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企業管理 > 危機管理

如何做好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管理

信貸風險管理是商業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經營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信貸風險的識別是進行風險管理的第一步。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如何做好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管理的知識,歡迎閲讀。

如何做好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管理

  一、傳統意義上的信息是否對稱不是出現風險的主因

説起信貸,首先想到的就是“信息對稱”。從金融機構的商業角度來説,永遠都是讓“借款人獲利”,從而保證自己獲利的行為,也就是常説的:金融機構只會錦上添花,不會雪中送炭的道理。而對一個正常經營的企業來説,借款的代價除了利息,還有就是還不了錢的擔憂,一個正常經營且理性的企業經營者會有一個底線,這個底線就是既保證我會創造出比借款利息更多的利潤,同時又不至於讓自己陷入擔憂之中。

正因為基於此認識,所以我以為雙方在核心認知上應該是一致的。然而系統風險下的不正常企業較多,多贏預期的打破導致企業出現較強合作者間博弈,現在卻出現了“兵與賊,攻與防”,銀行是兵,企業是賊,大家都你防着我,我防着你。企業覺得搞銀行的都不是什麼好鳥,只是要求着辦事,把你捧着誇着,抬着,但內心是防着。

同時,金融機構的很多套路已經暴露了,招式已經用老,一些老油條們已經獲得了一種“我在暗處”的心理優勢,銀行對賬單、憑證、報表等等一套套都是完全的。由此產生表面信息對稱下的暗箱信息存在,就很容易引發道德風險。同時,有很大的一個原因是,我們自身獲得信息的能力不夠,對於缺少獨立思考與博弈經驗的客户經理來説,可能根本不知道該怎麼懷疑信息不對稱與解除懷疑,只是做了一個表面資料抄接員,而原因可能十分簡單,就是無知者無畏、缺乏這方面培訓與教訓。

而現在還有很多人在呼籲,我們收集的資料過多、過細,收集了這麼多能真正的反映企業的真實狀況嗎?就一定會有用?我的認知是:數據來源於企業的真實經營,它是最直觀反映企業經營正常與否的直接證據,甚至當企業出現問題後,這也是我們分析和總結的重要支撐。如果我們連數據都不能收集,談何對數據進行挖掘帶來一些機會,更不用説給你帶來什麼了。

每種資料都是企業圖畫的一個碎片,而善於拼圖者能夠拼出整張圖,而富有經驗者可以對比出軌跡與趨勢,雖然數據不見得能反應真實全貌,但沒有數據,企業輪廓、軌道、趨勢更是一團迷霧;比如説了,企業提供的銀行流水,仔細核對出入庫記錄與訂單,仔細推理企業運營節奏,仔細。。。。。。包含的很多的有用的經營信息,你真的好好分析過嗎?

曾經有一個順口溜説得很好:上級吃下級,一級吃一級,一吃到底;下級騙上級,一級騙一級,一騙到頂。往往在授信報告上和評審會上,客户完全是經營好、信用好、還款好的“三好學生”,出了風險之後立馬就變成了“績差生”的怪狀。可能這裏面有很多是調查能力和責任心的問題,因為有些情況,可能老闆也無法估計和了解,而有些卻是我們自身的文化出了問題,基本上是一種面上文化,要想通過領導的審查就必須“報喜不報憂”,就需要把材料裏面磕着、碰着的東西包裝起來,甚至在會上也會説着查無證據的話,唯一的來源就是老闆説的、銀行説的、政府説的。而且越是層級差異大,面上的東西也越重,至於説真正的惡意欺瞞,倒是不多,畢竟要相信員工自身的素質和操守。

我自身認為:上述砍掉和包裝的很大部分是一些非財務的因素,因此對於常規的信貸客户來説,風險管理更重要的是“收權、分離、靠流程”,因為上級的經驗累積下,水平比下邊的一般會高一點,多人多角度一般會客觀一些,審貸分離才能形成制約和促進,更有助於形成相對正確率高的決定,而流程是控制操作風險的唯一路徑。

而對於小微企業來説,因為不重視財務或者沒有正規的財務,應該是“放權、分散、看好人”,而這對審批人的要求就更高,他要有強烈的責任感,獨立自主的判斷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不然就是你覺得你水平高,看得透,可老闆也不弱,就看到時候誰能玩過誰?

  二、融資難解決之道

融資難一直被認為是以前、現在乃至以後的信貸發展的大難題。不知道在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有人想過沒有,難是表象還是結果,為什麼會出現難?有人提出是因為貸款必提出抵押物,而很多企業或者很大部分的小微企業沒有足值的抵押物,滿足不了金融機構的要求,所以融資難。

為什麼不能夠不需要抵押物,為什麼不能靠信用,你看有抵押物的一樣出風險,出不良,而沒抵押物的風險程度並不高呀?

