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護士基礎護理知識和技能之靜脈輸液和輸血法

靜脈輸液的目的是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以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維持酸鹼平衡。常用於各種原因導致的脱水、酸鹼平衡失調等病人。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靜脈輸液法的知識,歡迎閲讀。

護士基礎護理知識和技能之靜脈輸液和輸血法

  一、靜脈輸液法

  (一)靜脈輸液的目的

1.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以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維持酸鹼平衡。常用於各種原因導致的脱水、酸鹼平衡失調等病人。

2.補充營養,供給熱能。常用於慢性消耗性疾病、不能經口進食等病人。

3.輸入藥物,達到控制感染、治療疾病的目的。常用於各種中毒、嚴重感染等病人。

4.補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環,維持血壓。常用於搶救嚴重燒傷、大出血、休克等病人。

5.輸入脱水劑,降低顱內壓,達到利尿消腫的目的。

  (二)常用溶液和作用

1.晶體溶液

(1)葡萄糖溶液:常用的是5%葡萄糖溶液及10%葡萄糖溶液,可供給水分和熱能。

(2)等滲電解質溶液:供給水分、電解質,常用的有0.9%氯化鈉、5%葡萄糖氯化鈉、複方氯化鈉等溶液。

(3)鹼性溶液:可糾正酸中毒,調節酸鹼平衡,常用5%碳酸氫鈉、11.2%乳酸鈉溶液等。

(4)高滲溶液:用於利尿脱水,常用20%甘露醇、25%山梨醇、25%~50%葡萄糖等溶液。

2.膠體溶液

(1)右旋糖酐:常用的溶液分兩種:①中分子右旋糖酐:可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擴充血容量;②低分子右旋糖酐: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環。

(2)水解蛋白注射液:用以補充蛋白質,糾正低蛋白血癥,促進組織修復。

(3)濃縮白蛋白注射液:可提高膠體滲透壓,補充蛋白質,減輕組織水腫。

3.靜脈營養液 用於供給病人熱能,維持正氮平衡,補充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常用複方氨基酸、脂肪乳劑等。

  (三)常用靜脈輸液法

1.周圍靜脈輸液法 包括密閉式輸液法、靜脈留置針輸液法。

(1)操作方法

1)密閉式輸液法

①根據醫囑,帶止血帶、輸液架至病人牀旁,呼喚病人進行核對,向清醒病人解釋輸液的目的、注意事項,以取得病人合作,選擇合適的靜脈,調節輸液架高度,囑病人排便、排尿。

②護士洗手、戴口罩,根據醫囑填寫輸液卡、備藥。認真核對藥物的名稱、濃度、劑量和有效期,檢查瓶口有無鬆動、瓶身有無破裂現象,對光線檢查藥液的質量,觀察有無渾濁、沉澱、絮狀物等。去除鋁蓋中心部分,套上瓶套,常規消毒瓶口,按醫囑加入所需藥物後應再將藥液檢查一次。將填好的輸液卡倒貼在輸液瓶上。

③檢查輸液器在有效期之內,型號合適,外包裝無破損、密封良好;打開輸液器,關閉調節器,將輸液器針頭插入瓶塞至針頭根部,整理。再次查對,並請兩人核對。

④備齊用物攜至牀旁,再次核對病人,作好解釋。

⑤倒掛輸液瓶於輸液架上,進行第一次排氣。將茂菲滴管倒置,並用手擠壓,然後鬆開,待茂菲滴管內液麪達1/3~2/3滿,關閉調節器(或用拇指反折滴管下的輸液管),將茂菲滴管順置後打開調節器(或鬆開拇指),使藥液順輸液管緩慢流下至輸液管與頭皮針相交處,關閉調節器。

⑥協助病人取舒適體位,選好輸液部位,墊小墊枕,扎止血帶,選擇靜脈,確定穿刺點,注意避開關節及靜脈瓣,鬆開止血帶。

⑦安爾碘消毒穿刺部位皮膚,備輸液貼,在穿刺點上方6cm處扎止血帶,囑病人握拳,使靜脈充盈。

⑧再次查對,進行二次排氣。去除頭皮針針帽,打開調節器,排盡空氣,關閉調節器,檢查無氣泡。

⑨進行靜脈穿刺,見回血再將針頭平行進入少許,固定針柄,“三鬆”(鬆開止血帶和調節器,囑病人鬆拳)。如輸液通暢,即可用輸液貼固定。

⑩調節滴速:一般成人40~60滴/分,兒童20~40滴/分。

⑾協助病人取舒適卧位,再次查對,交代注意事項,如不可隨意調節滴速,注意保護輸液部位,如發現溶液不滴、輸液部位腫脹、疼痛及全身不適應,及時呼叫(將呼叫器放在病人易取處),以便及時處理。

⑿整理牀單位,清理消毒用物。

⒀洗手,記錄輸液時間、滴速,護士籤全名。

⒁在輸液過程中應定時巡視,隨時觀察病人反應及輸液情況。

⒂如需連續輸液,應及時更換輸液瓶。其方法為:查對後,先去除鋁蓋中心部分,套上瓶套,常規消毒瓶塞後,按醫囑加入所需藥物,掛於輸液架上,從第一瓶內拔出輸液針頭,插入第二瓶內,待輸液暢通後方可離開病人。每次更換均應記錄。

