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職業 > 物流師

物流知識:供應鏈金融主要模式

物流師4.42K

導語:供應鏈金融的基礎上,銀行可以根據客户所處的行業以及融資企業自身發展的特點,系統地提供創新性的供應鏈金融產品和業務模式,以適應不同客户的個性化需求。

物流知識:供應鏈金融主要模式

在供應鏈金融是商業銀行鍼對產業鏈中核心企業的配套企業進行的融資,是商業銀行站在整條供應鏈的角度,結合企業上下游的動產情況,為企業在原材料的採購、生產製造和商品銷售環節提供有針對性的信用增級、融資、擔保、結算、風險規避等各金融產品組合和解決方案。

  供應鏈金融的主要模式

  應收賬款融資模式

應收賬款融資模式以借款企業與核心企業的貿易合同作為基礎,借款企業作為核心大企業的供應商,向核心企業提供產品或

存貨融資模式是指企業以存貨作為質押物向銀行申請融資的模式,存貨融資業務不同於傳統銀行貸款集中在不動產抵押或第三方信譽擔保的模式,該業務專門針對企業根據自身經營項目採用動產質押的模式獲得銀行貸款。簡單來説,存貨融資是指以中小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以流動商品倉儲為基礎,涵蓋中小企業信用的整合與再造、物流配送、電子商務與傳統商業的綜合服務平台。存貨融資運作的基本原理是:生產企業先以其庫存的原材料或產成品作為質押物,並據此獲得銀行貸款,然後通過完成生產銷售或質押產品銷售實現分階段還款。第三方物流企業通過提供質押物品的保管、價值評估、去向監管和信用擔保等服務架起銀企間資金融通的橋樑。

  預付賬款融資模式

企業向銀行申請融資用來支付預付賬款的行為被稱為預付賬款融資。在供應鏈中的下游企業,通常需要向上遊供應商預付賬款,才能夠獲得持續生產經營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商品等。如果企業短期資金週轉存在困難,可以引入保兑倉業務對其預付賬款進行融資來獲得銀行信貸支持。保兑倉業務,是在供應商(以下稱賣方)承諾回購的條件下,融資企業(以下稱買方)向銀行申請以賣方在銀行指定倉庫的既定倉單作為質押的貸款額度,並由銀行控制其提貨權作為條件的融資業務。保兑倉業務能夠促進供應商實現批量銷售,協助融資企業完成槓桿採購,給銀行帶來了新增客户和綜合收益,從而實現多方共贏。保兑倉業務是供應鏈下銀行為維護自身經濟利益而設計的一種融資產品,銀行對其操作環節設計嚴密,風險可控。

  供應鏈金融為支持中小企業融資做出積極貢獻

  降低了中小企業貸款准入門檻

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下,銀行可以適當淡化對企業的財務分析和貸款准入控制,其關注的重心是每筆具體的業務交易。在融資過程中,銀行重點考察申貸企業單筆貿易的真實背景及企業的歷史信譽狀況,通過資金的封閉式運作,確保每筆真實業務發生後的資金回籠來控制貸款風險,從而使一些因財務指標達不到銀行標準而難以獲得貸款的中小企業,可以憑藉真實交易的單筆業務來獲得貸款,適合中小企業資信普遍偏低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其資金需求。

  降低了中小企業融資風險,拓寬了可選擇客户的範圍

銀行通過對物權單據的控制和融資款項的封閉運作,實施資金流和物流的雙向控制,使風險監控直接滲透到企業的經營環節,有利於對風險的動態把握。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銀行授信與融資主體風險的隔離。銀行更注重企業交易背景的真實性和連續性,通過對企業信用記錄、交易對手、客户違約成本、銀行貸後管理和操作手續等情況的審查,確定企業在貿易過程中所產生的銷售收入作為其融資的第一還款來源,限定融資期限與貿易週期相匹配,使資金不會被挪用,貸款風險相對較小。風險的降低增加了銀行可選擇客户的範圍,增強了銀行開展中小企業融資業務的信心。

  增強了中小企業的還款意願

在供應鏈金融服務中,銀行將核心大企業與中小企業的信用進行捆綁,核心大企業常常對中小企業的貸款負有連帶責任。因此,如果中小企業不能按時償還銀行貸款,就會影響到其與核心企業之間的貿易關係,影響其在供應鏈中的信譽度,不利於中小企業與核心企業之間建立長期穩定的貿易合作關係,甚至威脅到中小企業的生存。

規避了銀行與中小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核心企業與供應鏈上下游中小企業有長期的貿易往來關係,不僅對供應鏈上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管理能力、信用狀況等方面有深入的瞭解,而且通過訂單和銷售渠道選擇控制着中小企業未來的生存和發展。銀行藉助核心企業對中小企業的瞭解和對中小企業未來還款能力的評價,通過核心企業的擔保將對中小企業的授信轉化為對核心企業的授信。

