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執業護士考試兒科護理學複習重點

護理學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醫院護理、社區護理、護理教育、護理科研。接下來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了執業護士考試兒科護理學複習重點,希望對大家考試有所幫助。

執業護士考試兒科護理學複習重點

 緒論

兒科護理學:研究小兒生長髮育及影響因素、兒童保健、疾病預防和護理,以促進小兒身心健康的科學。

一、小兒年齡分期(7個):1,胎兒期:從卵子和精子結合,新生命開始到小兒出生。(約40周分3個階段,妊娠早期為期12周;妊娠中期,13周至28周;妊娠晚期29周至40周。特點:營養完全依賴母體。

2,新生兒期:自出生後臍帶結紮起之出生後28天止。圍生期:胎齡滿28周(體重≥1000g)至出生後7足天。特點:脱離母體,開始獨立生活,適應能力差,發病率和死亡率高,尤其是圍生期)3,嬰兒期:出生後到滿1週歲之前。(特點:生長髮育最快階段,免疫功能發育不成熟)4,幼兒期:1週歲後到滿3週歲之前。(特點:生長髮育速度較前減慢,智能發育較前突出自身免疫力低,乳牙出齊,識別能力差,容易發生自傷)5,學齡前期:3週歲後到6~7歲入國小前。(特點:發育速度進一步減慢,達到穩步增長,智能發育更趨完善,好奇,多問,好模仿,語言和思維能力進一步發展,自理能力增強。)6,學齡期:從入國小起到進入青春期前。

7,青春期:從第二性徵出現到生殖功能基本發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長的時期。女孩11-12歲到17-18歲,男孩13-14到18-20歲。

二,兒科特點:解剖特點-----頭部相對較大,頸部肌肉和頸椎發育相對滯後,骨骼比較柔軟並富有彈性,不易折斷,關節發育不完善;生理特點----生長髮育快,代謝旺盛,對營養物質及能量的需求量相對成人多,但腸胃消化功能未趨成熟,容易發生營養缺乏和消化紊亂;免疫特點----體液免疫及細胞免疫功能均不健全,預防能力差,新生兒可從母體獲得IgG

三,兒科護理一般原則:1以小兒及其家庭為中心2、實施身心整體護理3、減少創傷和疼痛4、遵守法律和道德倫理規範

四,兒科護士的角色:護理活動執行者,護理計劃者,健康教育者,健康協調者,健康諮詢者,小兒及其家庭代言人,護理研究者。

五,兒科護士的素質要求: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專業素質,身體心理素質。

六,小兒四病指:肺炎、腸炎、貧血、佝僂病。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簡稱佝僂病,由於維生素D缺乏導致鈣、磷代謝失常,從而使正在生長的骨骺端軟骨板不能正常鈣化、造成以骨骺病變為特徵的一種全身慢性營養性疾病。

  生長髮育

一,生長:一般是指小兒各器官、系統的長大和形態變化,可測出其量的改變。

二,發育:指細胞、組織、器官的分化完善和功能上的成熟,為質的改變。

三,生長髮育規律:1,生長髮育的連續性與階段性(嬰兒期和青春期發育最快)2,各器官系統的發育不平衡性(神經系統最快、生殖系統最慢)3,生長髮育的順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遠、由粗到細、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4,生長髮育的個體差異

四,影響生長髮育的因素: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營養、孕母情況、生活環境、疾病---追趕生長:疾病癒後,小兒升高、體重等短期內加快增長,以彌補患病期間造成的損失)

五,體格生長髮育常用指標:體重、身高(身長)、坐高(頂臀長)、頭圍胸圍、上臂圍、皮下脂肪厚度

(一)體重:(反映小兒體格生長,尤其是營養狀況的最易獲得的敏感指標)出生1個月體重增長1-1.5kg,3個月時為出生時的2倍6kg,1歲時為出生時的3倍9kg,2歲為出生時的4倍---12kg。

生理性體重下降:出生後第1周內由於攝入不足、水分喪失及排除胎糞,體重可暫時性下降3%-9%,約在生後3~4日達到最低點,以後逐漸回升,常於第7-10日逐漸恢復到出生時的水平的過程。

1-6月:體重(kg)=出生時體重(kg)+月齡*0.7 7-12月:體重=6+月齡*0.25 2歲至青春期:體重=年齡*2+7(或8)

