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培訓 > 供應鏈

供應鏈金融風險管控信息技術要點

供應鏈2.77W

隨着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商業銀行信貸業務風險逐步暴露,金融危機後開始盛行的供應鏈金融業務也不例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分享供應鏈金融風險管控信息技術分析,歡迎大家參考學習。

供應鏈金融風險管控信息技術要點

  一、使用交易平台實現全流程管理

隨着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人們的生產、生活越來越依賴於一個個集中化的交易平台,購買生活用品時會去淘寶、京東,購買生產資料時會去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還有供應鏈內核心企業使用的各類產供銷平台。買賣雙方在平台內方便地搜尋交易標的和對手,並在平台內完成合同簽署、貨款支付、物流登記等流程,直至最終完成交易。這些平台降低了各方的交易成本,為交易達成提供了便利。商業銀行也可以順應這種平台化交易的趨勢,根據各類交易場景設計靈活的供應鏈金融產品,並將其嵌入平台的交易流程,再從平台內提取所需的各類信息、數據,來實現客户、交易和融資的全流程管理。

(一)基於交易場景設計方便高效的供應鏈金融產品

互聯網產品設計的關鍵在於產品與場景的融合,即將各類產品嵌入具體的應用場景中去,從用户體驗角度出發,考慮其在特定場景下產生的特定需求,根據這一需求提供產品。近年來各家銀行也開始引入這種“場景化”的產品設計理念,在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領域推出了許多創新產品,取得了良好的市場效果。

例如,工商銀行等機構在全國棉花交易所平台中提供了電子倉單質押的貸款產品,生產方將棉花存入交易所指定倉庫,按統一標準生成電子倉單,交易商購買時可同時申請銀行貸款,以該次交易的標的倉單設立擔保,一旦貸款違約,交易所將配合銀行在交易平台上處置該倉單,收回貨款。這就是傳統動產質押產品的平台化、場景化改造。同樣,京東金融聯合郵政速遞物流,在其京東供應鏈平台中推出了“雲倉京融”產品,也是把動產質押產品通過現代化的倉儲管理方式改造成在線化的融資工具。中企雲鏈公司與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合作,推出了“雲鏈保理”產品,把大型核心企業與上下游企業間的交易納入互聯網平台,以核心企業信用為基礎,將其應付賬款包裝為類似商業承兑匯票的結算及融資工具“雲信”,持有云信即可獲取得商業銀行資金支持,這是對傳統保理業務的在線化、平台化改造。

從原理上説,供應鏈金融是商業銀行對公產品中最適合“互聯網化”“場景化”改造的一個分支,因為究其本身就是服務於產業鏈上下游之間高頻次、多主體的交易,它的流程相對簡單,層級少、效率高、創新快,准入門檻也低於一般的公司授信產品,相對更適合嵌入互聯網平台中的交易場景。改造後的供應鏈金融產品將擁有更好的用户體驗,與平台綁定後,能在交易場景針對核心目標客户直接展示產品要素,這將為商業銀行拓客展業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途徑。

(二)全面掌握交易流程

在平台中進行的交易,其流程、步驟均由平台統一規範,標準化程度較高,銀行通過自建平台或與平台合作,可以獲取與融資相關基礎交易的'全部信息,並提出風控要求,改進交易結構和流程。藉助交易平台,銀行可以在線完成基礎交易驗證、資金及物流監管、銷售回款歸集等多項工作,全面掌握交易流程,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同時還能極大地提升業務效率。

例如,核心企業在交易平台上向供應商採購貨物,雙方簽署合同後,核心企業劃轉預付款至供應商賬户,供應商收款後發貨,並將物流信息上傳至交易平台,其後向銀行申請一筆保理業務。銀行放款前,應當確認該筆應收賬款真實存在,這在傳統業務流程中需要銀行客户經理取得相關合同、單據,並由核心企業當面簽章確認。但在交易平台上則不同,核心企業與供應商的購銷行為在平台內部留存了完整的交易信息,銀行從平台調取相關數據後,再輔以賬户資金監控和物流監控,足以確認應收賬款的真實性。銀行在保理放款後,也能夠在線通知核心企業應收賬款轉讓事宜,並在交易平台內部更改後續貨款支付路徑,確保到期還款。同時,銀行還可獲取交易各方的歷史交易記錄,作為主體評級授信的重要參考。

