯裏。

過春節,咋能不貼春聯?只要貼上紅紅的春聯,不管是老房子還是新房子,都會變得光鮮亮麗起來。貼春聯這項光榮而神聖的任務,我有幸全程負責過呢。去年除夕,爺爺説他年紀大了,不能爬梯子,而我長高了,手腳又靈巧,是貼春聯的最佳人選。我真是受寵若驚,激動無比!大年三十吃過早飯後,我便迫不及待地拿着刷子蘸“膠水”,仔細地往牆上刷起來。説起這“膠水”,還是奶奶親自用紅薯澱粉調製的哩!“膠水”刷均勻後,我拿起對聯,一邊小心翼翼地左右小幅度挪動,一邊問媽媽:“正了嗎?正了嗎?”經過十幾分鐘的努力,我終於把春聯貼好了。紅豔豔的春聯給老房子增添了無限生機。爺爺開心道:“‘金狗唱出千家喜,春貼換來萬象新。我們孫女貼的春聯喲,那是一個棒,呵呵呵……”

家鄉的年味濃,還濃在豐盛美味的年夜飯裏,濃在五彩斑斕的煙花裏,濃在舞龍舞獅的鑼鼓聲聲裏……

家鄉的年味作文3

説起我們中國的春節,那可是源遠流長。相傳古代時有個叫年的怪獸,每逢正月來臨之際,便會到百姓家搶奪吃的。因此人們很憎惡年來搶奪他們辛勤的勞動成果,於是我們聰明的祖先便想出了用燃放爆竹來驅趕年的方法,所以每逢過年時總能聽到爆竹聲響。這是我們的傳統習俗,也是中國特有的年味。

因為父母工作的原因,從小到大我跟隨他們一起去了很多地方,其中在江蘇住過很大一段時間。江蘇是著名的江南水鄉,其最具有特點的是水。那裏的水格外的清,格外的靜,使人看了有一種靜謐安詳的舒適感。但也是因為這水鄉的柔與美,總讓我感覺這裏的年味不夠濃烈,就像那燒到99℃的開水,終究還是不到火候。

今年的春節我與父母一起回到了家鄉。雖許久未踏上這片土地,但空氣中瀰漫的還是熟悉的味道。到家時還只是二十幾日,但家鄉的年味正愈發濃烈。聽着家鄉人口中熟悉的方言,看着人們挑選年貨時的認真模樣,走過從前熟悉的街道,心中洋溢着欣喜之情。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在一陣噼裏啪啦的爆竹聲後,奶奶招呼我們進了屋。一進屋我便嗅到了一種熟悉的香味,“奶奶,什麼東西這麼香哇?”“你這鼻子可真靈呢,我在包圓子呢,你小時候最愛吃了。”“那這次多包點,我好久沒吃了呢!”説完我便跟奶奶一起去了廚房,認真地跟奶奶學起包圓子的技巧。過了大約一個小時便大功告成了,看着一個個圓鼓鼓的圓子,心中頗有成就感。但奶奶説,這圓子要團圓飯時吃,象徵碰上一家人團團圓圓,於是我便將期待投向了三十夜的團圓飯。

終於到了三十夜了,我日思夜想的圓子終於能一飽口福了。由於我的強烈要求,所以奶奶讓我親自蒸圓子。在完成了生火下鍋等一步驟後,我開始了漫長的等待。可能由於第一次的經驗不足,圓子被我蒸焦了,它們從白胖子變成了黑胖子。雖然相貌不佳,口味還是無話可説的,糯米的香甜和肉的香味,一口下去就是家鄉的年味。

年夜飯過後,我們那的習俗是每家每户去廟裏上香。在去上香的途中每人手中都提着一些爆竹,沿路燃放,這代表着新的一年紅紅火火。老人説每年第一個上香的人能獲得最好的運氣,因此人們都帶着對新年的願望與憧憬奔向廟中。爆竹聲鋪天蓋地在羣山中迴響,綿延不絕。黑暗的天空被煙火照亮,新的一年即將來臨。

新年的鐘聲開始了倒計時,人們在廟中虔誠地祈禱。我站在山上,望着城市中的萬家燈火,聽着新年爆竹聲的陣陣炸響,凝望着絢麗奪目的煙花。我開心地笑了,因為,這是我心目中的年味。

家鄉的年味作文4

一年一度的除夕到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貼春聯、放鞭炮,到處充滿着喜慶、歡快的氛圍。除夕夜,我們一家三口也不例外,一邊吃着年夜飯一邊尋找中國的“年味”。

