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文藝 > 影視戲劇

戲曲旦角發聲技巧

京劇是戲曲的一個劇種,是由徽班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和藝術提升、演進後形成的戲曲表演形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戲曲旦角發聲技巧,歡迎參考~

戲曲旦角發聲技巧
  戲曲旦角發聲技巧

明清時期,戲曲演員主要是男性,劇中的女性人物因而多由男演員扮演,從而形成了男扮女的旦行行當特色,習稱為“男旦”或“乾旦”,梅蘭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人物。梅蘭芳最擅長演的是“旦”。京劇中把女性統稱為“旦”,在他塑造的藝術形象中,有被封建禮數所不容的柔女子,也有追求愛情自由,敢於和邪惡勢力搏鬥的堅強女子,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刻畫入微、栩栩如生。梅蘭芳綜合了青衣、花旦、刀馬旦的演唱表演,創造了獨具一格的梅派,梅蘭芳先生也因為這一系列的藝術創新被稱為“梅派大師”。旦角發聲方法,屬於民族傳統的發聲方法,講究音色明亮,共鳴腔調節較小,聲波在硬齶及口腔上部振動較多,聲音靠前,聲音顫動幅度較小,吸呼部位較深,講究氣沉丹田,排氣量相對較小;京劇旦角的唱法特點是用小嗓子(習慣上也叫假嗓子,就是“陰嗓”),一般地説小嗓子是比大嗓子(習慣上叫它本嗓,就是“陽嗓”)來得窄。但是我們要把它唱得又寬又亮、又脆又甜,能高能低而又要柔美光潤。因此除了用氣、發音之外,咬字、吐字也是很重要的。下面就京歌《梅蘭芳》作具體藝術分析:

  一、歌曲創作背景

歌曲《梅蘭芳》是由劉鵬春作詞、吳小平作曲的一首結合現代作曲技法和戲曲音樂元素的作品,也是吳小平先生在其創作生涯中的又一例成功之作。劉鵬春是為紀念梅蘭芳先生誕辰100週年所作。歌詞集中概括了一代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的藝術人生,一往情深,富於浪漫色彩,寓深刻的時代性於生動的形象,寄起伏澎湃的情感於清新雋永的詩句。基於對梅蘭芳先生全面的瞭解與深入的研究,懷着對一代大師的藝術成就及其人格魅力的緬懷與敬仰,吳小平緊緊扣住歌詞內涵,譜寫出一曲撼人心扉的華章,創造了一個更為動人的藝術境界。歌曲《梅蘭芳》的音樂特色首先在於音樂素材的運用方面。歌曲在吸收戲曲成套唱腔的基礎上,選取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最經典的作品和唱段中最具代表性的聲腔音調。該旋律運用了梅蘭芳先生的代表作《貴妃醉酒》中的典型的唱腔音調,旋律一出,先聲奪人,給聽眾以似曾相識的親切之感。其後音樂的旋律自始至終都滲透着京腔的濃郁格調,波音、顫音、小腔等特有的裝飾技巧運用始終貫穿全曲。

  二、演唱特點

1.發聲與用聲

戲曲與歌曲在發聲上的區別:歌曲演唱主要靠頭腔、面罩和胸腔共鳴,運用的是真假比較平均的混合聲,並在垂直打開的腔體裏運腔,追求鬆字頭,立元音,輕字尾。而戲曲演唱用聲時以頭腔和麪罩共鳴為主。運用真聲為主的混聲發音。它的運腔是以線行腔,運腔細膩,出氣量小。但它較歌曲的用聲更強調聲帶的張力和咽壁的力量,音色上較之歌曲更明亮、更具穿透力。在戲曲的多種發音方法上,“小嗓”是傳統旦角的發聲方法。“小嗓”指的是完全使用假嗓,假嗓主要在京劇中的旦角、小生的演唱中使用,但二者聲音的剛柔力度有所不同。繫於真嗓、大嗓、本嗓相對而言,用假嗓發出的聲音稱假聲,發聲時,與真嗓相比喉孔縮小,部位抬高,氣流變細,假嗓發音的音調較真嗓為高。在演唱過程中,假聲的技能相對於真聲技能是聲帶由整體運動向局部運動,由緊到鬆、由寬到細、由散到集中,有變尖、變細的變化,呼吸用腹肌丹田支點支持,唱到高音時展開眉心,吸在眉心,像投籃球一樣。戲曲的起音緊,像歌曲《梅蘭芳》歌詞的第一個字“那”的發音,N緊而且時值長;元音亮,緊貼咽壁;落音重,即有向下的滑音,體現出戲曲的獨特韻味。

2.咬字與吐字

中國傳統唱論強調“以字行腔”,重視歌唱中字的因素,即所謂“腔由字生”。“字正腔圓”也是我們民族聲樂對聲音審美原則之一。戲曲的許多韻味都存在於字裏行間,這與歌曲的咬字是不同的,歌曲的咬字一般是字頭聲母的發音時值短暫,咬字頭輕而短促。而戲曲的`咬字就相對講究些,它非強調咬緊字頭,搭氣,掛緊面罩,高位支點明確;而元音又一定要打開咽腔,貼在咽壁上,是聲音具有金屬色彩;字尾不僅要收在高位置上,並略帶一點下滑音。例如:第一句歌詞“那一輪女兒的如水明月”中的“那”字,在口腔打開方面就不能太大,字要輕出,聲音要豎起來,不要橫在鼻道上,笑肌打開,目的讓聲音從鼻道上到咽腔裏去;“一輪”是敞開式的,裝飾音要慢,要有稜角,不要圓滑。如水的“水”要拖有兩拍的長度,歸韻時也要慢一些,歸韻到“ui”上;“明月”的處理是大搖然後下滑。第二句歌詞“源自於男兒的心火剛烈”中的“源”字要先發“Y”的音,再帶出uan這個音,從鼻樑拉到頭頂的感覺;心火的“火”字最後歸韻在“O”上;‘剛’字要繃緊後咽壁,使聲音打到硬齶上,對着鼻尖,可以先用(嗯啊)練習,小腹要憋着,用丹田的力發出,強化梅蘭芳性格中的剛毅。“千種風情集於一身”中的“千”字要抬上牙,“風”字要柔美,輕的唱。“半是崇公道”的“道”字要短,舌尖點上齶,唱完立馬收,“魂似騅馬泣淚泣血”的“血”字要歎着唱,帶點哭腔。“巔峯飄作大旗獵”中的“大旗獵”喉肌稍微用點力,“大”字要着重唱。“留於江山看城堞”中的“江”字歸豎一點,不要太橫,上牙抬起來,看城堞的“城”字先唱查再唱啊,“堞”字用舌尖頂着硬齶,可以用“的”這個字來練習,吐字時硬齶要往上擺。在行腔中,出聲起調往往音是準的,但節奏一長,常常會走調。所以字不歸韻,字就沒有支持,就不容易控制,唱出來也就無法做到深切傳情。所以,在戲曲演唱中,咬字頭是起阻氣、搭氣的作用;吐字、吐元音是起擴大聲音、揚聲的作用;而歸韻則是起到把聲音和音高控制在歌唱的高位之上。由此可見,這三個步奏都是很重要的,是歌唱聲音線條統一、連貫不可缺一的關鍵。

標籤:旦角 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