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企業管理 > 綜合管理

知識管理在教師教學中的應用

知識管理在高職院校中有所應用,但存在一定的限制因素,且並不單純是技術層面上的障礙。因此,高職院校知識管理應當首先解決如何促進教師分享知識並確保其效果。下面是yjbys小編分享的一些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知識管理在教師教學中的應用

  1研究設計

為了深入解析高職院校在知識管理工作過程中的細節以及影響因素,於2015年3~5月對高職院校教師進行了半結構式訪談(每段訪談時間約30~45分鐘)。訪談對象涉及案例院校諸多專業的專職教師。

  2知識管理過程及影響因素分析

本文按照知識管理流程,將訪談結果總結為四個環節:

2.1知識收集

2.1.1知識收集的範圍

數據清楚地顯示教師收集知識的內容主要集中在所授課程上,包括各種案例、新聞熱點、課件、視聽資料等。為了豐富課堂內容、調動課堂氣氛、使學生了解到更多行業現狀,被訪教師表示經常需要關注本專業的熱點問題。除此以外,新穎且有效的教學方法也是被訪者經常提到的需要留心收集的知識。

2.1.2知識收集的渠道

所有被訪者均表示在工作中遇到問題時會第一時間選擇上網來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被訪教師表示網上素材豐富,搜尋成本較低,且絕大部分的備課及科研工作是在自己獨立的業餘時間完成的,因此選擇網絡作為知識收集的渠道最為便捷。也有很多老師表示各種書籍資料、論文期刊對自己的教科研工作產生了較大的幫助。向同事求教也是收集知識的渠道之一,比如聽課。至於專業培訓,被訪教師表示在工作中所接受到的培訓較多在學院內部,比如青年教師理論課大賽觀摩、説課大賽觀摩等,主要集中在教法的培訓上。

2.1.3知識收集的障礙

很多教師提到了知識收集時所需花費的成本。以培訓為例,被訪教師基本上都表示出擴展自身專業知識的意願,但是現實中真正走出學校的培訓機會還很少,雖然每年假期學校都會組織參加一些高校教師的培訓班,但是很多時候並不貼近自身的專業領域,而由一些兄弟院校或專業協會組織的專業性培訓或會議,所需費用又往往不菲,若是學歷上的繼續深造所需花費的時間、精力、財力則更多。除此以外,是否願意傳授知識、自我學習意願、與工作相關的知識過多等也被教師提及,認為會影響到知識的收集。

2.2知識分享

2.2.1知識分享的內容

訪談結果顯示,知識分享和知識收集的範圍趨於一致,主要集中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同一專業的教師在教學內容的共享上會更為細化,學科的不同和理解力的差別使得教學方法的共享效果有所不同。學情對教學過程的順利開展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師還特別強調對學情的共享,每個班級的不同特點、學生的學習意願和狀態等也是教師十分願意交流和分享的知識。

2.2.2知識分享的技術

筆者根據被訪者的回答將安徽廣播影視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常用的知識分享技術進行了歸納:聽課制度是教學方法分享中最常用的。學院規定了每個教師每學期需要完成的聽課任務,如教研室負責人每學期不少於10次、教師每月聽課一次等;除個人聽課外,各系部、各專業、各教研室還經常召開教學會議,為相關知識在個人與組織之間進行交流和分享提供了平台。書面材料也是常用的知識分享技術,學院學報使教師能夠公開分享個人的教學心得、科研成果和授課技巧。每個任課教師填寫的授課手冊和教案也是非常好的知識載體。學院常用的電子交流設備有電話和網絡。在網絡交流工具中應用較多的是QQ羣,便捷的羣聊、公告發布、文件傳送功能使得很多部門將其作為信息發佈、溝通、交流的首選網絡工具。教學競賽可以很大程度上使技術、經驗、知識在教師之間分享。“以老帶新”制度是學院新教師能夠迅速融入職業角色、順利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途徑,也是知識分享的常用技術。長期的共同工作使“隱性知識”在個人之間流動,面對面的接觸對隱性知識的轉移與轉化十分重要。

2.2.3知識分享的障礙

被訪者表示教學的獨立性和教師的分享意願是溝通和交流中的主要影響因素。教師的教學活動本身就有着非常強的獨立性,“關起門來上課”使得真正的教學過程無法展現在其他同事面前,雖然有着一定的聽課任務,但是所觀摩的.課堂和一而貫之的實際教學還是存在很大的差異。被訪者表示不願意分享知識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一、存在競爭關係,有些人認為自己的資歷和經驗是競爭的有利資本,因此可能會不願分享知識,或只是與同事部分地分享知識,將一部分自己認為不會危及自身地位的知識進行分享;二、關係是否親近也會影響員工的知識分享意願,被訪者表示一般願意同關係比較密切的同事分享知識,若關係一般或者較生疏就不會透露太多的信息,尤其是比較重要的信息;三、教學方式和技巧與個人風格有直接關係,教學效果較好的方法不一定適用於每一位老師,因此覺得分享了也沒有太大幫助,從而變得比較勉強。

2.3知識存儲

2.3.1知識存儲的媒介

信息和知識的傳統存儲工具是文件系統。常用的書面存儲媒介有:教學工作記錄(記錄日常教學工作情況)、教師授課手冊(記錄教學計劃、典型教案、教學檢查、聽課記錄等)、教師教案課件(詳細記錄課程流程及內容)、規章制度、學院學報、宣傳冊、技術資料等。電子存儲媒介有:電腦文檔、操作系統、學院網站等。

2.3.2知識存儲的障礙

被訪者表示很多知識都是無法用語言明確表述的,這些都已經融入理念、思維和工作習慣之中,記錄下來已很困難,為其他人理解和學習則更為不易。而且與教學相關的知識太多,如果不進行選擇,真正有較高價值的信息有可能被遺漏。不少教師缺乏知識儲存的習慣和方法,不對感知過的信息進行選擇、歸類和儲存,因此在運用時感到力不從心。

2.4知識應用

訪談中發現,高職院校教學工作中對於知識的應用主要在兩個層面上:首先是教師個人層面的知識應用。教師通過學習、積累、歸納、總結,將教學內容以更有效的方式傳授給學生。從這個意義上來説,每個教師似乎都較好地運用了知識。但是若未能有效地去除原始經驗中的無益成分,提煉出原始經驗中的精華並加以系統化,知識就無法進行轉化與創新。教學反思正是幫助教師深化知識應用層次的一個重要手段,但訪談中發現,有些教師對於教學反思的重視程度不夠,反思的方法和手段也較為單一。

  3結語

通過對安徽廣播影視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的半結構式訪談,筆者發現:學院組織以及教師個人層面上的知識管理行為均一定程度地存在,雖然教師和學院在知識的收集、分享、存儲和應用等實踐活動中均使用了一些技術手段,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限制知識管理工作效率的影響因素,且這些影響因素並不單純是技術層面的,更多的是組織及文化層面上的限制。雖然知識管理經常需要IT技術幫助,但是知識管理本身不是一門技術,且知識管理並不總是運用到技術手段。知識管理方案是以誰(主體)、什麼(客體)和為什麼(組織目標)為基礎,而辦法(技術)是放在最後的。[4]筆者認為,無論採用何種工具來促進知識共享和交流,最有價值的知識傳遞、分享還是在人與人的交流中發生。知識管理的本質是知識分享,因此,高職院校解決知識管理問題的注意力應當首先集中在如何促進教師相互交流知識上。

標籤:教學 教師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