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醫務社會工作介入自殺個案視角分析

社會支持理論可以分為有形的支持和無形的支持,其中有形的支持保括物質或金錢的支持和援助,而無形的支持多半屬於心理、精神上的,如鼓勵、安慰、噓寒問暖、愛及情緒上的支持等。那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分享醫務社會工作介入自殺個案視角分析,歡迎大家閲讀瀏覽。

醫務社會工作介入自殺個案視角分析

  案例背景

在醫護人員的轉介下,醫務社工接觸到服務對象阿歡(化名)。阿歡30歲,與丈夫一同生活,現由婆婆照顧。阿歡有兩個未成年的孩子,但孩子由於從小寄養在鄉下,與阿歡的感情有些疏離。阿歡與老公感情很好,多年來共同打理廢品回收站,日子過得平靜幸福。可生活卻總是有一些突如其來的意外——阿歡因為不慎扭傷導致左脛骨遠端、左外踝骨折,進入新都區人民醫院骨科進行治療。手術後阿歡的傷口引發感染,一個月內做了3次手術,頻繁的手術及術後疼痛讓阿歡對治療失去了信心,悲觀、消極和埋怨等負面情緒積累,身心受到極大影響。

社工初次接觸到阿歡,她一直喊着要自殺,手術後阿歡一直沒有休息和吃東西,煩躁、焦慮、絕望是她當時的心理寫照。醫務社工經過綜合評估,發現阿歡主要面臨以下幾個問題和需要:

一是案主心理狀況堪憂:因感染在一個月時間內做了3次手術,且仍需一次手術才可出院,術後疼痛產生巨大的心理陰影,導致阿歡經常做出過激舉動:例如讓老公去買藥給自己,或請求老公看在多年的夫妻情分上把自己丟到窗外,以及絕食,同時還拒絕進行手術等。身體帶來的疼痛還令阿歡覺得沒有人能理解她,會一直哭喊着抓打自己的老公。

二是身體康復期望不足:手術後感染及多次的手術讓阿歡對康復失去了信心,覺得自己的腿治不好了,對醫生產生不信任感。

三是身體疼痛難忍:由於情緒緊張,內心恐懼,無法準確評估疼痛的程度,醫務人員無法針對性鎮痛。

四是夫妻關係緊張:丈夫由於工作原因無法一直陪伴,阿歡便會問婆婆,“老公不會不要我了吧?”由於受傷,案主自信心下降,沒有安全感。

  服務理論及目標

社會支持理論可以分為有形的支持和無形的支持,其中有形的支持保括物質或金錢的支持和援助,而無形的支持多半屬於心理、精神上的,如鼓勵、安慰、噓寒問暖、愛及情緒上的支持等。案主家人支持網絡很好,可以通過增加案主支持網絡,使案主獲得心理、情緒方面的'支持。個案服務目標主要是減輕案主的疼痛壓力,鏈接資源,引導案主積極面對康復問題,提升案主康復的信心。

經過分析,訂立了如下的服務目標:

一、減輕案主疼痛,緩解案主焦慮情緒,形成積極平和的心態;

二、解決案主對治療缺乏信心的問題,提升案主對康復的信心;

三、促進醫患之間的交流,重新建立雙方信任感,緩解醫患關係;

四、增加家庭支持,促進其家人積極正向的與案主溝通。

  服務介入

第一階段:宣泄不良情緒,維護案主自決權利

案主表述不願意再進行手術,社工鼓勵案主去跟醫生了解,是否可以有其它治療方案,將每個方案的利弊瞭解清楚,鼓勵由案主自己做決定。同時鼓勵案主宣泄自己的情緒,如果哭出來能舒服一點就哭出來。在社工的同理和陪伴下,案主痛快地哭了一場,説出心裏話:“大家都讓我堅強,其實我真的很害怕。”

案主家人跟醫生了解到,可以考慮通過換藥逐漸康復,只是恢復時間比較長。案主表示仍然不願意接受,覺得沒有辦法出院了。她期望能早點下牀活動,但是又接受不了需要再次手術,害怕手術的疼痛。阿歡陷入自己的矛盾中,這個矛盾讓她非常痛苦,難以抉擇。但是阿歡已經清楚,她可以有不手術的選擇,而且她有權利對自己的治療進行選擇,醫生只是協助她做好決定。

第二階段:辨別疼痛指數,促進醫患信任

平時換藥、復健時案主表現得特別疼痛,這讓醫護人員的壓力也很大,覺得案主已經不能理性地描述自己的疼痛。社工努力教會案主用疼痛指數來描述自己的疼痛級別,讓醫護人員清楚案主的疼痛程度,重新建立醫患信任關係。同時,社工瞭解到阿歡喜歡做手工,於是給她帶去絲帶,鼓勵她做一些平時喜歡的手工編花,幫助她轉移輕微疼痛時的注意力。

第三階段:引薦同類病友,完善同輩支持網絡

案主較擔心疾病不能康復,對治療缺乏信心。因此,社工引薦給阿歡一個病情相似的病友,案主與家人積極主動地去了解手術、康復及術後疼痛的狀況,獲得來自病友較多的心理、情緒上面的支持。病友也經常到案主病房探望、鼓勵、支持,相互交流病情。通過病友的支持,案主開始積極面對治療,最終確定了治療方案,臉上逐漸露出笑容。

第四階段:管理不良情緒,促進家庭正向溝通

阿歡老公為人比較內向,不善言辭,只是默默的陪伴在病牀邊,屬於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狀態。這樣的“愛在心裏口難開”着實讓案主十分焦慮無助,常常擔心是不是老公不愛她。因而,社工與其老公溝通,通過阿歡老公向她贈送手工製作相冊,協助夫妻兩人回顧他們相識、相戀、生育子女等經歷,相冊深切地表達了老公對阿歡的關愛與支持。案主收到後非常感動,表示要積極治療,持續康復鍛鍊。其次,在社工的提醒下,案主老公經常讓孩子們與阿歡通電話,提升她治療的動力。在治療過程中,阿歡的悲觀情緒會反覆,經常會對家人發脾氣,發脾氣的時候不吃東西,也不跟任何人説話。為了改善阿歡的情緒狀況,社工陪阿歡一起學習認識情緒、發現情緒和管理自己的情緒。通過學習,阿歡開始試着控制和合理髮泄自己的情緒,也更多的理解家人,感恩家人對她的照顧。

經過社工與阿歡的多次面談,阿歡在後期的治療過程中,情緒不再焦慮,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並主動與家人、醫護人員溝通,瞭解自己的病情,做出自己的選擇。現在阿歡已經順利出院,她特別感謝在她悲觀絕望的時候幫助過她的病友、家屬、社工及醫護人員。

  結案評估

案主與醫護人員之間從相互不信任,到後來相互理解,重新建立了信任關係。在這段時期,阿歡與家人的關係也多了交流與溝通,親近了很多。通過多方努力,阿歡順利地度過了那一段情緒焦慮、悲觀絕望的時期,現在面對康復充滿了信心,每天都給自己訂立了康復鍛鍊的目標。

  專業反思

社會支持對病人的治療和康復至關重要,卻是傳統醫學中容易忽略的一環。在這個個案過程中,醫務社工作為支持者的角色,幫助案主重新構建社會支持系統,成功化解了自殺危機,並促進了案主積極治療。這些社會支持包括轉介病友資源、深化家庭資源、促進醫患良性溝通支持等,從而擴展案主的社會支持網絡,使案主獲得心理、情緒、知識等方面的支持。同時,全人康復過程中跨專業的合作也十分重要,而這個個案正是由於社工、醫護人員、家屬之間的緊密合作,才能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