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慈善讀本》讀後感7篇

作文1.42W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慈善讀本》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慈善讀本》讀後感7篇

《慈善讀本》讀後感1

當我再一次翻開這本《慈善讀本》,我看到了許多讓我淚落如珠的故事,更讓我懂得了愛,懂得了愛的意義。書裏有一個最讓我感動的故事,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卻讓我在腦海裏揮之不去的小故事——《我的天職就是愛》。

這個故事非常使我感動,讓我感動不僅僅是特蕾莎姆姆的善良,還有她的偉大和無私。如果我們也能像特蕾莎姆姆一樣,有一顆充滿愛、飽含愛、散播愛的心,就會成為一個善良的、無私的、有愛心的人。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的美好!哪個地方發生了災難,我們都踴躍捐出自己的零用錢來幫助有困難的人,不一定要捐許多錢,哪怕只捐了一塊錢,你有心意,有誠意,儘自己所能,幫助到有困難的人,這也是善良的一部分,也是一種表達和傳遞對他人愛的方法。讓我們把點點滴滴的愛都積起來,一起把自己的愛傳播整個世界!讓所有有困難的人都感受到我們的愛!

我有一位朋友的媽媽也在為慈善事業而奮鬥,她的多年努力使她成為了慈善組織的大隊長,朋友總是自豪地告訴我,她的媽媽正式成為慈善組織的一員那天,前任大隊長接到一個電話,電話對面傳來許多雜亂的聲音,隱隱約約聽到幾聲尖叫聲和房屋倒塌的響聲。前任大隊長立刻叫隊員查信號從哪兒來,叫其他隊員做好準備工作,前往災區,她媽媽也是其中一個。

她媽媽連一個隊員的名字都沒問,沒做自我介紹。也不知怎樣力所能及幫助他人。別人叫她做什麼就做什麼,從搬運食物到在救援隊救人時二話不説自己一人搬開木板,減輕救人的難度,漸漸地變成一個東奔西跑的"跑腿",但她仍然盡心盡力。那天她只顧着忙碌,説話的時間都沒有,可她覺得很快樂。

後來,她和她媽媽去過許多國小,也見過許多貧困的人,幫助過有需要的人。許許多多不計其數。有一次,她們前往一所破舊的學校,看到了破爛不堪的"課桌",和殘舊的板凳,教室的地面上佈滿了沙石和泥水。好一個"天然"的地面。天花板上有幾個大洞,時不時滴水,老師們拿着幾個盆來裝水,窗台上沒有窗户,只有幾塊飄飄蕩蕩的破布勉強擋住風。那些衣衫襤褸、瘦骨嶙峋的孩子們天天光着腳踩在這種地面上,腳底早就已經磨出了一顆顆血泡,更有些血肉模糊,隨便用破布包紮。"課桌"總是搖搖晃晃,但他們依然認真聽老師講課。她、她媽媽、隊員們見到這場面時,看到孩子們童真的眼神時,她媽媽當時場就和隊員們感動得直流淚,並且她們都把身上僅有的錢都捐給了孩子們,老師們也連忙道謝。這也是一種對孩子們愛的方法啊!後來,她這種比任何人都要樂於助人的精神使她當上了大隊長。

愛,是温暖,滋潤了人們的心田;愛,是希望,鼓勵着人們;愛,是一位純潔的天使,用充滿善良與愛的雙手去撫摸、治癒人們殘缺的心靈。這就是愛。

《慈善讀本》讀後感2

最珍貴的角落,充滿了關愛與希望:最親密的朋友,充滿了真情與感恩;最美麗的世界,充滿了友愛與慈善。

當我慢慢地翻開慈善讀本,看着一頁一頁的文字,心想:慈善,就是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付出代價去幫助別人,是各種物質體現出來的團結與力量。或許這本書寫的這麼多的小故事就是想告訴我們這些吧,可是,當我讀完最後一個字,我發現我錯了,原來慈善在乎的不是付出的代價,而是做慈善時懷着的那份情懷。慈善,不是隻有在重大災難面前才表現出來的愛,也不是以物質的多少來衡量慈善者的真情,更不是一個富有的人對貧困者的“施捨”。慈善,就在我們的身邊,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看完這一個個的小故事,讓我有了一個小小的心願:願慈善之花開滿人間。