年三十為什麼叫除夕呢?爸爸告訴我,版本有好多種,公認的説法是古時候有一個兇惡的怪獸叫做夕,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後來,人們發現,夕最害怕紅色與響聲。於是年三十的晚上,每家每户貼大紅春聯、燃放爆竹,來驅逐夕獸,以求得新的一年安寧。從此,這種習俗流傳下來,年三十就被稱為除夕。

中國的有着獨特的年俗文化,如包餃子、貼門神、耍花燈,餃子的形狀像元寶,期盼來年財源滾滾,吃雞寓意“吉利”,吃魚就是“年年有餘”……不過,聽説過年不能吃酸菜,説是“辛酸”;白菜也不能碰,説是“白乾”。但我覺得,不能光靠這些食物決定來年的好運或厄運,想要得到上天的眷顧,是要靠自己的勤奮努力得來的。

接着,爸爸媽媽聊起了自己的家鄉過除夕的風俗。爸爸給我講了湖南老家過年的習慣:在湖南,除夕的團圓飯是在除夕的早晨或中午開始的,食物一般有臘魚、臘肉、油炸豆腐等,還有地瓜干與花生等零食。而且,豆腐是一定要吃的,因為豆腐諧音“多福”或“鬥富”,寓意着新的一年更加富有、幸福。爸爸説,他小時候最盼望的事就是除夕觀看花燈,還有耍雜技、變魔術與原汁原味的湖南花鼓戲。

媽媽是江蘇人,她也講起了小時候除夕的情景:在江蘇,每家每户的團圓飯都是在晚上吃的,“魚米之鄉”的年夜飯一定少不了魚,當然與湖南一樣,豆腐也是必不可少的。媽媽小時候的新衣服是自家買布料,請裁縫做的,新鞋子是外婆親手納的千層底布鞋;七年級還會跟同齡小朋友結伴去拜年,一圈下來就會“大獲豐收”,瓜子、花生、糖果等將衣服口袋塞得滿滿的……

聽了爸爸媽媽的講述,我又想到:像我這種在上海大都市“土生土長”的“00後”,與爸媽他們這一代的過年方式就不一樣了,主要是使用各種電子產品,並通過網絡與老家的親戚“團聚”。想與遠方的親戚聊天,可以使用QQ、微信或微博私信的方式;如果想見到對方,還能用視頻通話模式;想送給長輩一件禮物,能夠先去網上挑選,再寄到對方家裏;當然,壓歲錢也不用給現金了,直接打入我的網上銀行賬户……於是,我將自己的想法也説了一遍。“不過,”我又説,“這樣過除夕,雖然省去了回老家時的旅途勞累,但總感覺缺少了家人團聚時的那種温馨味道,不如我們明年回老家過年吧!”爸爸媽媽齊聲説“好”!

這時,我們彷彿聞聽到了遠方家鄉的歡聲笑語……

家鄉的年味作文5

春節,即農曆新年,俗稱過年,一般從臘月二十四的祭灶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與大年七年級最為熱鬧。我的家鄉在閩中的一個小山村,那裏的春節可真熱鬧紅火啊!四世同堂的我們一大家子聚在一起過年共享天倫之樂。

盼啊!盼啊!眼看春節就快到了,想到這,我不由的笑了起來。一放假我就催着老爸媽媽帶我回老家,到了臘月二十四,家家户户都開始準備年貨。一大早,爺爺就帶上我們幾個去買年貨了,到了市場,哇!年貨真多!有春聯、鞭炮、煙花、魚、蝦、肉、年糕等等一大堆好吃好玩的東西,我們幾個小姐妹挑這選那,直到爺爺與伯伯他們的摩托車上大袋小包的掛滿了,我們才依依不捨的離開市場。

除夕的年夜飯真豐盛!下午老爸與啊二叔叔就當起了廚師,開始準備兩大桌好吃的菜,想想我都忍不住要流口水了,年夜飯還沒開始我們就啃起了風爪,吃上了春捲,喝上飲料了;這個時候大人都不會罵我們哦!年夜飯開始咯!我們小朋友與媽媽們一桌,吃好喝好!真開心!老爸與伯伯、叔叔、小爺爺、大爺爺他們一桌,一家人在一起可開心啦!大人們送給我很多祝福,還有壓歲錢呢。我也祝願長輩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大家吃着、喝着、説着、笑着……我們家除夕的年夜飯充滿了濃濃的親情。老爸他們兄弟幾個還喝酒聊天,一連喝了好幾箱,難怪大家都叫他喝酒王呢,喝到晚上十點,老爸還説不醉不歸,真是糊塗了。

