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舞蹈 > 民間舞

中國民族民間舞“創設情境”的訓練

民間舞2.45W

中國民族民間舞是一個民族或地區在其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發展過程中,由勞動羣眾直接創作,又在羣眾中進行傳承,而且仍在流傳的舞蹈形式。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的關於中國民族民間舞“創設情境”的訓練,歡迎參考閲讀,希望你喜歡!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培訓網!

中國民族民間舞“創設情境”的訓練

  一、訓練場景舞台化

參加過舞蹈表演的人都有同樣的感受,台下練習舞蹈多遍不如舞台正式表演一遍,風格化的服裝加上舞美、燈光、音響等藝術氛圍的烘托,演員表演的情緒也會隨之高漲,能夠充分感受到舞蹈散發的民族風韻,使舞蹈的深層文化底藴與舞蹈外在的運動動律完美結合。因此,舞台對於演員掌握民間舞蹈的“風格”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可以借鑑舞台表演的藝術效果,將民族民間舞訓練場景趨於舞台化,讓演員領略其中的文化底藴,從而正確把握民間舞蹈的風格特徵。如在民族民間舞訓練過程中,讓演員們穿上極具特色的民族舞服飾,可以加強他們對舞蹈風格進行深入的理解與感知。例如:在藏族民間舞蹈訓練時,往往遇到演員對其體態與左右擺動的韻律掌握不準確的情況,編導可以讓演員穿上漂亮的藏袍,感受雙臂的鬆弛下垂,感受袖子對指尖的影響,感受腳撩袍子時那種“似繃非繃”的細膩,感受由於藏族民間舞蹈“無屈不成動、欲動必先屈”的動律特點。維吾爾族民間舞訓練中,服飾的穿戴對於其風格的掌握來講更是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頭頂小朵帕,身穿漂亮的連衣裙,外配黑色金絲絨對襟坎肩,佩戴靚麗的首飾,一頭烏黑長髮編為十幾條小辮子,具有熱情洋溢的維吾爾族小姑娘的形象就展現在人們面前了,在特有的散發着維吾爾族民族氣息的服飾的穿着下,演員學習其舞蹈特有的體態、動律特徵就很容易了。

  二、訓練場景生活化

訓練場景生活化主要是指編導在舞蹈訓練過程中按照一定的訓練目標創設具有文化背景的場景.將情緒、色彩和各種形象為主體的具體場景引入到訓練中,讓演員對其進行體驗,從而使演員在生動的體驗基礎上理解民族民間舞蹈的文化內涵,達到良好的訓練效果。

編導可通過一些簡單的輔助手段,利用生動、直觀的.示範形象或頗具民族風情的道具,以及該舞蹈在民間所特有的隊形的編排等形式,讓演員感受身處民間那種自娛自樂、熱鬧歡騰的場面,進而有效地激發演員的聯想。這種讓演員進入所學民間舞主題情境中進行訓練的方式,能夠在演員原有認知結構中,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去接受當前學習到的新的肢體動作,並在深刻領悟之後賦予新的肢體動作以更豐富的含義,最終使演員在肢體運動中去體驗由不同民族心理特性和生理特性的差異所產生的不同民族的舞蹈風格。如:在民間舞訓練到盡興時,演員可以喊一喊像藏族舞蹈的“拉索”,東北秧歌叫鼓時的“嘿嘿"聲,這種能夠提神、提勁的喊聲,有助於抒發演員的感情,並把情緒推向高潮。再如:在藏族民間舞訓練過程中,舞蹈隊型的編排可採用從右向左順時針繞圈進行,動作以左方向為始,旋轉以左轉為主(這與宗教儀軌中“轉經”的方向是一致的),從而讓演員感受藏族民間舞蹈藴涵着的深層文化底藴。

  三、訓練內容形象化

訓練內容形象化,即在訓練過程中,在編導的指導下,通過欣賞、討論等方式,將訓練內容生動的、直觀的展現在演員眼前,使演員身臨其境,運用感官的認識產生豐富的聯想,體驗訓練內容的真善美,進而清晰地理解舞蹈的韻律、情感等內涵,更好地把握民族民間舞的風格。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是人民智慧的結晶、心靈的感應、情感的體現。中國的民族民間舞蹈文化,既具有鮮明的地域與民族特點,又表現了一定歷史時期經濟條件下的文化背景。在選用欣賞、討論等方式進行民族民間舞訓練前,最好用講解的方式向演員提供必要的相關知識點,讓演員帶着問題在欣賞、討論中找到答案和證實的依據。比如我們在教授藏族民間舞蹈時,可以通過投影儀將藏族風光呈現在演員面前,演員眼前不再是鏡子,而是一幅美麗的畫卷——神聖偉岸的念青唐古拉山脈、優美嫻靜的納木錯,身着藏族服飾的藏民們虔誠地念着六字箴言載歌載舞……在這樣的提示和引導下,演員對藏民族的居住環境、生活習慣、民族服飾和舞姿韻律等都有了豐富的感知,對該民族的文化有了更深的瞭解,對所學的動作也會產生濃厚的興趣,真正體味到藏族民間舞的真情實意,形成對藏族民族民間舞的深度認同。因此,這樣的訓練方法,可以加深演員對所學內容的印象,運用自己的對生活的體驗,對所學民間舞蹈的風格形成獨特的認識。

中國民族民間舞是汲取民間舞蹈的典型動作,並以其為元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重構的一種帶有典型意義的舞蹈形式,這種典型意義的中國民族民間舞體現了文化的再造。因此,在訓練方法上我們盡力追求充分體現這一基本點。我們通過口傳身授的訓練方法,不但可以提高演員對身體訓練的能動性,也可以大大加強演員對民族文化的理解,更好地去把握舞蹈的美感。

  四、生活體現法。

原生態的田野村寨是民間舞得以傳承的天然舞台,這就使中國民族民間舞的訓練在其情境的把握上有一定難度。在舞蹈教室研究其“風格性”更是難中之難的問題。因為離開原生態那種自然傳承的田野環境,演員也難以深切地感受到勞動人民在節慶場面中那種自娛自樂、熱鬧歡騰的場面,難以深切地感受到勞動人民對宗教信仰的虔誠心態,更難以深切地感受到勞動人民身上散發的那種民族的氣息與品質,難以憑藉想象去感悟該族人民特有的動態語彙。因此,在學習、編排、訓練民族民間舞的過程中,有機會的話可以帶着演員深入民間去考察瞭解民族民間舞的歷史,體驗當地的民族生活,使演員對民族民間文化有更深刻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