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精選科學與生活作文8篇

作文9.09K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與生活作文8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選科學與生活作文8篇

科學與生活作文 篇1

最近我讀了《十萬個為什麼——生活趣味常識》,這本書裏面講了生活中許多有趣又實用的科學知識,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樣樣都離不開科學,如果不懂得一些必需的生活常識,可能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危害。

比如:平時有些人用茶水服藥,有的小朋友喜歡抱着“毛玩具”睡覺,有的人吃飯喜歡狼吞虎嚥……這些情況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習以為常,看起來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都但都會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

為什麼不能用茶水服藥呢?原來,茶水中含有鞣酸、茶鹼,能與某些藥物中的多種金屬離子結合,產生沉澱,影響藥物的吸收,降低藥物的療效,所以不能用茶水服藥。

抱着“毛玩具”睡覺又會有什麼危害呢?毛玩具的確很惹人喜愛,但經小朋友們長期玩耍,它的外表沾上了很多的灰塵和細菌,如果小朋友晚上睡覺還抱着“毛玩具”睡的話,是很不衞生的,玩具上的灰塵、細菌很容易被吸到口腔和肺部,引起疾病。所以,建議小朋友們睡覺時不要抱着毛玩具。

生活中藴含着豐富的科學知識,我們要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多向生活學習,學會科學生活,這樣我們的生活會更加幸福!

科學與生活作文 篇2

河邊,一棵絲茅草輕輕搖曳,舞動風姿,魯班告訴我,那是鋸子;

空中,一行大雁慢慢飛過,雁鳴聲聲,萊特兄弟告訴我,那是飛機;

水裏,一羣魚兒悄悄遊過,氣泡翻滾,布什內爾告訴我,那是潛水艇;

適宜的燈光下,細細品味,《生活與科學》告訴我,科學,讓生活更美好……

人類認識世界,從“天圓地方”到“地心説”,從“地心説”到“日心説”,從地月繫到太陽系,從太陽系到河外星系,從靜態的宇宙到膨脹的宇宙,從“盤古開天闢地”到“大爆炸”的宇宙演化論;人類認識自己,從“鬼畜妖仙”到“人猿之説”,從“唯我獨尊”到“人地和諧論”,從簡單的細胞到複雜的個體,從狹小的生活圈到廣袤的生物圈……科學,讓人們認清了自己和生活的世界,並逐漸發展,慢慢改變。

蒸汽機的改良,電燈的創造,電腦的發明,互聯網的廣泛應用;過去到現在,理論到實際,懵懂到成熟。蒸汽時代、電氣時代、網絡時代,一串串熟悉的名詞,一個個令人興奮的日子,那是我們從未停滯的腳步,是我們對幸福生活永遠的追求。

科學,滲透進了生活,彌補了曾經生活的種種不足,增添了生活的種種樂趣,讓平凡的人類成為萬物的主宰,讓“爆炸”後的星球依舊生機勃勃,綻放光芒!

《辭海》上説:“生活,是人和動物為了生存和發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人們在生活中繁衍生息,生活又在不經意間注入科學。伽利略由石頭落地的快慢,顛覆了亞里士多德的經典;牛頓看見蘋果下落,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孫儒泳從活蹦亂跳的老鼠和自由遊動的魚兒身上總結出了“動物生態學原理”。生活,使人們存在的世界變得系統化、理論化;繁雜瑣碎的生活不再只是油鹽醬醋,也有了理論發掘的成功與歡樂。

生活滲透進了科學,讓枯燥乏味的理論也能活靈活現,寂靜無聊的數字符號也能生動活潑!

科學就像靈魂,生活就像肉體,科學與生活是靈魂與肉體的結合。當科學融入生活,當生活填滿科學,安靜的鋼鐵也能組合起來飛入太空,登上月球;毫米寬的繩子也能吊起千噸位的貨物;綠色的植物也能在黑夜裏發出熒光……生活中有科學,科學裏有生活,二者相輔相成。

在信息化、網絡化的今天,我們無時無刻不在生活,不在接觸科學。作為21世紀的中學生,未來世界的接班人,我們應該學習科學、學會生活,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做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相信我們不是隻能“析萬物之理”,還能“判天地之美”。

羅丹曾經説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科學是美麗的,生活是豐富的,讓我們擁有一雙慧眼,去探尋生活與科學的魅力吧!

