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實用】讀後感的作文4篇

作文1.15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後感的作文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讀後感的作文4篇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本書以史詩般宏大的戰爭場面,從人性化的角度再現了《荷馬史詩》那段悲壯的歷史。無論是主帥的決策,戰場的廝殺,還是情節的發展,都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畫。這有別於一般戰爭題材的書籍,使得那場因絕世美人海倫私奔而引發的戰爭浩劫,更能引發人們的思考。

赫克托爾是特洛伊的王子,也是特洛伊全軍的統帥。雖然,東西方文化差異導致價值觀的不同,但他身上所閃耀着的人性的光輝也使我深有感觸。無論是主帥的決策,戰場的廝殺,還是情節的發展,都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畫。赫克托爾則不同,他的肩上擔負着特洛伊王國的安危,他從弟弟帶海倫上船就看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但不能就此送回海倫與弟弟,因為他知道得列斯的怒火已經爆發,將弟弟和海倫送回希臘等於把他們送向死亡。阿迦門農早就垂涎特洛伊的國土,現在終於找到了進攻的理由,率領上千條戰船駛向特洛伊。面對如潮水般湧向特洛伊城的希臘士兵,赫克托爾果斷冷靜,進退有方,大敗希臘聯軍於城下,這是他的智。臨陣廝殺,一馬當先,刀光起處,鮮血飛濺,這是他的勇。錯把阿喀琉斯的堂弟當作阿喀琉斯,雖在決鬥時將其擊殺,但充分地尊重對手,給予他武士的最高榮譽,這是他的仁。在與阿喀琉斯決鬥前,將逃離特洛伊的一條迷道告訴妻子,城破之時,能救多少人則救多少人。他的弟弟巴利斯王子可以臨陣脱逃,而他不能,他必須承擔起全城的責任和使命去面對死亡的挑戰。“無情未必真豪傑,戀子未必不丈夫”。和愛妻及幼子訣別時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戀戀深情,這是他的愛。明知自己的勇武比不上阿喀琉斯,當憤怒的阿喀琉斯在城下叫陣之時,不施冷箭,從容赴約,這是為國家、為尊嚴而表現的剛強與豪邁,這是他的義。“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最終敗死在阿喀琉斯的劍下。屍身也被阿喀琉斯綁在馬車上拖走,蒼涼的黃土上只留下一道長長印痕……。然而,那是一個真正男人所擔負的一份責任,表現的一份勇氣,唱響的一曲悲歌。是一種蕩氣迴腸的感動,是一種至死不渝的追求。赫克托爾的生命成全了阿喀琉斯的榮譽,而阿喀琉斯的榮譽同樣也成全了赫克托爾的不朽。

特洛伊的城堡早已毀滅在戰火當中,城堡的遺址也早已銷蝕在歷史的迷霧中。然而,透過《木馬屠城》的刀劍聲,廝殺聲,我們仍能感受到赫克托爾的人格給我們帶來的巨大沖擊。歷史不僅是勝利者的頌歌,當我們推開歷史緊閉的大門,應該記住那凝結着人性光輝的永恆的美。特洛伊和赫克托爾的結局是個悲劇,但是,《木馬屠城》給我們帶來的,應該不僅僅只是對悲劇的感慨!正如亞里士多德説的:悲劇是對一個嚴肅的、完整的、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模仿;藉以引起憐憫與恐懼之情來,並使這種情感得到淨化與宣泄。敬愛神民,忠於妻子,熱愛自己的國家並擔負起自己責任的人,永遠值得我們尊敬。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論持久戰》是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三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的講演稿。

第一次認真研讀的論文。拋開思想性、軍事話題和歷史背景,單從議論文寫作的角度學習這篇文章。學習作者論文的整體框架設計、論證流程和論證方法。

《論持久戰》是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三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的講演稿。

第一次認真研讀的論文。拋開思想性、軍事話題和歷史背景,單從議論文寫作的角度學習這篇文章。學習作者論文的.整體框架設計、論證流程和論證方法。

按照邏輯順序,先提出問題,敍述歷史背景和當前形勢,接着分析中日雙方的特點,得到問題的根據,也就是論據,最後得出觀點。因為時間關係,我只看了問題的根據和駁亡國論,這是最重要的2部分,能以小見大也。

在問題根據部分,作者一針見血指出戰爭本質,然後分析中日雙方的特點。主要分析影響戰爭的因素:軍力、經濟力、政治組織力,戰爭的性質(進步性、退步性和野蠻性)。分別分析了日本、中國在這幾大因素的對比。得出,日本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是強的,但其戰爭是退步的、野蠻的,人力、物力又不充足,國際形勢又處於不利。中國反是,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是比較地弱的,然而正處於進步的時代,其戰爭是進步的和正義的,又有大國這個條件足以支持持久戰,世界的多數國家是會要援助中國的。問題的根據建立在要討論的事物的特點上的,因此是非常具有説服力的根據。分析非常精闢。