我記得08年的汶川大地震,有一面鮮豔的旗幟掛在一片廢墟的汶川,那面旗幟道出了多少懷揣着關愛與善良之心的人們所匯聚的心聲,是大大小小慈善者行動濃縮成的一句話:“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於是,全國各地乃至世界的慈善者們為災區捐獻了自己的一份力,小到我們這些中學生所寫的一封慰問信,捐的一袋衣物,大到一些企業所捐獻的鉅額資金和多少志願者親臨災區義務幫助災區的人民重建家園,無論是一封封慰問信,還是一筆筆鉅額資金,都讓一個個失去父母的孩子們重獲温暖,重獲活下去的信心與信念。讓失去家園的人們團結一心,感受到來自全世界的温暖,這就是慈善的力量!它讓我們看到一朵朵慈善之花綻放在世界各地,也盛開在被温暖的人們心中。

慈善的力量是偉大的,無限的,慈善卻是無形的讓我們用無形的力量去創造震撼人心的感動與奇蹟。

對於我們中學生來説,慈善在哪?怎麼做才算是慈善?難道真的要像別人一樣,捐獻鉅額資金才算慈善嗎?不!我們每個人都是慈善家,“慈善”就在我們身邊。

在繁華而又喧鬧的城市背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貧困,荒寂的山區。山區裏每天都在發生的感人故事、勵志故事在城市裏卻少之又少。還記得我們曾經聽説了山區的孩子們缺少書籍和物資,然後紛紛捐獻自己不用的圖書,自己穿不了的衣服,甚至是我們心愛的一些小玩意。希望能幫助災區的孩子們多學一些東西,多看一些書,讓他們能夠做得更好,學得更好,滿足他們渴望學習的心願。而作為慈善家的我們,當看到他們拿着書欣喜的樣子,認真學習的神態,尤其是他們憑藉我們捐獻的課本考上理想的大學,從心底裏我們為他們驕傲,也為自己的慈善舉動感到激動與喜悦。這使我們覺得自己的人生很有意義。

讓我們以愛育圓心,以善良為半徑,用行動劃出一道平凡而又動人的弧線。願隨處都是最珍貴的角落,願每個人都是最親密的朋友,願慈善之花開滿人間!

《慈善讀本》讀後感3

從慈善教育讀本上,看到了很多讓我潸然淚下的故事,也讓我懂得了愛的意義。那些文章用故事的形式,詮釋了各種愛的含義。這是一次心靈上的碰撞,與愛的碰撞,慈善讀本讓我對“愛”這個字,有了不一樣的理解。

這本書,最讓我感動的地方,是一個普通,卻又觸動心絃的小故事,《比天使更美麗的女人》是一個有關艾米·比爾的大學生的'故事,她善良,充滿正義感,很同情南非的黑人,於是她申請獎學金去南非,她想幫助那裏的黑人擺脱貧困,她極力融入這個國家,但卻被一羣黑人孩子殺害了。那些黑人孩子生活在惡劣的環境下,不良的影響使他們擁有暴力傾向。艾米的父母琳達夫婦知道原因後,成立了“艾米·比爾基金會”為黑人孩子講授文化課程,他們的善舉持續了十幾年,感化了無數黑人小孩。南非前總統向琳達頒發了“跨國越界關懷獎”。曾殺害了艾米的黑人青年發言,是琳達一家給了他新生。那個充滿陽光的下午,琳達就像一個比天使更美麗的女人,那麼耀眼。

這個故事使我非常感動,讓我感動的不僅僅是琳達一家的善舉,還有他們一家善良的心靈,沒有這顆善良的心,又如何做出這樣的舉動?琳達夫婦在得知女兒被黑人小孩殺害後,並沒有生氣,而是去了解黑人孩子們。當他們知道黑人孩子因為貧窮而受到不良影響後,主動去幫助他們,關愛他們,讓黑人孩子的成長充滿愛與善良。我們,也要有一顆充滿愛的心,成為一個善良的人,讓世界變得美好:幫助他人,對於我們來説,不一定要做一些很大的事:哪個地方有了災難,我們可以捐出我們的零用錢,幫助他們,哪怕是五塊錢也好,儘自己力所能及,去幫助有需要的人,這也是善良,也是一種表達愛的方法。一點一滴,積累起來,讓自己的愛傳播擴散。

