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培訓 > 供應鏈

供應鏈金融風險管控分析

供應鏈1.02W

由於在供應鏈金融業務中,作為貸款收回的最後防線的授信支持性資產多為動產,且根據供應鏈所屬行業不同,動產種類也很多。那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應鏈金融風險管控分析,歡迎大家閲讀瀏覽。

供應鏈金融風險管控分析

  一、供應鏈金融的主要風險類屬

1、政策風險

國家政策的變化會影響相關行業的整個產業鏈。當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時,國家會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或限制某個產業的發展。

國家出台政策限制一個產業發展,這個產業鏈從源頭到最後的零售商都會受到影響,或生產規模縮小、或價格被迫上限。

如果銀行選取了這條產業鏈上的核心企業開展了供應鏈融資業務,那麼相關信貸業務都會被波及。

2、操作風險

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對操作風險的正式定義是操作風險是指由於不完善或有問題的內部操作過程、人員、系統或外部事件而導致的直接或間接損失的風險。

為了解決供應鏈中小成員的融資瓶頸,供應鏈融資憑藉物流、資金流的控制以及自償性的結構化操作模式設計,構築了用於隔離中小企業信用風險的“防火牆”,並由此帶來了大量的貸後操作環節。

這實質上造成了信用風險向操作風險的“位移”。因為操作制度的嚴密性和操作制度的執行力直接關係到“防火牆”的效力,進而決定信用風險是否被有效屏蔽,這其中貸後操作的規範性、合法性和嚴密性是貸款能否收回的重要保障,所以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操作風險遠大於傳統業務。

3、市場風險

由於在供應鏈金融業務中,作為貸款收回的最後防線的授信支持性資產多為動產,且根據供應鏈所屬行業不同,動產種類也很多。

這些動產的價格隨市場供需的變化而波動,一旦貸款的收回需要將這些資產變現,而價格處在低谷,就給銀行的供應鏈金融業務帶來了市場風險。

這種以動產為保障的信貸模式的市場風險在整體業務風險中所佔比例也較高。

  二、供應鏈金融特殊風險的起因

商業銀行具有內在的脆弱性,這是商業銀行風險產生的理論根源。

宏觀經濟政策與泡沫經濟、金融放松管制與自由化、內部管理與道德風險、經營環境與非經濟因素等是商業銀行風險的現實起因。

而供應鏈金融業務與傳統信貸業務相比有一些不同的特質,構成了供應鏈金融業務特殊風險的起因。

1、授信企業具有產業鏈相關性

基於供應鏈的供應鏈金融為融資業務帶來了更廣闊的融資空間,風險也就由傳統的單一貿易環節向供應鏈上下游拓展,意味着供應鏈上下游的不確定性也為貿易融資帶來了風險。

特別是當供應鏈金融的覆蓋範圍達到“端到端”時,供應鏈金融的風險也就隨之覆蓋了整個供應鏈。

此時,風險不再單純來源於客户信用風險、貿易背景真實性等傳統的風險來源,

而是由貿易環節為出發點向供應鏈上下游擴散,因此不僅是客户自身的信用水平和還款能力應繼續得到關注,對客户的上游供應商、下游客户的關係、商譽、信用度、財務報表真實性等都應當進行關注。

且銀行現階段發展的供應鏈受信對象多集中在幾個大型的產業鏈上,如汽車業、醫療器械類、電力類等。當這些大型產業鏈上的任意一個重要結點發生使銀行撤出資金的風險問題時,不僅銀行在鏈上其他企業的授信業務會受到影響,甚至整個產業鏈的發展也會受到波及。

2、供應鏈上主要授信企業規模較小

在傳統的信貸業務中,銀行偏向於選擇大型信用評級較高的企業作為授信對象。

而在供應鏈金融業務中,最需要資金支持的往往不是一條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而是其上下游的供應商、分銷商等相對小的企業。

由於中小企業在供應鏈中處於買方或賣方的劣勢地位,流動負債在其報表中所佔份額很大。

銀行給這些中小企業放貸,面臨着授信對象規模小、信用評級歷史短或有空缺的情況,相較規模大的企業而言風險較大。

銀行授信以交易為基礎決定其風險與傳統業務不同

供應鏈金融是基於企業間的實質性交易來發放貸款的,這就決定了交易的可控性、真實性成為貸款能否收回的重要保障。

傳統業務中,銀行會將目光放在企業的評級、財務狀況上,不會對企業的每筆交易都做調查。

而供應鏈金融業務中,授信因交易而存在,如果企業造假交易信息而銀行又沒有及時發現,就會產生巨大的信用風險。

在控制企業的交易過程中,銀行也容易處於被動地位,所以説授信以交易為基礎給銀行信貸帶來了與傳統信貸不同的風險。

  三、供應鏈金融的風險管控機理

供應鏈金融業務風險管控機理與傳統業務一樣分為風險識別、風險度量和風險控制,但是側重點不同。

1、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是風險管理工作的第一步,也是風險管理的基礎。在這個過程中,銀行對可能帶來風險的因素進行判斷和分類。

這部分做法和傳統信貸業務基本一致,但識別風險時,要注意與傳統業務風險種類的區別。

2、風險度量

風險度量則是運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與評估風險事件的發生概率

傳統信貸業務有開展多年積累的數據基礎,各銀行都有完備的數據庫,量化分析時有比較成熟的模型。而供應鏈金融業務是一個比較新的金融服務領域,數據積累少,且客户羣中小企業較多,所以目前並不具備量化模型評估的條件。