科學與生活作文 篇3

科學工作能予我們以真實的益處;同時,還能給我們找出許多最温暖,最純潔的樂趣,以補償生命場中種種不能避免的苦惱。

——拉馬克

“生物學思想發展的歷史”,這是一本寫科學的書,又是我這個假期讀了給我很多啟發的一本書。這本書是由恩斯特·邁爾寫的,他被譽為“二十世紀的達爾文”。這本書是生物學學習的必讀書籍,是我們進入科學領域的必備書目。

愛科學,不僅僅是愛上哪門學科,而是愛上了科學天地。愛,是指喜愛,喜好。愛科學,顧名思義,就是喜好這個知識體系。那怎麼愛科學呢?愛科學,並不是嘴上掛着,筆下寫着就是的,而是要——

帶着疑問愛科學

當今世界的科技很發達,電腦,書籍,電視等都可以成為我們學習資料的來源,但這些資料的準確性有待檢驗,並非所有的資料都是準確的,在學習這些時,我們首先應帶着懷疑的態度。現在存在的問題是:許多人一味地相信網絡等高科技,甚至有些人不相信自己了。要知道,任何資料都存在着一定的錯誤,沒有什麼是百分之百正確的。首先我們應該帶着疑問學習科學,再從中尋找答案,如果覺得答案與自己認為的不一樣,那麼也不要一味地相信資料,而是應該尋找更多的資料來證明或推翻資料。帶着疑問愛科學,是一種科學的愛的方式,是一種正確的愛的方式。

相信大家都知道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相對論一直被人們所接受,認為是正確的。但前不久就有人提出證據説明相對論的原理有誤,眾人相信了那麼久的相對論,具有權威性的相對論都有錯誤,換而言之,其他的資料也不一定就是準確無誤的。所以,我們要帶着疑問愛科學。

帶着客觀性愛科學

正如書中所説:每一個生物科學問題的答案都必須在細胞中尋找。換言之,我們應該站在證據的角度思考問題,應帶着客觀性愛科學——

愛科學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站在客觀的角度,切忌主觀性和偏見。要知道,再偉大的法官如果對犯人有偏見,那做出的判決不可能是公正的。每個人都有情感,而情感也正是牽絆我們的東西,沒有人能完全不顧自己的情感。對於科學,只有我們站在客觀的角度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我們應該站在第三者的角度看科學,看待我們所探究的。相信司馬遷寫“史記”,也是站在客觀的角度寫的,所以才更符合史實。正所謂“旁觀者清”。帶着客觀性愛科學,是一種科學的愛的方式,是一種正確的愛的方式。

達爾文是眾人皆知的,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更是一本好書,但達爾文也曾經被人指責帶有一定的偏見。可見,客觀的愛科學很必要,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誤會,不必要的麻煩。也只有站在客觀的角度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得出使人們信服的結論。所以,我們要帶着客觀性愛科學。

帶着勇氣愛科學

在探索科學的路程中,我們肯定會遇到或多或少的困難,面對這些困難,我們是該躲避還是該勇敢面對呢?答案顯而易見,我們應該迎面走上,困難是成功道路的墊腳石,而勇氣就是成功大門的鑰匙,成功不是輕而易舉的,需要足夠的勇氣。面對探索科學道路上的困難,我們不需要準備什麼,我們只需要勇氣,憑藉勇氣來面對困難。愛科學,不是那麼簡單,也並不難,只需要我們帶着勇氣去開啟那科學大門。帶着勇氣愛科學,是一種科學的愛的方式,是一種正確的愛的方式。

愛迪生小時候並不聰明,他也是在經過3162次試驗後才發明了電燈。愛迪生髮明瞭電燈,是很偉大的一件事,造福了很多人。但他也不是一次就成功的,而是經過了多次的試驗,在困難面前,他沒有放棄,沒有後退,而是愈挫愈勇,終於他成功了。所以,我們要帶着勇氣愛科學。

