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家鄉年味作文15篇

作文6.18K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年味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年味作文15篇

家鄉年味作文1

春去春又來,又到了過年的日子,每家每户都忙碌了起來,當然,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習俗,身為東莞人,自然會懂得一些東莞的過年風俗。

臘月二十三是民間祭灶的日子,祭灶,這就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在這一天,灶王爺就會向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説,灶王爺的彙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係。由此就有了“送灶”的儀式。在這一天,我們家就會燒香拜佛,在桌子上擺上許多小吃,像糖冬瓜之類的。

臘月二十四就要貼對聯了,在這一天,我們家都會將準備好的對聯貼上,其實不止是對聯,還有在房子的各個地方貼上寫有“老少平安”、“招財進寶”等等的或紅或橙的字條。

臘月二十八則就是大掃除,在這兩天裏,一家大小都行動起來,將家裏裏裏外外的打掃乾淨,迎接新的一年。孩子們在這一天都特別開心,因為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

除夕夜,每家每户都團圓在一起,一起吃着年夜飯,等待着新年的鐘聲響起。這一夜,是多少子女回家的夜,是多少為生活外出奮鬥的人們,享受幸福的夜……

大年七年級,我們早早的起牀,放鞭炮,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按照書上説的,一出門向什麼方向出發,出門行大運,接着就去喝茶,中午那頓大概是不吃的,這一天,孩子們是最開心的了,他們可以收到爸爸媽媽和親朋好友的紅包,這一天的紅包大概也是最多的,因為我們都會到處去拜年。

大年八年級,這就是開年了,這一天也少不了的放鞭炮,雖然現在禁止放煙花爆竹,但人們違背不了習俗。也把大門大開,在門前放一桌的食物,旁邊還放凳子,據説是給逝去的祖先吃的。

到了正月初八左右,家裏都把剩菜倒在一起,再用糯米粉和水弄成丸子,和剩菜一起煮,叫做“鹹圓”,這應該是就他們處理剩菜的最好的方法了。

元宵節,這就是過年的最後一天,家裏煮元宵,吃元宵,有花生味的,還有芝麻味的,到了晚上,孩子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把過年期間收到的紅包都拆開,看看都收到了多少,這或許就是孩子們最期待的了。

這是我們家鄉的過年,但是隨着時代的變化,我們好像越來越感覺不到過年的氣氛了,我們都希望,過着最有氣氛的年,心裏奔放着一朵朵希望的花。

家鄉年味作文2

又是一箇中國年,每年這個時候,家家户户都要備年貨、貼對聯、吃年夜飯、拜年等,到處都是年味兒。我家也不例外,在過年之前就將年貨備好了,為了圖個吉利,還買了幾條小金魚(因為“魚”與“餘”諧音,魚是年年有餘的象徵)。

到了大年三十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貼春聯。貼春聯非常有講究:對聯要從左往右貼,“福”一般倒過來貼,因為這樣象徵着福“到”了。我們分好了工,我與爸爸就開始用糨糊貼了起來,我們忙活了一下午,春聯終於貼完了。當我們走進餐廳的時候,看到一大桌年夜飯就在我們面前,看着這一大桌子的美食,我的口水都流出來了。我們聚在一起,吃起了年夜飯。每碗菜都是熱騰騰的,我的心裏暖洋洋的。在我的眼裏,每碗菜裏都藴含着濃濃的愛。我們吃得熱火朝天。過年,總不能漏看春節聯歡晚會。吃完年夜飯,我們就守在電視機前,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一個個小品將我們逗人仰馬翻,一個個相聲讓我們聽得有滋有味,增加了不少過年的氣氛。

新年的最後幾秒鐘,我們一齊歡呼了起來,“五、四、三、二、一!!!”無數的禮花騰空而起,又帶着滿身的光焰灑向大地,將大地輝映得光彩奪目。人們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縱情的歡呼、歌唱。變幻無窮的焰火映照着人們興奮的笑臉。地上,是焰火的光彩,天上,是光彩的焰火。紅的,似節日的燈籠;黃的,像成熟的稻穀;綠的,如茂盛的大樹。瑰麗的火花在空中飛舞,將平日閃閃發光的星星羞得不敢露面,就連街上的路燈這時也沒了用場。各色禮花在空中競相開放,構成一幅花團錦簇的圖畫:綠花一層層,紅花一重重,就像蘋果園裏慶大豐收;一羣白色的火花,好似銀河墜人間。一幅幅,一幕幕,繁花繽紛,絢麗奪目,好不壯觀!大年七年級那天,我一大早就起來了,這時候餃子已經弄好了,我一看到這是我最喜歡的餃子,就趕忙坐到了餐桌上。當我吃完第一個餃子的時候,我就深情地説:“啊,我又長大了一歲!”不一會兒餃子就被我吃完了,我給長輩磕完頭之後,我們全家就一起去給親朋好友拜年。我們走遍了大街小巷,見到每個人我們都熱情地説“新年好”!在這個普天同慶的日子裏,有誰比孩子更幸福呢?因為孩子們可以獲得壓歲錢,用來買心愛的東西。大人們也可以將過去一年的辛勞忘掉,好好的放鬆一下。

