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企業管理 > 品質管理

品質管理的舊七大手法

引導語:統計是採取“數據與事實發言”的管理方法,除了客觀判定事實外,亦應具有相當合理的説服力,而在QC活動中所採取的統計手法,均極為簡易。下面是yjbys小編為你帶來的品質管理的舊七大手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品質管理的舊七大手法

品質管理需要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和統計技術,對影響品質的各方面因素進行系統的考慮;對相關數據進行收集、處理、分析;找出形成原因和解決方法;實施改進。因此,公司每一分子在自己的崗位上,應該具有品質意識、問題意識、改善意識,來尋求本身工作方法或推展方法缺失,謀求改善,全員協力之下達成顧客的需求與社會的要求,其手段(即管理方法)為應用統計手法或觀念。

品質管理活動中所運用的統計手法一般稱為“QC七大手法”,七大手法的使用情況可以歸納如下:

1、檢查表(又稱查檢表)——收集、整理資料;根據事實、數據説話。 2、柏拉圖(又稱排列圖)——確定主導因素;並非對所有原因採取處置,而是先就其中影響較大的2~3項採取措施。

3、因果圖(又稱特性要因圖、魚骨圖)——尋找引發結果的原因;整理原因與結果之關係,以探討潛伏伏性的問題。

4、分層法(又稱層別法)——從不同角度層面發現問題;所有數據不可僅止於平均,須根據數據的層次,考慮適當分層。

5、散佈圖(又稱散點圖)——展示變量之間的線性關係;

6、直方圖(數次表)——展示過程的分佈情況;凡事物不能完全單用平均值來考慮,應該瞭解事物均有變異存在,須從平均值與變異性來考慮-。

7、控制圖(又稱管控圖)——識別波動的來源;凡事物不能完全單用平均值來考慮,應該瞭解事物均有變異存在,須從平均值與變異性來考慮-。

品質管理的提高,必須要管理、改善與統計方法相輔相成,三者相互聯繫,在整體上才會發揮效果。具體步驟是:1、問題的把握點(柏拉圖、直方圖),2、對問題的現狀分析(控制圖、檢查表、散佈圖、層別法),3、改善對策實施(利用各種統計方法及固定的技術),4、實施結果的確認(推移圖、柏拉圖),5、標準化。

一、檢查表

1. 什麼是檢查表:

檢查表是一種為了便於收集數據而設計的表格。使用時只用簡單的符號來檢核工作目標是否已達成或對於發生的特定事件給予累積記錄,用簡單易於瞭解的表格或圖形,使工作者依規定作檢查記號記錄結果及狀況,並加以統計整理數據,即稱為檢查表。 2. 檢查表的種類

2.1. 記錄用:為掌握問題發生的分佈情況,作為是屬於何種不良或缺點,發生

於何處、發生多少的事實數椐登記用,又分為三類:

2.1.1. 記數值用:如表所示,事先將項目層別,查檢的結果以正記或者畫記的

方式登記於相關的欄內。

2.1.2. 計量值用:如表所示檢查表的特性屬計量值時,將測定結果數椐登記於

相關組,以掌握分佈情形等。

2.1.3. 位置類用:如表所示,將查檢的對象置於相當的位置,以掌握缺點發生

於何部位以及多少等。

2.2. 點檢用:將對應的點檢項目事先記錄於表上,並據以點確認。

3. 檢查表的作法

3.1. 對要收集的數椐,須掌握的事等的目要先明確。 3.2. 決定檢查項目

檢查項目依目的可有各種選定,基本上可分以下五類,1)生產活動的五要素別:作業者、機械、材料、生產方法、環境。2)時間類別,日、星期、上下午等。3)現象類別:不良現象、不良位置現象、事故等。4)部門類別:工程、課、組等。5)確認事項類別:不可忘的事項等。

3.3. 決定樣式

以能簡便達成掌握事實目的的樣式為原則。例如:1)欲知查檢項目相互關聯發生情況時用矩陣格子型。2)欲知查檢項目的集中傾向、數椐全體、分佈情形時用次數查檢型。3)欲知對象位於何位置時發生的缺點情形時用圖形式。4)所定的事有無忘記、遺漏、可否確認時用點檢式。

