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文藝 > 聲樂

大提琴學習必須練琴

聲樂3.75K

常言道:“練琴不練功,到頭一場空。”對於業餘愛好者來講,新手應該多讀線譜,把它練熟。這實際上很簡單,讀多了就自然熟了,沒巧。這樣,四根弦在譜子上的位置自然就記住了。

大提琴學習必須練琴

另外,首先按五度和聲把音調準,每天必須練音階,至少三個八度。可以從兩個八度練起,不能含糊,一定要“音準”。因為大提琴的音準是練琴的第一大關,必須十分重視,然後就是芭音。這是每天都要練的,它對音準有相當大的幫助,好象沒有其他的辦法。一些業餘愛好者不重視練音節和芭音,這是極大的失誤,這就是所謂的“練功”。

再者,不能老是換琴練。因為大提琴的弦長雖然應該是69.5mm,但都不一定。比如我的兩把琴,其中一把的弦長只有68.5mm,相差10mm,一位朋友的琴是70mm,這就使指和指間的距離在兩把琴上存在差別。還有,琴頸的大小、琴馬的高低、音色、音量等都有不同,感覺也會不一樣。因此我認為,練琴一定要始終是一把琴。當然,您今後“升級”又是一回事了。

大家看,還有什麼好的辦法?大家談!

【網友回覆】説的很對,練琴首先基本功要紮實。我練琴的第一步是練空弦,只要練琴就必練空弦。以前比較空閒的時候每次練習拉空弦都在15分鐘左右,拉的時候仔細觀察弓子和絃的角度是否正確,有垂直和水平的角度,並及時做出調整,只有正確的角度才能使琴聲結實。還有儘量慢的拉弦,有多的時間,就越慢越好,同時體會食指在弓杆上的壓力,要求從弓頭到弓尾拉出的聲音是等響度的。還要注意手腕是否和弓子保持垂直角度,要自然,

不要刻意。要求運動大手臂時,拉弓尾到中弓;運動小手臂時,拉中弓到弓頭,銜接過度要自然流暢。這個練習看似最最基本,只有練好了,才能為下一步的練習做好準備。

如何拉好大提琴的音階?分享自學拉音階的辦法

如何拉好大提琴的音階?小編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學拉音階的辦法,辦法對業餘愛好者來説應該是有幫助的。能夠播放的打譜軟件很多的,較多人現在用的是Ove打譜軟件,西貝柳斯打譜軟件也有不少人在用。它們都可以設定速度回放的。

拉音階是每一個拉大提琴人天天都要做的基本功,但作為一個業餘的自學者,感到最難的是音準,24個大小調的三個或四個八度的音階,頻繁的升降調號,哪怕是娜木拉老師的音階練習冊裏標有指法,在拉起音階後,各個音的音準在隨着升降號的增多、把位升高、弦位逐漸轉向D.G.C弦,音準有時會完全找不到,我用過單個的簧片校音管,它只有12個音,使用起來極不方便,對低把位還有一些作用,我也用過電子校音器。雖然它的音域要寬的多,但它也只能一個一個音的校,使用起來同樣感覺不方便,特別是拉音階在連續不間斷,用同等的弓速,一弓拉1個、2個、4個、8個、16個音的音階,琶音和快速音階的要 大提琴運弓與發音技巧有哪些?張揚談大提琴運弓與發音

大提琴運弓與發音技巧有哪些?

張揚談大提琴運弓與發音

我們生活在聲音的海洋裏,每時每刻都有各種不同的聲音伴隨着我們。其間有使人愉快的聲音,也有讓人厭煩的噪音。只有充分發揮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使大提琴演奏藝術產生強大的活力。音樂就是表現思想感情的,她所使用的純淨優美的樂音,是由正確的運弓所產生的規則振動而獲得的。

弓在弦上運行,怎麼樣才能使琴絃產生規則振動而發出優美純正的聲音呢?

這裏必須遵循三個基本點:弓與弦始終呈直角;相對固定的觸弦點;弓壓與弓速成正比。

弓與弦始終呈直角。這是整個運弓的基礎,只有當弓與琴絃垂直運行時,琴絃才能產生規則、充分的振動,從而發出優美的聲音。如果運弓角度傾斜,一方面弓在弦上容易滑動,另一方面還會影響琴絃的規則振動而發出噪音。這種傾斜度如果超過50度,琴絃就幾乎不能產生振動而不會發出聲音。運弓時,手臂的各個部分是一個有機的、協調的整體,不能獨立地、機械地、為了動作而動作。運弓動作的規定只是手段,並非目的。只有當弓與弦垂直運行時產生的規則振動,從而發出悦耳的聲音,才是運弓動作的最終目的。

相對固定的接觸點。所謂相對固定,即不是絕對固定,當然在演奏空弦、某一個長音或某一個把位內的音時,弓在弦上的接觸點是需要固定的。如果這時不能很好的控制住弓而使其在運動中上下滑動,勢必影響琴絃的正常振動而發出劣質的聲音。但是接觸點不是不變的,琴絃的粗細、把位的高低,都要求接觸點有所變動。在不改變弓壓的情況下,琴絃越細,把位越高,接觸點就要越靠近琴馬;反之接觸點就應當上移,但以琴馬與指板末端的中點或稍微偏上些為限。只有當樂曲需要做輕柔、暗淡、虛幻、飄逸的特殊效果時,才允許接觸點靠近指板運行。