最有意思的還是放煙花。我們老家有個説法:除夕晚上十二點過後整個村子裏誰家鞭炮最早放,就能在新的一年裏得到最好運。春節聯歡晚會還沒結束,我們小姐妹幾個就等着了,新年的鐘聲還沒響,伯伯就點響了鞭炮,老爸幫我們小朋友就放起了煙花,頓時整個小山村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煙花照亮了整個天空,當美麗的煙花飛上天空,有的像流星,有的像大紅花,有的像五彩花,點點滴滴,匯成花的海洋,它們在天空中伸展自己的腰身,多麼快樂,多麼活潑!看着絢爛多彩、美不勝收、漫天飛舞的煙花,我們都忘了是不是第一個放響的了。除夕的夜空多麼美啊!

大年七年級天剛亮,連續不斷的鞭炮聲響起,我們都換上新裝,早早的`吃過了早飯,開始走親訪友,街上非常熱鬧,空氣裏盪漾着炮竹的硝煙味,大人們三五成羣的來來往往,我與小朋友們在街上玩耍,歡笑聲從心底透出,新年對孩子來説真是夢寐以求啊!家家户户的屋子裏,充滿着笑聲,洋溢着歡樂。

一眨眼,元宵節就到了,我們該上學了,大人們也該去忙自己的事情了,我兄弟姐妹們戀戀不捨的揮手告別了,期待新的一年的到來!

到了八點,大家開始看春晚的節目,爺爺奶奶、老爸媽媽、叔叔嬸嬸還給我與小弟弟準備了紅包,説這是壓歲錢。啊!家鄉的年味是團聚的、是温馨的、是幸福的、是快樂的!我愛……

家鄉的年味作文6

下雪啦!放假啦!我們要回鄉下過年啦!

近了,又近了,老家到了!你們好!裊裊的炊煙、親切的老柳樹、慈祥的老祖母……我們回來了!

團團圓圓香香甜甜湯圓味

天上下雪,我們的廚房也“飄雪”,廚房的“雪”就是那磨的米粉,祖母早就磨好了乾粉和水粉,乾粉蒸糕,水粉做湯圓或糰子。大人們忙着拌餡、和粉、捏糰子,我們小孩子則把米粉當橡皮泥玩,把它們做成田螺、元寶、小槍……玩得滿頭滿身都是粉,眉毛、頭髮都白了!大人們忙着將糰子上籠、落蒸,我們忙着搬柴、烤火、給糰子點紅點,歡喜極了。

除夕晚上,我們總是要吃用水粉做的湯圓。家鄉的湯圓個兒大、餡多、皮薄,咬一口,嘿!那滋味就別提有多好了,濃濃的黑芝麻餡慢慢流出來,甜絲絲香噴噴,讓人吃了還想吃。祖母看着我們説:“多吃點,多吃點,一家人好不容易團圓了,就要吃湯圓哪。”

平平仄仄喜氣洋洋春聯味

“歪了,向東一點兒,唉,又過了,再向西一點兒……”在幹什麼呢?貼春聯哪!“一順百順事事順,千好萬好年年好。”橫批“萬事如意”。褐色的木頭大門上貼了大紅的春聯,喜氣洋洋的感覺一下子就出來了。爸爸在房門和後門上貼上倒着的“福”字,我急忙説:“福倒了!福倒了!”媽媽笑着説:“是啊!福到了!”

拉着妹妹在村子裏走一圈,家家户户都貼上了大紅春聯,我挨個讀過去,這平平仄仄的春聯增添了不少春的氣息。

歡歡喜喜噼噼啪啪鞭炮味

在我的老家,一過臘月二十,各家各户就開始祭祖宗或謝灶王爺了,噼噼啪啪的鞭炮聲把鄉村的年味給放出來啦!