春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因為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充滿了濃濃的年味兒。

家鄉年味作文3

臘月三十早晨。吃過早飯,我們全家人就忙開了,貼春聯,準備年夜飯……

爸爸媽媽拿出他們的看家本領,精心烹製各種菜餚,我和弟弟也不閒着,跑這跑那的給他們打下手,直到下午,一家人才得以圍坐在桌子旁,看着桌子上的雞肉,扣肉,紅燒鯉魚,豆腐圓子,東坡肘子,我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這年夜飯,我可整整盼了一年哩!

晚上12點剛過,家家户户都放起鞭炮來,可真是爆竹聲聲震天響啊!這個鞭炮聲,是為了驅趕傳説中的年獸的。這個年俗至於是什麼具體時間形成,估計很難説清楚。

據説很久以前,有一種叫“年”的怪獸,深居海底,每到除夕,就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但懼怕紅色和炸響。因此,在年獸來的那天,家家户户門口貼鮮紅的對聯,放鞭炮,掛燈籠,放鞭炮,驅趕年獸。

我的家鄉也不例外,當晚我跟弟弟一支接一支地燃放煙花,爸爸媽媽不僅不責罵,而且臉上還笑開了花。我和弟弟過足了放煙花癮。

大年七年級,真正的拜年來了。當遠方傳來“咚咚鏘"的鑼鼓聲,噼噼啪啪的鞭炮聲,我便知道是“他們”來了。慢慢地,鑼鼓聲,鞭炮聲越來越近,也越來越清晰,轉眼間,就到了我們家門前了。

從陽台往下看,一頭黃獅和一頭紅獅搖搖擺擺地走在前面,後面跟着一羣看熱鬧的人。“咚咚鏘,咚咚鏘”,黃獅和紅獅在我家門前舞動起來。震耳欲聾的鑼鼓聲,響徹雲天。只見黃獅和紅獅一會兒扭腰,一會兒左右搖頭,一會兒起旋轉跳。獅頭還一個勁地向我家門口點頭,給我們拜年,給我們獻上新一年的真誠祝願。這時,爺爺拿起事先準備好的紅包還有大葱,雙手遞給了獅子,而獅子也毫不客氣,一下子就把紅包“吞”進了肚子裏。

拜過年後,緊接着就是放鞭炮了。説到這裏,我想解釋一下,我們這之所以要放鞭炮,是為了對我們拜年的獅子表示尊敬,好讓他們更加保佑我們在新的一年裏事事順利,財源滾滾。

大年八年級九年級,是小孩子們最開心的日子了。這幾天,我們去給親戚朋友們拜年,跟他們團聚,聊天,小孩子們可以領到不少紅包。哈哈,這幾天擺脱了作業的煩惱,玩的不亦樂乎……

過年,是快樂的,幸福的。在這個日子裏,我們過得不同尋常!於是乎,我們都盼望過年。

家鄉年味作文4

説起過年,我們家鄉那天可是最熱鬧的一天了,請聽我細細道來。

在大年三十那一天,我們村的人都忙裏忙外的,沒有人出去幹活,家家都在自己的家裏休息。到了下午的時候,沒一家在外邊做事的人都要回家來,還要拎許多東西回家,肉呀,菜呀,樣樣都有,可是,我們家就不一樣,什麼都是靠自己去找,不靠買,那時,我就好奇地問爺爺:“爺爺,為什麼人家每一家都去街上買菜,就是我們家不去?”爺爺説:“因為現在這個社會什麼都有,蔬菜濫用農藥,連豬都可以催大,很可怕。”我聽了,覺得噁心極了,於是我便歎了一口氣,還好我們家的蔬菜都是自家種的,天然無農藥。

到了下午,家家都趕做年菜,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而我們家這時正在收集蔬菜,都要去田裏找,過年的時候是沒有其他肉的,只有雞肉,魚肉,羊肉,其他的肉就很少見了。魚肉,是自己到小河裏去抓的,雞是自家養的,羊也是,天然無污染。