3.4. 決定數椐收集、方法、登記並實施收集數椐。

3.5. 記上其它必要事項:檢查表標題(展示目的)期間、工程名、品名、測定

者等。

3.6. 製作檢查表應易於記錄數椐;使記錄不致有遺漏,且對全體情況易於掌握

和了解;且對問題的差異,重點易於解析。

4. 檢查表的優點:記錄數椐情報不費工夫;問題點易於掌握;記錄後,易於一看

即瞭解整體的情況,因此易於採用適當的處理方法;可以層別數椐資料,有利於分類收集統計解析。

5. 檢查表活用的步驟

5.1. 目的明確化:明確收集數椐的目的,數據若只止於收集並無意義,須根據

數據採取改善措施才有好處,因此收集好的數據應如何應用必須想好。

5.2. 檢查表的選擇:有前述的多種種類,應以[易於收集、登記數據和整理活用]

為要點。

5.3. 製作檢查表:具體設計檢查表,宜多聽取有關人員的意見,使能達到收集

數據的'目的及可易於登記、整理活用地設計;並也預先考慮決定好由誰、何時、何處、以什麼方法收集什麼數據等。

5.4. 查檢的實施:利用檢查表,好好觀察有關對象,查檢登記。

5.5. 由檢查表的數據作數據分析:整理統計分析檢查表數據,要分析時可活用

QC七大手法。

5.6. 原因的明確化:由檢查表數據的解析結果找出發生變異,不良或缺點的原因。

5.7. 對策的實施:想出去除上述步驟發掘到的原因對策並實施。

5.8. 效果的掌握:收集對策後的結果數據,並整理統計分析,確認對策效果。

5.9. 標準化:對改善有效的方法應該反應於標準的重要性、必要性,及正確內

容施以教育訓練,使有關人員遵守它。

二、柏拉圖

1. 什麼是柏拉圖:

為了對發生頻次從最高到最低的項目進行排列而採用的簡單圖示技術。--建立在巴雷特原理基礎上,認為多數不合格及其引起的損失是由相對少數原因引起的。通過區分最重要的與較次要的項目,可用最少的努力獲取最佳的改進效果。 2. 柏拉圖的種類:

2.1. 分析現象用柏拉圖:與不良結果有關,用來發現主要問題:

2.1.1. 質量:不合格、故障、顧客抱怨、退貨、維修等 2.1.2. 成本:損失總數、費用等

2.1.3. 交貨期:存貨短缺、付款違約、交貨期拖延等

2.1.4.安全:發生事故、出現差錯等

2.2. 分析原因用柏拉圖:這類柏拉圖與過程因素有關,用來發現主要問題 2.2.1. 操作者:班次、組別、年齡、經驗、熟練情況以及個人本身因素; 2.2.2. 機器:機器、設備、工具等; 2.2.3. 原材料:製造商、工廠、批次、種類;

2.2.4.作業方法:作業環境、工序先後、作業安排、作業方法。

2.3. 分類方法不同,得到不同柏拉圖。通過不同的角度觀察問題。把握問題實

質,需要用不同的分類方法進行分類

3. 作用:通過分析柏拉圖可看出採取行動的順序;不良、失誤等的總數有多少?

