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培訓 > 供應鏈

知識管理與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2.63W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將成為企業最重要的戰略性資源,如何管理和利用好企業的知識資源已成為企業管理的新課題。知識管理將成為供應鏈的一個新的管理內容和發展方向,供應鏈管理的重點將從信息集成轉移到知識集成。

知識管理與供應鏈管理

  一、知識管理概述

(一)知識的類型

知識可以廣泛地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顯性知識是指易於與他人交流,而且易於理解,可以編碼,用系統、正式的語言傳遞的知識。典型的代表如“知道什麼(know what)”類知識。

隱性知識是個人的、與特定語境相關的知識,泛指技巧形式、能力或技術性的知識,如知道如何去做(know how)。人類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創造了大量的經驗知識,其中有許多從實踐中摸索出來的經驗難以用語言和文字讓人能夠容易理解地表達出來,而只能通過人與人之間相互接觸和交流,從而達到“傳情達意”的傳播知識效果,這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經驗知識稱之為隱性知識。隱性知識的提出主要是基於其難以交流的特徵,它產生於具體的實踐活動中,以經驗知識為主要組成部分。因此隱性知識可歸納為:在具體實踐性的活動中產生的、與組織中人力資源緊密聯繫的、以經驗為特徵的難於理解、表達和交流的那部分知識。

從顯性知識到隱性知識,這個過程稱為內化過程,它是主體學習、利用知識的重要途徑;而從隱性知識到顯性知識,這個過程稱為外化過程,如研究部門或專家在內部創造和開發過程中獲得的經驗,經過創新、分析和提煉,形成對組織有價值的知識並錄入到組織的知識庫中。通過隱性知識的外化,可以將分散在員工頭腦中的零星知識資源整合成強有力的知識力量,從而達到充分運用組織集體智慧的目的。隱性知識的具體外化不斷豐富着知識主體的顯性知識庫,而組織的顯性知識則是隱性知識存在的土壤,兩者相互轉化、不斷循環,使得企業的創新能力得到螺旋式的提升。

(二)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是指為了達到組織的目標,管理者執行基本的管理職能對“概念資源”進行有效的管理。這包括了對信息、知識進行收集、整理、儲存、新知識產生、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相互轉化、知識資產的形成和運營等一系列過程進行的管理。換個説法:知識管理的目標就是力圖將最恰當的知識,在最恰當的時間,傳遞給最恰當的人,並作出最恰當的決策,使企業具有智慧並提高企業的智商。

總的來説,知識管理就是為企業實現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共享提供新的途徑,利用集體的智慧來提高企業的應變和創新能力。知識管理包括幾個方面工作:建立知識庫;促進員工的.知識交流;建立尊重知識的內部環境;把知識作為資產來管理。

  二、知識管理在供應鏈環境下的應用

(一)供應鏈環境下知識管理範圍的延伸

在供應鏈環境中,對知識的理解要跨越單個企業的範圍,延伸到整個供應鏈,即從供應商的供應商到客户的客户這樣的一個網鏈。

這種環境下的知識管理是指供應鏈上各組織內的顯性知識及隱性知識通過各種共享手段為供應鏈中其他成員所共同分享,從而轉變為供應鏈的共同知識財富。例如,供應鏈中某個組織中員工個人的知識(可能是信息、經驗、想法,或者只是一種靈感)通過各種共享手段(如知識共享平台、會議或團隊學習等)使個人知識為供應鏈集體所共享,在共享的同時,經過員工共同的討論、分析、修正,原始知識得以進一步的擴大和創新,知識的質量和數量不斷提高,最終成為供應鏈上各企業的知識財富。

(二)供應鏈上企業知識管理的核心――知識共享

供應鏈上企業知識管理的核心就是鏈上節點企業的知識共享。知識共享十分重要,其本質是一種使知識能夠被組織內的其他人利用的行為。它通過把知識從個人轉移到組織,然後轉變為組織的經濟與競爭優勢,從而轉變為組織的知識財富,提高組織的智商。

供應鏈是由鏈上的各個節點企業組成的,各企業都包含了自己的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如何將各企業的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提升為整個供應鏈的顯性知識並共享是一個比較系統和龐大的問題。

(三)建立供應鏈的知識管理系統

當掌握企業核心技術的員工離開企業時,有可能造成知識供應鏈的中斷,對企業和供應鏈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因此,對於企業來説,有必要建立企業的知識管理系統,對於供應鏈來説,更有必要建立供應鏈的知識管理系統。

供應鏈中知識管理的目標是提高知識創新與運用的效率、使供應鏈成員間的知識水平達到協調與優化。通過供應鏈管理和知識管理的結合,有助於企業同重要的顧客或合作伙伴共同創建延伸的運行環境。同時,通過延伸的知識管理,企業創建涵蓋顧客、供應商及合作伙伴的知識網絡,才可能取得最大的收穫,在創新、產品開發和交易過程中取得領先地位。