到了晚上,我們還要看春節聯歡晚會,還要吃團圓飯,可熱鬧了,吃完後還要放禮花,可漂亮了。在小巷裏,亮堂堂的,還有幾個老人在下象,聊家常。

怎麼樣,我們家鄉過年是不是特別熱鬧。

家鄉年味作文5

新年將至,五湖四海的人們從城市回到了自己祖祖輩輩生長的故土,使大街小巷都充滿了團圓的味道。濃濃的年味伴隨着我們度過了一年又一年,大家都非常喜歡這股濃濃的味道。

説到年味,居榜首的就是鞭炮味了。放鞭炮、煙花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春節時幾乎每吃一餐飯就要放一次鞭炮。除了鞭炮,煙花也是過年必不可少的東西。當夜幕降臨,人們就陸續放起了煙花。那小巧的花炮,迅捷地劃上了天空,剎那間哄炸開來,形成一個個形狀各異的圖案,把天空映照得絢麗多彩。煙花此起彼伏,空中瀰漫着濃濃的硝煙味。大人們一邊觀看,一邊小聲的交談着;孩子們可靜不下來,紛紛招呼大人什麼時候再放下一個。

年味也體現在食物的味道。過年了,當然要吃好吃的東西,家裏的瓜果數不勝數,我的外婆在大年三十的前一天就包好了粽子,包粽子可是一樁浩大的工程。必須在前一天先將粽葉一片一片地刷洗乾淨,用適宜的水温浸泡綠豆,用精緻的調料醃製豬肉。包好粽子還要把它在大火裏煮9到10小時,這樣粽子才能又糯又香。外婆説在新年裏吃粽子寓意闔家團圓,新的一年五穀豐登。

年味瀰漫在空氣裏,融化在人們的心裏,盪漾在人們的笑臉上。我愛這股濃濃的味道!

家鄉年味作文6

春去春又來,又到了過年的日子,每家每户都忙碌了起來,當然,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習俗,身為東莞人,自然會懂得一些東莞的過年風俗。

十二月二十三是民間祭灶的日子,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在這一天,灶王爺就會向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説,灶王爺的彙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係。由此就有了“送灶”的儀式。在這一天,我們家就會燒香拜佛,在桌子上擺上許多小吃,像糖冬瓜之類的。

十二月二十四就要貼對聯了,在這一天,我們家都會將準備好的對聯貼上,其實不止是對聯,還有在房子的各個地方貼上寫有“老少平安”、“招財進寶”等等的或紅或橙的字條。

十二月二十八則是大掃除,在這兩天裏,一家大小都行動起來,將家裏裏裏外外的打掃乾淨,迎接新的一年。孩子們在這一天都特別開心,因為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

除夕夜,每家每户都團圓在一起,一起吃着年夜飯,等待着新年的鐘聲響起。這一夜,是多少子女回家的夜,是多少為生活外出奮鬥的人們,享受幸福的夜……

正月七年級,我們早早的起牀,放鞭炮,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按照書上説的,一出門向什麼方向出發,出門行大運,接着就去喝茶,中午那頓大概是不吃的,這一天,孩子們是最開心的了,他們可以收到爸爸媽媽和親朋好友的紅包,這一天的紅包大概也是最多的,因為我們都會到處去拜年。

正月八年級,就是開年了,這一天也少不了的放鞭炮,雖然現在禁止放煙花爆竹,但人們違背不了習俗。也把大門大開,在門前放一桌的食物,旁邊還放凳子,據説是給逝去的祖先吃的。

到了正月初八左右,家裏都把剩菜倒在一起,再用糯米粉和水弄成丸子,和剩菜一起煮,叫做“鹹圓”,這應該是他們處理剩菜的最好的方法了。

元宵節,這是過年的最後一天,家裏煮元宵,吃元宵,有花生味的,還有芝麻味的,到了晚上,孩子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把過年期間收到的紅包都拆開,看看都收到了多少,這或許是孩子們最期待的了。

這是我們家鄉的過年,但是隨着時代的變化,我們好像越來越感覺不到過年的氣氛了,我們都希望,過着最有氣氛的年,心裏奔放着一朵朵希望的花。

家鄉年味作文7

今年我在奶奶家過年,那兒地年味可濃了!家家貼春聯,户户掛紅燈籠。鞭炮聲,五光十色地煙花和朦朧地硝煙到處都是。一輛輛汽車湧進山村,走下來抱着大大小小一大堆禮包地人,他們歡歡喜喜地向自家奔去。