除夕的晚上,鞭炮聲此起彼伏,那絢爛的煙花在黑夜裏綻放出迷人的笑臉,好像在慶祝人們閤家團圓,又好像為我們送來獨特的新春祝福。

看着春晚,依偎着祖母,在熱熱鬧鬧的鞭炮聲中,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睡得又香又沉,還做了好多甜甜的夢。

在鄉下過年,從小年夜起,王爺爺家的大鑼鼓就開始敲起來了,全村的男人們輪流去敲鼓,據説鼓聲可以驅趕“年”這個怪獸,可以辟邪。不過我覺得這鼓聲給人帶來力量,讓人們覺得在新的一年裏幹什麼都有信心、有希望。這鼓聲會一直響到元宵節才結束呢。這年哪,就有了咚咚的歡樂鑼鼓味。

在鄉下過年,大年七年級我們一定要穿上新的衣服,挨家挨户給長輩拜大年。我的口袋裏塞滿了糖果和壓歲錢,這年就有了糖果的甜味,媽媽説糖果預示着來年,我們的生活會比糖果還要甜美、幸福。

現在我又跟着爸爸媽媽回到了城裏,但是鄉下那濃濃的年味,讓我久久地、深深地回味……

家鄉的年味作文7

每憶起那座小村莊,總會聞到絲絲縷縷的家鄉味,從我的記憶深處傳來。

家鄉味是秋日清晨盪漾在空氣中的桂花香。爺爺家院子的一角有一株銀桂靜悄悄地生長。一早,一股濃烈的桂花香幽幽地,不知不覺地,從門縫裏擠出來,從未掩好的窗户裏鑽進屋裏,似乎無孔不入。桂花香很素雅,並不膩人,只會讓你一夜好覺後倍感神清氣爽,還夾雜着一點點早晨的濕潤空氣,毫無遮攔地直直地鑽進你的鼻孔。這香味時常會使你忍不住順着香味去尋它的出處,好讓你盡情地享受一番。

這香味,是約莫在清晨可以聞到的,那是它最香的時候。也許還在夢中朦朧着,只聽見姑父的雨鞋“啪嗒啪嗒”踩在水泥地上,準備去剪枝。我便時常忍不住下牀,拾起一枝被剪下的,插在花瓶裏供養起來。這花香沒有城市裏的有時香的沖鼻,花朵也沒有城裏的迫不及待地想從綠葉中凸顯,它們只是隱在葉子中,星星點點的,不顯山不露水的,只由你順着味道探尋。

家鄉味是豬圈草棚裏臭烘烘的,陰冷的味道。這味道雖不好聞,但時常伴隨着我愉快的童年回憶。草棚裏幾頭小豬擠在一起取暖,那臭烘烘的味道大概是源於牆角那堆黑漆漆的東西吧。偶爾會有幾隻睡過的雞從草棚裏不緊不慢地踱着步過來。有一次,姐姐帶我到後院摘白菜,一起餵豬。不好聞的味道始終瀰漫着,可樂趣卻絲毫未減。白菜一扔進豬圈,幾隻窩在牆角的小豬慢悠悠,搖搖晃晃地走進,只聽得一聲聲嚼白菜的脆響,歡樂極。

家鄉味是大鐵鍋裏炒出的飯菜的香味。黃昏時分,池塘邊、小山坡上,家家户户的煙囱裏都冒出來白煙,有時候會有些發灰,如同水墨在洗淨的天空上勾勒出淡淡的線條。一走進廚房,大鍋裏翻炒着菜,香味總會讓我肚子咕咕直叫。五顏六色的食材在鍋裏跳躍着,彷彿是害怕自己被燙到而跳着腳。鍋裏還冒着點點火星,如同夜空中的火焰般璀璨發光。廚房裏當然還會有嗆人的濃煙味。姑姑總是端着板凳,坐在灶台後,一面添着柴火,一面與我們聊天。香味與煙味混雜在一起,讓我一邊流着淚一邊仔細嗅着各種菜的香,既滿足卻又難以忍受。可每當菜端上桌,一股温暖的香味撲鼻而來,只讓人心生對家的眷念。

家鄉味,是我永遠都不會忘記的味道,即使吃遍再多的山珍海味,聞過再多的花香,也抹不去我心中這一縷濃濃的家鄉味。

家鄉的年味作文8

寧靜的夜空在除夕夜晚變得多彩炫目,一朵朵,一道道或火紅火紅或紫黃紫黃的焰火直衝上九霄雲天,在空中爆炸,釋放出奪人眼球的光芒,令人目不暇接,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家鄉的年來了。今年的年大家過的如何?我決定要採訪一下。