(二)身高(身長):指頭頂到足底的全身長度。新生兒出生時身長平均為50cm,1歲時約75cm,2歲時約85cm

2-12歲身長(高)的估算公式為:身高(cm)=年齡(歲)*7+70

(三)坐高:頭頂至坐骨結節的長度,也稱頂臀長。(身體上下部比例的改變,反映了身材的勻稱性)坐高占身高的百分比隨年齡增長而下降。

(四)頭圍:經眉弓上方、枕後結節繞頭一週的長度為頭圍。 出生時32-34, 1歲時:46 , 2歲時:48

頭圍測量在2歲時最有價值,頭圍較小----腦發育不良,頭圍增長超常----腦積水。

(五)胸圍:沿乳頭下緣水平繞胸一週的長度。出生時胸圍比頭圍小1-2cm,1歲時二者相等。

(六)上臂圍:沿肩峯到尺骨鷹嘴連線中點的水平繞上臂一週的長度,代表上臂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皮膚的發育水平。

六、頭顱骨的.發育

前囟:頂骨和額骨邊緣形成的菱形間隙。出生時約為1.5-2.0,1-1.5歲時閉合

異常:①前囟早閉合或太小:見於小頭畸形②前囟遲閉、過大:佝僂病、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③前囟飽滿:表示顱內壓增高,腦積水、腦炎、腦膜炎、腦腫瘤等疾病 ④前囟凹陷:極度消瘦或脱水者

後:頂骨與枕骨邊緣形成的三角間隙。出生時已經很小或已閉合,最遲68周閉合;

六, 脊柱的發育,脊柱的增長反映脊椎骨的發育,出生後第1年脊柱增長快於四肢,一歲後落後於四肢增長。

三個生理性彎曲:3個月抬頭頸椎前凸,6個月後會坐胸椎後凸,1歲左右開始行走腰椎前凸。

七, 長骨的發育:長骨:腕部出生時無骨化中心,出現順序:頭狀骨、鈎骨、下橈骨骺、三角骨、月骨、大小多角骨、舟骨、下尺骨骺、豆狀骨,10歲時長全,共10個,故19歲腕部骨化中心數目大於為其歲數加1。骨齡延遲:甲狀腺功能低下症、生長激素缺乏、腎小管酸中毒;骨齡超前。

八, 牙齒的發育:乳牙共20個和恆牙共32個。出生4-10個月乳牙開始萌出,2.5歲出齊。

2歲以內的乳牙的數目約為月齡減4-6

出牙遲緩、牙質發育差多見於: 嚴重營養不良、佝僂病、甲狀腺功能低下、 21- 三體綜合徵 。

九, 運動的發育,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週會走,兩歲會跳三歲會跑。

 兒童保健

兒童保健:研究小兒生長髮育規律及其影響因素,採取有效措施預防小兒疾病、促進健康的一門學科。

一,各年齡期兒童保健

(一)胎兒期保健 :胎兒期是小兒生長髮育的重要階段,容易受內外因素的影響,尤其是胚胎期,母親患感染性疾病可引起小兒先天畸形。所以要注意妊娠早期的保健。

產前保健:1,預防先天畸形 (預防遺傳性疾病 ;預防孕期感染 ;避免接觸射線 ;避免化學物質的污染 ;及時治療慢性病 ;慎用藥物 )2,保證充足營養;3,給予孕母良好的生活環境;

 產時保健;產後保健

(二)新生兒期保健:新生兒期指從胎兒出生後臍帶結紮至出生後 28天。新生兒期是小兒生理功能進行調整已逐漸適應外界環境的階段,促使其生理和適應能力不夠成熟,易發生窒息、溶血、感染等疾病。因此,應特別加強護理。 。

新生兒期機體各系統的生理調節和適應能力差,容易發生如窒息、出血、溶血、感染等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尤其在圍產期。

1,家庭訪視:首次1-2天內; 5-7天周訪,10-14天半月訪,27-28滿月訪,1 月內每週 1 次;滿月後兩週 1 次;至 2 月為止。低體重兒應增加訪視次數。訪視的內容:瞭解新生兒情況、體格檢查;進行宣教、保健指導(合理餵養、保暖、日常護理、預防疾病和意外、親情心理,使其儘快適應外界環境等);2,合理餵養,鼓勵母乳,宣傳優點,指導方法,技巧,評估母乳;3,保温 温度22-24,濕度55%-65%;早產兒温度24-26;4,日常護理 觀察面色,呼吸,體温大小便;5,預防疾病和意外,開窗通風,室內空氣清新,消毒,衣物被褥和尿布清潔乾燥;6,早期教養。