愛科學,説易不易,説難不難。愛科學,我們需要做到,帶着疑問愛科學,帶着客觀性愛科學,帶着勇氣愛科學。

愛科學,也許可以給我們帶來成功;愛科學,也許可以給我們帶來未來;愛科學,也許可以帶來驚喜。

來吧,來吧,讓我們一起愛科學。

科學與生活作文 篇4

我們的生活就像一台電腦,科學是它的'硬件,憑藉着求真務實的探索精神為生活提供富足的物質保證;人文是它的軟件,以一種關懷他人關懷社會的感性情懷為生活注入精神力量。生活這台“電腦”的正常運轉離不開人文與科學的共同合作,只有兩者並駕齊驅,我們的生活才能幸福美滿。

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性人人皆知,從古老的希臘文明起源至今,創造發明層出不窮,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從“兩彈一星”的發射到現代信息技術、人類基因工程取得進展,再到“神九”飛天“蛟龍”入海,生物 航天等各大領域的重大突破無不彰顯出科學對我們的生活產生的巨大影響和作用。對科學的探索使人類減少了對自然的依賴,也挖掘出人類無窮的智慧與創造力。只有發展科學,社會才會進步。

與此同時,人們也隨之提出不少困惑和疑問:克隆技術能否施之於人類,基因科技是否會被亂用,高科技的應用會不會為未來的生活帶來災難。當美國在日本投放原子彈的時候,隨着蘑菇雲升起的不僅是原子彈的威力,還有無數人鮮活的生命。當人的生命都沒辦法得到保證的時候,與科技進步相比,孰重孰輕?因為科技的參與,“色饅頭”“皮革膠囊”等事件充斥在我們耳邊,使得人心惶惶,給人們帶來的不僅是身體的傷害,更使人們對科學力量的信任大打折扣。我們急切地需要人文科學來解決社會發展道路上的種種障礙。科技的進步需要倫理道德的支持,這來自人性的關懷。真正的人文科學,是要實現對人類創造力價值的最大化利用的,就如伯爵發明顯微鏡為醫學進步作出貢獻,大大減輕人類遭受的苦難,其價值遠遠大於用錢救濟那些遭受瘟疫的人。

科技應是為人們的生活服務的,只有結合人文關懷,任何科學創造才能真正便民利民,人們才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保護母親河”行動的倡導,北京奧運會提出的“綠色奧運 科技奧運 人文奧運”理念的實施等體現人文關懷的行動都詮釋着科學與人文共同發展的思想。

科學和人文並駕齊驅,這才是我們當今社會應提倡的生活。

科學與生活作文 篇5

科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也有科學的影子。就連科學課上的課程也與我們事事相關。

先來隨我看看: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尼龍塔扣,即威鈎,就是一位工程師在散步後,發現並觀察沾在自己和狗身上的鬼針草後,長時間研究發明的。

咱們在科學課上學過的磁鐵異性相吸,你還記得嗎?看起來似乎沒有任何用處,但武漢吳家山的一位大姐姐,六年級的時候,因為濕手拿香皂很不方便,就利用這個原理,反覆試驗,設計了利於攜拿的防滑香皂,還因此獲得了國家專利呢。

對於學習科學,有同學心存抱怨,覺得並不實用,我之前也是這麼想的,可是看了這個姐姐的故事,我發現,科學的妙用並不禁錮在某一地方,它可以由一個知識點,到達很多地方,哪怕只是做果凍,你也可以想想自制果凍用的瓊脂是用動物做的,還是植物做的。生活中總是有科學。

在未來,科學可能用的更廣,大到火箭飛機,小到某把智能椅子,點點滴滴,無處不在。所以我們都要努力鑽研,發憤學習,在新時代的科技創新人員中,説不定就有你呢!

科學與生活作文 篇6

科學無處不在,而大多數的科學都是在生活中發現或受到啟示的其奧祕有很多人難以理解。

所有的發明和發現中有許多是在生活中受到啟發的,如鏡子自行車火藥等。在沒有鏡子的時候人們就在湖邊看自己的模樣,後來人們受到啟發,把青銅打成板狀,把一面打光,發明了青銅鏡,但這種鏡子看的不是很清楚。之後有人發明了玻璃鏡子,但是那時玻璃很貴,玻璃鏡子也很貴,普通人根本買不起,玻璃鏡子雖然比青銅鏡清晰,但還不是很清晰,連那時的王公貴族也不願意去買這種鏡子。過了好多年才有了現在的鏡子,現在的鏡子既便宜又清晰。

