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最新青少年社會工作案例解析

針對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發展需要,提供社會資源,協助正常發展而設計的發展性青少年社會工作服務。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分享最新青少年社會工作案例解析,歡迎大家閲讀瀏覽。

最新青少年社會工作案例解析

  一、基本資料

小朗,男,1991年12月21日生,國中文化程度,上學。現就讀於漢陽沌口經濟技術開發區一所國中,因其自己的“特殊身份”,再加上不善於交際便慢慢地開始接觸網絡,最近已經沉迷其中。後果可想而知,其成績急速下滑,伴隨着進一步的發展,他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小朗經常流連於網吧和遊戲機房。他的母親顧及到兒子,不願把事情告訴忙於工作的丈夫,所以她找到了我們,希望可以幫助她的兒子。

  二、背景資料

小朗未滿一歲時父母離異,父親盜竊被判入獄,母親改嫁現在丈夫,他從小受到父母雙親的寵愛,一直都很聽話,其母親更是覺得對不起孩子,對他非常忍讓。父親的關愛同樣也是無微不至。但是,自從知道自己並非現在父母親生,他就開始自卑,開始封閉自己。雖然沒有什麼形式上的反叛,但是總愛一個人獨自呆着。剛開始還好,他還會和同學們有彼此的交流串訪,但是自從去年開始,他就慢慢的開始沉迷網絡。到現在為止,他已經不能自拔。但是較好的一點是他沒有和家人有太多的對抗,只是不與家人溝通。

  三、主要問題

案主的學習、家庭、交際面臨困境,案主心理存在一些偏差,外顯的安靜和無所謂的態度是不熟的表現,只是為了掩飾內心的自卑。關鍵的一點是不敢於面對自己的現實生活。

  四、問題分析

案主的生活環境並沒有對案主造成太大的生活壓力。儘管父親不是其親生的生父,但是除了血緣上的一點區別之外,絲毫沒有一個養父的身影。母親對他更是無話可説。雙親並沒有要求他有多大的作為只希望他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希望他可以懂得作為父母的一片心意。 就其周圍的同學朋友等人際環境而言,據其母親和鄰居們的反映來看,幾乎沒幾個人知道他是離異家庭的孩子。所以也就不存在同學、朋友們的排斥和議論。而且在沉迷於網絡之前,他與周圍的同齡孩子相處的還比較融洽,並沒有現在這麼僵硬。也就是説,在知道了自己的身份後,他在心理上有了一絲的迷惑和矛盾,所以開始逃避父母的關愛,逃避同學;開始自卑封閉自己。進而在接觸了網絡之後,便很快的陷入其中。在精神上找到了依託,在行為上找到了新的逃避方式。我應該幫助案主認識到現實的真實性、不可更改性,以及現實的實質性一面,協助案主解開心結,坦然的面對自己,面對家庭和生活的現實。

  五、理論基礎

人是自主、自決的,人的行為和生活方式主要是由人自己選擇的,而並非如環境決定論認為的:人的行為完全受外部環境支配。人的內在的“成長動力”和“健康動力”導致人產生一種“自我認同的需要”。“自我認同”又可分為“成功的認同”和“失敗的認同”。“成功的認同”是指人類有得到滿足、獲得成功的需要;“失敗的認同”則表現為:逃避現實、不負責任、孤獨寂寞、對自己的行為無法有效控制。

人是社會中的人,人要學會適應社會環境、學會面對現實,要從一個事物,一件事情的多個方面來分析看待。不能固定思維,更不能封閉自己。要學會在外界的社會資源中吸收可供自己正常成長髮展所需的東西。

  六、個案評估

在案主母親的引導下我們和案主有了第一次的接觸交流,經過首次的溝通我們對案主的基本信息進行了蒐集整理和分析。依據社區居委會所掌握的資料、胡主任對該案主的介紹和與案主的具體談話我們初步的對案主進行了一個問題的評估。

案主未滿一歲時父母離異,父親盜竊被判入獄,母親改嫁現在丈夫,他從小受到父母雙親的寵愛,一直都很聽話,其母親更是覺得對不起孩子,對他非常忍讓。父親的關愛同樣也是無微不至。但是,自從知道自己並非現在父母親生,他就開始自卑,開始封閉自己。雖然沒有什麼形式上的反叛,但是總愛一個人獨自呆着。剛開始還好,他還會和同學們有彼此的交流串訪,但是自從去年開始,他就慢慢的開始沉迷網絡。到現在為止,他已經不能自拔。但是較好的一點是他沒有和家人有太多的對抗,只是不與家人溝通。