我哼着小曲兒,蹦蹦跳跳地走到廣場上,走在我兩旁地還有我地爸爸媽媽。走着走着,我發現廣場中心被人們裏三圈外三圈地圍了個水泄不通。我按捺不住好奇心,趕緊跑過去湊熱鬧。我好不容易擠到最裏面,定睛一看,原來是舞龍。只見幾個大漢身着黃袍,人手一根粗長棍子,撐起那條巨大而威武地布長龍。鑼鼓聲中龍舞起來了。瞧!它先繞着場地踱步一週,然後時而翻騰而起,時而俯衝而下,時而首尾相接旋轉不止,時而如波浪起伏不定……隨着鑼鼓地打擊越發激烈,龍地身體如高山一般盤起來,龍頭高高昂起,搖動着那對衝天地角,在陽光地照耀下,那一身抖動地鱗片閃爍着耀眼地金光!最後,龍把頭昂得更高了,它出神地凝望着遠方,猛得張開口,露出兩排潔白地牙齒,似乎在仰天長嘯!頓時,觀眾羣中爆發出來地暴風雨般地掌聲與喝彩聲一陣接着一陣,此起彼伏,經久不息,看來觀眾們都被這場舞龍表演所征服。

下午,一陣“噼啪”地爆竹聲傳入我地耳朵,接着是一陣音樂地奏鳴,一個“大頭娃”笑呵呵地跨入了奶奶家地庭院,他拱了拱手,“拜年了,拜年了”説了一串吉利話。在他身後有一羣小孩,每個人身前有一個可愛地馬頭,身後有一個光滑勻稱地馬屁股,蹦蹦跳跳,好活潑。我饒有興趣地打量着他們,而奶奶則快活地喊道:“喲!是跳馬燈地!”話音剛落,他們就轉着圈兒一下前一下後地跳起舞來,乍一看還真像一羣活潑地小馬駒在跳躍。我拍手叫好,奶奶笑得合不攏嘴,忙遞過去幾個小紅包……

夜晚是最迷人地。夜空在鞭炮與煙火地交織中成了一個絢爛地大花園。各色“花朵”在空中不停地變化,彩色地光一閃一閃地把山水房屋映襯得五彩繽紛,變幻不定。我們跑出去一看,大橋上正在放焰火,一陣陣銀鈴般地歡笑從那兒傳出來,在山村中迴響。我們也放了起來。看着這美麗地煙花,爺爺和奶奶都樂了,我則依偎在媽媽身邊,燦爛地笑了。我們地煙花剛放完,山那邊又有煙花在空中爭奇鬥豔。

啊!山鄉地年味是團聚地,是快樂地,是幸福地!我愛山鄉,更愛山鄉地年味!

家鄉年味作文8

20xx的日曆翻到了末,春節那沸騰的年味在大街小巷無聲地渲染。對於身處天南地北的人們來説,家鄉的年味總是最濃的。

誰不想在這新春的大好時光回家探探親戚,看看那令自己牽腸掛肚的故鄉,吃上一口家鄉最美味的年夜飯呢?我也不例外啊。

回到我那樸素而美麗的故鄉——温嶺,便倍感欣喜。看見家家户户都張燈結綵,喜氣洋洋,更是喜上眉梢。到了大年三十,人們都忙裏忙外,為了一頓色味俱全的年夜飯忙得不可開交,從中午到晚上,廚房中的人們都毫不停歇。

從買菜,到清洗;從燒火,到出鍋,都是關鍵的步驟。菜要新鮮爽口、鮮嫩水靈,肉得肥而不膩、瘦而不柴。蔬菜水果必須洗得一乾二淨。燒火時又務必將火候控制得恰到好處,不能太旺,又不得太小……燒這年夜飯,可是門技術活。

家鄉飯吃得早,將近5點就開飯。這年夜飯啊,四點半就要開吃咯。

4點,各種美味佳餚陸續上桌,20xx年最後一餐晚飯開始啦。

一家五口團坐在圓桌旁,桌上大大小小各樣菜式共有近三十道,色香味俱全,一陣陣濃濃的香味挑逗着我的味蕾,叫人迫不及待想要舉筷吃上一口。但桌上誰也不急着吃菜,而是一人拿起一隻“圓”,津津有味地吃起來。

這圓啊,是南方的特產,光滑柔軟的潔白麪皮,裹着蘿蔔、香菇、豬肉、香乾等和成的餡兒,再撒上噴香的黃豆粉,總是令人垂涎三尺。圓是温嶺人們平時也不難見到的菜,但它可絕不是“狗肉上不了席”,大場面的聚會和年夜飯上經常見到圓的身影。因為圓的形狀就如它的名字一般,是“圓圓的”,這寓意着家人間的團圓,好友間的緣分。這也是它深受南方人熱愛的原因啊!

