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2016新疆中學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仿真題答案

>>>點擊查看原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

2016新疆中學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仿真題答案

1.D【解析】教育問題是指反映到人們大腦中的、需要探明和解決的教育實際矛盾和理論疑難,是推動教育學發展的內在動力。

2.D【解析】法國社會學家利托爾諾和英國教育學家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説”的代表人物。

3.A【解析】身心發展的順序性是指人的身心發展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由量變到質變的連續不斷的發展過程。人的發展的順序性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因此,教育工作要遵循這種順序性,循序漸進地促進人的發展。

4.A【解析】在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上堅持社會本位論的代表人物有赫爾巴特、塗爾於、巴格萊等。

5.A【解析】雙基教學,即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

6.A【解析】“有教無類”的意思是不分貴族與平民,不分國界與華夷,只要有心向學,都可以入學受教。這是教育機會均等的主張,體現了教育起點機會的均等。

7.D【解析】題幹描述的是課外、校外活動的概念。

8.B【解析】在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中,上課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最直接的體現,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9.D【解析】人的心理現象包括心理過程和人格心理。而A、B、C項中的意志過程、情緒情感過程、認識過程同屬於心理過程。因此,答案選D項。

10.C【解析】運用頭腦風暴時,應遵循四條基本原則:一是讓參與者暢所欲言,對提出的所有方案禁止批評,延遲評價,評價必須在所有的想法出來之後再進行;二是鼓勵標新立異、與眾不同的觀點,提倡自由奔放的思考,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三是以獲得方案的數量而非質量為目的,即鼓勵多種想法,多多益善;四是鼓勵提出改進意見或補充意見,提倡對他人的設想進行組合和重建以求改善。

11.A【解析】心境是一種微弱的、持續時間較長的,帶有瀰漫性的情緒狀態。

12.D【解析】學習是個體在特定情境下由於練習或反覆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根據學習的定義只有D項屬於學習。

13.D【解析】引起無意注意的客觀條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點有:(1)刺激物的強度;(2)刺激物之間顯著的對比關係;(3)刺激物的活動和變化;(4)刺激物的新異性。

14.C【解析】布魯納認為學習包括三種幾乎同時發生的過程,這三種過程是:新知識的獲得、知識的轉化、知識的評價。因此,題幹中所述的第三個階段是知識的評價。

15.A【解析】受教育權是學生最基本的權利。

16.D【解析】知覺的恆常性是指客觀事物本身不變,但知覺條件在一定範圍內發生變化時,人的知覺映像仍相對不變。

17.A【解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五條規定,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18.B【解析】詳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十九條規定。

19.A【解析】最早對遺忘進行實驗研究的是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他於1879年至1884年對遺忘進行研究,以無意義音節為材料,依據保持效果,提出了著名的“遺忘曲線”。

20.C【解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十條規定,國家實行教師資格制度。

  二、名詞解釋

1.班級管理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是教師根據一定的目的與要求,採用一定的手段與措施,帶領全班學生,對班級中的各種資源進行計劃、組織、協調、控制,以實現教育目的的組織活動過程。

2.素質教育是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徵的教育。

3.教育改革是教育發展過程中源於社會政治及經濟需求的宏觀變革。教育改革就是要把教育發展過程中舊的、不合理的部分變得更好,以適應客觀情況。

4.學習遷移也稱訓練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或習得的經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影響。

5.通常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一段時間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效率停滯不前,甚至學過的知識感覺模糊的現象,稱為“高原現象”。

  三、簡答題(答案要點)

1.(1)學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培養人的活動;

(2)學校有專門負責教育工作的教師,相對而言效果較好;

(3)學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協調影響學生髮展的各種因素。

2.上好一節課的標準有:(1)教學目標明確;(2)教學內容準確;(3)教學結構合理;(4)教學方法適當;(5)講究教學藝術;(6)板書有序;(7)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新課程倡導“以學論教,教是為了促進學”,作為好課應體現以下六個方面:(1)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2)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保持有效互動的過程;(3)為學生的主動建構提供學習材料和充足的時間;(4)重視學生對知識的真正理解;(4)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學習方式;(6)使學生獲得對該學科學習的積極體驗與情感。

3.(1)導向作用。學校管理者通過各種文化活動,把師生員工的積極性引導到

學校目標所確定的方向上來,使之在確定的目標下從事教育、教學和管理活動。

(2)凝聚作用。學校文化的凝聚作用,表現為學校文化是聯繫和協調一所學校所有成員行為的紐帶。

(3)規範作用。學校文化中藴含着道德因素,能調節人際關係,使之心理相容、和諧有序,產生對成員的規範約束作用。

4.(1)操作定向;(2)操作模仿;(3)操作整合;(4)操作熟練。

5.(1)加深對目的任務的理解;(2)合理組織活動;(3)對興趣的依從性;(4)排除內外因素的干擾。

  四、論述題(答案要點)

1.(1)重視發展,淡化甄別與選拔,實現評價功能的轉化。為了配合課程功能的轉變,評價的功能也發生着根本性變化,不只是檢查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更為關注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與方法及與之相伴隨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現代課程評價不只是進行甄別、選拔,更為重要的是促進被評價者的發展。

(2)重綜合評價,關注個體差異,實現評價指標的多元化。現代課程評價尊重個體發展的差異性和獨特性價值,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提出了評價指標的多元化,以適應社會對人才多樣化的需求。

(3)強調質性評價,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實現評價方法的多樣化。對於教育而言,量化的評價把複雜的教育現象簡單化,只看到簡單的教育現象,往往丟失教育中最有意義、最根本的內容。質性評價的方法能夠全面、深入、真實再現評價對象的特點和發展趨勢,本質上而言,它不排斥量化評價,通常與量化評價結果整合應用。將二者結合起來,有利於更清晰、更準確地描述學生、教師的發展狀況。

(4)強調參與與互動、自評與他評相結合,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目前世界各國的教育評價逐步成為由教師、學生、家長、管理者,甚至包括專業研究人員共同參與的過程。這也是教育過程逐步民主化、人性化發展的體現。

(5)注重過程,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實現評價重心的轉移。現代課程評價注重過程,關注過程的形成性評價是面向“未來”、重在發展的評價。只有關注過程,評價才能深入學生髮展的進程,及時瞭解學生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所做的努力以及獲得的進步,才有可能對學生的持續發展和提高進行有效指導,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2.(1)有效的説服。用言語説服學生需要一些技巧,包括:①有效地利用正反論據;②發揮情感的作用,不僅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動人;③考慮原有態度的特點。

(2)樹立良好的榜樣。

(3)利用羣體約定。

(4)價值辨析。

(5)給予適當的獎勵和懲罰。給予獎勵時:①要選擇確定可以得到獎勵的道德行為;②應選擇恰當的獎勵物;③應強調內部獎勵。雖然對懲罰的教育效果有不同的看法,但從抑制不良行為的角度來看,懲罰還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助於良好的道德形成的。

除上述所介紹的各種方法外,角色扮演、小組道德討論等方法對於態度與品德的形成和改變都是非常有效的。

考生需結合自身實際闡述,言之有理即可。

  五、材料分析題(答案要點)

(1)這位父親的説法是不正確的。

(2)①違反的法律:這位父親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五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條規定。

②應負的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五十八條規定,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無正當理由未依照本法規定送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接受義務教育的,由當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給予批評教育,責令限期改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六十二條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依法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予以勸誡、制止;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行政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