⒃輸液完畢,關閉調節器,除去輸液貼,用無菌紗布輕按壓穿刺點上方,迅速拔出針頭,按壓片刻至不出血。

⒄安置病人,整理牀單位,淸理消毒用物,洗手,記錄。

2)靜脈留置針輸液法:靜脈留置針外套管的材料與血管相容性好,且柔軟、無刺激,可減少穿刺的次數,有利於保護靜脈,減輕反覆穿刺給病人帶來的痛苦;保持靜脈的暢通,便於治療和搶救,從而提高護理工作的效率。適用於需長期靜脈輸液及靜脈穿刺困難的病人。

①按密閉式輸液法核對、檢查、準備,插好輸液器並排盡空氣。

②檢查靜脈留置針和敷貼的型號合適、在有效期內、包裝完好不漏氣,打開備用。

③協助病人取舒適體位,選好輸液部位,墊小墊枕,選擇粗、直、彈性好、淸晰的靜脈,確定穿刺點,在其上方10cm處扎止血帶,常規消毒皮膚。

④取出靜脈留置針,把輸液器上的頭皮針全部插入肝素帽,取下護針帽,旋轉針芯,鬆動外套管,以免粘連,調整針頭斜面,並排盡空氣。

⑤囑病人握拳,使靜脈充盈,繃緊皮膚,手持針翼,以15°~30°角直接刺入血管,見回血後壓低角度再進針少許,撤針芯將外套管送入靜脈內,鬆開止血帶和調節器,囑病人鬆拳,待輸液通暢後退出針芯。

⑥用無菌透明敷貼妥善固定導管,並在透明膜上記錄留置日期、時間。

⑦整理與記錄同密閉式輸液法。

⑧輸液完畢,抽好封管液,正確封管。關閉調節器,將抽好封管液的注射器與輸液針頭相接,將封管液注入靜脈,一邊推注一邊退針,直至針頭全部退出,以確保正壓封管。

⑨再次輸液,常規消毒肝素帽膠塞,把排好氣的輸液器頭皮針全部刺入即可。

⑩輸液時要加強巡視,注意傾聽病人的主訴,並觀察局部靜脈有無紅、腫、熱、痛等,如有異常,及時處理。

⑾停止輸液,同密閉式輸液法拔針。

(2)注意事項

1)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預防併發症;嚴格執行查對制度,防止發生差錯。

2)對需要長期輸液的病人應注意保護靜脈,合理使用,一般先從四肢遠端小靜脈開始。

3)根據病情、用藥原則、藥物性質,有計劃地安排藥物輸液的順序。如需加入藥物,應注意配伍禁忌,合理安排,以儘快達到治療目的。

4)輸液前必須排盡輸液管及針頭內的空氣,輸液中應防止液體流空,及時更換輸液瓶及添加藥液,輸液完應及時拔針,以預防空氣栓塞。

5)進針後,應確保針頭在靜脈內再輸入藥液,以免造成組織損害。如需輸入對血管刺激性大的藥物,宜充分稀釋,並待穿刺成功後再加藥,輸完應再輸入一定量的0.9%氯化鈉溶液,以保護靜脈。

6)輸液過程中,應加強巡視,耐心傾聽病人的主訴,嚴密觀察輸液情況,注意有無局部或全身反應,以便及時處理輸液故障及輸液反應。

7)保持輸液器及藥液的無菌狀態,連續輸液超過24小時應每日更換輸液器。

8)防止交叉感染,應做到“一人一巾一帶”,即每人一塊治療巾(或小墊)和一條止血帶。

9)留置針一般可保留3~5天,最多不超過7天,並注意保護相應肢體,一旦發現針管內有回血,應立即用肝素液沖洗,以免堵塞管腔。

2.頸外靜脈插管輸液法 頸外靜脈是頸部最大的淺靜脈,其位置較固定,且行徑表淺,易於穿刺,可以輸液,但不宜多次穿刺。

(1)目的

1)需要長期輸液,而周圍靜脈不易穿刺的病人。

2)周圍循環衰竭的危重病人,用以測量中心靜脈壓。

3)長期靜脈內滴注高濃度的、刺激性強的藥物,或採用靜脈營養療法的病人。

(2)穿刺部位:在下頜角與鎖骨上緣中點連線的上1/3處,頸外靜脈外側緣進針。

(3)用物:注射盤:另加1%普魯卡因注射液、0.9%氯化鈉溶液、無菌手套、寬膠布(2cm ×3cm)或無菌敷貼、火柴、酒精燈;無菌穿刺包;其他用物與周圍靜脈輸液法相同。

(4)操作方法

1)按密閉式輸液法核對、檢查、準備,插好輸液器並排盡空氣。

2)協助病人取去枕平卧位,將頭部轉向對側,肩下墊小枕,以使頸部伸直,充分暴露穿刺點,選擇穿刺點並定位。

3)按常規消毒局部皮膚,打開無菌穿刺包,戴無菌手套,鋪好洞巾。

4)用1%普魯卡因在預定穿刺處作局部麻醉,用10ml注射器抽吸0.9%氯化鈉溶液,以平針頭連接硅膠管,並排盡空氣備用。

5)穿刺前用刀片尖端刺破穿刺部位皮膚,以減少進針阻力。

6)助手以手指按壓頸靜脈三角處,以阻斷血流使靜脈充盈。操作者手持穿刺針與皮膚呈45°角進針,進入皮膚後改為25°角,沿頸外靜脈方向刺入,見回血後,立即用左手拇指按住針栓孔,右手持備好的硅膠管快速由針孔插入約10cm,插管同時助手持注射器,一邊抽回血一邊緩慢注入0.9%氯化鈉溶液。確定硅膠管確實在血管內,可退出穿刺針,撤去洞巾,接上輸液器及肝素帽,輸入液體。