看圓這小小的模樣,你肯定猜不到它在千年以前就出現在了人們的餐桌上。自古以來,圓便是南方人們最愛的食物之一。

千年之中,文化不斷改變創新,中國不斷地發展,我們的國家愈來愈強大、愈發達,許多事物也因此而改變了,這温嶺的小鄉村也變得越來越美麗。但永遠不變的就是我們餐桌上的圓,是這無比美好的新年……

我想,也許再過二十年、五十年、幾百年……國家必定會更加發達,但是圓還一樣的。一樣的圓還被擺在一樣的年夜飯上;不一樣的人們,在不一樣的時間一樣地團聚、過同樣的年。

國家永遠不會停止進步,但家鄉的年味永遠不會變淡。

家鄉年味作文9

春去春又來,又到了過年的日子,每家每户都忙碌了起來,當然,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習俗,身為東莞人,自然會懂得一些東莞的過年風俗。

臘月二十三是民間祭灶的日子,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在這一天,灶王爺就會向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説,灶王爺的彙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係。由此就有了“送灶”的儀式。在這一天,我們家就會燒香拜佛,在桌子上擺上許多小吃,像糖冬瓜之類的。

臘月二十四就要貼對聯了,在這一天,我們家都會將準備好的對聯貼上,其實不止是對聯,還有在房子的各個地方貼上寫有“老少平安”、“招財進寶”等等的或紅或橙的字條。

臘月二十八則是大掃除,在這兩天裏,一家大小都行動起來,將家裏裏裏外外的打掃乾淨,迎接新的一年。孩子們在這一天都特別開心,因為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

除夕夜,每家每户都團圓在一起,一起吃着年夜飯,等待着新年的鐘聲響起。這一夜,是多少子女回家的夜,是多少為生活外出奮鬥的人們,享受幸福的夜……

大年七年級,我們早早的起牀,放鞭炮,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按照書上説的,一出門向什麼方向出發,出門行大運,接着就去喝茶,中午那頓大概是不吃的,這一天,孩子們是最開心的了,他們可以收到爸爸媽媽和親朋好友的紅包,這一天的紅包大概也是最多的,因為我們都會到處去拜年。

大年八年級,就是開年了,這一天也少不了的放鞭炮,雖然現在禁止放煙花爆竹,但人們違背不了習俗。也把大門大開,在門前放一桌的食物,旁邊還放凳子,據説是給逝去的祖先吃的。

到了正月初八左右,家裏都把剩菜倒在一起,再用糯米粉和水弄成丸子,和剩菜一起煮,叫做“鹹圓”,這應該是他們處理剩菜的最好的方法了。

元宵節,這是過年的最後一天,家裏煮元宵,吃元宵,有花生味的,還有芝麻味的,到了晚上,孩子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把過年期間收到的紅包都拆開,看看都收到了多少,這或許是孩子們最期待的了。

這是我們家鄉的過年,但是隨着時代的變化,我們好像越來越感覺不到過年的氣氛了,我們都希望,過着最有氣氛的年,心裏奔放着一朵朵希望的花。

家鄉年味作文10

今年我在奶奶家過年,那兒年味可濃了!家家貼春聯,户户掛紅燈籠。鞭炮聲,五光十色煙花和朦朧硝煙到處都是。一輛輛汽車湧進山村,走下來抱着大大小小一大堆禮包人,他們歡歡喜喜地向自家奔去。

我哼着小曲兒,蹦蹦跳跳地走到廣場上,走在我兩旁還有我爸爸媽媽。走着走着,我發現廣場中心被人們裏三圈外三圈地圍了個水泄不通。我按捺不住好奇心,趕緊跑過去湊熱鬧。我好不容易擠到最裏面,定睛一看,原來是舞龍。只見幾個大漢身着黃袍,人手一根粗長棍子,撐起那條巨大而威武布長龍。鑼鼓聲中龍舞起來了。瞧!它先繞着場地踱步一週,然後時而翻騰而起,時而俯衝而下,時而首尾相接旋轉不止,時而如波浪起伏不定……隨着鑼鼓打擊越發激烈,龍身體如高山一般盤起來,龍頭高高昂起,搖動着那對衝天角,在陽光照耀下,那一身抖動鱗片閃爍着耀眼金光!最後,龍把頭昂得更高了,它出神地凝望着遠方,猛得張開口,露出兩排潔白牙齒,似乎在仰天長嘯!頓時,觀眾羣中爆發出來暴風雨般掌聲與喝彩聲一陣接着一陣,此起彼伏,經久不息,看來觀眾們都被這場舞龍表演所征服。

下午,一陣“噼啪”爆竹聲傳入我耳朵,接着是一陣音樂奏鳴,一個“大頭娃”笑呵呵地跨入了奶奶家庭院,他拱了拱手,“拜年了,拜年了”説了一串吉利話。在他身後有一羣小孩,每個人身前有一個可愛馬頭,身後有一個光滑勻稱地馬屁股,蹦蹦跳跳,好活潑。我饒有興趣地打量着他們,而奶奶則快活地喊道:“喲!是跳馬燈!”話音剛落,他們就轉着圈兒一下前一下後地跳起舞來,乍一看還真像一羣活潑小馬駒在跳躍。我拍手叫好,奶奶笑得合不攏嘴,忙遞過去幾個小紅包……