我的媽媽也在為慈善事業而奮鬥着,她不是慈善家,但她加入了慈善組織。當初,她是為了幫助有困難的人,弘揚一份愛心而進入慈善組織。她加入慈善組織幾年了,見過許許多多貧困的人,也幫助過有需要的人,有一次,當媽媽出去探訪一所破舊的學校的時候,看到了破爛不堪的課桌和殘破的木板凳,教室裏沙石遍佈的天然地面。那些衣衫襤褸的孩子們光着腳在這種地面上,腳上已經磨出了血泡,但依然認真聽着老師講課。她見到這場面,當時就感動得流淚了,並且把身上所有的錢都捐了出來。這也是一種愛的精神啊,就像琳達一家對那些黑人孩子一樣。

愛,是充滿温暖的港灣,停靠了希望的輪船;愛,是一首悠揚的旋律,音符治癒了無數人的憂慮。愛,也是一位天使,用充滿善良與愛的雙手去治癒黑人們殘缺的心靈,這就是愛。

《慈善讀本》讀後感4

手捧《慈善讀本》,我讀得入了迷,深深地被第六單元——愛心行動中講述的這個故事吸引。

一位神學院的教授為未來的牧師講課。在講《聖經》裏“樂善好施”這一段時,教授安排學生試講,他要每個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到別的教室向其他人宣講。每次宣講完畢後,要在10分鐘內趕到另一個教室繼續宣講。活動開始後,學生們都急匆匆地在各個教室之間穿梭:每一位學生在教室之間來回趕的時候,都要經過一個走廊,走廊上坐着一個乞丐——是教授故意安排的全部演講結束後,教授對結果大為不滿。因為這些未來的牧師沒有一個停下來,給乞丐哪怕一點施捨。

講課結束時,教授説了如下的一段話:“我飢腸轆轆時,你卻成立一個人道主義俱樂部來討論飢餓問題:我衣不蔽體時,你卻大談特談我是否違反了道德規範:我無故被人打傷時,你卻對犯罪率滔滔不絕,義憤填膺;我無家可歸時,你卻悠然走來,對我宣講上帝仁慈的庇護。你看來如此神聖,如此高尚,如此善良,可我為什麼還是餓得發昏,凍得直哆嗦,感到孤苦無依呢?”真正的善良不是眼淚,而是伸過去一雙充滿愛心的手。現在,有許多需要幫助的人們處在困難中,讓我們伸出“充滿愛心的手”去幫助他們吧!

在我看來,光有愛心不付出行動的人並不是真正有愛心的人,在別人遇到困難時,能夠及時幫別人排憂解難,滿足他人的切身需求,才是真的有愛心。

假期裏,我經常和媽媽一起外出,在車站等公交車是常事。在公共汽車上,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我們這站總是很多人,每次上車都沒有座位,我和媽媽經常要站五六站後才會等到座位。有一次,車上有位阿姨帶着一個很小的小女孩佔了兩個座位,天氣炎熱,她身邊站着一位提着大包的老人,老人汗流浹背,看上去很是疲憊。她完全可以抱起孩子,讓出一個座位給老人,可那位阿姨完全不理會老人,繼續和她的孩子説説笑笑。人們議論紛紛,司機打開了一段提示語:“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如果您身邊站有老、弱、病、殘、孕,請您主動讓座,我代表公交公司向您表示感謝!”那位阿姨終於覺得不好意思,抱起小孩,讓出一個座位給老人。車又到一站,我終於等到一個座位,正想坐下,我發現有位抱小孩的老爺爺上車了,我與媽媽相視一笑,把座位讓給了老爺爺。老爺爺誇我:“真是個有愛心的好孩子。”車上很多人投來讚許的目光。

媽媽常常教導我,做人要以善為本,謙虛有禮,懂得感恩和豁達,才能真正幸福快樂。我一定會身體力行,助人為樂,奉獻愛心。

《慈善讀本》讀後感5

在我們的身邊,總是不缺少“愛”的存在。在別人需要救助時,伸出一雙援手;在乘搭公交車時,給有需要的人士讓座;在別人急需金錢渡過難關時,捐上你的那點兒零花錢。這就是愛了,這就是所謂的慈善了。