  二、使用物聯網技術強化物權管控

供應鏈金融是銀行對產業鏈每一主體之間交易行為的全方位金融支持,為保證交易完成和資金安全,必須強調貨權管控。尤其是動產質押、倉單質押等多個信貸產品,貨物在用於交易的同時還成為了第二還款來源,這對管貨的要求就更高了。但截至目前,商業銀行在貨權管控方面仍只有一些大航海時代流傳下來的傳統招數——單據審核、委託第三方監管、現場盤庫等,老方法應對新形勢,問題和風險都很多,例如國內動產抵質押登記手續不完善導致的擔保物權設立風險,第三方監管機構不盡職導致貨物丟失,客户動產重複質押導致銀行失去擔保物等,銀行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也使得許多機構失去了開辦存貨類融資業務的動力,存貨融資市場逐漸萎縮。這導致中小企業失去了一項重要的融資來源,銀行、物流企業、倉儲監管企業也都少了一塊重要的收入來源,可以説是一個各方皆輸的結果。但是,近來物聯網技術的興起為解決這些痼疾提供了新的方案。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技術是指,通過射頻識別系統(RFID)、紅外感應系統、全球定位系統(GPS)、激光掃描儀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形成一個物品與物品相互連接的分佈式網絡,從而實現智能化物品識別、物品定位、物品跟蹤、物品監控和管理。隨着長距離無線通信、無線射頻、傳感器等技術的快速發展,物聯網技術逐步具備了多場景靈活架設的應用基礎。商業銀行可以通過物聯網技術來強化供應鏈金融業務的貨權管控。

(一)提高擔保物監管的安全性

通過在單位物品上安置或印刷射頻識別(RFID)標籤,並在存儲場所架設傳感器、分佈式接入網絡和監控系統,銀行可自定義各項監管指標和報警條件,以此實現低人力佔用條件下更安全的擔保物監管。例如,通過讀取物品標籤內的信息,任何人均可瞭解貨物的當前權屬狀態,通過公示物權來避免重複擔保;在倉儲監管場所的立體空間邊緣部署識別裝置,一旦貨物非正常移出,則立即報警並通知債權人;也可為貨物標籤添加防盜功能,一旦標籤本體遭到破壞、修改、移除標籤則啟動報警程序;同時配合傳感器技術,可實現一旦貨物發生損壞、變質等物理狀態及化學性狀的改變,均能觸發相應程序,幫助債權人和倉儲監管方維持貨物完好。

(二)優化貨權管理效率

在當前的業務操作流程中,商業銀行需要派出客户經理或專門的貸後管理人員定期前往客户倉庫盤點庫存,或者付出高昂的成本委託第三方機構反覆檢查核對,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操作也很繁瑣。但是,通過物聯網技術,商業銀行就可以輕易實現“遠程盤庫”,通過電腦、手機等終端實時查詢貨物位置、存儲狀態、交易歷史,下載各項統計報表,還可通過攝像頭觀看實地情況,這為各崗位人員方便、快捷地獲取可靠信息提供了極大幫助,可以有效提升貸前調查、貸中審查和貸後管理各個環節的工作效率。

(三)鏈接大數據,全面增強風險識別及處理能力

通過物聯網傳感技術,銀行可以精準掌握貨物性質、狀態、編號代碼等信息,如果能將這些信息與記錄商品交易情況的數據庫連接起來,通過逐一比對,實現對在押貨物市場價格、銷量、供求關係的智能監控,並能向核心信貸系統實時反饋,這將為商業銀行管理信用風險提供極大幫助:

首先,銀行可以改變貸後管理人員手工重估押品價值的低效方式,依靠計算機實時監控抵質押率變化情況,使得押品價值不足的風險能夠及時暴露,之後就可以通過提示客户補貨、追加保證金或提前還款等方式來緩釋風險。

