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設計 > 影視製作

淺談中國春節檔電影的票房與格局

  相信大家都發現春節看電影已幾乎成為新的年俗,僅從這一點而言我國的春節檔與北美的聖誕檔十分相似——同樣的長假期,同樣的年度最強影片的湧入,同樣的年俗式觀影文化,只是他們起步要早於我們半個多世紀。那麼小編就來談談春節檔電影的票房與格局吧。

  論創造影史票房紀錄的能力,春節檔已逼近聖誕檔

淺談中國春節檔電影的票房與格局

聖誕假期看電影的習慣要追溯到上世紀40年代,1943年聖誕上映的《聖女之歌》(The Song of Bernadette)當時在北美市場獲得500萬美元票房,這一紀錄為日後聖誕檔期不斷的高歌猛進奠定了基調——儘管是一個宗教節日,但聖誕檔此後的發展,如《聖女之歌》這樣的宗教電影並不多見,大部分電影人認為在聖誕假期應該觀看題材更輕鬆、多樣的電影,聖誕檔由此開始熱鬧起來。

1947年的音樂喜劇片《里奧之路》(Road to Rio),1958年的温情家庭片《老黃狗》(Old Yeller),1962年的法律劇情片《殺死一隻知更鳥》(To Kill a Mockingbird)。到了1963年,不僅影片類型豐富了,對不同年齡段的選擇也多樣了——全家人可以一同觀看動畫片《石中劍》(The Sword in the Stone),戀人們則可以去觀看愛情片《移情別戀》(Move Over, Darling)。

温斯坦影業(Weinstein Company)院線發行與家庭娛樂的負責人艾瑞克·羅密斯(Erik Lomis)曾對《波士頓環球報》的記者説,“打我還是個孩子時起,一家人在聖誕節拆了禮物、吃了早餐,剩下的時間你還能做什麼呢?幾乎所有人都會去看電影,影院都擠爆了——孩子們不上學、大人們不上班,大概最累的只有影院的工作人員了……如果聖誕節是在週中,那麼這些聖誕檔的影片一定都會有非常漂亮的首週末票房成績。” 羅密斯曾負責2012年聖誕檔影片《被解救的姜戈》(Django Unchained)的發行工作。

毫無疑問,看電影已被潛移默化為“年俗”的聖誕檔,當然會被好萊塢的各大製片廠視為最重要的`發行檔期——他們會把一年當中最重要的電影留到聖誕節前後、甚至當天發行——聖誕檔的擁擠程度,特別是聖誕節當天競爭有多激烈可想而知。

北美本土影史總票房榜上,前3名的影片均是聖誕檔首映的影片:《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於2015年12月18日上映,目前北美票房已達9億美元;《阿凡達》(Avatar)於2009年12月18日上映,最終北美票房約7.4億美元;《泰坦尼克號》(Titanic)於1997年12月19日上映,最終北美票房超6億美元。

我國最近七年才發展起來的春節檔,已有6部影片出現在了本土影史票房TOP 20的榜單裏,相信未來很快這個榜單裏的TOP 3或是TOP 5裏均是春節檔影片。

  聖誕檔不僅是高概念電影的提款機,也是是劇情片的試煉場

在票房意義上中美春節檔和聖誕檔之間似乎差距正在接近,但在更微觀的部分,北美聖誕檔仍有明顯的勝出一籌——春節檔超高的產能卻竟只能容下三五部電影,且多為高概念電影,而北美聖誕檔不僅有數量意義上的容量大,而且有電影類型、題材多樣化意義上的格局大。

相比較而言,近七年春節檔的時間裏,嚴肅題材的電影僅有2015年的《狼圖騰》這部劇情片,與《美人魚》、《澳門風雲》系列及各種“西遊”系列相比,類型上、題材上都不“討喜”,其當年在開畫後也確實因此陷入了被動,但較好的口碑使得儘管開局有“危機”,但逐漸化險為夷並在春節檔後獲得了更長的放映週期,最終收入近7億票房(春節期間為2.4億)。

儘管2015年春節檔有這樣一個成功的案例,但並沒有引來更多的劇情片或是相對不那麼討喜的影片勇闖2016年的春節檔,今年的春節檔幾乎就是“三國”大戰,其他影片或是退讓、避開或是完全被壓制到幾乎無法喘息。

為什麼同樣是搖錢樹的聖誕檔與春節檔,前者在不僅餵飽瞭如《星球大戰:原力覺醒》、《指環王》系列(The Lord of the Rings)、《大偵探福爾摩斯》系列(Sherlock Holmes)等高概念電影的同時,也能令其他諸如《大夢想家》(Saving Mr. Banks)、《堅不可摧》(Unbroken)、《45週年》(45 Years)這些或嚴肅、或平靜的劇情片、傳記片有一席之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