(三)嬰兒期保健 :嬰兒期是指 出生後至滿 1週歲之前。此時期小兒生長髮育最快。(生長髮育第一高峯期),營養素、熱量需要量大。消化吸收、免疫功能較差,容易患消化系統疾病及感染性疾病。

1、合理餵養:提倡母乳餵養,指導輔食的添加和斷奶;2、日常護理:清潔衞生;衣着;睡覺;護牙潔齒;户外活動;3、早期教育:大小便訓練;視聽能力訓練;動作的發展;語言的培養;3、防止意外:窒息、異物吸入、中毒、損傷(燒、燙、摔傷);4、預防疾病和促進健康:計劃免疫;體格檢查;健康指導。

(四)幼兒期保健:幼兒期是指小兒 1週歲後到滿3週歲之前。 幼兒期小兒智力發育開始加快,免疫功能較差,容易患感染性疾病,活動能力增強,識別危險能力差,容易發生創傷和中毒。

1、合理安排膳食;2、日常護理:衣着;睡覺;口腔保健;3、早期教育:大小便訓練;動作的發展;語言的發展;衞生習慣的培養;品德教育;4、預防疾病和意外損傷;5、防治常見心理行為問題(違拗、發脾氣、破壞性行為)應採取有效措施。

(五)學齡前期保健 :學齡前期是指 3週歲後到入國小前(67週歲)。

學齡前期兒童生長髮育進入穩定階段,智力發育加快,活動範圍擴大,免疫功能加強。

1、合理營養;2、日常護理:自理能力,睡眠;3、早期教育:品德教育,智力發展;4、預防疾病和意外損傷;5、防治常見心理行為問題。

(六)學齡期保健:1合理營養;2體格鍛鍊;3預防疾病4防止意外事故;5培養良好習慣;6防治心理行為問題。

(七)青春期保健;1供給充足的營養;2健康教育;3法制和品德教育;4預防疾病和意外;5防治對心理行為問題。

二,兒童計劃免疫:是根據小兒的免疫特點和傳染病疫情的監測情況制定的免疫程序,是有計劃、有目的地將生物製品種到嬰兒體中,以確保小兒獲得可靠的抵抗疾病能力,從而達到預防、控制乃至消滅相應傳染病的目的。

1,主動免疫:給易感者接種特異性抗原,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抗體,從而產生相應的免疫能力。

主動免疫的常用製劑有:菌苗、疫苗、類毒素。

2,被動免疫:未接受主動免疫的易感者在接觸傳染源後,被給予相應的抗體,而立即獲得免疫力。

疫苗接種的時間口訣:出生乙肝卡介苗,二月脊灰炎正好,三月接種百白破,八月麻疹活疫苗。

3,預防接種的異常反應及處理方法:

(一)一般反應:局部反應-----紅腫熱痛;全身反應------體温升高,嘔吐,腹瀉等

(二)異常反應:超敏反映-----過敏性休克於注射免疫製劑數秒或數分內出現煩躁不安、面色蒼白、口周青紫、四肢濕冷、呼吸困難、脈細速、噁心嘔吐、驚厥、大小便失禁以致昏迷。此時應使患兒平卧,頭稍低,注意保暖,吸氧,並立即皮下注射1:1000腎上腺素0.5~1ml,必要時可重複注射,病情稍穩定後,應儘快轉至醫院搶救。過敏性皮疹:以蕁麻疹最為多見,一般接種後幾小時或幾天後出現,經服用抗組胺藥物後即可痊癒

暈厥:在接種時或幾分鐘內出現頭暈、心慌、面色蒼白、出冷汗、手足冰涼、心跳加快等症狀,重者知覺喪失、呼吸減慢。此時應立即使患兒平卧,頭稍低,飲少量熱開水或糖水。必要時可針刺人中穴,合谷穴,也可皮下注射1:1000腎上腺素,每次0.01~0.03ml/kg

全身感染:有嚴重原發性免疫缺陷或繼發性免疫功能遭到破壞(如放射線)者,接種活疫苗後可擴散為全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