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企業管理 > 物流管理

物流企業如何把好供應鏈金融監管關

作為企業,在從事供應鏈金融監管業務時,會涉及到哪些具體工作?沒有做好監管工作,會給企業帶來哪些風險?物流企業如何做好供應鏈金融監管工作?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物流企業如何把好供應鏈金融監管關的知識,歡迎閲讀

物流企業如何把好供應鏈金融監管關

視點1:化解風險須從多方面入手

現代物流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服務的支持。在諸多金融服務產品中,發展供應鏈金融不僅可以緩解物流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同時還能給供應鏈金融的參與者,即商業銀行、供應鏈上下游的中小企業,以及物流企業等帶來共贏效果。然而,由於供應鏈金融的參與主體較多、融資模式靈活、契約設計複雜,導致其所面臨的風險問題也是多種多樣。

主要風險表現在,商業銀行把融資企業交付給銀行的抵押物轉交物流企業代為保管,但是,一旦把質物交給第三方物流企業之後,銀行就可能會減少對質物的市場信息、價格、所有權信息等方面的瞭解。

這時,質物的信息在第三方物流企業方面就會了解的很多,由此會產生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導致物流企業可能會做出一些不利於銀行的舉動,如個別物流企業會串通需要融資的企業向銀行騙貸;監管企業不盡職盡責,造成了抵押物質量不符和貨物數量缺少丟失等情況。此外,在供應鏈金融業務中,如果缺少嚴格的監控管理,還可能會導致核心企業的道德風險。

事實上,供應鏈金融中所涉及的風險問題還很多。然而,如何有效地控制風險,將是供應鏈金融業務能否順利開展的關鍵。鑑於供應鏈金融靈活、複雜的特點,筆者認為,化解供應鏈金融的潛在風險,應該從多方面入手:

制定嚴格的操作規範和監管程序。無論是銀行機構,還是物流企業,都要根據服務方式的不同,有針對性地制定嚴格的操作規範和監管程序。比如,物流企業要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制定完善的入庫、發貨的風險控制方案;銀行要加強對客户的資料收集制度、資信調查核實制度、信用動態分級制度等,從根本上杜絕因內部管理漏洞和不規範行為而產生的風險。

強化整個供應鏈相關授信主體的綜合准入管理。供應鏈金融是從整個供應鏈角度出發,對鏈上各個交易方開展的綜合授信業務,因此,需要結合供應鏈總體運營狀況,對授信企業的主體准入和交易質量進行整體性的評審,需要從供應鏈關聯的角度對鏈上各主體業務能力、履約情況,以及與對手的合作情況等做出客觀、全面的評價。

合理選擇質押物。在供應鏈金融業務中,建議選取價格透明、穩定、容易保值的質押物品。在物流企業的管理方面,則應該安排值得信賴、誠信度比較高的員工進行質押物的日常保管、查驗、出入庫等環節的操作,最好是公司制定一整套完整的制度,明確各管理人員的職責來管理質押物品,以此避免人工管理所帶來的道德風險。

加快信息系統建設。通過加快建立電子化信息平台,可以實現對供應鏈金融業務總量、業務結構、融資商品、監管企業合作情況等相關要素的電子化統計,進而實現日常融資貨物質押及解押操作、報表統計、風險提示信息、庫存和贖貨情況分析等工作的電子化,使業務操作更加流程化、透明化,從而可以降低業務操作對人員的依賴,減少人為的隨意性。

加強信用的建立與整合。物流企業應加強信用的建立和整合,建立客户資信調查核實制度、客户資信檔案制度、客户信用動態分級制度、財務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對客户進行全方位信用管理;同時,還要建立靈活、快速的市場商品信息收集和反饋體系,使企業自身能夠準確把握市場行情的脈搏,掌握商品的市場價值和銷售情況變化規律,及時獲得真實的資料。這將有利於質押貨物的正確評估和選擇,避免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對質押物的評估失真。

視點2:政企合作規避物流金融風險

對於物流企業而言,供應鏈金融中的風險主要來源於客户資信、質押貨物的選擇和保管,以及內部操作運營。

以倉儲為例,其主要表現形式有:一是客户資信風險。客户的業務能力、業務量及商品來源的合法性,對倉庫來説都是潛在的風險。在滾動提貨時提好補壞,還有以次充好的質量風險;二是倉單風險。倉單是抵押貸款和提貨的憑證,是有價證券也是物權證券,但目前倉庫所開據的倉單還不夠規範,如,有的倉庫甚至以入庫單作質押憑證,以提貨單作提貨憑證;三是質押商品選擇風險。並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適合作倉單質押,因為有些商品價格季節性波動較大,有些商品保質期短而極易變質。若以此類商品作質押,風險則難以管控;四是商品監管風險。在質押商品的監管方面,由於倉庫與銀行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信息失真或信息滯後都會導致一方決策的失誤,極易造成質押商品的監管風險。

那麼,物流企業又該如何規避供應鏈金融風險呢?

首先,要加強對物流監管方的准入管理。在供應鏈金融業務中,物流監管方起到的'是“監管者”“中間者”“信息中樞”的作用。物流監管方不僅受銀行委託對客户提供的抵、質押物實現專業化的監管,確保質押物安全、有效,而且還掌握了整個供應鏈上下游企業貨物出庫、運輸、入庫等信息的動態變化。銀行正是通過物流監管方對質押物的監管來實現物流和資金流的無縫對接。但是,當前物流監管方中存在的缺乏專業技能和誠信、企業資質參差不齊、運輸和倉儲監管的規範不標準,以及借款人和物流企業聯合欺詐銀行等現象,使得對物流監管方的准入管理顯得尤為重要。為了防止物流監管方操作不規範、管理制度缺陷給銀行帶來的損失,則應該重點選擇經營規模大、知名度較高、資信情況良好、管理技術先進、操作規範完善、監管程序嚴謹,以及員工素質較高的監管方進行合作。

其次,要提高對中小企業的風險識別和控制能力。中小企業的特點是投資風險相對較高,這就對銀行風險管理和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銀行要努力提高對中小企業真實信息的掌控能力,把握好企業經營活動、管理能力、信用意識、資金運營、資產分佈,已及關聯交易等的真實情況;二是銀行要通過建立適合中小企業客户的信用等級評定體系,如實揭示中小企業客户的信用風險,合理確定中小企業的授信控制量,防止信用評級不客觀和授信不及時而把優質中小企業排斥在信貸支持對象之外;三是銀行應加強對中小企業的貸後管理,規範貸後管理操作程序,深入企業跟蹤檢查,實行貸後動態監控,掌握企業的貸款使用、存貨增減、貨款回籠、固定資產變化等情況。通過對借款人現金流量、財務實力、抵押品價值、行業與經營環境的變化等因素的連續監測和分析,瞭解企業的償還能力是否發生變化,從而可以幫助銀行及時地發現問題、及時地調整相關政策和措施、及時地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有效防範和降低貸款風險的目的。

然而,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政府的支持,金融領域也不例外。在供應鏈金融中,其實際運作會牽扯到很多不同類型的企業,因此極易滋生風險問題和法律問題。這就需要政府層面給予一定的宏觀調控,組織法律、物流、金融領域的相關人才制定一個完善的、具有很強適應性的法律制度來為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健康發展提供強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