它們的大小順序是如何分佈的?在多大程度上減少其中的哪一件,可望在總體上收到多大效果?可對報告、記錄、成果等進行確認;可查清不良、故障的原因等。

4. 柏拉圖使用步驟

4.1. 確定所要調查的問題以及如何收集數據

4.1.1. 確定調查問題的類型,如不合格項目、損失金額、事故等。 4.1.2. 確定時間

4.1.3. 確定哪些數據是必要的,數據如何分類,如按不合格類型、時間等。

4.1.4.確定收集數據的方法,以及在什麼時候收集

4.2. 設計記錄表,將數據填入表中計算

4.3. 作圖

5. 例:用柏拉圖分析方便麪麪餅品質狀態

5.1. 確定調查問題的分類:麪餅偏重、麪餅偏輕、花型不良、塊型不良、油炸

不良、異物、色澤不良、品評不良;確定時間:2003年3月。

5.2. 數據收集及分析:各項目數據按大小排列,並求累積數、比率、及累積比

率。

5.3. 分析:從圖中可看出麪餅偏重是麪餅品質狀態的主要不良因素,應對其進

行分析,查找偏重形成的原因,可以運用QC手法中的其他方法進行數據的收集和處理。

5.4. 經分析對策、進行改進後,於4月份在基數相同的情況下又進行了柏拉圖

分析,與3月份對比如下:麪餅偏重的情況減少了115次。

三、因果圖

1. 什麼是因果圖

因果圖就是當一個問題的特性(結果)受到一些原因的影響時,我們將這些原因予以整理,成為有相互關係的圖形。簡言之就是針對造成某結果的諸多原因,以有系統的方式表達結果與原因之間的關係,並設法使用圖解法找出這些原因來。因果圖又叫石川圖或魚骨圖。(如附圖)

因果圖適合於下列情況下使用要將茫然不清的問題變得清楚的時候、使許多可能發 生關係明確化,而欲追求重要原因時,故當改善問題時,如欲追求問題特性的可能原因以及造成此等原因的原因,並使其系統化時,因果圖可以説是很有用的手法。如此,對於影響問題的要因先掌握之後,對問題的改善方能助益。 2. 因果圖的作法

2.1.

確定結果:針對要解決的問題想出評價項目,此評價項目能具體地衡量該問題的改善程度以作為問題特性。

2.2. 繪製骨架:特性寫在右邊,自左畫一粗橫箭頭線代表。

2.3. 寫下大骨並以□框起來,加上箭頭的大分枝到粗橫線,工作現場的大

骨一般常用的是5M(人員、機械、材料、方法、測定)。

2.4. 大骨的中骨寫下來,就各大骨的範圍內研討產生該問題的特性要因是

什麼,作為中骨,並以箭頭畫向大枝。

2.5. 中骨的小骨寫下來,中骨的再深一層的小骨是什麼,必須寫下來,用

小枝連到中枝。

2.6. 圈出重要原因,檢查有無遺漏,確認有無遺漏之要因,有遺漏者即追

加,然後從目前對問題特性影響比較大的是那些要因,圈選四之六項。

2.7.

列明相關事項,如製作目的、製作者、對象工程名、作此因果圖的年月日等。

3. 製作因果圖的注意事項

3.1. 集思廣益的製作:在製作因果圖過程中,QC小組全體成員的積極參與,

充分的交換意見,即真正做到集思廣益,是至關重要的。可以運用腦力激盪法。

3.2. 特性和原因因素儘可能表述得簡潔具體:不要用長篇文章來表述,只

用一兩句短語表述出來。特性和要因(結果和原因)關係需採用大家都能理解的表述形式。

3.3. 更具體地追查原因:反覆的問“為什麼”,不僅只注意大骨、中骨,追

查要因須深入到小骨、細骨的層次。

3.4. 按現象分別作成因果圖問題特性要具體表示,要針對什麼作因果圖,

宜先就改善目的所在,即特性。予以明確化,如提高製品品質,減少不良[A、零件不良率,B、零件的尺寸變異]等具體表示為宜, 對可能原因都予以收集,有時認為不可能的影響原因,實際上卻是很重要的要因,所以宜利用腦力激起術,使有關人員一起貢獻智慧,協力製作因果圖以免遺漏為要,為避免必要的要因遺漏,視情況可作工程順序因果圖,或設備順序因果圖特性要因分析再分析

3.5.