7)用無菌透明敷貼覆蓋穿刺點,固定針栓及肝素帽;調節合適滴速。

8)輸液完畢,同靜脈留置針輸液法進行封管,並妥善固定。

9)再次輸液時,先要檢查導管是否在靜脈內,再常規消毒肝素帽,接上輸液器即可。

10)停止輸液需拔管時,應接上注射器,邊抽吸,邊拔管,以防殘留血塊及空氣進入靜脈。拔管後穿刺點應加壓數分鐘,最後用75%乙醇消毒穿刺點,覆蓋無菌紗布。

(5)注意事項

1)置管後,如發現硅膠管內有回血,應立即用肝素液沖洗,以免堵塞管腔。

2)每天更換敷料,並用碘附消毒穿刺點及周圍皮膚。

3)拔管時,應注意動作輕柔,以免硅膠管折斷。

  (四)輸液速度的調節

1.調節輸液速度的原則

(1)輸液速度應根據病人的年齡、病情、藥物性質進行調節,一般成人40~60滴/分,兒童20~40滴/分。

(2)對年老、體弱、嬰幼兒、有心肺疾患的病人輸入速度宜慢;對嚴重脱水、心肺功能良好的病人輸液速度可適當加快。

(3)一般溶液輸入速度可稍快;而高滲鹽水、含鉀藥物、升壓藥物等輸入速度宜慢。

2.輸液速度的計算 在輸液過程中,溶液每毫升的滴數(滴/毫升)稱為該輸液器的滴係數。各廠家生產的輸液器滴係數不同,臨牀常用的有10、15、20、50等幾種型號。靜脈輸液的速度及輸液所用時間的計算方法如下:

(1)已知輸入液體的總量和預計輸完所用的時間,求每分鐘滴數。

毎分鐘滴速=液體的總量(ml) ×滴係數(滴/毫升)/輸液所用時間(min)

(2)已知輸入液體的總量和每分鐘滴數,求輸完液體所用的時間。

輸液所用時間(h)=[液體的總量(ml) ×滴係數(滴/毫升)]/[每分鐘滴數(滴/分)×60(min)]

3.輸液泵的使用 臨牀上有些病人需嚴格控制輸入液量,如危重病人、心血管疾病病人的治療及搶救等。使用輸液泵可將藥液均勻、精確、持續地輸入病人體內,常用於輸入升壓藥物、抗心律失常藥物等。使用時,可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設定輸液速度、輸液總量,以達到調節滴速、控制入量、治療疾病的目的。

  (五)常見輸液故障和處理

1.溶液不滴

(1)針頭滑出靜脈外:液體注入皮下組織,表現為局部腫脹、疼痛;應拔針並更換針頭,另選靜脈重新穿刺。

(2)針頭斜面緊貼靜脈壁:表現為液體滴入不暢或不滴;應調整針頭位置或適當變換肢體位置。

(3)確定針頭阻塞:表現為藥液不滴,輕輕擠壓輸液管有阻力,且無回血,可確定針頭阻塞;應拔針並更換針頭,重新穿刺。

(4)壓力過低:由於輸液瓶位置過低、病人肢體抬舉過高或周圍循環不良所致;可適當抬高輸液架高度,以升高輸液瓶,加大壓力,或放低病人肢體。

(5)靜脈痙攣:由於病人所穿刺肢體長時間暴露在冷環境中,或所輸入的藥液温度過低,導致靜脈痙攣;可進行局部熱敷、按摩,使靜脈擴張,促進血液循環。

2.茂菲滴管內液麪過高

(1)如滴管側壁無調節孔,可將輸液瓶取下並傾斜,使瓶內針頭露出液麪,待滴管內液麪降至所需高度時,即可掛回輸液架上,繼續輸液。

(2)如滴管側壁有調節孔,可夾閉滴管上端的輸液管,打開調節孔,待液麪降至所需高度時,將調節孔關閉,並鬆開上端的輸液管。也可採用與滴管側壁無調節孔相同的方法進行處理。