第一個採訪的目標是一位白髮鬢霜的老人,等我這個小記者一提問,老人便用他滿懷批判的眼光向我們揭示了他眼中的年。“唉,現在的年輕人不知道在幹啥?老祖宗自制的傳承百年的餃子看不上眼,倒對那些個什麼肯挺着迷,過年了,大家都吃着餃子,可他們卻抱着一桶全家桶當飯吃。要説這過年了,一家人團團圓圓,吃個年夜飯,聊聊家常,看看春晚,可現在的人都好像中了毒,像我兒子、孫子,進家後,幾乎一直都是低頭不語,兩眼對着那發光的手機屏暗送秋波,不太和我怎麼説話,就連春晚這強大的手術刀也對他們的病灶無能為力,於是早早地眼睛就與眼鏡接吻了,聽説今年情節人與元宵節的同一天,是嗎?”我回答:“是的,”,剛欲向老人闡明這一番時,老人又感歎道:“整天將那個什麼情人節掛在嘴邊,老祖宗的七夕節也沒有見他們這麼上心啊!”

此時的老奶奶在旁邊已恭候多時,估摸着時間,我們將攝像頭對準了老奶奶,老奶奶一臉慈祥的訴道:“改革開放這麼多年來,我見識到了改革的好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也富裕了,可這現在的人

對糧食沒有以前那麼珍惜了,四五斤重的魚有時吃不到一半就倒掉了,過年了,那更是百萬大軍進菜市,一番瘋狂採購之後滿載而歸,家裏變成了一個小超市,現在家裏人少,買的年貨過多吃不了的因變質都被倒掉了。親戚朋友們來拿的禮物也愈發貴重,有的帶小孩來,還要發壓歲錢,還不能太少,每年的壓歲錢對我們家説是一筆偌大的開銷,。”

走出老人家中,恰逢村裏組織的鑼鼓隊經過,穿紅戴綠的小夥子們奮力揮臂,錘擊着鼓皮,發出咚咚的碩大響聲,姑娘們也個個才貌雙全,打着節拍,走着秧歌步,臉上盡是脱去電子輻射的喜悦面容,在後面又有我們新鮮的血液,跟在隊伍後面有幾個處於閒職時期的學生,跟着學走秧歌,惹的大家鬨堂大笑,這才是真正的年呀!

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我們是炎黃子孫,就有理由去熱愛它,西方節日固然令人神往,但一個守不住根的民族註定滅亡。年不是幾天的大吃大喝奢華享受,它應當是一個總結反思,未雨綢繆的交替時期,年也不是有小孩的家長的一種集資工具,更多的是晚輩對長輩的關心、孝敬。

中國人我們應該堅守傳統,過好年,過幸福年,不是嗎?

家鄉的年味作文9

我的家鄉在華亭,在我們家鄉進入臘月門,傳統節日一個連着一個,年味一天濃過一天,傳統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動也就更更加豐富多彩起來了。

臘月初八這是華亭過年的前奏,這天要吃臘八粥,還要在臘八粥中放用肉餡包成的“雀頭”餃子。臘八粥用大米、穀米、玉米、紅豆、黃豆等混煮而成,表示祈求來年五穀豐登之意;“雀頭”餃子用大肉作餡包成圓形雀頭狀,表示能消滅危害莊家的麻雀(據傳説臘八這天見不到危害莊家的麻雀)。臘月二十三是灶王爺昇天奏事的日子,傳統的小年,又名辭灶。

華亭人對過小年非常重視,這天早飯要吃攪團,有盼望團圓之意。街面上有售賣的用麥芽糖汁做成的灶糖,又甜又粘,相傳送灶時給灶王爺吃了甜得粘住了嘴,就不會向玉皇大帝告人間的狀了。送灶的時間大約在傍晚,家家都要擺祭品,放鞭炮,意味着過年開始了。臘月的日子長了翅膀,一飛而過。轉眼已到除夕之夜,家家貼對聯,掛紅燈,張燈結綵;户户圍着餐桌、抱着電視守歲,放開肚量喝酒吃肉,毫無顧忌縱情歡樂,一年中所有的辛勞、煩愁在這晚煙消雲散,所有的豐收、喜悦在這一刻被無限放大。正月七年級是新年第一天,家鄉的人都有“迎喜神”的傳統,吃過“拉魂面”之後,村裏的人個個穿戴一新,喜笑顏開,牽着或趕着身上披掛了彩紙摺疊的紙扇的牛羊騾馬,浩浩蕩蕩的向預先估算好的喜神方位進發。這是為了驅除凶煞和病魔,乞求喜神保佑一方平安吉祥,沒病沒災。

