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文藝 > 樂器

揚琴基本演奏的方法

樂器1.43W

據史籍記載,中世紀以前,在中東的亞述、波斯等國,流行着一種桑圖爾琴。它有梯形或長方形的琴箱,面板上張以幾十條鋼弦,在弦的2/3處支有條馬,使每條弦發出五度關係的兩個音。這種桑圖爾琴,至今仍在伊朗、伊拉克、土耳其、中亞和印度等國流傳。我們為大家收集整理了關於揚琴基本演奏的方法,以方便大家參考。

揚琴基本演奏的方法

演奏動作,是在手臂配合下,以腕指關節為活動的中心,採用拇.食.中三指持筧法,依靠手腕伸屈,轉動和手指捻動.上託相結合來完成 (通常簡稱“腕指結合法”或“指腕結合法”)。從臂.腕.指三者的關係來講,一般以手腕為主,手指以及手臂為輔。整個演奏是一個臂.腕.指節節帶動,有機配合的協調動作。就力學特徵而言,各部位骨骼在肌肉拉力作用下系作槓桿運動。其動力性力量和琴筧的彈性.重量及運動加速度構成的合力,最後集中於手指(動力作用點在拇指和食指的交接處。)作用鍵頭,形成一個力的聚集點彈擊琴絃。琴筧是以腕關節為圓心,在立體空間作略呈外斜的上下半圓弧線運動。

演奏時,各部位應在保持整體感和自然鬆馳的基礎上,兩臂下垂,兩手向前平伸,自肘關節一手指一筧頭呈直線狀態。肩.肘.指關節與其相鄰的骨骼之間應當形成方便演奏的最佳角度。在演奏中:1.臂主要負責調整手和腕的擊弦位置(上臂作縱向前後移動,前臂作縱向前後,橫向左右移動。)配合手和腕作一些幅度較大,力度較強的彈奏動作。應當儘可能減少前臂的上下活動。2.腕的伸轉可概括為類似於“甩”一即象甩鞭子那樣一 觸即發的動作。轉動幅度不宜過大(一般不30超過度),兩腕水平間距不宜過寬,動作要靈活有力,防止出現“擱弦”.“剜弦”.“前戳”.“後拉”.“平壓”和“斜噼”等現象。3.手指持筧,是以拇指第一節的中心部位羅眼),食指第一關節和中指第二節的中部觸筧,手型要自然。拇指和食指的感覺要敏鋭,捻動應靈活,這對音質.音量.控制音色.力度和速度的變化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指上託系由無名指和小指同步配合,該三指應自然彎曲,相互貼近,託筧富於彈性,並與擊弦運動保持頻率相等。

在全部演奏過程中,要注意動作的.連貫性.敏捷性和“甩”.捻.託的同步性,保持點的感覺,發音顆粒鮮明給人以“珠落玉盤”之感,並使這種點的發音產生有如弦樂器的線條流動。

  【相關閲讀

  如何演奏好揚琴

明末,隨着我國和西亞、東非間日趨密切的友好往來。薩泰裏琴由波斯經海路傳入我國,最初只流行在廣東一帶,後逐漸擴及到閩浙、江淮和中原地區,加入到為説唱音樂和地方戲曲伴奏的行列。大家知道怎麼演奏好揚琴嗎?下面我們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吧!我們積累了一些經驗,在此拿出來與大家分享下,請大家互相指正。

一、持鍵的放鬆,擊弦的放鬆,是意緊手鬆,內緊外鬆。

揚琴演奏的過程是手臂各部位肌肉與關節放鬆地控制與協調的聯合運用,擊絃動作是一緊一鬆的循環過程,即用力下去的同時隨即放鬆,將琴竹反彈到原先起動的高度,可以感覺到沒有“鬆”,就不會有隨後的“張”。

掌握好放鬆的擊弦方法,能獲得純淨、圓潤、明亮、堅實而通透的音色。

 二、精神的放鬆, 肢體的放鬆,唿吸的勻稱、鬆弛等等。

揚琴演奏首先靜心而後調氣,氣與聲融為一體,則琴聲優美,氣韻生動。有的學生登台演奏時,心理不夠放鬆入靜,心情的緊張造成肌肉的緊張,肩、背、腰、肘、腕、掌、指出現反常現象,形成局部僵硬,常常手握不穩琴鍵,微微顫抖,心慌意亂。演奏慢板段落,氣鬱而不舒,演奏快板段落氣促而不適,氣喘面赤,均為氣不調之故。氣調則神情自然。

演奏中只有“入靜”才能凝神靜氣,經過滲透心靈的“人靜”、才能進入演奏境界即“入境”。用琴音表現喜、怒、哀、樂,力求達到音、情相契,“曲由心生”的境界便會唿之慾出。因此,演奏時演奏者心無旁騖,達到“專氣致柔”, 由“入靜”到達“入境”,這樣才能實現揚琴演奏“調心”的目的。

標籤:揚琴 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