3.茂菲滴管內液麪過低

(1)不論滴管側壁有無調節孔,均可夾閉滴管下端的輸液管,用手擠壓滴管,待滴管內液麪升至所需高度時,即可鬆開下端輸液管,繼續輸液。

(2)如滴管側壁有調節孔,還可夾閉滴管下端的輸液管,打開調節孔,當液麪升高至所需高度時,即可關閉調節孔,鬆開下端輸液管,繼續輸液。

4.茂菲滴管內液麪自行下降 輸液過程中,如茂菲滴管內液麪自行下降,應檢查滴管上端輸液管與茂菲滴管有無漏氣或裂隙,必要時更換輸液器。

  (六)輸液微粒污染

1.概念 指在輸液過程中,將液體中的非代謝性顆粒雜質帶入人體,對人體造成嚴重危害的過程。這些微粒直徑多在1~15μm,少數在50~300μm。

2.輸液微粒污染對人體的危害

(1)液體中微粒過多,直接堵塞血管,造成血管供血不足,組織缺血、缺氧,甚至壞死。

(2)微粒本身作為抗原,引起發熱反應、靜脈炎等輸液反應。

(3)微粒可因巨噬細胞增殖包圍造成肉芽腫,易受微粒阻塞損害的有肺、腦、肝、腎等部位。

3.微粒污染的來源

(1)藥液生產的環境和生產過程中的各環節中混入異物與微粒,如不潔淨的空氣、水或工藝過程中的污染。

(2)盛放藥液的容器不潔淨。

(3)輸液器不潔淨。

(4)輸液前準備工作中的污染,如輸液環境不潔淨,切割安瓿、開啟瓶塞、反覆穿刺橡膠瓶塞等。

4.預防和消除微粒污染的措施

(1)保持輸液環境中的空氣淨化。如在超淨工作台內進行輸液前的配液及添加藥液的工作,定期對病室進行空氣消毒或安裝空氣淨化裝置,減少病原微生物和塵埃的數量。

(2)選用有過濾裝置的輸液器。

(3)對輸入藥液及包裝進行嚴格查對。

(4)輸入藥液最好現用現配,避免污染。

(5)嚴格無菌技術操作。在輸液過程的各個環節均應嚴格操作規程,防止因操作不當可能造成的污染。

(6)選用工藝及技術先進廠家的製劑。

  (七)常見輸液反應及護理

1.發熱反應

(1)臨牀表現:多發生於輸液後數分鐘至1小時,主要表現為發冷、寒戰及發熱,輕症病人體温在38℃左右,可於停止輸液數小時內恢復正常體温;嚴重病人寒戰後,體温可高達41℃,伴有噁心、嘔吐、頭痛、脈速等全身不適症狀。

(2)原因:發熱反應是常見的輸液反應。常因輸入致熱物質所致,見於輸液器滅菌不徹底或再次被污染,有效期已過;輸入的液體或藥物製劑不純、消毒滅菌不徹底或已經過期、變質;輸液過程中未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等。

(3)護理措施

1)預防: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和無菌操作原則。輸液前嚴格檢查藥液的標籤、有效期、外包裝及藥液質量;嚴格檢查輸液器的生產日期、有效期及外包裝是否完好、不漏氣。

2)反應輕的病人可減慢輸液速度或停止輸液,嚴重的病人應立即停止輸液,立即與醫生聯繫。

3)密切觀察病情及體温變化。

4)對症處理:如有寒戰應注意保暖,可適當增加蓋被或給熱水袋;對高熱的病人應給予物理降温。

5)遵醫囑給予抗過敏藥物或激素治療。

6)保留剩餘藥液及輸液器,以便進行檢測,查找原因。

2.循環負荷過重(急性肺水腫)

(1)臨牀表現:在輸液過程中,病人突然出現呼吸困難,感到胸悶、氣促,咳嗽、咯粉紅色泡沫樣痰,嚴重時痰液可由口鼻湧出,肺部可聞及濕囉音,心率快、心律不齊。

(2)原因:由於輸液速度過快,在短時間內輸入液體量過多,導致循環血量急劇增加,心臟負荷過重。

(3)護理措施

1)預防:輸液時應嚴格控制輸液速度及輸液量,對心肺功能不良的病人、年老體弱的病人和嬰幼兒更應慎重,並密切觀察。

2)發現肺水腫症狀,應立即停止輸液,並通知醫生,進行緊急處理。

3)協助病人取端坐位,兩腿下垂,以減少下肢靜脈血迴流,減輕心臟負擔。

4)給予高流量吸氧,使肺泡內壓力增高,從而減少肺泡內毛細血管滲出液的產生;同時,可將濕化瓶內放入20%~30%乙醇,再進行氧氣吸入,因為乙醇可以減低肺泡內泡沫的表面張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以此改善肺部氣體交換,減輕缺氧症狀。

5)遵醫囑給予擴血管藥、平喘藥、強心劑、利尿劑等。

6)必要時進行四肢輪流結紮:即用止血帶或血壓計袖帶給四肢適當加壓,以阻斷靜脈血流(動脈血流保持通暢),可有效減少靜脈迴心血量,要求每隔5~10分鐘輪流放鬆一側肢體的止血帶。當症狀緩解後,再逐漸解除止血帶。

7)作好心理護理:支持安慰病人,以緩解其緊張情緒,使病人有安全感和信任感。

3.靜脈炎

(1)臨牀表現:沿靜脈走向出現條索狀紅線,局部組織出現發紅、腫脹、灼熱、疼痛,可伴有畏寒、發熱等全身症狀。

(2)原因:由於長期輸入高濃度、刺激性較強的藥液,靜脈內放置刺激性強的留置管,或導管放置時間過長,引起局部靜脈壁的化學性炎症反應;也可因輸液過程中無菌操作不嚴,引起局部靜脈感染。

(3)護理措施:以避免感染,減少對血管壁的刺激為原則。

1)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以防感染;對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藥物,輸液前應充分稀釋,並減慢輸液速度,防止藥物溢出靜脈外;靜脈使用應有計劃,經常更換輸液部位,以保護靜脈;使用靜脈留置針時,應選擇無刺激或刺激性小的導管,且留置時間不宜過長。