元宵節那天,大街小巷馬社火、高芯子、車社火排成了長隊、綿延不斷,鞭炮、鑼鼓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又一次將過年推向高潮。晚上,家家户户點燃用玉米、蕎麪捏的燈盞,小孩挑着紙糊的燈籠盡情玩耍,燈光、月光、星光融為一體,相映成輝。正月二十三日已是過年最後一個節日,這天華亭農村有“燎疳”的習俗。婦女們使出渾身解數提早用雞蛋殼、五色紙糊好“疳娃娃”,男大家則割足枯蒿茅草為“燎疳”做準備。二十三日白天,小孩挑着“疳娃娃”玩耍,看誰的“小媳婦”、“小相公”好看;晚上,每家門前都堆起柴草,上面插上“疳娃娃”,當第一堆疳草點燃,聽到有人大喝“燎疳嘍——”,家家户户便都點燃疳草,霎時間熊熊焰火映紅了村子,照亮了天空。

大家爭搶着從火焰上一躍而過,以求燎去病災,燎紅日子。

家鄉的年味作文10

春節來臨,鞭炮聲陣陣,千家萬户張燈結綵,空氣裏充斥着濃濃的年味。而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年俗。在我的家鄉,每逢春節,每家每户都會燒一份力筍燒肉,用來請菩薩,剩餘的自己食用及招待客人。奶奶總是早早地就開始張羅這件事情:“要過年了,得燒一大鍋力筍燒肉。慢慢吃一整個春節”

小年左右,我陪着奶奶、媽媽第一次去菜市場,購買力筍。這挑力筍也大有講究呢,不能太長,這樣才能夠儘量嫩些。所幸有奶奶這個主力軍,奶奶經驗老到,細細選出令她滿意的力筍,乃至老闆都總是會誇她精明。過稱之後,我也會搶着去拎。拿回家後,我把力筍洗乾淨,放進一個水桶,放滿水浸着。這就是第一件食材。

大約一週後,我們第二次去菜市場,購買豬肉。我們來來回回逛了好多個肉攤,於是我不解地問奶奶:“奶奶,這購買豬肉也有講究嗎?”奶奶笑着告訴我,力筍燒肉一定要是五花肉,這樣即有嚼勁又不會太柴,到時候五花肉的油脂與力筍的汁水融合在一起,美味不膩,十分入味爽口。我聽着聽着,口水不由得流了下來,奶奶看着我笑了。

食材終於到齊了,可以開始做菜了!

奶奶先把浸泡的力筍切成絲,把肉切成豆乾大小的塊,與此同時,我們把鍋燒熱。隨後把肉放在鍋裏翻炒,炒出豬肉裏的油。過了大約五六分鐘後,把再切好的力筍放進鍋內,與豬肉一起翻炒,直到鍋裏的力筍渾身蘸滿油。這時加入料酒,頓時煙霧騰騰,豬肉和筍混合在一起的香味撲鼻而來。再加入一大鍋的水,放入適當的醬油、糖,肉和力筍一起燉。直到筷子可以輕輕鬆鬆可以戳進肉裏,那説明燉的差不多了。打開鍋蓋,香氣四溢,充斥了整個廚房;再嘗下味道,嗯,味道正好。這樣就表明可以出鍋啦!我們把肉和力筍放入一個大盆裏,滿滿當當一大盆啊,褐色的豬肉和力筍色彩層次有致,上面泛着亮晶晶的油層,看上去非常的美味誘人。這下終於大功告成,每次要吃的時候勺一塊熱一下就好啦。

但是,我覺得應該是新鮮的更好吃,於是我對奶奶提出了我的困惑。奶奶温柔地對我説:“舊時代家家户户物質匱乏,過年有力筍燒肉已經是難得的佳餚了,一旦有客人來了勺一碗熱一下拿出去就當主菜給大夥吃。如今時代變遷了,雖然我們的日子變好了,可力筍燒肉的味道早已融入蕭山人的年味中去了啊。”

可能就像老舍爺爺讀本里的《北方的春節》説的,臘八節一定要喝特製的臘八粥,在我們家鄉,力筍燒肉就是年的代表,吃着可口入味的力筍燒肉,就是品味生活質樸的美好,品味家的温暖。再懷着這種體會,我細細咀嚼着力筍燒肉,嗯,我還是蠻喜歡這個味道的,甜甜的,一絲一縷從我的味蕾到我的心裏,這就是年味。

標籤:家鄉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