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西方社會工作價值基礎分析

導語:社會工作發源於人道主義與民主的理念,它的價值觀基於對所有人的平等、價值與尊嚴的尊重。基於百年的歷史,如今的社會工作實踐已將關注的焦點放在滿足人類需求與開發人類潛能之上。人權與社會公正是社會工作開展的動力與合法性所在。我們與社會弱勢羣體一道,致力於減輕貧困、解放那些脆弱的和受壓迫的人們,以提高弱勢羣體的社會參與度。社會工作的價值觀根植於各國與全球職業倫理。

西方社會工作價值基礎分析

當然,社會工作與中國社會間並非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它是工業革命和現代化的產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因此,對於處在現代化之中的中國來説,發展社會工作是不容迴避的現實,是中國現代化的內在需求。只不過是我們在發展它時,要立足於中國的國情,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社會的社工發展之路,鑑於價值觀在社會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本文擬對社會工作在中國的價值基礎進行淺顯的探討。

  對西方社會工作價值基礎的分析

要探討中國社會工作的價值基礎,就有必要先對西方社會工作的價值基礎進行了解和分析。本文認為西方社會工作的價值基礎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基督教哲學。基督教哲學有兩個主要思想來源:一是古代希臘哲學的遺產,一是基督教的經典《聖經》。

古希臘的幸福論認為,幸福是與別人分享得來的,富人要想感到身心愉快,要獲得別人喜歡和讚美,甚至要想控制別人就應該向窮人提供財富。這種觀念使窮人有機會從富人那裏獲得救助。當然也促使了人們的善義之舉。

而基督教則“強調對弱者的愛護就是對上帝的崇敬,對弱者的冷漠就是對神的損害。”認為人的本性有共同來源,人性都被打上“原罪”的烙印,又因耶穌的贖罪而獲得解脱,人能否取得最終拯救,取決於是否熱愛上帝,並遵循他的教導愛人如己。這樣,基督教便以上帝的崇高名義取消了人在自然上和道德上的不平等,基督教的愛便成為擴大的父子之愛,兄弟之愛,即利他主義的博愛,這種愛促使教徒給予他人以主動、積極的關懷,幫助苦難中的人,而這也正好是教會搞慈善事業的主要原因。

2、人文主義思想。人文主義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代表新興資產階級利益的反對中世紀封建教會神權至上的一種思想潮流。它提倡人性,反對神性:主張恢復人的尊嚴,強調人的價值和力量,要求自由、平等、博愛和個性解放;主張把人從教會的桎梏和封建等級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反對出世思想,反對禁慾主義,肯定現世生活幸福和享樂。[4]人文主義思想對西方乃至整個世界都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它掀起了一場革命,而人道主義和人權理論也正是它的重要產物。

人道主義的最初發展階段即是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潮。它是人類追求真、善、美,發揚人性,把人的價值、尊嚴、權利、自由和發展放在首位的社會思想和哲學思想。它直接面向社會現實,反對人的異化與社會政治生活中的極權主義,重視對人的存在的心理分析,關注人性的改變和完善。

而人權理論照樣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思潮的產物。當時,人文主義者提出“人權”以反對封建特權和神權,他們強調人有權享受幸福滿足個人的利益和需要,要求自由和維護人的尊嚴。法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和盧梭等人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天賦人權”、“主權在民”的人權理論,認為人是生而平等的,人人都享有人身、思想、財產和自由的“自然權利”,提出了“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儘管人權理論在當時是為資產階級政治服務的,但它的.進步性是顯而易見的。

3、民主思想。民主一詞源於古希臘文demokratia,它由demos和kratos兩個字合成。Demos是“人民”和“地區”的意思,kratos是“權力”與“統治”的意思,希臘文的基本含義是指“人民的權力”或“人民直接地或間接地通過分區選出的代表治理或統治”。顯然民主最初是普通大眾追求政治權利的一種思想,它同“專制”和“極權”相對立。

民主的基礎是平等,具體到社會政治領域而言,其實質就在於要把民眾從專政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獲得社會發言權和管理權,使多數人的權利在社會政治生活中得以體現,民主政治支持多元論,接受並推動多元化的社會,同時,民主政治反對暴力和壓迫,藉助於合理的手段去解決衝突。