2)立即停止局部輸液,抬高患肢並制動,可在局部用95%乙醇或50%硫酸鎂進行熱濕敷。

3)用中藥如意金黃散外敷。

4)超短波理療。

5)如同時合併感染,可遵醫囑給予抗生素治療。

4.空氣栓塞

(1)臨牀表現:輸液過程中,病人感覺胸部異常不適或胸骨後疼痛,隨即出現呼吸困難、嚴重發紺,伴瀕死感,心前區聽診可聞及響亮的、持續的“水泡聲”,心電圖可表現為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變。

(2)原因:由於輸液前管內空氣未排盡,輸液導管連接不緊密或有裂隙;連續輸液過程中,未及時添加藥液或添加後未及時排盡空氣;加壓輸液、輸血時,無專人在旁看守,均可導致空氣進入靜脈,發生空氣栓塞。

空氣進入靜脈,可隨血流先進入右心房,再進入右心室。如空氣量少,則隨着心臟的收縮被右心室壓入肺動脈,並分散到肺小動脈內,最後經毛細血管吸收,因而損害較小;如空氣量大,則空氣在右心室內阻塞肺動脈入口,使血液不能進入肺內進行氣體交換,引起機體嚴重缺氧,甚至導致病人死亡。

(3)護理措施

1)預防:輸液前,必須認真檢查輸液器的質量,並將輸液管內的空氣排盡;輸液過程中,應加強巡視,以便及時更換輸液瓶或添加藥液,發現藥液輸完及時拔針;當加壓輸液、輸血時,應安排專人看守,並嚴密觀察,不得擅自離開病人。

2)發生空氣栓塞,應立即停止輸液,通知醫生進行搶救,立即使病人取左側卧位和頭低足高位。因為頭低足高位在吸氣時可增加胸腔內壓力,而減少空氣進入靜脈。

左側卧位可使肺動脈的位置低於右心室,使氣泡向上飄移至右心室尖部,以避開肺動脈入口,並隨着心臟的舒縮,空氣被混成泡沫,使較大的氣泡破碎,分次小量進入肺動脈內,逐漸被吸收。

3)給予高流量氧氣吸入。

4)密切觀察病情,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二、靜脈輸血法

將血液通過靜脈輸入體內的方法,稱為靜脈輸血法。

  (一)目的

1.補充血容量,增加有效循環血量,增加心排出量,提高血壓,促進血液循環。常用於失血、失液導致的血容量減少或休克的病人。

2.補充血紅蛋白,促進攜氧功能,糾正貧血。常用於嚴重貧血病人。

3.補充抗體,增加機體免疫力。常用於嚴重感染的病人等。

4.補充白蛋白,糾正低蛋白血癥,維持血漿膠體滲透壓,減少組織滲出和水腫。常用於低蛋白血癥的病人。

5.補充各種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利於止血,可預防及控制出血。常用於凝血功能障礙的病人。

  (二)血液製品的種類

1.全血

(1)新鮮血:基本保留了血液中原有的所有成分。主要適用於血液病病人,可補充各種血細胞、凝血因子和血小板。

(2)庫存血:指保存在4℃冰箱內,有效期2~3周的血液。庫存血僅保留了血液中的血細胞及血漿蛋白,且時間越長,血液成分變化越大,即出現酸性增加,鉀離子濃度越高,因此大量輸注庫存血,可導致酸中毒和高鉀血癥。主要適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大出血。

(3)自體輸血:自體輸血不需作血型鑑定及交叉配血試驗,還可節省血源、防止輸血反應。方法有:

1)術中失血回輸:利用血液回收裝置,對手術過程中出血量較多的病人,如脾切除、宮外孕等手術,將腹腔內的血液經收集、抗凝、過濾、洗滌後,再經靜脈回輸給病人。

2)術前預存自體血:對身體一般情況較好,符合自身輸血條件的.病人,在手術前2~3周內,定期反覆採集血液保存,待手術需要時再回輸。如進行體外循環的病人。

2.成分血 是指將血液中的各種成分加以分離提純,加工成各種高濃度的血液製品,再根據病人治療需要,有針對性地輸入有關血液成分。成分輸血是目前臨牀上常用的輸血方法。優點:純度高,體積小,可節約血源,一血多用,治療效果好,不良反應少,便於保存及運輸。

常用的成分血有:

(1)紅細胞

1)濃縮紅細胞(比容紅細胞):指新鮮全血分離血漿後剩餘的部分,仍含有少量血漿。適用於血容量正常而需補充紅細胞的貧血病人。

2)洗滌紅細胞:指紅細胞經0.9%氯化鈉溶液三次洗滌後,再加入適量0.9%氯化鈉溶液而成。適用於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病人、臟器移植術後、需反覆輸血的病人等。

3)紅細胞懸液:指全血經離心提取血漿後的紅細胞加入等量紅細胞保養液製成。適用於戰地急救和中、小手術病人。

(2)白細胞濃縮懸液:指新鮮全血經離心後所取的白膜層白細胞。要求保存於4℃環境,48小時內有效。適用於粒細胞缺乏合併嚴重感染的病人。

(3)血小板濃縮懸液:指新鮮全血經離心後所得。要求保存於22℃環境,24小時內有效。適用於血小板減少或功能障礙所致的出血病人。

(4)血漿:血漿是指全血經分離後的液體部分。主要成分為血漿蛋白,不含血細胞,也無凝集原,且保存期較長。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新鮮血漿:包含正常量的全部凝血因子。適用於凝血因子缺乏的病人。