這就要求銀行在供應鏈金融業務風險度量時注意數據的積累,逐步推進風險量化與模型構建。

3、風險控制

風險控制指銀行採取相應措施將分析結果中的風險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

通常意義上,銀行對於風險可採取的措施包括風險迴避、風險防範、風險抑制、風險轉移和風險保險等。

在我國供應鏈金融業務中,風險轉移和保險還很不普遍,風險防範和風險控制主要通過操作控制來完成,因此風險控制在此業務風險管理中是很重要的步驟。

四、供應鏈金融業務風險管控手法

1、創建獨立的風險管理體系

健全的風險管理組織體系是實現全方位、全過程風險管理的組織保障,也是完備的風險管理制度和科學的風險管理流程的基礎載體。

因為供應鏈金融信貸業務具有與傳統信貸業務不同的風險特徵,所以在對其進行風險管理時,要創建獨立的風險管理體系。

把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風險管理系統獨立出來,可以使風險管理系統的整體運行更有效率。

不要用傳統的財務指標來約束供應鏈金融信貸業務的發展,要引入新的企業背景與交易實質共同作為評判因素的風險管理系統。

2、審慎選擇擬授信的供應鏈羣

供應鏈金融信貸業務以供應鏈羣體企業之間良好的合作關係為信用風險管理的主線,優勢行業與暢銷產品是維護良好的供應鏈合作關係的前提,也是銀行有效控制供應鏈信貸業務信用風險的重要前提。

銀行應事先選擇允許開展供應鏈融資的行業和產品,將貸前的市場準入為控制供應鏈信用風險作為第一道防線。

3、建立靈活快速的市場商品信息收集和反饋體系規避產品市場風險

買方市場時代,產品的質量、更新換代速度、正負面信息的披露等,都直接影響着質押商品的變現價值和銷售。

因此,物流企業和銀行應根據市場行情正確選擇質押物,並設定合理的質押率。

一般來講,選取銷售趨勢好、市場佔有率高、實力強、知名度高的`產品作為質押商品,並對其建立銷售情況、價格變化趨勢的監控機制,及時獲得真實的資料避免由信息不對稱引起對質押貨物的評估失真,控制市場風險。

4、強化內部控制防止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主要源於內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機制的失效。因為貸後管理是供應鏈金融信貸業務中重要的一步,所以發生操作風險的概率比傳統業務要高,這就要求銀行成立專門部門負責貸後跟蹤與對質押物的管理。

質押物管理環節多由物流公司或倉儲公司負責,銀行要加強與這些企業的聯繫,注意對其資格的審查,並且隨時進行抽查。

具體地説,就是要督促物流企業不斷提高倉庫管理水平和倉管信息化水平,並制訂完善的辦理質物人庫、發貨的風險控制方案,加強對質物的監管能力。

有針對性地制定嚴格的操作規範和監管程序,杜絕因內部管理漏洞和不規範而產生的風險。

5、明確各方的權利義務,降低法律風險

因為供應鏈金融業務涉及多方主體,質物的所有權在各主體間進行流動,很可能產生所有權糾紛加之該業務開展時間較短,目前還沒有相關的法律條款可以遵循,也沒有行業性指導文件可以依據。

因此,在業務開展過程中,各方主體應儘可能地完善相關的法律合同文本,明確各方的權利義務,將法律風險降低到最小。

由於動產的流動性強以及我國法律對抵質押擔保生效條件的規定,銀行在抵、質押物的物流跟蹤、倉儲監管、抵質押手續辦理、價格監控乃至變現清償等方面都面臨着巨大挑戰,這一矛盾曾一度限制了銀行此類業務的開展。

因此,在儘量避免對“物”的流動性損害的前提下,對流動性的“物”實施有效監控,將是供應鏈金融服務設計的核心思想。

第三方物流企業在動產抵質押物監管及價值保全、資產變現、和貨運代理等方面具備優勢,在與了對貸款後的抵、質押物提供全面的監管服務外,還將為銀行提供一系列面向提高抵質押物的授信擔保效率的增值服務。

包括對授信對象所在行業的發展前景及抵質押物的價格走勢分析,對抵質押物的價值評估,銀行不良資產項下抵質押物的處置變現等。

這些專業化的服務有利於降低銀行抵質押擔保授信業務的交易成本,為銀行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提供風險防火牆,拓寬了銀行的授信範圍,也為供應鏈節點企業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融資機會。

6、逐步構建完善的供應鏈金融風險評估模型

在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同時,也要注意信用評級系統數據庫中數據的逐步積累。

當今銀行風險控制的發展趨勢是數量化、模型化,供應鏈金融作為一項新的信貸業務,風險評估模型更是不可或缺,而構建完善模型的基礎就是具有代表性數據的收集。

所以銀行要注意投入物力人力開發供應鏈金融風險的評估模型,使此業務今後的風險管理成本減少、更有效率。

7、組建專業的供應鏈融資操作隊伍

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不僅需要掌握傳統融資的方法與技巧,更需要具備創新型融資的知識與技能,以及深層次的從業經驗。

從事供應鏈融資,需要對產品特性的深入瞭解,也需要有卓越的風險分析能力與交易控管能力,以使銀行能夠掌控供應鏈金融業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