夜晚是最迷人。夜空在鞭炮與煙火交織中成了一個絢爛大花園。各色“花朵”在空中不停地變化,彩色光一閃一閃地把山水房屋映襯得五彩繽紛,變幻不定。我們跑出去一看,大橋上正在放焰火,一陣陣銀鈴般歡笑從那兒傳出來,在山村中迴響。我們也放了起來。看着這美麗煙花,爺爺和奶奶都樂了,我則依偎在媽媽身邊,燦爛地笑了。我們煙花剛放完,山那邊又有煙花在空中爭奇鬥豔。

啊!山鄉年味是團聚,是快樂,是幸福!我愛山鄉,更愛山鄉年味!

家鄉年味作文11

每憶起那座小村莊,總會聞到絲絲縷縷的家鄉味,從我的記憶深處傳來。

家鄉味是秋日清晨盪漾在空氣中的桂花香。爺爺家院子的一角有一株銀桂靜悄悄地生長。一早,一股濃烈的桂花香幽幽地,不知不覺地,從門縫裏擠出來,從未掩好的窗户裏鑽進屋裏,似乎無孔不入,桂花香很素雅,並不膩人,只會讓你一夜好覺後倍感神清氣爽,還夾雜着一點點早晨的濕潤空氣,毫無遮攔地直直地鑽進你的鼻孔。這香味時常會使你忍不住順着香味去尋它的出處,好讓你盡情地享受一番。

這香味,是約莫在清晨可以聞到的,那是它最香的時候。也許還在夢中朦朧着,只聽見姑父的雨鞋“啪嗒啪嗒”踩在水泥地上,準備去剪枝。我便時常忍不住下了牀,拾起一枝被剪下的,插在花瓶裏供養起來。這花香沒有城市裏的有時香的沖鼻,花朵也沒有城裏的迫不及待地想從綠葉中凸顯。它們只是隱在葉子中,星星點點的,不顯山不露水的',只由你順着味道探尋。

家鄉味是豬圈草棚裏臭烘烘的,陰冷的味道。這味道雖不好聞,但時常伴隨着我愉快的童年回憶。草棚裏幾頭小豬擠在一起取暖,那臭烘烘的味道大概是源於牆角那堆黑漆漆的東西吧。偶爾會有幾隻睡過了的雞從草棚裏不緊不慢地踱着步過來。有一次,姐姐帶我到後院摘了白菜,一起餵豬。不好聞的味道始終瀰漫着,可樂趣卻絲毫未減。白菜一扔進豬圈,幾隻窩在牆角的小豬慢悠悠,搖搖晃晃地走進,只聽得一聲聲嚼白菜的脆響,歡樂極了。

家鄉味是大鐵鍋裏炒出的飯菜的香味。黃昏時分,池塘邊、小山坡上,家家户户的煙囱裏都冒出來白煙,有時候會有些發灰,如同水墨在洗淨的天空上勾勒出淡淡的線條。一走進廚房,大鍋裏翻炒着菜,香味總會讓我肚子咕咕直叫。五顏六色的食材在鍋裏跳躍着,彷彿是害怕自己被燙到而跳着腳。鍋裏還冒着點點火星,如同夜空中的火焰般璀璨發光。廚房裏當然還會有嗆人的濃煙味。姑姑總是端着板凳,坐在灶台後,一面添着柴火,一面與我們聊天。香味與煙味混雜在一起,讓我一邊流着淚一邊仔細嗅着各種菜的香,既滿足卻又難以忍受。可每當菜端上桌,一股温暖的香味撲鼻而來,只讓人心生對家的眷念。

家鄉味,是我永遠都不會忘記的味道,即使吃遍了再多的山珍海味,聞過再多的花香,也抹不去我心中這一縷濃濃的家鄉味。

家鄉年味作文12

新年年即將臨近,每天早上我都會翻着日曆數離新年還有多少日子。一天、兩天、三天、四......新年新計劃,老媽説要帶我去我的老家——安昌旅遊一番,體驗一下江南人家是怎樣過新年的。

市區到安昌的路很遠,所以我們很早就出發啦。當太陽像一個紅臉的醉漢從天那邊慢慢爬起來的時候,我們已經坐上了前往安昌的車。一路上,到處都是熱熱鬧鬧、喜氣洋洋的,還不時傳來噼裏啪啦的鞭炮聲。

