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端午節裏的一件趣事作文

作文2.07W

  端午節作文

端午節裏的一件趣事作文

“節分難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首詩是為紀念屈原而寫下的。端午節也是因為屈原而流傳於世的。包粽子、賽龍舟等端午節特有的習俗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賽龍舟是因為當時撈救投泊羅江而死的屈原所傳承下來的。

而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賽龍舟不再只是單純為紀念屈原而舉行的了。它演變成了一項最富激情、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努力奮爭,拼搏向上的精神的運動。賽龍舟這項具有紀念意義的運動,不僅突破了時間、地域的界限,還成為了國際性的賽事,得到了新的發展。

包粽子也是為了紀念屈原,同樣具有不可替代的紀念意義。粽子本身是用江米或糯米做成的,再用蘆葦葉在外圍包上一圈,就算完成了。當然,粽子也有各種各樣的,不同的地區,就會包出不同的粽子。雖然形狀各異,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非常的香甜可口,雖然風味大不相同,但都寄託着老百姓對屈原這位偉人的思念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又到了。可是,心中卻有一種淡淡的失落感。隨着社會的發展,端午節的節日氣氛也在逐漸減弱。端午節和眾多的中國傳統佳節一樣,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內涵,是我們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之説不只是為了紀念屈原這一個,但卻是最有説服力的一個。關於端午節由來的傳説,雖是眾説紛紜,卻也為它增添了不少神祕與魅力。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中華人民的想象力,也折射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端午節在我國已延續了二千多年的歷史,二千多年的歷史長河的積澱,從而賦予了它深厚的人文內涵。

其次,端午節還浸透了民族美好的情感,端午節的每一種延續下來的紀念活動,無不是寄託了古代人民美好的情感與心願。如果説端午節是因為傳説而顯得更加動人,那浸透在端午節中美好的民族情感則讓它散發出永恆的魅力。傳説可以動人,而情更加感人!

節日豐富的人文內涵,在於挖掘和弘揚,有時我們的傳統節日之所以被某些人所冷漠,是因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不夠。我們的社會,應該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自覺保護意識,傳統文化絕不是“封建”、“落後”的代名詞,而應該成為新時代我們引以為豪、為傲的民族瑰寶。

  端午節作文二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着悠久的歷史來源和獨特的傳統風俗。我要説的.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端午節的名稱有很多,比如: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屈原日……

在我們宜昌秭歸,古代有一個名人,他叫屈原。據説,戰國時,楚國大夫屈原因苦勸楚王無果,憂憤投江自盡。楚國百姓懷念這位為人清正的大夫,於是將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希望魚羣吃了米而不吃屈原屍身。後世延續為傳統,漸漸演化為端午節。“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

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一個是吃粽子,另一個就是賽龍舟。粽子一般用糯米做成。先採回一些蘆葦葉,洗淨,準備包粽子用。把糯米,還有這些葉子泡在盆裏一天一夜。再用葉子把糥米放進葉子裏,也可以放些紅棗等,包成三角形,再用棉線從粽子底部起,呈十字形捆包起來,捆好不散開就行。最後將粽子放入鍋裏煮一個小時左右即可。每年的端午節我們家都會吃粽子,粽子非常好吃,不等解開繩子,剝開葉子就會聞到香甜可口的棕子香味,嘴饞的人連口水都要流出來了。看着那噴香的紅棗粽子,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棕子。

端午節不僅會吃香噴噴的粽子,還會划龍舟呢。

雖然我沒親眼看見划龍舟是怎麼進行的,但是我聽奶奶和其他人説過。划龍舟是因為屈原投江死去,楚國人捨不得他,所以就有許多人爭先恐後地划船追趕拯救,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來紀念他,借划龍舟驅散江中魚。

划龍舟是一條龍船上整齊地坐着兩隊人,有一人坐在最前面,他有節奏地打着鼓,許多身體強健的壯漢,拿着木槳一齊有規律地划着船。只有每個人齊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得到第一,相反如果不夠協調,那龍船就走不動!

中國的地方民俗就如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卷,上面畫有屈原、唐東傑布,還有那嫦娥仙子,正是有了他們,我們的歷史畫卷才會如此豐富,生活也才會如此多姿多彩。

  端午節作文三

窗外湛藍的天空時不時傳來幾聲鳥鳴,我的心情格外舒暢。因為今天是端午節,我要和奶奶一起包粽子呢。

包粽子的材料奶奶早就準備好了。只見一盆用水浸泡過的粽葉,已經伸展開來;半盆泡好的糯米,雪白雪白的;一邊放着幾十顆飽滿的紅棗,一堆晶瑩的紅小豆。那邊還有醃製好的臘肉和冰糖,以及用來捆紮粽子的棕繩。一看見這些,我的心就禁不住跳躍起來,嗬,真的要包粽子啦!