案主現階段的主要問題是學習、家庭、交際面臨困境,心理存在一些偏差,外顯的安靜和無所謂的態度正是不成熟的表現,只是為了掩飾內心的自卑。最關鍵的一點是不敢於面對自己的現實生活。他的問題特殊性在於以討厭現實、逃離現實、不願面對現實為根源,導致了自己交際的被冷落,心理上的自卑。在知道了自己的真實身份後更加的感覺現實不完美,一時間陷入了更深的迷茫之中,無奈與無助充斥着他的心裏世界。不敢面對又無法逃避的心理使他倍感孤獨、寂寞和困惑,進而表現出了種種的'異常行為。就案主個人而言,他自己深感痛苦,他不知道該如何來處理自己心理世界翻騰蹈海般的拼死掙扎,也無法調整自己斬不斷理還亂的心緒。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他不願意這樣下去,他希望有人可以幫助他。整個的問題中應該説有兩個事件參與者,他的母親和父親。因為事情的直接根源就在於,案主知道了現在的父親並不是自己的親生父親。所以在我們幫助案主的過程中應該積極的發動他們來配合案主,以促進案主儘快自己解決問題。當前而言,案主還沒有什麼較為外顯性的異常行為出現,只是不言不語,不同周圍的任何人講話,不願回家見到自己的母親,不願回想以前的事情。總喜歡一個人呆着,不想去想那些讓他煩心的事,雖然他做不到。這種情況自他知道了自己的真實身份後一直存在,還不太清楚是否有細微的變化。

在與案主的談話中我們瞭解到案主一直希望自己的身體外貌可以變的像日本動畫中的流川楓那樣的理想,希望自己擁有讓人難以迴避的青春魅力,希望自己的家人和朋友都可以更多地關心自己,同時也希望自己琴書畫樣樣精通。可以説他的理想是一個十全十美的人,這是他們這個年齡獨有的特徵,也是他一直沉醉於青春偶像類小説的結果。他忽視了現實的不可更改性與客觀性,這是他個人認識上的欠缺,也正是這樣的完美心理才是他無法接受自己的真實身份。他感覺自己的最後一到防線也被突破,一直讓自己感覺還算滿意的家庭竟然也是這樣的不完美,所以他在自卑的壓抑下心理世界幾乎崩潰。作為社工人員,我們不能直接介入他思想價值觀的改變中,只能一步一步地引導他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根源所在,並且獨立的把它解決好。當然我們還可以充分的調動他周圍的有利社會資源來支持案主成長,就社會資源而言,案主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愛和同學們的理解,需要周圍的家人朋友們可以主動的多給案主一點心理上的慰藉。讓一顆顆火熱的新融化他那顆有幾分寒氣的心。事實上案主的社會資源中造就潛在的存在着上述幾個方面的所需資源,只是兩者之間的需求關係和被需求關係沒有及時積極的建立好。這是我們工作的一個突破口,也是案主自身實現問題解決和成長的優勢所在。

在對案主的問題及周圍社會資源環境進行了分析之後,我們認為案主的生活環境並沒有對案主造成太大的生活壓力。儘管父親不是其親生的生父,但是除了血緣上的一點區別之外,絲毫沒有一個養父的身影。母親對他更是無話可説。雙親並沒有要求他有多大的作為只希望他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希望他可以懂得作為父母的一片心意。

就其周圍的同學朋友等人際環境而言,據其母親和鄰居們的反映來看,幾乎沒幾個人知道他是離異家庭的孩子。所以也就不存在同學、朋友們的排斥和議論。而且在沉迷於網絡之前,他與周圍的同齡孩子相處的還比較融洽,並沒有現在這麼僵硬。也就是説,在知道了自己的身份後,他在心理上有了一絲的迷惑和矛盾,所以開始逃避父母的關愛,逃避同學;開始自卑封閉自己。進而在接觸了網絡之後,便很快的陷入其中。在精神上找到了依託,在行為上找到了新的逃避方式。我應該幫助案主認識到現實的真實性、不可更改性,以及現實的實質性一面,協助案主解開心結,坦然的面對自己,面對家庭和生活的現實。

依據理論分析而言,人是自主、自決的,人的行為和生活方式主要是由人自己選擇的,而並非如環境決定論認為的:人的行為完全受外部環境支配。人的內在的“成長動力”和“健康動力”導致人產生一種“自我認同的需要”。“自我認同”又可分為“成功的認同”和“失敗的認同”。“成功的認同”是指人類有得到滿足、獲得成功的需要;“失敗的認同”則表現為:逃避現實、不負責任、孤獨寂寞、對自己的行為無法有效控制。人是社會中的人,人要學會適應社會環境、學會面對現實,要從一個事物,一件事情的多個方面來分析看待。不能固定思維,更不能封閉自己。要學會在外界的社會資源中吸收可供自己正常成長髮展所需的東西。