結下來,開始駁亡國論。作者並沒有開門見山駁斥,而是採用循序漸進的駁斥方法。列出亡國論的所謂的一般論據,接着説出自己的反對根據,然後繼續引用亡國論更有力的根據,接着舉出針對性的根據。論證中,思路是抓住論證的需要的關鍵根據—————日本的退步和寡助,中國的進步和多助。抓住亡國論的根據中的片面和主觀性(主要是分析中國現狀和印度、阿比西尼亞的不同,説明亡國論的根據站不住腳),同時提供自己全面、客觀的論據(中國當前狀況存在勝利的條件)。論證非常精闢,有層次感和説服力。論證中,大量使用了矛盾論,緊緊抓住了事物發展的根本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總之,本文是一般論文的典範,好好學習。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寒假裏,我讀了一本書《童年》,這本書是高爾基寫的,它和《在人間》,《我的大學》被稱為“自傳體三步曲”。《童年》使我記憶猶新,深有感觸。

這本書主要寫了阿廖沙從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阿廖沙三歲時喪父,母親悲痛欲絕,由母親和外婆帶到外公家,外公卡麼林是個小染坊主,這是一個快要破產的家庭,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家庭。他的外公性急暴躁,貪婪自私,經常受到外公的毒打,兩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也粗野自私,經常找阿廖沙的麻煩,經常為了家產爭吵鬥毆,但是得到了外婆的疼愛,受到外婆講述故事的薰陶,這對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還有那個善良樂觀阿廖沙的朋友小茨岡,在阿廖沙遭受毒打的時候,鼓勵他,提醒他,讓他像自己一樣樂觀向上。那個忠厚老實的老長工格里戈裏教導他要做一個正直的人,這些都是阿廖沙的良師益友,之後,在他十歲的時候,阿廖沙喪母。阿廖沙的童年真不幸呀!

阿廖沙的童年和我恰好是相反的,我的童年是快樂的,幸福的,燦爛的,我們不懂什麼是真正的打,因為我們從來沒有經歷過像阿廖沙的童年。記得有一次,我無意間打碎了一個花瓶,不知所措,媽媽回家了,我的心裏像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躲到我的屋子裏,媽媽叫我,我卻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結果還是被媽媽找到了,他問我:“是不是你打碎的花瓶?”我結結巴巴地説:“是的.”令我出乎意料的是,媽媽只是説勇於改正錯誤是值得表揚的,但是了以後要小心。之後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就這樣,我每天生活在蜜罐裏。

我們要珍惜美好的童年時光,努力學習本領,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童年》使我記憶猶新,深有感觸,使我深受啟發。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愛心樹》描寫從前有一棵樹,她好愛一個小男孩,小男孩每天都跑去樹下吃蘋果、盪鞦韆,依偎在她身邊陪她聊天,樹覺得好快樂。可是男孩漸漸長大,對樹的要求也越來越多,樹卻總是不求回報,用盡一切力量來幫助小男孩。

這是一本寓意深遠、令人動容的好書。作者謝爾.希爾弗斯坦用簡單的文字,帶領讀者進入故事的情境。書中以樹和男孩的隱喻描寫男孩小時候直到老年所遭遇到的種種問題以及他無止盡的慾望。隨着作者筆下的故事鋪陳,看着愛心樹無怨無悔的付出與犧牲,着實讓人鼻酸。這是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值得我們細細品嚐。故事中,有許多畫面讓我感到悲傷不已。小男孩長大了,不再需要爬樹和盪鞦韆,他只需要錢、房子和一艘帶他遠離的船。樹的內心雖然感到孤單,但還是選擇默默的幫助他,不但不責怪他的自私,反而犧牲自己的一切,只為了換來男孩的笑容。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是説為人子女想要盡孝道時,父母親已不在世上。愛心樹的不求回報就像爸爸媽媽的愛,在我們生病時,他們總是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們;在我們傷心難過時,他們總是默默的陪伴我們,給我們最大的支持與鼓勵。

孝順要及時,很多事情是無法重來的,我們要好好陪伴親愛的家人,珍惜父母對我們的關愛,努力做個孝順的好孩子!

愛心樹的讀後感400字

我最近喜歡上了一本書叫《愛心樹》。它講述了一個小孩和一棵大樹的故事。這棵大樹是一棵孤獨的大樹,但是不久之後它有了一個朋友——一個小男孩。這個男孩很可愛,總是和大樹玩,陪大樹聊天。不過,他很自私,他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不停向大樹索取。大樹給了他自己的蘋果、樹枝和樹幹,自己只剩下一個光禿禿的樹樁。

我喜歡大樹,它很無私,為了朋友,樂於奉獻。而我卻不喜歡那個小男孩,他太自私,不懂感激,自己想獲得什麼物質要求,應該自己用勞動獲得,而不應該總向別人索取。

如果我是那個小男孩兒,我只會和大樹快樂地玩耍和生活,不那麼自私。並且自己有什麼需要還會靠自己的雙手用勞動去獲取。

標籤: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