一個問題要解決,有時只作一因果圖是不夠具體深入,故視必要情況必針對重點項目筇各別為更具體的確良特性分別作因果圖。並追根究底的探討其原因,並將原因記錄下來,有助於問題的分析改善。

4. 因果圖的活用

4.1. 用來解析工序的問題,發現改善點:因果圖內容能翊實正確,則異常

的發生時就不致於原因不明,同時因果圖應該靈活運用,必要時,需作適當的增修,使之切合實際,這是為要使技術達到存儲和提高,所以必須使用的重要方法。

4.2. 因果圖可應用於記錄用檢查表的運用:把因果圖中列舉的要因做為檢

查項目,每天進行記錄管理,可以發現哪種要因對特性產生着巨大的影響。把產生較大影響的要因作為主要要因進行對策。

4.3. 可用於工序管理或針對管理點的管理,可以發現工序的管理項目等。

4.4.

可用於教育培訓:通過畫因果圖可以理解特性和要因(結果和原因)的因果關係。同時,通過此類活動,能夠提高科學地追究課題究竟在哪裏的能力。經由有關人員在提出個人經驗或技術的相互討論研究後,使每位參加的人員因此可獲得新知,達到學習的效果。

5. 例:用因果圖分析油炸棕櫚油品質不良

四、層別法

1. 什麼是分層法:

是指分門別類地收集數據以找出其間差異的方法。通常將根據所具有的共同點或特點(如不良的現象或原因等)把全部數據分成幾組的做法稱為分層。

分層可以説是“收集和整理數據時所必須遵循的一種基本思考方法”。 分層的思考方法也被下列的一些手法採納:

*柏拉圖是把分層後的數據表示為柱圖進而按大小順序排列、標出累計曲線後所形成的圖。

*因果圖也是對原因系列(要因)按大骨、中骨、小骨進行分層後形成的。 *記錄用的數據表也對數據進行分層,可以方便的收集數據。

2. 分層的方法

2.1. 明確分層對象:進行分層時,原則上必須選擇對特性(結果)產生影響的要素

2.3. 整理數據並繪製相應圖表;比較分析和最終的推論; 3. 例:以時間分層,2、3月份的油耗圖 3.1. 數據列表

3.2. 繪製層別圖

3.3. 分析:每月中旬10—15日油耗較高,控制較差,應注意在此時間段內加強管理,月初

和月末的控制較理想。

五、散佈圖

1. 什麼是散佈圖:散佈圖是“成對的2種數據之間關係狀況的調查圖”。所謂成對

的兩種數據,指的是從其中的1種數據可以得出性質不同的第2種數據這一情形。散佈圖的作法:收集兩種對應的相關數據,至少30對;找出數據中X、Y的最大值與最小值。將被認為是原因的要素置於橫軸上,設為X;將被認為是

結果的要素置於縱軸上,設為Y。縱軸與橫軸的長度相等,呈正方形。散

布圖的使用方法觀察點的分佈是呈右上傾斜方向,還是呈右下傾斜方向。呈右上

傾斜方向時,X增加了Y也隨之增加:正相關;呈右下傾斜方向時,X增加了Y也隨之減少:負相關。觀察傾斜方向上的分散程度是多少。分散程度小,表明相關關係強;分散程度大,表明相關關係弱。 4. 例:恆温和麪實驗的温度與和麪加水量之數據圖

六、 直方圖

1. 什麼是直方圖:

直方圖也稱數次表,即沿橫軸以各組次數為高度,在每一組距上畫一矩形所繪成之圖形。根據所收集到的數據可以計算出平均值、標準差,並可以測知其分配形態,訂定規格界限或作規格比較。 2. 直方圖的作法: 2.1. 製作次數分配表

2.1.1. 用檢核表收集資料(樣本n為50組以上),並記錄於紙上。統計表上的

資料很多,少則幾十,多則上百,都要一一記錄下來,其總數以N表示。

2.1.2. 求全距:在全體數據中找出最大值與最小值;全距(R)=最大值-最小值為,

2.1.3. 確定組數:K=√ ̄n ;組距(c)=R/K;組距通常是2、5或10的倍數。 2.1.4. 決定各組之上下組界;組界精密度=測定值的單位/2; 下組界=最小值-組界精密度;上組界=前一組下組界+組距; 2.1.5. 計算組距中心點=(上組界+下組界)/2; 2.1.6. 計算平均值、標準差