考慮到案主的年齡和現實中的問題我們決定採用現實療法幫助他認識到自己的潛在能力,通過現實的真實呈現來使其看清問題的實質。如果再在此情形下采用理性情緒療法,我們怕案主無法在迷茫的思維中重新思考。所以還是用事實來説話,讓案主自己在現實中弄明白自己的憂慮是不必要的,上網逃避是更不對的。從而在根源上解決問題。現實治療法認為:自我認同的發展受到個人對自己的看法、個人的工作和生活經驗以及與他人交往的影響。它強調人不能靠情緒產生行動,強調我們應該先行動,在行動中改善情緒與觀念。在治療過程中社工是一個模範、也是一個教師,他要讓案主感受到關懷與體諒,也要對案主進行行為示範、指導和監督。希望我們的幫助可以儘快讓案主恢復,使他自己有一個較好的進步。

  七、服務模式

考慮到案主的年齡和現實中的問題我們決定採用現實療法幫助他認識到自己的潛在能力,通過現實的真實呈現來使其看清問題的實質。如果再在此情形下采用理性情緒療法,我們怕案主無法在迷茫的思維中重新思考。所以還是用事實來説話,讓案主自己在現實中弄明白自己的憂慮是不必要的,上網逃避是更不對的。從而在根源上解決問題。現實治療法認為:自我認同的發展受到個人對自己的看法、個人的工作和生活經驗以及與他人交往的影響。它強調人不能靠情緒產生行動,強調我們應該先行動,在行動中改善情緒與觀念。在治療過程中社工是一個模範、也是一個教師,他要讓案主感受到關懷與體諒,也要對案主進行行為示範、指導和監督。

  八、服務計劃

目標:改變案主逃避真實生活的生活狀態,幫助其發現自己生活的温馨。認識到自己的偏差,走會到自己常規的人生軌道。

  具體內容安排如下:

一)接案:本案是在社區發掘到的個案。我們先了解基本情況,並約定上門走訪的時間。

二)初次接觸,資料收集並研究。

三)得到案主信任,確認工作關係。

四)進一步接觸案主,切入到工作重點。

五)幫助案主做好接受現實的準備,並與其共同克服可能存在的困難。

六)着重注意案主的心理變化,時時給予關心、引導和幫助。

七)積極幫助案主與父母和周圍的同學搞好交流溝通,預防案主可能存在的情緒波動。

八)跟進服務,如果案主的狀況良好,工作員結案。

  九、服務過程

第一節:與案主母親初步接觸。

為了得到案主的接納與信任,我們首先從他最感興趣的網絡遊戲和他的學習情況等談起。談話中進一步瞭解了案主的情況,如對父母的態度、作息時間、興趣愛好等內容。初步達成幫助的協議,並約定下次在社區和案主見面的時間。

第二節:首先要讓小朗接納我們,然後再慢慢了解其真實想法,包括今後對父母、學習、生活等的觀點。

第三節:我們在社區與案主談及其對父母的看法,引導他慢慢的換一個角度分析自己。他對自己今後的一切還處在毫無目的的狀態,他不想談這方面的東西,不願意聽到關於父母的事情。我們不得不採取一些“家長式干預”。並乘勝追擊,提出讓他盡力與父母進行一次真誠的彼此交流。最後他勉強答應下來。

第四節:我們按約定的時間到他家,我們到時他正在翻看着學過的書本。好像有一種無奈的感覺,我們在與其母親打過招呼後便進到了小朗的房間。第一次我們做了更為深層次的交談,同時制定了下一步的計劃。

第五節:我們和小朗進行了第三次的交談。他按我們上次約定好的計劃,與周圍的同學進行了一次正常的談話,他很興奮的説:“他們好像不知道我的事情,他們好像也不太在乎這樣的事情。他們還很關心的問我為什麼變了„„”。我們的預期目標已經達到。

第六節:我們和他母親協商,讓他父親抽點時間回家,把事情慢慢的告訴他。如果有必要,我們可以和他見一面。

第七節:小朗打電話給我們,見面後他説他父親要帶他到日本出差。並且申請了半學年的假期來重新補救對孩子的“父親過失”。他説話時很興奮,後來就有點激動了,他的聲音有些沙啞。學校老師們也給他了半個月的假期讓他調整,並且許諾以他的智力在將來的學習中很快會趕上的。我們繼續進行了相關的鼓勵。

第八節:我們在社區舉行了“珍重”告別社區歡送會。我們給他打通了電話,他正在與自己的家人享受着天倫之樂。我們告訴他應該多和自己的父母交流溝通,要多與周圍的同學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