“咱們開始吧?”“好嘞!”奶奶話音剛落,我們圍坐在一起。只見奶奶拿起一片粽子葉,在中間一對摺就捲成了三角形的小漏斗,然後挖進一勺白米,再放入一顆紅棗和冰糖,再挖一勺米,用勺子把它抹平,最後,像變戲法似的把粽子捲成一個立體的三稜錐,熟練地用棕繩捆了三圈,最後繫了一個結,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整個過程一氣呵成,我也躍躍欲試。我直看得目瞪口呆:包粽子簡直是一門藝術啊!

於是,我也從水盆裏挑了一片大粽葉,模仿奶奶的樣子,一折,三角形出來了,再挖兩勺米進去,放顆紅棗,填平,最後一卷。呀!一個粽子就已經成形了。瞧,就這麼簡單!我正得意,麻煩就來了。因為最後捆紮的步驟太難了,我根本無從下手。我試圖騰出一隻手來,結果粽子差點散架了。於是我改為邊用一隻手拉繩,邊用嘴幫忙,結果根本使不上勁道!無奈之下我只得請求奶奶的幫助。只見奶奶三下兩下就又幾秒鐘的時間把這爛尾粽子給包好了!我心服口服,既佩服奶奶靈巧的手藝,更佩服老祖宗們傳下來的這寶貴的物質和精神遺產!

收斂起心神,我跟着奶奶一步一步地學習,奶奶手把手地教着,最後我總算包了四五個像樣的粽子。

煮粽子的時候,我搬個凳子在旁邊等着,我多想親眼瞧瞧我的勞動成果。不一會兒,粽子的香味就飄滿了整個屋子,四十分鐘後,粽子寶寶們就爭先恐後地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挑了一個貌似我包的粽子,手忙腳亂地解開粽葉,挖起一勺,軟軟的,甜甜的,太好吃了!

一家人圍着圓桌,拉着家常,吃着剛出鍋的粽子。那糯米的濃香,大棗的甜味、粽葉的清爽與家人的歡聲笑語完美結合……這,就是端午節的味道吧!這,就是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吧?

  端午節作文四

端午從汩羅江的波浪裏悄然走來,幾千年的那朵浪花猶如一滴墨綠的翠汁,把中華錦繡大地染成粽葉成的奇綠。

——題記

一抹粽香,一斟酒醉,帶領我走進端午遺失了的美好。

端午,你就像那遺失的美好,一種跌跌撞撞,不曾與誰相伴,一直到銷聲匿跡,而我卻要始終帶着你的微笑,一路上尋找你遺失的味道。

端午的氣息再度瀰漫,氤氲在每一個細胞周圍,透過了我的心臟,浸温了我的靈魂。

沁人心脾的艾香帶我走進了70年代的新中國。那時候,建國沒多久,農民生產力低下,生活水平不富裕,每逢過端午節,每家每户都要奢侈地包幾個粽子,幾片粽葉,幾粒糯米,再加上兩顆紅棗,粽子就包好了,孩子們一聞到幽香幽香的粽子味就會忙不迭地掀開鍋蓋,狼吞虎嚥似的吞下了粽子,想到這一幕,內心就泛起了漣渏,一股澀澀的苦,我們真應該珍惜現在擁有的美好生活。70年代的吃粽子事件都成為欣喜若狂的事,那人民生活,豈不是更悽慘?

我們現在依然記得,端午是為了紀念屈原;我們現在依然記得,屈原是愛國詩人;我們現在依然包着粽子,賽着龍舟,祈禱江中魚兒不要傷害屈原……但是,我們現在還仍有誰在奉承着屈原的這種高度愛國精神,又有誰,一心牽掛都會百姓,想着祖國,我不禁發出一聲由衷的感歎,唉!吃粽子只是滿足一下自己對美味的追求,賽龍舟也只成了一種娛樂的方式,再也見不到70年代貧窮生活中的插艾葉的景象了。70年代的環境悽慘,現在的精神內涵難道就不悽慘嗎?

汩羅江上,我又看到了一位長髮壯士,正直不阿,回頭一望,長歎一聲,投入江中……

端午的味道,我不想做作也説聞到了什馬幽的艾香,我只聞到了這黑暗世界中一切事物發出腐朽的氣息,籠罩着每一個人,掙脱不了,被束縛在邪念的臂膀下。這新陳代謝的可能,也被它把握在手中,正是這種不健康的理念讓我們把這端午淡淡默化。

是我們的那一份浮躁遺忘了它,還是那一份喧囂容不下它?

那物事人非的端午呀,讓我思,讓我想……

標籤:趣事 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