“安昌古鎮到啦!”司機打開車門。我一骨碌爬出汽車,一陣新年的氣息撲鼻而來。河這邊,熱氣騰騰的,每一户人家都張燈結綵,沿河的柱子上有用繩子穿好的臘腸,有用細細的竹條撐起的醬鴨,也有潔白如雪的扯白糖。“篤、篤、篤......”還有一些人正在用木錘打年糕,有些人扯着扯白糖,好不熱鬧呀!有些人,一手提着臘腸,另一提着醬鴨,臉上露出了收獲的喜悦。

我走上石橋,踮起腳尖,伸着脖子睜大眼睛眺望着河的盡頭。突然,一支浩浩蕩蕩的船隊出現在我的眼前。領頭的船上站着一對身着紅裝的新人“那是幹什麼呀?”我疑惑不解的問媽媽,“哦,那是迎親船隊呀!”媽媽自豪地説,“這是我們這裏的一絕!”只見一隻只小船井然有序地行駛着,緩緩地從橋洞下駛過,鑼鼓聲不絕於耳。

送走了迎親隊伍,我和媽媽到了河對岸,那兒又是一副新的景緻:一條條青石小弄穿梭在粉牆黛瓦的老房子之間,只要你鑽進這小弄裏,便會看見一副熱鬧的情景:每户人家門前都掛着紅燈籠,門上貼着對聯,孩子們在小弄裏玩遊戲,你追我趕。説不定你還會聽見有“月臘腸、扯白糖”的吆喝在耳邊響着。

最美的是橋,它在碧波盪漾的河地襯托下,更顯得美輪美奐,安昌古鎮是著名的橋鄉,其中以最著名的是名為福祿、萬安、如意這三座橋,古鎮人家嫁女兒時,都要走全三橋。還有河邊那沿河而築的長街,一路鋪陳的廊棚,傳統特色的店鋪作房,古老凝重的台門,逼仄幽深的小弄,三五相間的河埠,錯落有致的翻軒騎樓,真可謂:“碧水貫街千萬居,彩虹跨河十七橋”。

落日餘暉灑落在老街旁的河水中,沿河人家的窗前都掛起了大紅燈籠,在家家的歡笑聲中,安昌古鎮又沉浸在夜幕中……

家鄉年味作文13

我的家鄉在華亭,在我們家鄉進入臘月門,傳統節日一個連着一個,年味一天濃過一天,傳統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動也就更更加豐富多彩起來了。

臘月初八這是華亭過年的前奏,這天要吃臘八粥,還要在臘八粥中放用肉餡包成的“雀頭”餃子。臘八粥用大米、穀米、玉米、紅豆、黃豆等混煮而成,表示祈求來年五穀豐登之意;“雀頭”餃子用大肉作餡包成圓形雀頭狀,表示能消滅危害莊家的麻雀(據傳説臘八這天見不到危害莊家的麻雀)。臘月二十三是灶王爺昇天奏事的日子,傳統的小年,又名辭灶。

華亭人對過小年非常重視,這天早飯要吃攪團,有盼望團圓之意。街面上有售賣的用麥芽糖汁做成的灶糖,又甜又粘,相傳送灶時給灶王爺吃了甜得粘住了嘴,就不會向玉皇大帝告人間的狀了。送灶的時間大約在傍晚,家家都要擺祭品,放鞭炮,意味着過年開始了,臘月的日子長了翅膀,一飛而過,轉眼已到除夕之夜,家家貼對聯,掛紅燈,張燈結綵;户户圍着餐桌、抱着電視守歲,放開肚量喝酒吃肉,毫無顧忌縱情歡樂,一年中所有的辛勞、煩愁在這晚煙消雲散,所有的豐收、喜悦在這一刻被無限放大。正月七年級是新年第一天,家鄉的人都有“迎喜神”的傳統,吃過“拉魂面”之後,村裏的人個個穿戴一新,喜笑顏開,牽着或趕着身上披掛了彩紙摺疊的紙扇的牛羊騾馬,浩浩蕩蕩的向預先估算好的喜神方位進發,這是為了驅除凶煞和病魔,乞求喜神保佑一方平安吉祥,沒病沒災。

元宵節那天,大街小巷馬社火、高芯子、車社火排成了長隊、綿延不斷,鞭炮、鑼鼓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又一次將過年推向高潮。晚上,家家户户點燃用玉米、蕎麪捏的燈盞,小孩挑着紙糊的燈籠盡情玩耍,燈光、月光、星光融為一體,相映成輝。正月二十三日已是過年最後一個節日,這天華亭農村有“燎疳”的習俗,婦女們使出渾身解數提早用雞蛋殼、五色紙糊好“疳娃娃”,男人們則割足枯蒿茅草為“燎疳”做準備。二十三日白天,小孩挑着“疳娃娃”玩耍,看誰的“小媳婦”、“小相公”好看;晚上,每家門前都堆起柴草,上面插上“疳娃娃”,當第一堆疳草點燃,聽到有人大喝“燎疳嘍——”,家家户户便都點燃疳草,霎時間熊熊焰火映紅了村子,照亮了天空。