2)保存血漿:適用於低血容量、低血漿蛋白的病人。

3)冰凍血漿:普通冰凍血漿保存在-30℃低温下,有效期為1年;應用時先放在37℃温水中融化。

4)乾燥血漿:使用時可加適量0.9%氯化鈉溶液或0.1%枸櫞酸鈉溶液進行溶解。

(5)其他血液製品

1)白蛋白液:從血漿中提取製成,臨牀上常用的是5%白蛋白液。可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增加血漿蛋白。適用於低蛋白血癥病人。

2)纖維蛋白原:適用於纖維蛋白缺乏症、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的病人。

3)抗血友病球蛋白濃縮劑:適用於血友病病人。

  (三)靜脈輸血法

1.輸血前準備

(1)備血:根據醫囑抽取血標本2ml,與已填寫的輸血申請單一併送交血庫,作血型鑑定和交叉配血試驗。靜脈輸全血、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血製品必須作血型鑑定和交叉配血試驗;輸入血漿前須作血型鑑定。

(2)取血:根據醫囑憑取血單取血,同時應與血庫人員共同進行“三查八對”,“三查”即查對血液製品的有效期、血液製品的質量、輸血裝置是否完好;“八對”即對病人牀號、姓名、住院號、血袋(瓶)號、血型、交叉配血試驗結果、血製品的種類及劑量。查對準確無誤,護士在交叉配血單上籤全名,方可取回使用。

(3)取血後:血製品從血庫取出後勿劇烈震盪,以免紅細胞大量破壞而引起溶血;血製品不能加温,以免血漿蛋白凝固變性而導致輸血反應;取回的血製品在室温下放置15~20分鐘後再輸入,一般應在4小時內輸完。

(4)輸血前:血製品取回病區後,在輸血前應與另一護士再次核對,無誤後方可輸入。

2.直接輸血法

(1)概念:將供血者血液抽出後,立即輸給病人的方法稱為直接輸血法。適用於無血庫而病人又急需輸血時,以及嬰幼兒的少量輸血。

(2)用物:在靜脈注射的基礎上,加數支50ml注射器(根據輸血量準備),3.8%枸櫞酸鈉溶液(每50ml血液中加3.8%枸櫞酸鈉溶液5ml)。

(3)操作方法

1)護士洗手,戴口罩,備齊用物攜至牀前。

2)根據醫囑,認真核對病人的牀號、供血者及病人的姓名、血型、交叉配血試驗的結果,作好供血者及病人的解釋工作,以取得合作。

3)協助供血者和病人分別取仰卧位,並露出一側手臂。選擇粗大靜脈(多選肘正中靜脈),將血壓計袖帶在供血者上臂纏好,充好氣並維持壓力在100mmHg左右,以阻斷靜脈血通過。

4)常規消毒穿刺部位皮膚,按靜脈穿刺法抽取供血者的靜脈血,立即按靜脈注射法直接輸給病人。操作時需要三人合作,一人抽血,一人傳遞,另一人輸血,如此連續進行。在連續抽血時,不必拔出針頭,只需更換注射器,並在更換時放鬆血壓計袖帶,用手指壓住靜脈前端,以減少出血。

5)輸血過程中,應注意從供血者靜脈內抽血不可過急過快,向病人靜脈內推注也不可過快,並隨時觀察供血者及病人的情況,傾聽其主訴。

6)輸血結束,拔出針頭,用無菌紗布覆蓋針眼壓迫片刻至不出血為止。

7)安置病人及供血者,整理牀單位,清理用物,洗手並記錄。

3.間接輸血法 將抽出的供血者的血液,按靜脈輸液法輸給病人的方法稱為間接輸血法。

(1)用物:同密閉式靜脈輸液法,但以輸血器代替輸液器(輸血器的茂菲滴管內有濾網),按醫囑備血液製品,0.9%氯化鈉溶液。

(2)操作方法

1)護士洗手,戴口罩,根據醫囑備齊用物,做好準備,仔細查對。

2)攜物至病人牀旁,核對病人,作好解釋,以取得病人合作。

3)協助病人取舒適體位,按密閉式輸液法進行靜脈穿刺,先輸入少量0.9%氯化鈉溶液。

4)兩位護士再仔細進行“三查八對”,認真核對血液。

5)打開貯血袋外封口,取出貯血袋,將血液輕輕搖勻,確定0.9%氯化鈉溶液滴入通暢後,將貯血袋掛於輸液架上。

6)用止血鉗夾住塑料管根部,常規消毒套有橡膠管的部分,拔出輸血管插瓶針頭,插入已消毒的橡膠管處的中點,注意用力要適當,以防刺出管外,然後鬆開止血鉗。

7)調節輸血速度,開始宜慢,應少於20滴/分;然後觀察10~15分鐘,如無不良反應,再根據病情需要調節滴速,成人一般40~60滴/分,老人及兒童酌情減少。

8)向病人交代注意事項,整理牀單位,清理用物,洗手,記錄。

9)血液輸完後,再繼續輸入少量0.9%氯化鈉溶液,使輸血管內的血液全部輸完,拔針,按壓時間應長於靜脈輸液,直至不出血。

10)安置病人,整理牀單位,清理用物。

11)洗手,記錄輸血時間、種類、劑量、血型、血袋號、有無輸血反應等。

4.注意事項

(1)採集血標本須根據醫囑及輸血申請單,且每次只能為一位病人採集,嚴禁同時採集兩位以上病人的血標本。

(2)護士應以高度的責任心,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和無菌技術操作,輸血時必須經兩人查對方可輸入。