民主思想在文藝復興之後得到了廣泛的發展,具有了更多的含義,並且也由政治領域擴散到文化、藝術等其他眾多領域,對人類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4、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思想起源於資本主義社會早期,當人們發現他們在封建社會廢墟上建立的新社會——資本主義,仍然充滿了罪惡,甚至是更加不公平,剝削更為嚴重,每一個毛孔都滴着血和骯髒的東西時,他們便又憧憬和設計一個新的合理的、公平的,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幸福的理想社會,這個理想社會形態便是社會主義社會,其中最有影響的是空想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費邊社會主義和民主社會主義。對社會工作有較直接影響的是後兩者。

費邊社會主義的社會價值觀是:個人必須為社會工作,為公益獻身,社會作為回報則必須保證個人的自我實現。人與人在平等的基礎上保持協作關係,貧富收入不宜過分懸殊,貧困不僅是個人的事,也是社會的事,有機體(注:來源於和伯特·斯賓塞的社會有機體説)部分遭到削弱勢必危及有機體本身,擺脱貧困過上有尊嚴的生活是每個人的權利,它合乎人道主義的原則。在政治上,它認為資本主義應被社會主義所代替,手段是通過漸進的改良。

民主社會主義是社會黨國際政治思想體系的總稱。它否認資本主義國家社會階級矛盾的不可調和性,認為社會發展不需要革命,只需要不斷改良,主張通過議會選舉和平掌握政權,建立多黨輪流執政的政府,反對暴力革命,主張通過徵收高額累進税和遺產税發展社會福利事業,消除兩極分化。

5、福利國家(福利主義)。福利國家以福利經濟學和凱恩斯主義為理論支柱,主張國家通過累進税制,社會保障,失業保險,價格補貼,住房資助等辦法,提高社會福利,認為這些措施能保證充分就業和經濟繁榮,永遠消滅貧困和階級。“從廣義而言,福利國家是人道主義精神與資本主義弱肉強食,損人利己的思想和行為對抗的產物。從狹義而言,它主要是一種社會政策,即政府直接或間接地給社會或其中的某類人提供福利的國家立法。”

福利國家的核心在於其福利的社會性,不是少數特權者享有福利,而是多數成員或者是社會所有成員多享有平等的福利。福利國家後來也成為了費邊社會主義和民主社會主義追求的目標。費邊社會主義的福利思想為:1)從社會有機體的理論出發,強調要提高國民效率,必須保證國民最低生活標準(總體的一部分遭到了削弱勢必損害整個有機體的效率);2)從平等、自由、民主、協作與人道主義的社會價值觀推論出享受此種最低文明生活是每個公民的天賦權利;3)政府有責任和義務組織各種社會服務,採取各種手段,包括某種形式的財富再分配來達到這一目標。[8]而西歐各國的社會民主黨在50年代後,則把建立福利國家作為實現“民主社會主義”的任務和目標之一。福利國家同西方社會主義緊密地結合了起來,併成為20世紀西方發達國家所發生的最大變化之一。

當然,西方社會工作的價值基礎絕不僅是上述五部分,但無疑它們是最重要的。上述價值基礎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它是社會工作價值觀或價值體系的源泉和土壤,為社會工作看待社會問題和解決社會問題,提供了直接的或間接的思想指導和方法。

經過近百年的發展,西方社工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價值體系,因篇幅所限,本文不再詳細論述,詳見Bartlett(巴特勒)[10],Morales(莫雷李斯)和sheafor(雪佛)等人的論述。

由西方社會工作的價值觀(體系)我們可以看出,社會工作所關注的兩個基本要素是人和社會。人是核心,是根本出發點,人有與身俱來的價值和尊嚴,有均等的機會獲得個人生存和發展,有天賦的權利參與社會管理和建設,並且個人有自己的獨特性和自決的權利。社會是人最為依賴的夥伴,它由人組成,卻超越和強大於單個的人,它應該創造民主,公平和環境,調動自身的資源,已給人們提供發揮個人潛能的機會,保障人們生存和發展的權利。

既然社會工作所關注的第一要素為人,那麼在現實生活中,這種關注就表現為對人的愛和助,尤其是對那些弱者的關愛和幫助,當然這種愛是利他主義的博愛,提高全民的生存素質和生活質量(福利主義)是其最高準則,對社會的關注則表現為對社會機制正常運作的嚴格要求,即積極預防和治理社會發展動力衰竭等問題,因為從本質上講,這些問題所損害的並不是社會,而是社會中的人。

