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冷雨作文合集五篇

作文3.2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冷雨作文5篇,歡迎大家分享。

冷雨作文合集五篇

冷雨作文 篇1

雨還在下,

烏雲密佈,

蒼老的容顏,

破碎的心。

聽聽那冷雨吧!

敲打着房屋的聲響,

編織成一曲曲動人的歌曲,

讓雨中漫步的人得到心靈的慰藉。

聽聽那冷雨吧!

那徹骨寒心的雨,

讓你的心平靜下來,

去靜靜的查看一下四周吧,

到處都是人心骯髒。

聽聽那冷雨吧!

摧肝膽,映真容,

論語徹骨寒心,

暴風驟雨,

日夜不停地下着,

世間也平靜了下來,

沒有喧雜的吵鬧聲,

只有寧靜的沉思。

雨終會下完,

亦或是上天的安排,

世間本該不是吵鬧,

世間的人的心本該不是骯髒。

聽聽!

那沁入人心的冷雨,

正在還給世間一個寧靜的轉折。

聽聽那冷雨吧!

將你的心歸於平靜,

去感受,

你就會發現,

世間平靜的美,

心靜下去的神奇。

冷雨作文 篇2

這是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件事。

陽光很燦爛,燦爛的陽光照射在我燦爛的臉上。為什麼呢?因為今天放假啦!

早上寫了一會作業,等作業大概都寫完了,經過媽媽的同意,我來到小區的廣場和同學們玩。

我穿好外套,穿好鞋準備出門,但不一會兒,媽媽的語言飛彈又向我飛來:“注意安全哦!只能在廣場玩哦!不可以跑遠哦!不可以出小區哦!要不要帶水啊!要按時回來啊……”我因為約好了朋友玩,又眼看已經到了我們約好的時間,心裏很是焦急:“好了!好了!都聽到了,你不用操心啦!”我聽厭了這一系列的“緊箍咒”一氣之下打開門就衝了出去,跑掉了。

我來到廣場,見朋友們都到齊了,而且都在等我,我更是氣憤:因為我是一個很討厭遲到的人,要不是媽媽那麼嘮叨,我也不會遲到。我一直都很生氣,以前和朋友們在一起玩,我都是很輕鬆快樂的,而今天卻很不自在。玩着玩着,天上下起了小雨,接連的卻是一場傾盆大雨,我們躲在了休息區,可以躲雨的地方,等待着家長們把我們接走。一個,兩個,三個……我們一共六個人,只剩下了我,孤獨的我突然大聲哭了出來,我要發泄我的憤怒,我的不滿,我的責備。但隨即想了又想覺得自己不對,不該這麼發火,也不該這麼不聽話,如果媽媽還在,能帶我回家就好了。

雨停了,我走出休息區,往家的地方走去,天好像又在和我作對,又下起雨來,我成了落湯雞,成了一個可憐的孩子。“東東,你忘帶傘了吧!傘給你”我回答:“媽媽,我再玩會。”“行,注意安全哦!”“好的,我知道啦。”

望着她消瘦的背影消失在茫茫雨簾中,淚水再一次奪眶而出……

冷雨作文 篇3

盈盈月光,我只取一團最清的;落落餘暉,我只擁一縷最美的;灼灼紅葉,我只拾一片最豔的;年年中秋,我只採擷最重要的——團圓。

昨天中午還是赤日炎炎、熱浪滾滾,34℃高温,儼然夏天一般。一夜風起,秋老虎被趕得無影無蹤,下起了綿綿秋雨,迎來了冷雨中秋。

清早,爸爸、媽媽就帶我來到了外婆家。餐桌上擺滿了美味佳餚,而外婆卻仍在廚房裏忙碌着,我看了疑惑不解,就跑到廚房問外婆:“外婆,桌上的菜都擺滿了,你怎麼還在忙啊?”外婆聽後,笑嘻嘻地回答説:“這你就不懂了吧,我現在是在做燒餅,中秋節晚上敬月亮公公用的`。”外婆做的燒餅有兩種:糯米麪包的黑芝麻糖燒餅和乾麪包的蘿蔔絲燒餅。外婆不停地忙着,臉上洋溢着歡樂。聽了外婆的話,我不禁覺得中國的傳統節日氣氛濃郁、豐富多彩,真想看看晚上敬月亮公公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到了晚上,天氣不太好,氣温更涼,沒有看見月亮,心裏覺得非常遺憾。吃過團圓飯,看見外公把方桌搬到陽台上,我的勁頭又來了,連忙幫着搞運輸。不一會兒,桌上放上了一杯茶,一枝藕,一個團圓餅,一盤燒餅,還有一碟碟水果等:石榴、柿子、蘋果、桔子、葡萄、芋頭、菱……整整齊齊放滿了一桌子,還點燃了一柱香。這大概就是外婆説的敬月亮公公吧!這時,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着菱角、瓜子,喝着茶,説着、笑着、暢談着幸福,等着月亮出來。我突然想起今天雖然沒有月亮,我們可以搞一個小活動,彌補這個遺憾。我就説:“今天沒有月亮,我們就來吟誦一些描寫月亮的詩句吧。”大家很贊同,於是外婆當裁判。我一馬當先背起了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媽媽不甘示弱,接了下去:“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媽媽剛説完,外公就接了上去:“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輪到爸爸了,爸爸想了想,滔滔不絕地背了起來:“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我猶興未了,緊接着又朗誦起來,一家人其樂融融。

我喜歡中秋,喜歡中秋的月餅,喜歡中秋的意境,喜歡中秋的文化,更喜歡中秋和家人團圓在一起!