自行車在我們現在非常受歡迎,但誰又會想到自行車是一個看園人發明的呢!這個看園人叫德萊斯,他繞林子一圈需要很長時間而且很累,他就想:如果能坐在輪子上走該多好啊!他就拿了一個座椅。幾根棒和兩個輪子做了一個最早的自行車。過了幾天他第一次騎自行車旅行,一路都被人嘲笑。後來他和政府比賽,自行車三小時行駛的路,馬拉車十五小時才行駛完,但仍沒有人願意生產自行車,直至有人發明了踏板後,把踏板裝在自行車上才有許多生產自行車的公司。

牛頓也是在生活中發現了地心引力和重力,那時牛頓在蘋果樹下思考,突然一個蘋果砸了它,由此他想到了地心引力和重力。中國煉丹師在煉丹時發現用一些東西混合在一起燒會產生爆炸,因此他們發明了火藥。

在生活中發現的科學還有很多很多,還有一些奧祕等着我們這一代的人去發現去思考。

科學與生活作文 篇7

星期天,同學們到我家來。玩耍過後,我們“小鬼當家”,做起了飯菜。剛打開煤氣灶,火苗一下子躥了上來,同學們一窩蜂擁了上來,滿腹狐疑地問:“你家的灶怎麼那麼旺?我從沒見過。”“這火怎麼是綠色的?”……同學們個個疑團莫釋,等着我解開這個謎。我告訴她們,這是沼氣,靠一根管子通向沼氣池,沼氣池裏面是豬糞和水,發酵後,就產生了沼氣……

以前在我們農村,豬糞常常排放在溝裏或河裏,污染了環境,到處有蒼蠅縈繞,使原本清澈見底的小河渾濁不堪、臭氣熏天。這回科學利用豬糞,再也不會了。煤氣也很浪費,一年要燒好幾瓶,要知道,一瓶煤氣要80多元錢呢!

現在好了,有了沼氣,大大改善了農村衞生條件,農民的居住環境改善了,河水變清了,蒼蠅蚊子減少了,降低了胃腸道疾病的傳染率。沼氣的利用使農民在收集燃料方面的勞動力的大幅度減輕了,而這些勞動的時間,則放在了參加活動上,既鍛鍊了身體,又提高了生活水平。在經濟方面也不節省了。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心情越來越舒暢。

同學們聽了我的介紹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樣呀!”“這沼氣裏面可還有科學技術呢!”“科學技術連農村也普及嘍!”是啊,科學不但改變了城市,在我們農村也有了用武之處!

科學與生活作文 篇8

昨天下午,驕陽似火,天氣異常悶熱。媽媽見我煩躁不安,關切地説:“你用濕毛巾擦擦身子就涼快了。”我照着做了,真的,身上涼快多了,腦子也清醒了。我轉身問爸爸:“這是為什麼?”爸爸神祕地説:“你不知道吧?我做個實驗你就明白了。”

爸爸端來一盆涼水,從牆上取下温度計。爸爸問:“温度計現在多少度?”

我立刻回答:“37度。”爸爸把温度計放入水中,只見水銀柱緩緩下降。爸爸又問:“如果把温度計從水中拿出,水銀柱會有什麼變化?”“當然上升,盆外熱嘛。”我脱1:3而出。爸爸笑了笑,沒説什麼,只是從水中取出温度計,讓我仔細觀察。我聚精會神地盯着水銀柱,可是出乎意料,温度不但沒有上升,反而下降了。又過了一會兒,水銀柱才開始回升。

我大惑不解。爸爸啟發我説:“温度計從水中取出後,表面帶有什麼?”

“小水珠。”“這些小水珠後來怎樣了?”“蒸發了。”爸爸進一步追問:“蒸發時需要吸收什麼?”“液體蒸發需要吸收熱量。”爸爸又問:“那你説説為什麼取出温度計,温度先下降呢?”我這才恍然大悟,胸有成竹地回答:“温度計表面的水蒸發,吸收了温度計的熱量,所以水銀柱先要下降。噢!濕毛巾擦身,身上有水,水蒸發吸收了身上的熱量,所以感覺涼快。”爸爸滿意地笑了。

多有趣啊!生活中處處有科學。

標籤:精選 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