2.1.7. 以縱軸顯示每一數值之發生次數。 2.1.8. 做次數分配表。 2.2. 製作直方圖

2.2.1. 將次數方配表圖表化,以橫軸表示數量的變化,縱軸表示次數。 2.2.2. 縱軸及橫軸取適當的單位長度,再將各組之組界分別標在橫軸上,各組

界應等距離。

2.2.3. 以各組內的次數為高,各組之組距為底,在每一組上畫成一矩形,則完

成直方圖。

3. 直方圖的用途

3.1. 把握分佈的形態:直方圖最基本的使用方法是把握分佈的形態。 3.2. 調查分散和偏離的原因:通過比較用4M等分層的直方圖,可瞭解分散和偏

離的原因。

3.3. 通過與規格相比較,可瞭解是否有問題:記入規格值後,就可以瞭解相對

於規格的分散、不良的發生狀況。

3.4. 研究改善前後的效果:將其用於解決工作現場的問題後,就能很清楚地了

解平均值和分散的改善。 4. 例:90克方便麪麪餅重量直方圖

4.1. 取一條生產線一個班次麪餅重量200次的抽檢數據

4.2. 計算相關數值:如最大、最小值、組界、組中點、平均值、標準差、頻數等;

4.3. 繪製直方圖。

4.4. 分析:工序偏差過大,重量的分佈已超出了規定的上、下限。必須進行工

序改善、全數篩選。如果可能的話,應擴大規格。

七、控制圖

1. 什麼叫圖表:所謂圖表,指“使數據結果一目瞭然的、對數據圖表化的形式”。 1.1. 圖表的效果:可以從眾多的信息中對想要説明的事情(目的)進行概括、

簡單的表示出來;能夠更快地讀取信息;可以準確無誤的採取必要的措施;能夠讓對方有興趣地閲讀; 1.2. 圖表的種類

1.2.1. 折線圖:表示隨時間地變化 1.2.2. 柱形圖:比較數量的大小 1.2.3. 餅狀圖:瞭解名細(比例)

1.2.4. 帶形圖:比較名細(比例)和每個項目的大小關係 1.2.5. 雷達圖:用雷達形式表示每個項目的大小比較

2. 什麼是控制圖:推移圖的主要功能,是能夠看出數據隨時間變化而發生變化的

情形,從折線的高低就可以知道品質之狀況,如果在圖上再加上中心線及3δ的上下管制界線即成為控制圖。 3. 控制圖的種類

3.1. 計量值管制圖:它所依據的數據,都是由量具實際量測而得知。如:長度、

R CHART) 3.1.1. —S CHART) 3.1.2. 3.1.3. 中位數與全距管制圖R CHART)

3.1.4. 個別值與移動全距管制圖(X—Rm CHART)

3.2. 計數值管制圖:它所依據的數據,都是不可連續讀取的數據,如:不良數、

缺點數等間斷數據均屬此類,最常用為下列四種: 3.2.1. 不良率管制圖(P—CHART) 3.2.2. 不良數管制圖(Pn—CHART) 3.2.3. 缺點數管制圖(C—CHART)

3.2.4.單位缺點數管制圖(μ—CHART)

4. 控制圖的作法

4.1. R CHART)

4.1.1. 2~6個數據分為一組,收集25組以上。

4.1.2. 計算各組的平均值X。

4.1.3. 計算總平均X(平均值X的平均) 4.1.4. 計算各羣的極差R

4.1.5. 計算極差R的平均值- R

4.1.6.計算管理線

=

1)X管理圖的管理線

2)R管理圖的管

= C L=X 中 心 線:

= -

上管理線: UCL=X+A2R

= -

下管理線: 2- 中 心 線: C L=R -

上管理線: UCL=D4R

4.2. P 管 理 圖

4.2.1. 取數據:按組別·時間順序記入數據表 4.2.2. 計算各羣的不良率P 4.2.3. 計算平均不良率P

4.2.4.計算管理線

-

總不良個數

∑pn 總檢查個數 ∑n

5. 例1:以直方圖的麪餅重量數據為例用平均值與全距管制圖分

例2

注:本文所用數據均為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標籤:舊七大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