冷雨作文 篇4

《聽聽那冷雨》是余光中的散文代表作,正如《荷塘月色》之於朱自清。初讀《聽聽那冷雨》,不由大驚:散文可以如此寫?細讀之則手不釋卷。余光中曾戲稱:“手寫詩,偶爾左手寫散文,算是副產品。”但這樣的副產品在當代散文家中有幾人能出其右?

詩一樣的充滿跳躍聯想的語言是《聽聽那冷雨》的最大特色。作者在文中大量動用了迭字句。文章開始,就對雨作盡情的描繪:時而淋淋漓漓,時而淅淅瀝瀝,天潮潮地濕濕...一句就寫出雨的形聲。接着他跳躍聯想,寫道:即使在夢裏,也似乎把雨傘撐着這句奠定了整篇一種“憂傷”的基調。馬上,他大膽想象:整個中國整部中國歷史無非是一張黑白片子,片頭到片直這樣下着雨。此時,我窒息般地感覺到余光中內心那種深深的鄉愁以及愛國情懷。

本文恰似一首長詩,字字句句,充滿令人驚奇的詩的意象。作者筆下的雨時而是“黑白片子”,時而是“宋畫”,時而是“一滴濕漉漉的靈魂”,時而是“温柔的灰美人”等等。作者憑非凡的才力和卓越的想象力,把鄉愁化為種種意象,而意象又於作者的某段人生遭遇及心靈歷程相連相融。可謂情絲和雨絲交織。

余光中用詩樣的語言對雨進行視覺、聽覺、嗅覺等多方面感覺進行描寫,字裏行間,古詩韻味俯拾即是,例“牧童遙指”,“劍門細雨渭城輕塵”,“杏花春雨江南”。愛好古典文學者看本文,時時會心一笑。而喜愛現代風格的讀者也不會失望,例“雨是潮潮濕濕的音樂下在渴望的脣上舔舔那冷雨”一句,已令許多所謂的現代詩人汗顏。

語言是思想的載體,語言沒有音樂味,何能成為作家?同樣,思想不深邃,更是不成作家。余光中將思想完美融入語言,正如他所説:一位出色的散文家,當他的思想和文字相遇,美如鹽撒於燭,會噴出七色的火花。我讀書,常愛劃句,但是讀《聽聽那冷雨》,竟然摘不下一句,因為每一句話都這麼美。

冷雨作文 篇5

那列舊式火車在記憶中疾馳而過,帶走了童年的天真幼稚,那銀針般的冷雨浸濕了記憶的幕,洗刷去需人照料的童年。從頭頂瀉下的涼意讓我清醒。

國小二、三年級的一個週日,那個有着纏綿冷意的秋日,父親正在屋裏費勁兒地把衣物收拾在一個軍用包裏,父親要離開了,去很遠的地方工作,窗外的冷意漾在屋裏,昏暗、雨般冷清的顏色,如同某種不可名狀的情緒,徘徊在心中,陣陣地痛。

父親要很久才能再見,沒有父親在身邊,生活將會變成什麼樣?以後不再有人伴我上學了。不再有人陪伴我看雨落滴檐,傘影沒於水,不再有人陪我一路説説笑笑、談天論地,那孤獨的、被雨水沖刷的傘的暗影如同事實一樣籠罩了我。

在這樣冷清的雨中,那把綠色小傘總在腦中揮之不去,在送父親去火車站的途中,憶起了往事。父親一日在雨中偶然撐開的一把新傘。清閒淡雅的綠着實可愛。上面畫有蘭草的樣。雨,滴滴嗒嗒,像從蘭草上滾落的露,向父親討要過這把傘,他嘴上説着“可惜”,卻還是把那份綠贈予我,全然一幅幸福的神情。

到了,和着愈來愈大的雨聲,我們走進了侯車廳,人少得可憐,抬頭望去,是掉了牆片的天花板,映象中是很高,但那際綠使胸口一陣發悶,是等候,是雨聲。

雨是怎樣漸漸瀝地擊打着地面,時鐘是怎樣分分秒秒得滴答作響。遠處傳來鳴笛聲。父親最後一次小心叮囑我,要照顧好自己,生活的瑣碎之處,還需多留心,他那樣急切地説着,字字清楚,令人記憶深刻,如滴滴雨珠落在心上。

父親的背景隱於稀疏的人羣之中,隱於那再也未見的站口,隱於那尖細寒冷、帶着微寒的雨。剩下的,不過是父親給我的話,泛着雨光的綠傘,那映着淚的模糊的雨。

也許忘記了情形,唯有那叮囑,在時隔多年的我的腦際反覆推出。父親説過,我得自己照顧好自己。在那冷雨中,我的童年線束了。那淒涼又濕潤的雨,化為我成長的回憶,被我永遠銘記於心。

標籤:冷雨 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