知識管理思想在供應鏈管理中的應用使得企業可以對一般業務信息和企業知識進行集成共享,在完善的供應鏈知識網絡環境下,實現供應鏈總體效益最優。供應鏈中知識管理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企業內外知識的收集整理。將企業平時辦公中所產生的知識用標準的數據格式收集起來,然後通過文件數據庫將所有的文檔統一歸入系統平台,即知識庫,藉助數據連接功能使其與系統中其他應用數據庫連接起來,從而完成知識管理數據庫中數據管理的統一。

2、物流知識管理。在傳統的供應鏈中,由於受到信息交流的限制,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完成一個物流活動,同時,傳統的物流過程由多個業務流程組成,經常受到個人因素的影響。隨着知識管理的運用,客户的需求、供應、配送的信息都可通過知識網絡得到體現,供應商可以實現敏捷供應,從而做出科學的決策。

3、提高供應鏈的敏捷性。由於供應鏈上各個節點企業的需求隨着時間不斷髮生變化,為了滿足客户的需求,提高供應鏈效率要素之一就是提高供應鏈的敏捷性,並進行創新。基於知識管理的企業強調員工知識的更新,定期組織培訓,鼓勵員工學習,不斷深化企業的知識,提高企業的智商,從而有利於企業人力資源的開發。由於不斷吸收新信息、新知識,企業的供應鏈管理就能走在時代前端,並能隨時調整企業發展方向,使企業能夠有效把握市場機會。

4、優化供應鏈資源配置。傳統供應鏈上的節點物流企業大多需要置備大規模的倉庫設施,以滿足客户的需要,這樣往往導致組織鬆散,機構龐大,難以提高物流服務水平。為保證及時、安全、經濟地將商品送達顧客方,有必要對現有物流企業進行合理的規劃和技術改造。通過供應鏈的知識管理,物流企業可根據商流的供求特點將分散在各地、分屬不同系統的物流設施和資源通過虛擬企業連接,經過科學規劃重組,發揮物流設施和服務優勢,擴大服務半徑和貨物集散空間,優化供應鏈,完善服務水平。

  三、供應鏈中知識管理的實施策略

知識管理的實施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本着供應鏈中知識管理的保密、協調、開放及共享的原則,本文提出幾項知識管理的實施策略,這些策略有待實踐的檢驗和進一步的研究完善。

(一)建立供應鏈統一的數據平台、知識庫,使知識編碼化

由於各個節點企業在供應鏈上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且較為分散,經營行為具有獨立性,因此有必要建立供應鏈統一的數據平台及知識庫,使知識編碼化。

(二)建立和完善知識網絡

知識的共享與傳播是供應鏈中知識管理的核心,要實現這一目標最有效的方式是在供應鏈內建立交流的網絡,將各成員的知識源通過網絡聯繫起來,同時提供電子郵件、短訊、音頻或視頻會議、即時消息(在線溝通)等多種媒介的正式和非正式的管理溝通。聯繫越廣、越有效,知識就能得到越多和越好的共享,而這又反過來意味着知識得到了發展。

(三)建立信任機制

只有創造信任的氣氛,才能發揮知識管理的效用。建立信任機制的目的就是在一定的機制保證環境下,使供應鏈各參與節點企業在保持自己的核心知識,保證企業的競爭優勢的前提下,參與供應鏈成員間的知識共享與交流,在交流與共享知識的同時使自身獲得新的知識,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

因此,必須培養和維護供應鏈企業間知識共享的信用,使供應鏈成員充分認識到以信用為前提的知識共享能夠為它們帶來高於以往的合作收益,從而提高自己的施信和受信額度,儘可能實現知識在供應鏈企業間的充分共享。

(四)改善企業組織結構

要使知識共享在企業內部不受任何約束和障礙,使之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為,需要對傳統的企業組織結構做一定的調整。

首先,組織管理者思想要開放,敢於突破固有的思維模式,勇於改變管理模式,由監督轉為激勵,由命令轉為指導,自上而下形成一種共享學習的寬鬆環境。

其次,要突破“面子”問題,任何人的知識都不是完全的,需要通過學習來獲取,知識共享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而暴露自己的知識差距對許多知識員工特別是已經成為專家的高級知識員工,存在着“面子”的挑戰問題。要突破這個“面子”,就必須創造一種組織環境,使組織的每一位員工都認為貢獻知識與人共享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為。

再次,改變知識“富者愈富”的現象。在企業內存在的一些難度較大或者較新的專業知識領域,企業需要聘請專家或偏重於企業內專家級的員工,如果長期在該領域過分依賴專家,那麼就減少了企業內一般知識員工學習和共享知識的機會,使得專家愈來愈受到重視,而一般知識員工得到的知識共享機會相對較少,對知識共享文化的形成非常不利。

(五)建立良好的激勵機制

在企業內部,一名掌握很多知識的員工將自己的知識共享卻沒有在企業內得到任何正面的反饋,無論如何對這名員工都是一種打擊。因此企業內部需要建立一種針對知識共享的激勵機制,使得將自己的知識共享的人會有相應的回報。在供應鏈中,各個企業通過自身獨特而他人無法複製的知識在供應鏈中獲得強勢地位,把自己獨有的知識共享,在一定程度上是與企業行為方式相悖的。如果沒有一套有效的激勵機制,就會抑制企業共享知識的意願,破壞整條供應鏈上知識共享的氛圍。

標籤:管理 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