我這麼想並不是代表我就願意做抵押擔保業務,這裏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現在的不誠信的代價太低,信用環境太差,往往是一個失信的企業主或者股東或者擔保人,可以堂而皇之的在五星級酒店、豪華的豪車裏喝着紅酒、抽着雪茄,波瀾不驚的告訴你:我正在想辦法還錢,但是你要給我時間,某某某政府正在想辦法給我重組呢,你如果想我還錢,那你先再貸筆款給我,不然只有拉爆,大家一起死,走法律程序費時費力,走其他程序不一定合法合規。。。。。。你陷入兩難,而這個你,正是代他還款的擔保人或者銀行。當如果哪一天一個失信人連基本的社交都無法進行的時候,可能融資難的問題就基本不會是問題了,當然,有可能擔保公司存在的土壤也不存在了。

但是在目前的信用土壤上,如果對客户單純的講抵押或者單純的講信用,我自己覺得是不合適的,無視企業真實的需求,只按抵押物匹配資金或者對企業沒有真正的調查清楚,就單純的講信用,看似符合企業的真實情況和開拓業務的需要,但違背擔保低收益率下的風險承擔比率,導致我司經營不可持續與資本金消耗,也違背信貸資源向確定的經營體富集、形成良性互動循環的商業模式,實際上卻是徒增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

我自己認為,對一個企業來説,最主要是思考“三個為什麼”:為什麼借款,拿什麼還款,還不了款怎麼辦,重點考察“兩個流”,企業的物流、資金流。當你解決了上述問題,你對這個企業就瞭解得差不多了,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產品方案的設計以及風險控制措施,我想這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通過與企業經營週期的嚴密匹配,企業既賺到了超出通常水平的收益,而我們也獲得了利益,規避了很多風險。

比如説我是一個收購柑橘的經銷商,在柑橘上市的旺季,我需要大量的現金以支付收購款,而平時我是不太需要錢的,上市收購時間為10天到20天,回款週期為三個月,而現在銀行一般匹配一年期的產品,那我為什麼要承擔一年的費用,我把應該還的錢投到其他方面不好嗎?這樣我就創造了超額利潤,至於我投入的那件事或者那個生意,能不能找到超額利潤,誰知道呢?而這就造成了流動性風險,因為你不知道到時間這個柑橘經銷商有沒得足夠的現金流來還款。而這是由於資本具有流動性與企業逐利這一特質決定的,同時在本質上,人都會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這是本能,不是靠合同或約定能夠解決的。

  三、風險管理也是創造利潤

記得有領導曾經對我提出過温柔的批評:“你風險控制得好,一方面説明你的風控能力很不錯,但也表示你把風險看得過於重要,不利於市場拓展和業務發展,如果公司不發展,你風險指標為零,那也沒啥用吧。”我覺得這話是對的,但是不太全面。

擔保公司作為經營風險的特殊機構,不是風險的喜好者,同時也不會懼怕害怕小概率級別的風險。因為這是由擔保公司自身的商業模式決定了的,業務發展創造的收入只是預收而已,只有風險控制得當,利潤才會最終落袋為安。而我們的利潤就是風險的閥門與業務的管道在市場競爭下共同作用產生,缺少誰,這擔保公司都玩不轉,市場似海,業務部門是漁夫,風控部門就是網,只打我們網得住的魚,業務部門是收入中心,風控部門就是利潤中心。

因為我們面對的客户決定了我們的運行週期,擔保公司的'坎是“3年、5年、8年”正好和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差不多,中小企業自身抗風險能力弱,當經濟運行週期出現的時候,出現點狀況是很正常的,只要這種不良發生在控制範圍內。

出現風險也可以起到警示菜鳥,防止頭腦發熱的作用,現在的公司員工很多都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基本沒有經歷過不良,不知者無畏,且又普遍善良(指對老闆説的話不加以分析甄別,分不清好壞優劣),在太平日子裏過久了就會頭腦發熱,通過一些正常的風險案例正好給大家降降温,進行風險教育,同時也能防止道德風險產生,也有利於成長。

但是這風雨不能夠太大,猶如開車,業務的油門不能夠一直踩着給油,因為路不是一直都是筆直向前的,總有彎曲轉彎甚至掉頭,很容易就會翻車,而這就需要風控部門來把握,該剎車剎車,該減速減速,進行路況識別與路線規劃,領導進行方向控制與油門剎車調節,只有平時工作做紮實了,空架子、花架子少,對客户做到既讓它有利潤,同時使它違約成本高,這樣才能路況好車子不會超速,路況差車子也不會翻覆。

  四、信貸的根本

這兩年,隨着互聯網金融的崛起,作為搞金融的,如果開口不提互聯網金融、閉口不談大數據,你都不好意思説自己是搞金融的,感覺你都跟不上時代的發展,金融的創新。但有些事實上可能很多就不是那個味兒。

特別對於信貸來説,“有借有還,再借不難”這一本質不會改變,也不可能改變,形式上的變化都脱離不了這一點,我認為這句話有這麼幾層意思:首先這是一個環的概念,體現了資金、商品、資金的流通,其次這是信譽的概念,是信譽的現金價值,體現在“還”上,最後這是一個操作的概念,需要場景的實現。

從這兩年的互聯網金融的超常規發展來看,我覺得是很偉大的,因為説起來是解決了資金端和資產端的錯配及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的,同時整個市場又這麼大。但為什麼現在的情況會變得不那麼好,甚至平台跑路説不斷出現呢?

我自己認為這些東西在説與做之間存在着變通,因為雖然説經是好經,可每一種盈利模式都需要一定的基礎建設和持續運營,目前恰恰忽略了博弈因素是需要環境制約的,基礎建設是需要持續投入的,於是有時候念着念着就偏了,偏着偏着就成為慣性,忘記規律的作用了,為什麼要偏呢,因為準備不足導致建設的平台達不到基本的盈利模型基礎,疊加急功近利的經營思想與不良競爭,不這麼念,就吃不起飯了。

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金融也不再是單指銀行,也不單指信貸了,創新的空間也越來越大,新名詞、新詞彙也不斷出現。但我們不要忘記不論是互聯網金融也好、傳統信貸也罷,目的和出發點都是控制風險、創造效益,提升價值,最重要的事情是夯實基礎,按照適合自己公司的路徑一步一步的往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