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文藝 > 樂器

小提琴演奏的方法與技巧

樂器1.35W

導語:小提琴演奏抬指的方法與技巧是有規律的。大多演奏者,因急於想把一個作品演奏下來,落指在意、抬指含糊,落指有譜、抬指則往往聽憑自身的習慣而任之,不去探究。 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帶來小提琴演奏的方法與技巧,歡迎大家閲讀!

小提琴演奏的方法與技巧

  小提琴演奏的方法與技巧

  一、規律的抬指可將指法變繁為簡

不能想像小提琴家在演奏“tr”時不保留下方音的手指,而是像彈鋼琴演奏“tr”時的動作,兩個手指輪流交替起落會是什麼樣子。我想肯定沒有人去做這種無意義的嘗試。保留指是小提琴指法的特色,是演奏中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指法之一。

保留指既可稱之為“落指後的延續”,又屬於抬指範疇中的`“晚抬”。對於演奏者來説,何時保留、何時不保留、保留到哪裏再抬起,均是由演奏者本人按照自己頭腦中的邏輯來認定的。在合理省力效果好的原則指導下,把關鍵樂句眼花繚亂的複雜手指動作理順。邏輯清晰、起落有序,以最簡捷的動作,最少的起落次數,完成最複雜的技巧。

變繁為簡――是每一位演奏者必須去做的工作,也是開動腦筋練琴的基本功之一。

談到小提琴演奏的複雜性、邏輯性,馬上容易使人聯想到那些譽滿全球的神化人物――大偵探福爾摩斯、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等一批具有發達頭腦的人物,他們均被描寫成對小提琴演奏情有獨鍾、甚至達到酷愛的程度的人,足可證明,小提琴演奏本身就是一門極為複雜、充滿邏輯又獨具藝術魅力的科學。

  二、培養良好的抬指習慣

一般説來,左手手指是用哪個落哪個,有的還需提前落,但絕不是落指後不用時馬上就抬起來。有的仍需保留在弦上待用,以減少起落的次數。

究竟保留指多些好,還是少些好呢?如果從手指的邏輯性、省力、音準等方面把握考慮,多比少好。但如從手指的靈便、敏捷和揉弦自如的程度來看,少用有利。關鍵在運用得適時、適處、適度。也就是要掌握好運用的分寸。千萬不要未加思索用過就抬,一旦成了習慣,這種下意識的不良動作將在演奏中根深蒂固,很難徹底改正。

同樣,當邏輯合理的抬指規律形成後,也會產生正確的條件反射,變成良好的下意識的保留習慣。當眼睛掃過樂譜時,會像頭腦算度極精的圍高手,洞察全盤,望穿百步,周密思考而無一疏漏。瞬間就能反映出譜面所未顯示的抬指的內在規律,迅速形成合理而科學的手指動作的最佳邏輯組合。也就是説,腦筋開動得多了,越用越靈活,越用思維越嚴密,越用反應越快,腦熟也同樣生巧。

  三、可以會而不用,不能用時不會

符合邏輯的手指起落是左手基本功之一。

觀察演奏者的指法邏輯,特別是抬指規律,其思考的邏輯性及用腦練琴的程度便可一目瞭然。

如果我們把練習分為三個階段的話,那麼,讀譜試奏可稱之為一度用腦階段。旨在瞭解作品風格、佈局及全貌。然後要進入選擇最符合音樂要求的弓、指法,這為二度用腦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所要尋求出的指法內在規律,已是譜面上所未顯示的了。在三度用腦階段,主要是深入挖掘音樂內涵,不斷增強理解,獨立並有所創新的處理樂曲直到完美再現作品。

在第一階段,新鮮感會使人興奮。第三階段,即將成功地再現作品令人喜悦。

唯有第二階段所面對並必須做好的是那些近於繁瑣又艱苦、耐心細緻的工作――即頭腦對指法邏輯的全面推算、比較、判斷和應用。這恰恰是極易被忽視的。每個落下的手指,抬早了會增加起落次數和複雜程度,打亂手指邏輯,會感到忙亂;抬晚了會給後面再落的手指增加額外的負擔和不必要的難度,會感到笨重。只有抬得不早不晚,使手指落得有道理,抬得有規律,有條不紊,精確有序,才能在今後面對聽眾的演奏中從容不迫、正常發揮。

只重視一、三度用腦階段的練習,忽略或不夠重視二度用腦練習的,只能説是用腦不足或“半腦練習”。唯有重視二度用腦,不再把練琴看作單純落指的練習,而是看成落指與抬指的整體藝術時,才可稱之為用腦練習或“全腦練習”。

對於抬指的規律,可以會而不用(如在慢速的歌唱性樂段),但不能用時不會(如在急速的技巧性樂段)。

通曉指法邏輯,熟諳內在規律,是嚴格手指訓練的重要一環。

標籤:小提琴 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