(3)庫存血輸入前必須認真檢查其質量。正常庫存血分為兩層,上層為血漿呈淡黃色、半透明,下層為紅細胞呈均勻暗紅色,兩層界限清楚,無凝塊;如血細胞呈暗紫色,血漿變紅,血漿與血細胞的界限不清,有明顯血凝塊,提示血液可能溶血,不可再使用。

(4)輸血前、後及輸兩袋血液之間,應輸入少量0.9%氯化鈉溶液,以免發生不良反應。

(5)血製品中不能隨意加入其他藥物,如鈣劑、高滲或低滲溶液、酸性或鹼性藥物,以防止血製品變質,出現血液凝集或溶解。

(6)輸血過程中,應加強巡視,注意傾聽病人的主訴,觀察有無輸血反應。如發生嚴重反應,必須立即停止輸血,及時通知醫生,並保留餘血以備檢查分析原因。

(7)冷藏血製品不能加温,以免血漿蛋白凝固變性而引起不良反應。

(8)加壓輸血時,必須有專人看護,以防血液輸完後導致空氣栓塞。

  (四)常見輸血反應及護理

1.發熱反應

(1)臨牀表現:多發生在輸血過程中或輸血後1~2小時內;開始病人有發冷、寒戰,繼而體温升高,可達38~41℃以上,持續時間由30分鐘至數小時不等;可伴有皮膚潮紅、頭痛、噁心、嘔吐等全身症狀,嚴重的可出現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甚至昏迷。

(2)原因

1)主要與致熱原有關,如血製品、保養液或輸血器等被致熱原污染,導致致熱原進入血液,輸血後即可發生發熱反應。

2)輸血過程中,操作者違反無菌原則,造成污染而引起發熱反應。

3)多次輸血後,病人血液中產生白細胞抗體和血小板抗體,當再次輸血可發生抗原抗體反應,從而引起發熱反應。

(3)護理措施

1)預防:去除致熱原,嚴格管理血液製品及輸血器;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以防污染。

2)出現發熱反應時,症狀輕的病人可減慢輸血速度或暫停輸血,一般症狀可自行緩解;症狀較嚴重的病人應立即停止輸血,維持靜脈通道,及時通知醫生,以便處理。

3)對症處理:病人如有寒戰,應注意保暖,給熱飲料,或加蓋被;如出現高熱,應給予物理降温。

4)嚴密觀察病情,監測生命體徵的變化。

5)遵醫囑給予解熱鎮痛藥、抗過敏藥物或腎上腺皮質激素等。

6)保留餘血及輸血器等,以便查明原因。

2.過敏反應

(1)臨牀表現:大多數病人的過敏反應發生在輸血後期或即將結束時,其表現輕重不一,一般症狀出現越早,反應越嚴重;輕者表現為皮膚瘙癢、蕁麻疹,可在局部或全身出現,也可出現血管神經性水腫,表現為眼瞼、口脣水腫;嚴重者可因喉頭水腫、支氣管痙攣而導致呼吸困難,兩肺可聞及哮鳴音,甚至發生過敏性休克。

(2)原因

1)病人為過敏體質,所輸入血液中的異體蛋白質與過敏機體的蛋白質結合,形成全抗原而導致過敏反應發生。

2)所輸入的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質,如供血者在獻血前服用過可致敏的藥物或食物等。

3)因多次輸血的病人,體內已產生過敏性抗體,當再次輸血時,此抗體和抗原發生相互作用而導致過敏反應發生。

(3)護理措施

1)預防:①加強對供血者的選擇、管理及教育。如不選用有過敏史的供血者;供血者在獻血前4小時內,不宜進食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可飲糖水或少量清淡飲食;且不宜服用易致敏的藥物,以免血中含有致敏物質。②對有過敏史的病人,可在輸血前給予口服抗過敏藥物,以預防過敏反應的發生。

2)發生過敏反應,輕者可減慢滴速,重者應立即停止輸血,及時通知醫生。

3)對症處理:如有呼吸困難,應給予氧氣吸入;如有喉頭水腫並伴嚴重呼吸困難,應配合氣管插管或進行氣管切開;如出現循環衰竭,應立即進行抗休克治療。

4)嚴密觀察病情及生命體徵變化。

5)遵醫囑給藥,可皮下注射0.1%鹽酸腎上腺素0.5~1ml,或給予異丙嗪、苯海拉明等抗過敏藥物。

6)保留餘血及輸血器等,以便查明原因。

3.溶血反應 溶血反應是輸血中最嚴重的一種反應。由於所輸入血的紅細胞和病人的紅細胞發生異常破壞,而使機體發生一系列臨牀症狀。

(1)臨牀表現及發生機制:通常輸入10~15ml血後,病人即可出現症狀。按其臨牀表現可分為三個階段

1)開始階段:由於病人血漿中的凝集素和所輸血中紅細胞的凝集原發生凝集反應,導致紅細胞凝集成團,阻塞部分小血管,從而造成組織缺血缺氧;病人表現為頭脹痛、四肢麻木、胸悶、腰背部劇烈疼痛等。