弓速與弓壓成正比。弓速愈快,壓力愈大,則音量愈強;弓速愈慢,壓力愈小,則音量愈弱。也就是説,弓速快,必須壓力大,否則就不能使琴絃產生充分振動而發出虛飄輕浮的聲音。反之,弓速慢,必須壓力小,否則同樣不能使琴絃產生充分振動而發出僵硬破裂的聲音。當然弓速與弓壓不是一個簡單、獨立的問題,它還和觸弦點有着密切的關係。比如在靠近琴馬的地方運弓,即使弓速很慢,也要用比較大的壓力;在靠近指板的地方運弓,即使弓速很快,也不能用很大的壓力。這是因為在靠近琴馬的地方琴絃張力大,不易振動,而在靠近指板的地方琴絃張力小,容易振動。

好的發音,來自正確的運弓、合理的壓力分配與傳遞。

壓力。壓力來自弓的自然重量與手臂的力量,他在弓尖部分重量最輕,越近弓根,重量越大。因此,當你給予弓子一個均等的壓力時,它在弦上的壓力則是不均等的。也就是説,音量越接近弓尖,越加變得弱小。所以,要想獲得一個均勻的聲音時,手臂給予弓子的壓力必須是不均勻的。也就是當弓子走向弓尖時,應逐漸增加壓力;當弓子走向弓根時,要逐漸減輕壓力。壓力應從肩部和上臂滑落到手腕上,然後再通過手腕把它重新分配給手和手指,特別是食指和中指。應該注意的是,不管來自何處的壓力,都要富於彈性,不能使用僵死的重量,否則,將會把弦壓死,使琴絃不能充分振動而發出低劣的聲音。

一個好的演奏者,不僅需要一個好的左手,而且需要一個善於使用壓力的敏感的、細微而靈巧的右手,因為在大提琴演奏中,作品的感情、思想因素主要是通過右手來表現的.,演奏者全身心地投入與之配合,以求聲音的平均、統一,具有歌唱性。從某種程度上説,左手受聽覺支配,完成把樂譜忠實“還原”的任務;右手則受心靈指揮,把作品的內在情感和演奏者的體驗發掘出來。右手運弓力度、速度、間歇以及各種難以察覺的細微變化,使作品的

靈魂從演奏者心中進發,流進欣賞者的心田。除此之外還需要一定的體態與之配合,演奏過程中,感覺到自己的整個身體都在進行演奏,身體各個部位的適當緊張或鬆弛,整個身體姿態的細微調整、變化,都有助於右手運弓和感情的宣泄。當然,全身的配合和體態的變化要以不外露、合乎規範為界限。

發音的關鍵在於音頭,也就是説在運弓時,要有一個好的、正確的起奏。因為只有好的、正確的起奏,才能使琴絃產生規則的、充分的振動,從而發出優美純正的聲音。由於起奏的音有強有弱,當然不能一概而論,安靜柔和的起奏,要以柔和的力度和較少的弓毛,從非常接近琴絃的地方開始運弓:熱情有力的起奏,運弓可事先加上壓力,並配以快的運弓速度,讓弓“咬”住琴絃,發出剛勁有力的聲音。有時,右手音質的好壞與左手有關,比如,作品要求拉一個特強音的時候,需要左手大幅度顫指加以幫助,否則,聲音乾枯而無厚度。在運弓過程中。單純由手臂和手腕來擺動是不夠的,右臂的力量應當來自背部的肌肉,由背部傳輸到大臂、小臂和手腕、手指。只有這樣,大提琴發出的聲音才是渾厚、凝重和具有穿透力的。

在運弓中,常常因為換弓動作不好而影響了平穩均勻的換弓。破壞了流暢連貫的聲音。這主要表現為換弓前的突然加速、加壓而形成的抽動所帶來的聲音突出。平穩地、儘可能無痕跡地換弓,必須注意做好換弓前減速減壓的準備配合。

演奏中的力度也是至關重要的。在演奏中,力度的使用是千變萬化的,一個好的大提琴演奏家,為了奏好一首作品,他對音質、音色及強弱力度變化的追求是沒有止境的。那麼什麼是一種好的聲音呢?從普通意義來講,它是具有活力的、鬆而豐厚的聲音,絕不是死壓出來的僵直、乾癟的聲音。我們在演奏中所需要的大的音量,必須建立在輕鬆、滲透力強、表現力豐富的基礎上。右手手臂是一個整體,力通過肩、肘、腕和手傳到弓子上,再利用弓子到達弦上,如果其中某一關節緊張,勢必阻礙力的運行,所以要經常注意放鬆,但放鬆本身不是目的,放鬆的目的是讓力通行無阻,也就是“通”,但是過鬆也會防礙“通”。

如手指太鬆就控制不好弓,影響力的傳遞;肩和肘過鬆造成手肘過低,力不容易傳遞到位等。因此,完全放鬆的狀態並不是良好的狀態,只是一個休息的狀態。我們應該具有一個很好的工作狀態,這種狀態本身需要一定的緊張度,就像一部自行車,要它運轉良好,必須將它的每一個螺絲擰緊一樣。在演奏中不可能只用一種力度,必然有張有弛,有緊有鬆,但不論張或馳,緊或鬆,都要以“不防礙力的運行”為原則。右臂的用力,其“放鬆”的含義是“順暢自然”,其“緊張”的含義是“激越昂奮”,這樣才能達到儘可能大的自由。

要把大提琴的發音問題解決好是困難的。因為大提琴本身體積大,琴絃較粗較長,而且發音比較慢,給演奏者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在演奏過程中需要用一定的力度,特別是在粗弦上要用較大的力度,否則琴絃不可能產生充分的振動,而這較大力度的來源,是演奏者的智慧、激情和靈感傳遞到大腦,再由大腦使人的意念和力量通過手臂集中地貫注到琴絃上。

運弓和發音是大提琴演奏的基礎,需要一個演奏者在正確的方法指導下不懈地努力與大膽實踐,充分發掘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大提琴演奏藝術產生強大的活力。

[大提琴學習必須練琴]相關文章:

1.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2017普通高校專升本學習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