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文藝 > 樂器

小提琴琴碼指導

樂器5.64K

小提琴琴碼是除琴身主體以外對音質影響最大的零件了,在平時小提琴的護理中要格外注意琴碼的調整,那麼小提琴的琴碼調整有什麼規律呢?下面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

小提琴琴碼指導

琴碼是除琴身主體以外對音質影響最大的零件了。 琴碼一般都用槭科的楓木(也就是琴背板的木材)製作,並且同樣要樹齡老且已乾透的木材。但也有特殊的,比如海菲茲1925年買到手的瓜乃利上的琴碼,就不是楓木做的,他一直用到1950年(至於該琴碼是何種木材,我一直找不到資料)。一般以木紋順直、質地堅硬的為好,但也不是硬的就合適每一把琴,關鍵是這樣的木材對聲音的衰減較少。有人説,用面板的剩料製作音柱、用背板的剩料製作琴碼最好,其實呢,面板的剩料製作音柱是可以的,但用背板的剩料製作琴碼就得注意了,它們的刨面是不一樣的:背板的兩面花紋是一樣的,而琴碼一面是大花,一面是小花。

挑選的時候首先要看木材是否乾透,聞一聞,不幹的木料有輕微的酸味。然後根據琴的聲音特點來選擇合適的琴碼。我打磨過的琴碼價格差幅在100倍以上,我的感覺是雖然一般來説便宜的琴碼都不好,但也不能迷信昂貴的琴碼,關鍵是看是否適合你的琴。花紋大的琴碼較硬,小的稍軟,拋到桌面上聽聲音就能分辨。一般來説,發音響亮、聲音噪的琴可用稍厚、稍軟的琴碼;音量小、聲音很純淨的琴就可用硬一些、薄一些的碼(關於薄厚可以在後面打磨時決定)。

有的琴碼在E弦下面鑲嵌有一小塊烏木,防止琴絃勒進琴碼。有人認為這樣會影響聲音的傳導,不可取,而還有人包括MOSSO則認為它對聲音的影響不值一提。 琴碼與琴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並不是每一個琴碼都能產生良好的效果。材料是否合適、高低、薄厚、打磨的不恰當都不會取得好的效果,每一個買回來的琴碼都是要經過打磨才能用的,所以在選擇好一個琴碼之後打磨是很重要的。 打磨時先選好正反面。對於一個剖面正確的琴碼來説,小花向着指板,大花(這一面是平的)向着拉弦板。如果琴碼的花紋不“標準”,就還要仔細觀察馬側面的紋理哪一面是平的,向着拉弦班即可。有的琴碼有印記,一般來説這是向着拉弦板的。一定要把向拉弦板的一面磨成和麪板的夾角等於或略小於90度,另一面則大於90度,這是為了抵抗琴絃向琴頭方向的拉力,避免琴碼被拉彎。這一點我可不是第一次就做好了的。打磨的時候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千萬不能着急,並且不斷注意磨的位置是否就是琴碼應該安裝的位置、角度正確與否。馬腳厚了會影響發音靈敏,但也不能太薄,雖然幾乎所有資料都説越薄越好。過薄就會使馬的壓力集中到一點上。基本應以1毫米為限。 打磨的方法是這樣的:在裝琴碼的位置鋪一塊細砂紙(我一般還會在下面墊一張紙保護琴漆),捏緊琴碼左右打磨,直到馬腳與面板非常吻合為止。當然用砂紙很慢,熟練之後也可以先用快刀削,我還用過電動砂輪,也很滿意。

琴碼的高度是G弦距指板(在靠琴碼方向的指板末端處弦與指板的距離。--和聲注)5毫米,E弦2.5毫米,中間兩根弦自然過度(D弦要稍高)。但這個尺寸只是個參考,決不能照搬。如果用的是尼龍弦的話,琴碼還可以再高一些。實際上馬的.高度應主要由音質來決定。琴馬高些就可加大對面板的策應力,琴音也就相應得到加強。一般來説面板平的琴合適用高碼(但是太高會影響發音的敏捷,而且會把聲音壓壞不好聽),面板凸的琴適合用低碼(一般來説琴碼過低琴聲會帶有壓抑感,使琴本來的品質表現不出來同樣不好)。如果指板、琴頸很低的話,寧可加墊指板也應保持指板的高度。裏奇就用的這種方法,效果非常之好。

馬腳一定要磨得嚴絲合縫,決不能靠琴絃上緊的壓力來使其緊貼面板,也不能為了結合嚴密而將馬腳下面的琴漆刮掉!角度也正確之後,進一步把馬磨地好看些。琴絃的間距為12-13毫米,不必照搬書上的尺寸,這一點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必須間隔相等,不要顯得不協調。 將琴碼修薄的時候只可修向着指板的一面。 琴碼和音質的大致關係可以這樣調整:如果小提琴發音聲音尖鋭,可以用一個木質較軟的琴碼。聲音細柔的琴,可以試試木質堅硬而較薄、高一些的碼,就能是聲音響亮一些。琴板堅實沉重的琴,最好用一個較細薄的琴碼,而木質軟而輕的琴,則需配一個粗厚的琴碼。以上措施都會產生更好的效果。 我很難忍受有噪音的琴。

如果你發現新馬換上之後琴音很噪,根據我的經驗,可能有如下原因:

1,琴碼太薄(雖然薄些可讓聲音更亮);

2,琴碼向拉弦板傾斜過多(明顯小於90度)。當我遇到這種情況時,扶正琴碼,噪音立即減小,屢試不爽!另外我發現馬腳適當厚些噪音也就相應小些。 所有資料上的尺寸一概不能生搬硬套,一定要靈活掌握。 和琴一樣,琴碼也是舊的好,所以不要把琴碼換來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