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企業管理 > 危機管理

動力電池企業如何應對降本危機

進入2017年,動力電池廠商進入艱難時刻、生存壓力驟增,遭受着來自上下游兩端的擠壓。一邊是電池原材料價格的不斷上漲,一邊新能源汽車補貼下調。“今年動力電池企業的生存壓力很大,利潤空間被極大壓縮。”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動力電池企業如何應對降本危機的知識,歡迎閲讀

動力電池企業如何應對降本危機

  電池企業降本壓力大

2017年伊始,新能源汽車啟動補貼退坡機制,核算下來,整體的補貼降低了40%。新能源汽車補貼驟降,成本壓力直接波及到上游產業鏈條上的動力電池。

除了承受來自下游車企的降價壓力,原材料端價格高企使得動力電池企業的處境更是雪上加霜。

今年以來,原材料價格維持高企,記者查詢行業數據,5月18日碳酸鋰價格參考報價每噸14萬元,金屬鈷參考報價維持在每噸36.7萬元,尤其是金屬鈷價格較2016年出現了翻倍增長。“鈷在電池中成本佔到10%左右,鋰佔15%。”國聯證券分析師馬鬆告訴記者。

新能源車企普遍在談判中強勢要求動力電池降價20%-30%。“面臨降成本壓力,企業主要是靠提升能量密度和規模效應,以及各環節的原材料壓縮來實現。”工信部賽迪研究院汽車產業研究中心總經理吳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利潤是擠出來的。”

吳輝的觀點代表了行業的典型做法。“規模效應,其中還包括了自動化程度提升、良品率提高等,技術進步層面除了提高能量密度外,同時也可以研發高鎳的三元材料,通過減少鈷的用量來降低成本等。”馬鬆進一步補充。

湖北省汽車學會副祕書長雷洪鈞看來,交易成本過高是抬高動力電池企業成本的一個重要原因,“可以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我們主要是從多個方面降成本。”桑頓新能源副總工程師李海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一方面,在產品設計與生產製造環節上,產品設計上不做過度設計;形成產品的標準化,降低研發和生產成本;在採購上儘量採購標準件等。生產環節提高產線的自動化水平和產品優率。另一方面,打造產業鏈閉環,從正極到電芯到整車系統到梯次利用再到原材料回收,形成一個閉環,從這一產業鏈條上去降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此外,跟整車廠在業務模式上創新,通過結盟或是其他方式,形成利益共同體。”

今年1月份,桑德新能源的母公司桑德集團投資10億在長沙建國內最大廢電池資源化項目。“我們本身是環保企業,在電池回收方面具有天然優勢,包括回收渠道、處理技術以及盈利模式等,同時,也可以應對原材料價格波動帶來的挑戰。”李海波表示。

據悉,這一年處理10萬噸廢舊電池能力的工廠,預計將於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金屬回收率可達到97%以上,“資源得到循環利用的同時,將保證桑頓新能源正極材料業務的原料供應,大大降低生產成本。”

  市場或現優勝劣汰

重重壓力下,動力電池企業能否挺過降本考驗?

“今年企業生存環境很嚴峻,尤其是低端產能的.企業生存堪憂。”李海波表示,“排在第一梯隊的電池企業通過各種措施,在成本壓縮上有強大的實力,能保證自身利潤。但是小企業如果不快速擴大規模的話,就會被淘汰。我估計今年會有一批電池企業倒閉,再過一兩年就剩下電池巨頭了。”

“對大型龍頭企業來説,成本壓力可能不是那麼大,但是小型企業會不會撐得住就很難説了。今年會看到行業的整合潮,一批小企業或將倒掉。”吳輝也持類似看法。

一個不容忽視的現狀是,從去年開始,動力電池產能過剩開始顯現苗頭,進入2017年,隨着新能源汽車補貼對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電池傾斜,以及通過規模效應降低成本的利益驅動下,動力電池迎來新一輪擴張潮。業內預計,今年動力電池新增投資規模繼續增長,仍將保持在千億元以上。

“動力電池的發展是一個從供不應求到供過於求的過程,在市場的優勝劣汰中將實現適者生存,最後勝出的才是鳳凰。”一位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

在業內看來,動力電池企業降成本之路,並不是一年兩年的短期過程,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為新能源汽車逐步退坡機制,國家已經明確到2020年將取消補貼。

而原材料未來降價的可能性並不大。“未來鈷價來看,我們傾向於認為由於下游較強的需求,同時供給端基本依賴國外,受到供給衝擊後,價格容易飆升。未來鈷礦擴產有限,價格有望逐步向上。”馬鬆認為,“碳酸鋰這塊,我們覺得資源供給在逐步增多,未來將逐步下行,但降速可能不會太快。”

  電池行業進入洗牌期

2017年對動力電池企業來説是充滿挑戰與坎坷的一年。受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和上游原材料漲價,動力電池企業“兩頭受壓”,求生存、謀發展成為不得不面對的嚴峻話題。

前兩年受益於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良好環境,動力電池企業也迎來好日子,然則韶華易逝,進入2017年,畫風即由春風得意轉為風霜撲面。

不過,困境更能激發鬥志。這讓動力電池企業更清醒地認識到,要理性看待發展,要從更長遠的角度、更系統的層面來應對動力電池降價危機。根據我國新能源汽車以及動力電池發展規劃,今後動力電池發展必然是能量密度提上去、生產成本降下來。

“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誠然,現如今所有的動力電池企業都在竭力降本,且這種降幅要達到20%-30%之多,用“壓力山大”來形容並不為過。面對嚴酷形勢,企業從多方面尋找對策,全產業鏈條上、各商務模式上,積極創新,在各環節壓縮成本支出,以期在這場“價格戰”中勝出。

市場經濟的遊戲規則是優勝劣汰,物美價廉者將最終勝出,也即意味着擁有產品最高性價比的企業將笑到最後。無疑,具備較大產能規模、有較強經濟實力、較先進技術路線和較高市場佔有率的排名靠前的動力電池企業,在這場降本競賽中,會將排名靠後的企業遠遠甩開。

相比之下,一些小型電池廠商的生存會變得舉步維艱,此前遍地開花的“小、亂、差” 動力電池企業,將在市場競爭中被淘汰,電池行業即將進入洗牌期,隨着兼併重組的進行,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