沐浴在“愛城”裏,我翻開了《慈善讀本》。這一本書“彙集”了許多來自於中外的愛心故事、愛心歌曲、愛心童話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不是那一首在我小時候時常掛在嘴邊的《感恩的心》了。我來自偶然像一顆塵土。那個熟悉的旋律至今還時常浮現在我的腦海裏,揮之不去。

“愛”是世界上最純潔、最堅不可摧、最美好的一種人與人共同的語言。它不一定要非常地轟轟烈烈、驚濤駭浪。它最直接,最小的細微之處都能表現出來,讓我們體會到世界萬物因愛而生。沒有了愛,我們人與人之間就會變得吝嗇、貪婪。

媽媽辛辛苦苦地把我養大,每天除了照料弟弟,還要照顧我的生活:為我做飯、洗衣;關心我的學習;陪我看書、教我彈琴。可我有時卻是那麼地不知道感激:嫌媽媽煮的菜不好吃,嫌媽媽太囉嗦,還怪媽媽對自己的要求太高。有時甚至跟媽媽吵架,惹媽媽生氣。現在想想我真是不乖,媽媽對我付出的愛太多了,而我又回報給了媽媽什麼呢?是的,不珍惜母愛的人是可恥的!我再也不願意做一個不孝順長輩的人了,我也要用我的行動回報媽媽對我的愛:聽媽媽的話,為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除了生我養我育我的媽媽,還有我的好朋友小雁,她父母親的離婚,使她變得沉默寡言、憂鬱、孤獨、內向,不願與人交流。為了讓她快樂起來,我帶着她和我其他許許多多的小夥伴一起玩;多和她打電話聊天。慢慢地,她又變得愛笑了。其實,小雁不是不願意與人交流,而是家庭的破碎在她的心上有一道陰影,但是儘管如此,只要我們去支持她,保護她,她還是那樣的友愛。

愛是永恆的,無論是付出,還是得到,都是美妙的,它成了人生漫漫路上永遠伴隨左右的“禮物”。

如果你在憂鬱彷徨的彼岸,“愛”就會自覺地向你伸出援助之手,這樣你就順利駛往自信的對面。如果你像童話故事裏的灰姑娘,那麼“愛”就會促使你點燃心中的一根根火柴,幻想自己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從而給自己增加信心,相信世界上還有很多愛你的人。如果你是斷了翼的小鳥,那麼你愛藍天,渴望飛回藍天的懷抱的迫切心情,就會使你早日康復,自由自在的遨翔。

《慈善讀本》讀後感6

慈善是一種真正的分享。對我們而言,翻出家中的舊衣物清洗消毒後捐贈,拿出自己的零花錢寄出,把自己的物品與他人分享,將那些物品送到更為需要的人手上,也許只是舉手之勞:但是對被幫助的人而言,卻不僅僅是一件衣服、幾塊錢的意義。

《慈善讀本》國中版主題活動三“破爛王的草根慈善”的故事讓我頗為感動。任豔用自己的雙手,拾起了那麼多人的幸福,以賣破爛為生的她經濟並不寬裕,卻堅持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幫助身陷困境的人們。她説:“看到誰遇到了難處,我就想幫他,要是不幫,心裏就難受。”這就是她幫助別人最簡單、最直接的理由。任豔用一句簡單的話語詮釋了分享帶給她的意義。

分享就像是冬日的陽光,最暖人心。她只是求得心安,希望別人過得好。即使家中生活拮据,兒子步行上學兩個月後才買了自行車,她也從未在慷慨與吝嗇的選擇中遲疑過。有時候,分享就只是一種願望,希望大家都過得好。

有一個故事中説道:幸福、悲傷、知識和愛等等住在一個小島上,小島即將沉沒,愛尋求幫助,沒有人向她伸出援手,直到時間的出現,解救了愛。愛問道:時間為什麼要幫助我呢?知識意味深長地答道:因為時間最瞭解愛的價值。