可見,西方社會工作的價值觀(體系)不是空穴來風,水上浮萍,而是根植於西方的文化土壤之上的,無不閃爍着博愛、民主、人文主義、社會主義等思想的光輝。

社會工作是助人的專業,其基本功能是解決社會問題(實質仍是助人),因此,基督教教會團體及教徒個人的慈善活動,便被一概看作是社會工作的起源,而這種慈善活動的思想動機正是來自於基督教博愛助人的哲學思想,雖然後來形成了專業的社會工作者隊伍,但基督教哲學思想對社會工作的影響並未結束,社會工作者中大量基督教信奉者的存在,就是一個最有力的事實。

基督教哲學中的博愛及助人思想源於“教徒皆兄弟”這一人人平等思想,但這種平等更多是精神層面的平等,它教導人們可以在天國(彼岸)裏獲得自由和平等,這種出世思想所導致的結果是,教會團體及教徒對處於困境者只能給予一種被動的,淺層次的,軟弱無力的幫助,要麼是施捨一些衣食,要麼把人拉入教會,進入信仰中的天國以求對現世(此岸)的解脱,這種幫助顯然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也不適合社會發展趨勢。於是馬丁·路德等人便發起了宗教改革運動,而這正是文藝復興時期。

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是一個重要的時代,封建的神權統治已經嚴重阻礙了生產的發展,先進的資產階級生產關係正在萌芽,社會正孕育着革命,人文主義、民主思想等文化運動向封建神權專制體制發起了衝鋒,這種思想解放的影響遍及西方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也影響了整個世界。

與基督教哲學相比,人文思想所要追求和達到的則是世俗中的平等,它是直接的,實實在在的,發生在現世生活中的,而不是在彼岸的天國裏,它符合了時代的要求,它要在現實生活中實現人的平等、自由、尊嚴和幸福。因此,它比基督教更富於實踐性,更深刻,更全面,作為在此案中追求人的福祉的社會工作來説不可避免地深受影響。“這也正是許多社會工作者常以人道主義自居的根源,社會工作者當然不純粹是人道主義者,但他們的價值觀很多顯然是建立在人道主義的價值觀之上的。”美國社會工作人員倫理守則的第一條也曾寫道:社會工作是建立在人道主義與民主理想的基礎上的。

民主思想對社會工作的影響就在於,追求民主已經成為社會工作的目標之一,Morales和Sheafor在社會工作價值體系中説:“人民必須有平等的機會參加社會的塑造。”社會必須給民眾以民主參與和管理的權利,以便為成員提供成長和發展的機會,使每個人都能發揮其最大的潛在能力。同時,人們只有獲取了廣泛的民主,才能有更多的機會去貢獻於社會,實現貝姆所説的“每個人都有義務去尋求自我實現的方法,以便能貢獻於社會”。民主思想還對社會工作的方法產生了影響,社區工作和小組工作(團體工作)中都有民主思想的成分。

社會工作積極參與社會問題的解決,但卻從來不訴諸於暴力,在社會工作的價值觀中不存在“暴力”二字,社會工作追求公平、正義的社會,手段是點點滴滴的改良,他們認為階級矛盾是可以調和的,問題是可以用温良方式解決的,這種觀念正是來自於西方社會主義(不含馬克思主義),這也是社會工作能夠在西方社會生存發展,而不被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國家所接受的一個原因。社會主義拓寬了社會工作的視野,使其有了更為明確的社會目標,“一個理想的社會應有其職責與能力去為每一個人提供解決困難,預防問題及促進自我能力實現的充分機會”[Bantlett],“社會應提供資源與服務以滿足人們的需求,使人們免於飢寒、痛苦、失學或受歧視”[Sheafor],這些價值觀正是社會主義思想的反映。

福利國家是在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對抗中成長的,它對社會工作的影響就在於,“越來越多的人從社會福利的觀念出發去認識社會工作,隨着社會保障體系及福利國家的出現,社會福利觀已經成為某些地區或國家社會工作的主旨,”社會福利已成為社會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社會福利行政已成為社會工作主要工作方法之一,社會工作者已成為開展福利工作的主要力量。

由此可見,社會工作雖然根植於基督教哲學的慈善觀,卻是在人文主義、民主思想、社會主義和福利國家等思想的土壤上成長、壯大。這些思想都是西方社會幾百年來最為重要的社會思想,其產生都有着深刻的社會背景,社會危機四伏,矛盾衝突加劇,它們為解決問題的思想主導,對社會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深刻影響,社會工作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吸取其精華,逐步完善和確立了自己的價值觀,因此,社會工作的價值基礎並不是一個靜態的,封閉的體系,而是一個發展的、開放的體系,它不停地吸收着具有時代特色的思想精華,以服務於自己的根本功能——解決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