  供應鏈金融發展為商業銀行帶來的變革

  對營銷管理的變革

批量營銷成為主流營銷方式。相對於以往商業銀行的大客户戰略和針對單一客户的營銷模式,供應鏈金融更加註重圍繞鏈條上的核心企業,全方位地為鏈條上各節點的參與企業提供金融產品和服務。同時,供應鏈金融也將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轉換成鏈條上眾多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

專業營銷在行業內迅速開展。就目前供應鏈金融業務領域的領先商業銀行而言,其業務主要集中在汽車、煤炭、醫藥、家電、化工、有色、快消品等產業鏈較為完整、業態秩序良好、核心企業管理水平較高的行業。銀行通過設立專門的行業營銷團隊,配備行業產品經理和風險經理,制定專門的行業營銷方案,甚至開發專門的業務系統,打造自身專業性和核心競爭力,以適應行業生態和生意模式的變化。

混合營銷成為銀行的必然選擇。由於供應鏈金融覆蓋了貿易鏈、產業鏈的全過程,因此決定了商業銀行僅僅提供應收、存貨與預付類的基礎供應鏈金融產品是遠遠不夠的,而是需要通過以供應鏈金融為基礎核心的交易機會為切入點,為企業提供“傳統授信產品+供應鏈金融方案+現金管理服務+國際貿易融資服務+投行產品”的綜合金融解決方案,充分體現商業銀行靈活運用本外幣、內外貿、離在岸、投商行等多種產品進行混合營銷的能力。

  對風險管理的變革

過程風險開始受到重視。實務中商業銀行所面臨的授信風險主要包括信用風險、法律風險與過程風險。銀行則習慣於將關注點高度集中在信用風險和法律風險上,對過程風險重視不足。而供應鏈金融具有顯著的過程控制環節,過程風險涵蓋了風險遷移、方案設計、中台管控、業務預警等過程環節,比如應收賬款回款管理、貨物流轉頻率監控、核心企業信息推送、商品價格波動盯市制度等均屬於典型的過程管理。

產品設計納入風險管理。相比傳統授信風險,產品和業務模式的設計風險是供應鏈金融最主要的風險。要想有效控制風險,供應鏈金融的產品設計中就需要對核心企業的信用引入、現金流控制、物流控制乃至結構授信安排等要素在授信合同、協議文本以及操作流程上予以明確,在產品或方案設計中體現對“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控制,杜絕漏洞。

異地授信管理面臨改變。異地授信業務是商業銀行一直以來高度關注的內容,特別是在近幾年宏觀經濟形勢不太明朗的環境下,異地授信客户所存在的維護成本高、貸後管理困難、風險信息滯後等難題尤為突出。在而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下,銀行得以跳出單個異地客户的侷限,可以站在產業供應鏈的高度上,面向所有供應鏈上的成員提供融資安排。這一模式突破了商業銀行傳統的異地授信管理理念,使得單個異地客户的不可控風險轉換成全鏈條融資統籌安排和信用捆綁的可控風險,並對商業銀行現行的異地授信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戰。

  對客户管理的變革

目標客户特徵趨向清晰。供應鏈金融的目標客户定位較為清晰,包括鏈條上的核心企業、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乃至終端用户構成的網鏈客户。這些企業的共同特點都是依託於供應鏈核心企業的信用捆綁,由商業銀行給予鏈條上的整體授信安排,相互之間有着很強的互為性與關聯度,使得商業銀行無需對鏈條上的企業再按照不同的維度進行分層與分類,在確定目標行業後,行業內的目標客户特點較為清晰。

間接授信運用成為主流。以客户的直接授信或綜合授信審批為依據來判定客户的歸屬機構是目前商業銀行的通行做法。但在利率市場化以及直接融資渠道不斷拓寬的環境下,大中型客户對銀行提供直接授信或綜合授信的需求越來越少,而對通過推遲對供應商的付款、延長賬期或加快向經銷商轉移庫存、促進銷售來實現財務經濟性的需求卻越來越迫切。這些需求使得間接授信的運用越來越廣泛。

第三方客户渠道體現價值。在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開展過程中,物流企業、監管方、港口、交易市場與電商平台作為業務合作第三方,構成了供應鏈鏈條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行業生態和應用技術的發展,商業銀行與業務合作第三方日益突破原有的簡單合作關係,逐步轉為合作伙伴式的共同成長和雙贏關係。商業銀行不僅可以從第三方客户中獲取關於貨物監管、價格諮詢、物流狀況、商流查詢與交易明細等方面的信息,更關鍵的是可以藉助第三方客户渠道的力量,發揮其向商業銀行推薦客户、輔助銀行進行風險判斷以及給銀行提供優質批量獲客渠道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