其次,通過對貨物供銷數據的深入分析,銀行在信貸違約發生、需要處置押品時有了更明確的方向和價格標準,提高貸款清收效率。

最後,在貨物安全性得到保障、價格波動能夠及時有效監控的前提下,銀行完全可以擴大押品範圍,不再侷限於傳統的不動產、大宗商品等易於管理的財產,還能把日用消費品、電子產品、農副產品等傳統技術手段下難以管理的貨物都納入供應鏈金融的業務範疇,匹配短期限、可循環、放款還款便捷高效的融資產品,用物聯網技術和大數據處理方法來實現智能化的風險識別和監控,並依託大型交易平台批量拓展業務,這必將成為供應鏈金融未來發展的重要領域。

  三、使用區塊鏈技術把握交易環節

把握真實的貿易背景是供應鏈金融業務風險控制的關鍵,與傳統的合同、發票等單據審核方式不同,區塊鏈技術的產生和發展為商業銀行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技術方案。區塊鏈(block chain)起源於比特幣,區塊(block)指存儲單元,記錄了一定時間內各個區塊節點全部的交易信息。各個區塊之間通過隨機散列(也稱哈希算法)實現鏈接(chain),後一個區塊包含前一個區塊的哈希值,隨着信息交流的擴大,區塊與區塊相繼接續,形成的結果就是區塊鏈。從本質上看,區塊鏈技術是一種記錄參與各方所有交易及事件信息的分佈式數據庫。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透明度高、安全性強、交易費用低、智能可編程等特點,在貿易、金融、社會管理乃至立法領域都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一)與物聯網技術結合,驗證交易真實性

根據IBM提出的概念,物聯網與區塊鏈兩項技術可以天然地融合起來——“當產品最終完成組裝時,可以由製造商註冊到通用的區塊鏈裏面標示着它生命週期的開始,一旦該產品售出,經銷商可以把它註冊到一個區域性的區塊鏈上(社區、城市或國家)”——如果説物聯網技術賦予特定物體一個唯一的身份,並使之融入了社會關係網絡之中,那麼區塊鏈技術就可以記錄關於它的所有歷史。

例如,一件商品從上游批發商銷售給下游零售商,一旦交易完成,特定區塊鏈中就會對這筆交易加以記錄,同時確認物權的移轉,並向全網廣播。基於區塊鏈技術本身極高的安全性,這一信息無法被篡改或刪除,商業銀行讀取後,無須再通過其他手段交叉驗證這筆交易的真實性,即能夠方便快捷地確認這筆交易,並基於這筆交易提供融資服務,這將極大地提高供應鏈金融業務的辦理效率。與此同時,任何相關的市場主體,均可以通過讀取區塊鏈信息來了解商品的產權狀況和交易歷史,避免出現“一物二賣”“重複質押”等風險,這也將極大地提升交易安全性,緩釋因基礎交易瑕疵而造成的銀行信貸風險。

(二)使用“智能合約”提升交易和融資效率

在區塊鏈2.0階段,科學家根據其可編程特性開發出了更多的高級功能,如“智能合約”系統,它所使用的區塊鏈支持“圖靈完備”的編程語言,不僅支持可編程的貨幣,還支持嵌入了複雜規則的金融衍生品、投票系統、身份註冊、信譽系統等,並且可以自動執行規則。

在基於區塊鏈的市場交易環境中,交易各方在區塊鏈中編寫“智能合約”並寫入自己的交易條件後,一旦條件達成,則該份合約將自動執行、完成交易。對於提供金融服務的商業銀行來説,一方面可以根據區塊鏈中記錄的客户交易歷史來評價其資信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智能合約”中寫入自身的融資交易條件,一旦系統判斷條件達成,則可以實現融資的智能發放,甚至包括其後的貸後管理,也可以通過預設條件來讓系統智能判斷並採取相應的風險緩釋措施。這一場景可能是金融服務在未來的實現方式,也是金融機構的高級乃至終極形態。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信息科技的進步為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業務拓展、風險識別及管控等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通過在線交易平台可以實現融資業務及基礎交易的全流程掌控,通過物聯網技術可以安全高效地管控貨權,並能帶動押品範圍的擴大;通過區塊鏈技術可以方便高效地驗證交易環節,並能實現自動化交易。這些新技術如能進一步推廣,必將改變供應鏈金融乃至整個金融市場的現狀,創造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