2)中間階段:由於凝集的紅細胞發生溶解,大量血紅蛋白散佈到血漿中,病人出現黃疸和血紅蛋白尿(醬油色),並伴有寒戰、高熱、呼吸急促、血壓下降等。

3)最後階段:由於大量的血紅蛋白從血漿進入腎小管,遇酸性物質而變成結晶體,從而阻塞腎小管;同時由於抗原抗體相互作用,使腎小管內皮細胞缺血、缺氧,致壞死脱落,進一步使腎小管阻塞。病人出現急性腎衰竭症狀,表現為少尿、無尿,嚴重者可致死亡。

(2)原因

1)輸入異型血:即供血者與病人ABO血型不符而造成的溶血。一般反應迅速,症狀發生快,後果也較嚴重。

2)輸入變質血:輸血前紅細胞已被破壞,發生溶解變質,如血液貯存過久、血液保存時温度過高或過低、血液受到劇烈震盪、血液被污染等;另外,血液中加入高滲或低滲溶液、加入對pH有影響的藥物等,均可致血液中紅細胞被大量破壞。

3)Rh血型不合所致溶血:Rh陰性的病人首次接受Rh陽性的血液不會發生溶血反應,僅在血清中產生抗體,當再次輸入Rh陽性的血液時,才會發生溶血反應。因此,Rh血型不合所致的溶血反應,一般發生在輸血後幾小時至幾天,且反應較慢,症狀較輕,也較少發生。

(3)護理措施

1)預防:加強責任心,認真作好血型鑑定、交叉配血試驗;嚴格執行“三查八對”,認真履行操作規程,做好輸血前的核對工作,以避免發生差錯;嚴格執行血液採集、保存的要求,以防血液變質。

2)發現症狀,立即停止輸血,並通知醫生,進行緊急處理;保留餘血,並採集病人血標本,重新作血型鑑定及交叉配血試驗。

3)維持靜脈通道,以備急救時靜脈給藥。

4)保護腎臟:可行雙側腰部封閉,或用熱水袋在雙側腎區進行熱敷,以解除腎血管痙攣,保護腎臟。

5)鹼化尿液:遵醫囑口服或靜脈注射碳酸氫鈉溶液,使尿液鹼化,增加血紅蛋白的溶解度,以減少結晶,防止阻塞腎小管。

6)密切觀察並記錄病人生命體徵及尿量的變化,一旦出現尿少、尿閉,應按急性腎衰竭處理;如出現休克症狀,立即配合醫生進行抗休克搶救。

7)做好心理護理,關心安慰病人,以緩解病人的焦慮及恐懼。

4.大量輸血後反應 大量輸血是指24小時內緊急輸血量大於或相當於病人的血液總量。常見的有肺水腫、出血傾向、枸櫞酸鈉中毒反應、酸中毒和高鉀血癥等。

(1)肺水腫(心臟負荷過重):其臨牀表現、原因及護理措施與靜脈輸液反應相同。

(2)出血傾向

1)臨牀表現:在輸血過程中或輸血後,病人皮膚、黏膜出現瘀點、瘀斑,如靜脈穿刺部位的皮膚出現大塊瘀斑、手術傷口或切口處滲血、牙齦出血等。

2)原因:由於長期反覆輸入庫存血或短時間大量輸入庫存血所引起。因為庫存血中的血小板基本已被破壞,凝血因子不足,使凝血功能障礙,導致出血。

3)護理措施:①預防:如大量輸庫存血,應間隔輸入新鮮血液、血小板濃縮懸液或凝血因子,以防發生出血;②密切觀察病人出血傾向,注意皮膚、黏膜及傷口處有無出血,同時注意觀察病人生命體徵、意識狀態的改變。

(3)枸櫞酸鈉中毒反應

1)臨牀表現:病人出現手足抽搐、出血傾向、心率緩慢、血壓下降,甚至心臟驟停等。

2)原因:庫存血中含有枸櫞酸鈉,隨病人靜脈輸血而進入體內,正常情況下枸櫞酸鈉在肝內很快代謝,因此血液輸入緩慢不引起中毒;當大量輸入庫存血時,進入體內的枸櫞酸鈉也過量,如病人肝功能不全,枸櫞酸鈉未完全氧化,即可與血中游離鈣結合,使血鈣下降,導致凝血功能障礙、毛細血管張力降低、血管收縮不良、心肌收縮無力等。

3)護理措施:①預防:每輸入庫存血超過1000ml時,可遵醫囑給予10%葡萄糖酸鈣或氯化鈣10ml靜脈注射,以補充鈣離子,減少低血鈣的發生;②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及病人輸血後的反應。

(4)酸中毒和高鉀血癥:因庫存血隨保留時間的延長,會出現酸性增加,鉀離子濃度升高,故大量輸入庫存血,可導致酸中毒和高鉀血癥。

5.其他反應

(1)空氣栓塞:其臨牀症狀、原因、護理措施與靜脈輸液反應相同。

(2)輸血傳染的疾病:供血者的某些疾病通過靜脈輸血傳播給病人,如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瘧疾、梅毒等。對此類反應,積極採取防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如通過淨化血源,加強供血者的管理,嚴格檢測血液,以確保血液質量,減少疾病的傳播。

(3)細菌污染反應:任何環節不遵守無菌操作規程,均可導致血液被細菌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