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最新公共部門績效評估問題探究

導語:績效是一個內涵了多維要素的系統結構,通常包括經濟,即要求組織以儘可能低的投入或成本,提供與維持既定數量和質量的公共產品或服務效率。下面是相關內容介紹。

最新公共部門績效評估問題探究

公共部門績效管理通常是指公共部門積極履行公共責任的過程中,在講求內部管理與外部效應、數量與質量、經濟因素與倫理政治因素、剛性規範與柔性機制相統一的基礎上,為獲得公共產出最大化的過程。績效評估是一種正式的員工評估制度,是績效管理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它是通過系統的方法、原理來評定和測量員工在職務上的工作行為和工作成果,績效評估執行的效果直接影響了績效管理的成效。公平、反應性、責任成為績效評估的主流要素。

  一、我國公共部門績效評估的可行性

我國目前的條件已經使績效評估具有可行性。主要是:第一,我國民主化進程取得重大進步,公共部門改革的深入進行為績效評估的實施提供了基本的政治環境;第二,我們有西方各國逐漸成熟的公共部門績效評估理論和實踐的經驗可借鑑;第三,現代信息技術、分析技術、預測技術的發展為公共部門績效評估提供了技術支持。第四,開展績效評估的社會環境正在形成。

  二、我國公共部門績效評估的現狀

  (一)存在問題

1.績效評估工作基本上處於地方政府自發狀態,沒有統一規劃

沒有建立起戰略規劃、績效計劃和績效報告等制度框架,績效評估的隨意性很大;缺乏統一的領導機構和績效標準,部門各自為政,無法進行部門或地區間的比較評估。缺乏相應法律和制度作保障,缺乏激勵機制和長效機制,實踐中存在盲目性。

2.績效評估的理論研究與實踐脱節都照搬西方,效果不好

照搬西方管理模式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有很多問題。因為在西方,與績效管理相關的政治制度和體制在已經非常健全和完善,而我國顯然還不夠。而我國曆來“人治”的色彩濃厚,人情關係、主觀臆斷往往取代科學、客觀的績效管理,而現代績效管理理念難以深入人心。

3.公共部門績效評估機制不合理、體系不健全

績效指標體系不全面,偏重於經濟指標;績效評價主體單一,社會公眾的參與度低;評估程序不規範,評估技術相對落後。

4.理論引導力度不夠,對政府部門績效評估缺乏深入研究,目標界定不清,評估標準比較單一,評估結果缺乏實質性應用。有的領導幹部對績效評估認識不到位,對績效評估重視不夠,甚至有牴觸情緒,致使績效評估工作停滯不前。

  (二)原因分析

  1.政治體制不健全導致績效評估不到位

在我國傳統政治體制模式中,是領導偏好來決定績效目標。領導關注什麼,就考核什麼,領導不關注就不考核或少考核。領導變,績效考核也變。

以“各個擊破”方式來設定績效目標。即不同時期設定不同的中心任務,集中所有的力量來保障中心任務的完成。反映在績效管理中,為完成一個績效管理的指標,而淡化其他指標。其優點在於解決了突出問題,缺點在於不突出的問題被淡化,一些處於苗頭階段的輕度問題可能演化為嚴重的問題,成為下一個“各個擊破”型績效管理中心任務,形成惡性循環。

以政績工程為核心來設定績效指標。這表現為績效管理中注重短期的、可顯現工作成績的內容,忽視有利於長期發展。組織的短期業績得到彰顯,可持續發展能力受到削弱。

  2.績效評價的公民導向不夠

政府績效管理同企業的績效管理一樣,是一項以顧客為導向的管理活動。目前,我國公共部門績效管理的公民導向還僅僅停留在表面,與我國政治民主化的要求相差甚遠。一是績效管理指標設計時根本沒有考慮公民這一維度。二是在政府不對社會公佈自己的信息和對績效考核關注的民意調查。三是行政部門自己花錢請一個第三方對公民的滿意度進行調查,調查結果一般都很理想,但不真實。

  3.我國績效管理與評估理論研究不發達,技術應用不成熟。

績效管理是一項技術含量較高的工作,需要運用專業管理知識進行系統、深層次的分析。隨意地、想當然地設置指標因素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

(1)指標設定過程缺乏環境變量的.思考。如果不考慮環境因素,簡單地用同一指標來同其他地區進行一樣的評價,就明顯有失公平,影響這些地區和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2)指標設定過程忽略指標內在本質的探究。績效指標選擇過程中,不能單看指標的表象,還要分析指標的內在信息與內在本質。如羣眾通過上訪反映自己的情況,要求問題得到解決,這本身是對黨和政府信任的表現。因此,將羣眾上訪作為負面差錯率考核指標本身就是不對的,這就忽略了指標內在本質的探究。

(3)缺乏定量的績效評估方法。這是由於績效評估人員的素質相對不高和公共部門的績效評估的定量化難把握着兩個因素構成的。

4績效管理被用為政治手段,績效管理中存在利益博弈

現實實踐中,管理者常常使績效管理淪落為控制下級的手段,成為使下級難受和不願意接受的東西。從我國公共部門績效管理的實踐來看,一是績效目標設計缺乏廣泛參與,二是績效管理過程缺乏預警,三是績效結果缺乏溝通,四是績效管理缺乏配套激勵。

另外,評估各方對評估的目的、評估的導向性問題在認識上有偏差,評者大多居高臨下,被評者多處於被動局面。而且評估結果是否公佈、公佈範圍及是否與獎懲掛鈎等等這些問題與評估目的沒有很好地結合。評估因信息不對稱導致參與評估者之間存在利益博弈。自評和他評之間也存在弄虛作假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