還記得2008年汶川地震期間,“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號召在全國引起強烈的反響。我和媽媽看見電視上有捐贈衣物的活動,立即記下地址,整理了一些平時不穿的舊衣物送去。我不敢説這些衣物對於他們有多大的幫助,但我至少記得,自己那時的心情是一種難以言説的滿足——也許幫助別人,真的有神祕的魅力。

一年前,我接到國小班主任的電話,她説我們原來班上一位同學的身體狀況不是很好,希望我們能去看看他。接到電話的同學共同約好了時間,一起去看望生病的同學。他的臉因病而微微腫起,安靜地躺在牀上,眉宇間彷彿有一股化不開的愁緒。他的媽媽在一旁招呼我們坐下,忙着去削水果,大家都不知道該説些什麼,只是簡單地問候着。一位比較幽默的同學開始講笑話,讓氣氛活躍起來,大家也紛紛講起自己進入國中以後有趣的事情。因為右臉的水腫,所以笑對他來説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我們都能看見從他眼中流露出的喜悦。能夠與人分享快樂,又何嘗不是一件快樂的事。

在我們的校園中,就發生過這麼一起温暖人心的事件。2014級8班的滕楊同學生病後,全校開展募捐,大家都紛紛伸出援手,也許數額並不大,但是那寄託着我們對他的祈禱。

時間就像一個篩子,漏掉了我們曾經以為重要的浮華,留下了滿滿的愛心和付出。分享也不一定要在危難時才能體現,就在平時,我們也可以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快樂和幸福,從而讓更多的入學會分享、傳遞分享。讓我們從身邊做起,和身邊的人分享快樂、分享愛心。

《慈善讀本》讀後感7

本來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心中還有些不屑。“慈善”,這年頭人人都在講的東西,還用得着教?可是,當我隨手一翻時,那一個個生動有趣又深具教育意義的小故事立刻吸引了我,我不禁認真地讀了下去。

薩沙是家裏最年幼的孩子,但她善良堅強、樂於助人。一次,全家出門郊遊,突然下起大雨,雨衣在家人手中層層傳遞,最後落在了薩沙的手裏。但薩沙認為世上還有比自己更弱小的東西,便用雨衣的下襬為嬌小的薔薇花遮去了風雨。當我們在抱怨生活對我們的不公時,可曾想到,還有比自己更不幸的人等待着他人的幫助。當我們向身邊的弱者伸出援手時,不論是多大的幫助,都能讓他們感受到温暖。這便是慈善。

有一日,情感們居住的小島即將沉沒。當愛被困在孤島時,時間老人救了它。愛需要時間,同樣,慈善也需要時間。我們要用更多的時間去陪伴那些不幸的人,聆聽他們,幫助他們。也許,剛開始會飽受質疑,但在時間的洗刷與沉澱下,當我們漸漸洞悉了行善的意義,獲得越來越多的快樂時,我們的人生便會因此變得越加寬廣。

當路上有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攔住你,向你行乞時,而你身上卻沒有錢時,你會如何?是抱歉地説聲“不好意思”,或乾脆大步離開,無視那哀求的目光。大名鼎鼎的屠格涅夫選擇了握住乞丐的手,鄭重地説:“請原諒,兄弟。”就是這樣親切地握手,就是這一聲“兄弟”,讓乞丐激動不已,因為他感受到了世間久違的親情。許多人幫助他人時,也是如此,用這樣的不加憐憫、真誠無私,不僅感動了受幫助者,也感動了身邊的人。如果我們也能做到這般,便已經領悟了慈善真正的意義。

書中的故事打動了我,而書中介紹的慈善人士令我無比敬佩:特蕾莎修女是世界聞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在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時候,拒絕了獎金,而是要求人們多回家,關愛自己的家人;尤努斯開了格萊斯銀行,無償向窮人貸款,影響了進3000多萬窮人的生活;文卡塔斯瓦米醫生創立了亞拉文眼科醫院,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免費的治療。這種事情每天都在發生。這些身邊普普通通的人,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我們也可以成為向他們一樣的人,從身邊小事起,幫助他人。

羅曼·羅蘭曾説過:“愛是生命的火焰,有了它,一切變成光明。”要我説,慈善是靈魂的光輝。讓我們從身邊做起,從事慈善,讓生命燦爛多姿,讓身邊湧現更多的感動!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