人們爭搶着從火焰上一躍而過,以求燎去病災,燎紅日子。

家鄉年味作文14

春節,我和媽媽爸爸回老家過年。我們剛一到,那老家的山山水水把我深深地吸引住,高興的又蹦又跳,因為我多年沒回過老家,所以大家都不認識我,包括家鄉的小黃狗。我剛準備下山回家,那裏所有的狗都向我衝來,我趕忙後退,還好碰上強哥,把狗趕回去。我們高高興興地回家,爺爺出來接我們,而奶奶因身體不好只能坐在沙發上,遠遠地招呼着我。看着這個陽光明媚的好天氣,我和強哥相約到河裏去摸魚。於是我們以放牛為藉口,來到涼爽的河邊,當時我心砰砰地跳,生怕摸不着魚。剛想到這兒,強哥就抓到2只大魚,我們高興得又是蹦又跳。趕緊回家拿些柴火,胡亂地放些調料,就在河邊升火燒魚吃。燒着燒着發現牛不見,於是我們不得不丟下快要到嘴的美味,趕緊四處找牛。回來時魚已經燒焦,渾身黑乎乎的,還冒着青煙。我們遲疑地望一下對方,好象很失望的樣子,可幾乎同時又各自快速搶到自己滿意的那一條,津津有味地吃起來,是那麼地香。

這件事直到現在我還記憶猶新。真是一個快樂的新年。

家鄉年味作文15

年年有魚慶新歲,歲歲平安賀吉祥。過年啦!家家户户粘貼對聯,迎春接福,歡聚團年;大街小巷張燈結綵,禮花齊放,鞭炮齊鳴。我的家鄉萬古鎮,好一片喜氣洋洋的新年新氣象。

每逢春節,我都要回老家過年,這裏有清代傳承下來的,老百姓珍愛的“鯉魚燈舞”。

民間工匠用材料把鯉魚燈扎得精美絕倫,色彩鮮豔奪目:紅不紅,黃不黃,藍不藍,綠不綠。魚燈亮相暖眼:大不大,小不小;長不長,短不短;肥不肥,瘦不瘦。條條魚燈身上,用金色有光紙剪貼的魚鱗,在陽光下閃閃發亮,增添了節日的氣氛。

大年七年級,荷花燈簇擁一羣鯉魚燈,緊跟響徹雲宵的鎖吶吹奏,領頭向前,鑼鼓喧天的川鑼套打,追尾殿後,浩浩蕩蕩地沿街遊行。鞭炮噼裏啪啦恭迎魚隊,紅包源源不斷接獲喜錢。這支“魚燈舞隊”給萬古鎮人民拜年,祝鄉親人壽年豐,賀店鋪生意興隆。它有着地道民俗味,濃濃鄉土情,吸引廣大鄉親們,不約而同地從四面八方湧來圍觀。

我奮力鑽進人羣,只見一位老藝人精神抖擻地揮舞彩棒,彩棒頂端的寶球在空中舞動。頓時羣魚戲珠,龍飛鳳舞,上下翻騰。有位老街坊觀得眉開眼笑,比手劃腳道:“這位傳承人,參加過全國匯演,為周總理、朱德等老一輩國家領導人,表演‘鯉魚搶寶’節目呢!”

看!“鯉魚燈舞”表演得栩栩如生,一會兒舞姿翩翩,躍過龍門;一會兒搖頭擺尾,嬉戲蓮葉間。那精彩場面,讓我大飽眼福,情不自禁地誦起《江南》這首古詩:“江南可採蓮……”

觀看“鯉魚燈舞”時,廣場上人聲鼎沸,熱鬧非凡。“牛!牛!必須點贊。”男女老少讚不絕口地豎起大拇指,“發到朋友圈”。

年味鄉村潤,

蟠桃獻壽星。

舉杯欣喜宴,

魚躍上熒屏。

大地回春,喜氣盈門,鄉居生活豐富多彩,新農村到處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新面貌。大年八年級,鄉民們開始熱熱鬧鬧擺桌席,高高興興辦喜酒,開開心心赴盛宴。“鯉魚燈舞”活蹦亂跳到田間院壩,祝壽星:福如東海、壽比南山,賀新婚:男帥女美、花好月圓,送千家萬户新年禮物——年年有餘〈魚〉。

“萬古鯉魚燈舞”它在慶祝重慶直轄開幕式上閃亮登場,它參加國慶60週年天安門遊行盛典,它參加慶香港迴歸文藝匯演,它是家鄉的經典傳統文化,被重慶市命名為“鯉魚燈舞之鄉”——我驕傲!我自豪!

標籤:年味 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