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企業管理 > 動力培訓

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動力

深入理解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在經濟機理,發掘更多的關於企業社會責任的規律,以期解釋和預測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問題和未來趨勢,併為推進企業社會責任進程和企業社會責任運作提供思路。 下面小編準備了關於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動力的文章,歡迎大家參考!

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動力

  企業社會責任自我執行機制要素及現狀分析

鑑於企業社會責任的不完全契約特徵,以及契約自我執行機制對不完全契約實現的價值,可以認為,契約自我執行機制要素對提高企業社會責任至關重要。因此,理解這些要素十分有利於理解我國的企業社會責任問題,以下先從現狀入手。

  1.自我執行機制三種主要要素中的重複交易收益。

由於重複交易收益來自於未來收益預期,因此,對方未來創造潛在收益的能力,以及企業對未來潛在收益的耐心都將影響企業社會責任。交易潛在收益創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然而,由於中國發展階段限制,大多數企業仍然屬於粗放型經營,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實在不多。價格競爭,產品技術含量相對不高,專用性不強,存在大量的替代方,這些也都是我國企業的基本情況。

那麼,耐心又是什麼呢?對此,張維迎認為:耐心就是人們對未來的重視程度。現在中國人普遍耐心不足,短期的浮躁行為處處可見。需要強調的是,中國目前的環境決定了企業缺乏應有制度保障,對於本身已經缺乏耐心的企業無疑雪上加霜。

  2.聲譽溢出。

置於一定的網絡中,企業便具有社會嵌入性。社會嵌入性是大多數企業具有的特性,這種嵌入可能是全部的嵌入,也可能是部分的嵌入。企業正是通過這些不同強度和廣度的社會嵌入網絡進行信息傳遞,並獲得聲譽溢出。

對中國企業而言,其嵌入性不管是從廣度還是深度上都具有強烈的關係特徵:在以家族為代表,以私人關係為基礎的關係網絡中,表現出強烈的嵌入性和影響力;一旦超出了網絡範圍,嵌入關係就表現得相當微弱。甚至,在狹窄的關係網絡之外,對背信棄義習以為常。如此可以推斷中國企業及其利益相關者之間將顯示出強烈的私人關係特徵,而私人關係網絡之外,則資源配置效率相對低下。

  3.心理收益或損失。

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樣,只要誘因足夠小(小於誘因底線),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誠實和公平。對於不同社會中不同的個體,誘因底線不盡相同,差異的決定性因素在於社會規範和習俗;對於處於企業當中的個體而言,企業文化及其內涵的商業道德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誘因底線。

中國經濟和社會轉軌特定時期,政府不守信用的行為比比皆是,而這是對社會道德、社會規範和法律規則的最大破壞。這種長期以來的外部制度不完善和所謂的“道德真空”通過各種甄選機制,促使許多符合“潛規則”的企業脱穎而出。這些企業在中國經濟飛速增長的催化劑作用下,形成了中國經濟轉型階段所獨有的企業文化,並進而對其中的個體產生相應的影響。

以上分析至少説明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現階段,中國企業缺乏社會責任存在其主客觀必然性。我們的許多企業,其成功甚至可以説是將企業社會責任踩在腳底下而得以實現。尤其是在企業發展的原始積累階段,存在不少的企業踐踏社會責任的行為,如盤剝員工、污染環境、又或者製造假冒偽劣產品等等;另一方面,企業社會責任的.契約分析還為我們尋求企業社會責任規律乃至促進企業社會責任發展提供了思路。以下僅從企業角度進行簡單的討論。

  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

目前,儘管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缺失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但分析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在動力機制並非沒有意義。尤其是企業在國家發展轉型階段,以社會發展為中心的現實背景下,有關企業社會責任的契約分析對企業和企業管理者至少可以帶來以下兩個方面的啟示:其一,明確企業社會責任在企業實際經營中的地位。企業社會責任絕對不僅僅是單純的道德訴求,隨着中國經濟和企業的發展,它將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其實,許多目前以履行社會責任而知名的跨國公司也曾經歷過由被動到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過程,成熟企業的發展歷程表明,隨着企業內在契約要素的逐漸成熟,社會責任將日益成為影響企業經營活動績效的重要因素;其二,提高企業社會責任行為的財務績效。在既定外部環境下,企業可以通過最大化社會責任所帶來的收益增加其社會績效(CSP),同時獲得財務績效(CFP)提升,這也是企業執行社會責任的重要動力。通過對企業社會責任契約內在機理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CSP與CFP之間的聯繫,提高企業社會責任對於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現實價值。

  1.聲譽。

通過社會責任行為能夠擴大企業聲譽,傳遞塑造企業形象,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合理的企業社會責任聲譽管理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聲譽的信息源。一般來説,外部的第三方比企業本身提供的信息可信度更高,如,媒體、政府部門和非政府組織(NGO);(2)聲譽擴散的程度。為此,圍繞企業社會責任的宣傳非常重要,如農夫山泉的廣告;(3)聲譽與企業既有形象的一致性。因此,需要企業進行聲譽和形象策劃。(4)聲譽的判斷。利益相關者對聲譽的價值判斷也無法忽略。為此,企業應針對不同的利益相關者採取差異性溝通手段。

  2.重複博弈下的未來收益和誘因底線。

對於致力於長期發展的企業而言,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基業常青的戰略意圖將促使其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然而,要約束企業行為,使其納入基業常青的軌道,還需要有足夠的耐心。這種耐心一方面表現為企業整體戰略及其行為;同時,鑑於企業社會責任的長期價值及公共產品的悲劇,需要適時將企業社會責任融入企業文化,重塑商業倫理,以提高決策者行為與企業目標一致性。確實,作為影響組織成員價值觀、信仰和態度的工具,有作為的企業文化可以影響企業決策者的誘因底線,雖然這種影響力仍然構建在企業外部環境的基礎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