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畢業 > 大學聯考

2016廣東大學聯考改革方案解讀

廣東2016新大學聯考方案終於塵埃落定,統一大學聯考實行“3+3”的考試模式,本科院校招生不分文理科設置考試科目,英語科、學業水平考試可有兩次考試機會。那麼在新方案面前有哪些信息是要我們重點關注的呢?下面一起和本站小編來看看吧!

2016廣東大學聯考改革方案解讀

廣東新大學聯考方案,給了足夠的“緩衝”時間——5年後才施行,“首吃螃蟹”的是現讀七年級的學生。不分文理科、實行“3+3”考試模式、學業水平考試和英語“一年兩考”等新政策,給目前高中甚至是國中學校帶來不少新變數,也引發學生、家長、老師的熱議。

  社會各界熱議

  A “一年兩考”,會否反而“加負”?

為減輕考生集中應考的壓力,改變“一考定終身”的弊端,未來廣東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和統一大學聯考的外語(課程)科目,將創造條件為考生提供兩次考試機會,由考生結合自身實際選擇參加考試,並選擇最好的成績使用。

但有社會人士擔心學生為了追求更高分,會選擇參加兩次考試,學習負擔反而加重。對此,多數中學老師認為不排除有這種情況發生,也有老師認為考兩次挺好,“學生考試不排除有時會失手,多給他們一次機會,成績會更加客觀”。

廣東省實驗中學高中英語科長左月娟認為,可能大多數學生會選擇英語“一年兩考”,“因為是取最高分的作為大學聯考成績,學生肯定不想浪費機會。”

有老師談到,多個學科“一年兩考”其實也會給學校帶來壓力。“原先學生的備考是循序漸進的,穿插了一次考試將打亂原來的學習計劃,學校組織考試也會增加工作量。”

  B 不分文理,壓力大了還是小了?

5年後,廣東大學聯考將實行“3 3”模式,本科院校招生不分文理科設置考試科目,實行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一大學聯考科目加3門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的考試方式。這是為了改變當前文理分科致學生偏科的情況。

在廣東省實驗中學語文備課組長楊鮮亮看來,其實考試的壓力沒有根本性的變化,但不分文理科、增加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對學生來説是有好處的,單純從分值來看,前面的語數外三門佔比重較大,但改革的重點是在後面的'三科,因為它增加了學生的選擇,更適合學生的個性發展。

不過,廣東省實驗中學高三政治備課組長陽珂則認為,“3 3”的考試模式需要明確後面三科的份量、它們的難度係數定位,還有跟大學聯考的密切程度,這樣才能判斷壓力的輕重。

“原來的學業水平考試由於不難,加上跟大學聯考關係不大,學生上課不投入,也不花功夫。”陽珂説,如果這三科的難度係數跟現在的學業水平考試難度相當,在大學聯考分數的比值佔的比例也不大,那可能對學生來説就不會有太多的壓力。

  C“首吃螃蟹”的七年級學生如何應對?

今年在讀七年級的學生將是新大學聯考改革的第一批考生,雖然要到5年後才接受挑戰,但是必須提前做好準備。

華南師範大學人才測評與考試研究所所長張敏強教授提醒,由於接下來各個高中將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開設不同的課程供學生選擇,20種課程組合全部開齊的學校估計不多,所以,七年級的學生從現在開始就要想好自己的專業興趣,會考前還要關注各個高中都有哪些課程,然後再報考。

同時,國中學校也要進行配套的教學改革。“今後的國中應該開設更多的選修課,讓學生接觸更多的課程,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報考高中。”彭建平説。

  D 學生自主選科,走班制能否説走就走?

大學聯考改革後,考生可根據所報考高校的要求和自身特長,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選擇三科,納入大學聯考成績,這意味着學校必須有20種課程組合供學生選擇,高中走班制將成為趨勢,也是高中學校面臨的最大挑戰。

“走班並非説走就走!”廣州市第47中學校長彭建平認為,走班制將面臨教學管理、師資配置、教學空間等方面的諸多新問題。“學校必須滿足每一個學生的需求,但是當前很多學校的設備、師資、場地都是有限的。”

“我們現在每個年級有1000多名學生,高中三個級就有3000多人了,走班的話將給學校的管理帶來很大的挑戰。”楊鮮亮説。

不過,在廣東省實驗中學化學科長劉立雄看來,可能今後學生的課程組合選擇還是會以“大文”或“大理”的形式出現,比如多數學生選“化學”和“物理”,或者是“政治”和“歷史”,再選另外一門學科,學校可以開設理科或文科的大班,再開設其他的選修科目,就不至於走班太亂了。

  E 綜合素質評價,中學該如何量化?

此外,未來綜合素質評價納入大學聯考評價體系,這將打破大學聯考“分數説了算”的傳統。然而,綜合素質評價涉及如何量化的問題。

華師附中課程與教學處主任夏濤指出,如果是看學生參加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但是不同學校組織的綜合實踐活動有不同的特點,也有不同的標準,如何量化?如何在同一標準上進行打分?

“大學聯考參考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這讓高中學校有了發言權,這是好事,但如何把這發言權用好很考驗智慧,必須建立一套可操作的評價體系才行。”張敏強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