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論語》讀後感:君子之道

作文6.8K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論語》讀後感:君子之道,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論語》讀後感:君子之道

文化有許多級台階,每一級都安頓着不同的項目。那麼,最後一級是什麼?

最後一級不是名校,學派。不是國粹,唐詩。它們每一項都有資格找到自己的文化台階,自成氣象。但實際上它們都不是而且也互不承認,然而當説文化的終極成果是人格,幾乎沒有人有異議。

那在中華文化中,最後一級台階便是君子之道,君子之道範圍之廣,難以一言以蔽之,君子懷德君子成人之美君子周而不比君子中庸君子知恥…而我今天所想談的是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出於孔夫子之口,見之於《論語.為政》表面白話翻譯很簡單:君子不是器具。但它所想反映的命題就比較艱深了,所以我選擇從“君子有禮”這點切入,精神需要賦形,人格需要可感,君子需要形態。中國曆代文人君子沒有不講究禮儀的,所謂煌煌中華,禮儀之邦。中國禮儀可上溯周公定禮制商國是,周朝禮制分為禮和樂兩個部分。禮主要對人的身份進行劃分和社會規範,而樂用於緩解社會矛盾。孔夫子就季氏用了不合規矩的八熤,他立刻憤然不平“是可忍,孰不可忍”他極其注重禮樂這方面的修養,強調樂這項對政治起非常大的作用的桿秤。而如今的我們對此絲毫不在意。生活中從來無儀式感這一説。這由此能讓我們聯想到當今社會紛繁複雜的社會矛盾,前陣子引起公憤的北京幼兒園紅黃藍事件,教師的形象受到深深的玷污,所謂教育的儀式感何在?況且人類文明在名義上應該是在前進發展而為什麼會有這樣泯滅人性的事發生在帝都之中?中國禮制是否要在如今斷片?我們到底缺失的是什麼,是已經被所有人所遺忘的君子之禮。回到“君子不器”這個命題,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我們做事總是重複着完全一樣的言語與笑容,對於我們而言與道德相悖的事情也幾乎沒有機率去做,但我們機械的生活常常讓我們缺少一種君子之道很重要的東西—儀式感。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沒有儀式感,小到寫一篇文章,也總是像寫反思一樣在腦中機械構造,缺乏應有的靈感與靈動。做任何事情都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敷衍。我們就像孔子所説的器物一樣地在生活總覺得生命不該這樣平淡,於是我們提出了“從前慢”“希望能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而真實生活中一遍遍地麻木着自己,總抱怨着過年沒有年味,而實際上是我們對生活的尊重不夠,不願用心編輯一條祝福的短信,沒有耐心寫一份帶着温度的信,是我們自己將多彩的'生活變成了複製之器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認為人世間最重要的是“這一個”亦即獨立生命的自我把持,因為人的生命不可重複。不要讓自己成為器物過着循規蹈矩一塵不變的生活,同時也不要成為器物的奴隸,將外界物質看的比自身品性還重要,中國文人講究一個氣節,很多人將之稱為“文人的清高”不錯君子之道需要的就是這種不僅於外在而且於心底所生的這種清高的品質。俗話説相由心生,當你內心堅持着一種儀式感的時候。你的所作所為也都讓人感動。因為有體温,有彈性,不極端,不做態的君子如今已寥寥無幾了。

諸君可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我希望所有人的生活都能夠過出一種儀式感而讓自己覺得自己不僅僅是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