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畢業 > 小升中

北京2017中國小開設節氣課程 二十四節氣進教材

小升中2.1W

導讀:去年底,二十四節氣入選世界非遺名錄,引發大眾的關注。而在京城中國小,很多學校已經開展了別樣的節氣課程,讓孩子們走近傳統文化。具體內容請看如下信息,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北京2017中國小開設節氣課程 二十四節氣進教材

  二十四節氣進校本教材

“春分”的“分”有幾層含義?“春”字的歷史文化知多少……本學期,中國科學院附屬實驗學校的《二十四節氣,我知道》校本教材終於與學生見面。在剛剛過去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的春分時節,同學們就從這本教材中收穫不少。

這本節氣教材帶着同學們“一起穿越吧!”,翻閲這本教材,同學們能瞭解“古人都在玩什麼”。以春分為例,這本教材為同學們再現了“吃春菜”“送春牛與説春”“放紙鳶”等傳統習俗。“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説些春耕和吉祥的話。每到一家便即景生情,見啥説啥,説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説春’”……一個個結合故事的生動講述,提升了孩子們對二十四節氣的認知。

不僅如此,中國科學院附屬實驗學校的節氣教材,還涉及到語文、數學、地理等多個學科。在“為你讀詩”欄目中,為同學們推薦了很多關於節氣的詩詞;在“春分與數學”中,帶同學們認知春分的太陽黃經度、“太陽在地平線上轉圈”;在“植物百科”中,帶同學們認識各類植物……

廣渠門中學附屬花市國小的師生們也以別樣的課程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春分季:學、講、算、玩話春分;背、做、議、看知節氣。其中,樂於分享的孩子們以微課的形式向夥伴們傳播春分的知識;部分孩子爭相吟詩誦詞,開展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春分詩詞大會;還有不少孩子放紙鳶、豎雞蛋,用畫筆畫下“春分隊報”……

  節氣課變跨學科綜合實踐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學已經開展過幾年的節氣課程。其中,立夏節氣課程圍繞着“立夏”“五穀”“荷”三個核心詞,由理論授課知識學習和活動體驗兩個部分組成。節氣課程跨越學科邊界,地理老師、歷史老師、生物老師等同上一課,帶孩子們認識立夏。

節氣課程首先由地理老師開講,從“立夏今朝是——解説立夏”開始。結合學科知識,地理老師整體介紹了立夏的由來、區域差別及主要習俗,其中重點介紹了“立夏吃蛋”“鬥蛋”和“立夏稱人”的立夏習俗。同時,還安排了活動體驗。

接下來,歷史老師開講“立夏話五穀——介紹主要農作物”環節。針對當下學生“五穀不分”的現狀,課程教學中此前組織學生用五穀製作了五穀畫“立夏”,並在課程現場結合立夏節氣利於農作物耕種的特點,介紹了“五穀”的變遷及其中藴含的歷史文化。

在“立夏藴荷香——介紹夏季的重要植物荷”環節中,首先由“久而吟誦團”吟誦了《愛蓮説》,之後生物老師生動地介紹了荷葉的超疏水特性,科學地解釋了荷“出淤泥而不染”的原因。此外,語文老師還從多層面梳理了荷的文化意義內涵。

  ■馬上就訪

  節氣課程讓傳統文化走進學生內心

如今,越來越多的學校開設二十四節氣課程,讓孩子跟着二十四節氣來走近傳統文化,看一看、聽一聽、玩一玩、學一學……這也讓孩子們更加感興趣、樂於參與。在首都師範大學附屬房山國小校長張亞輝看來,從兒童的需求來開展節氣課程,也使得孩子離傳統文化根植更近。

多年來,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一直在推動“新教育實驗”,他提出“活出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希望學校教育能夠傳遞中國文化的精髓。“這些內容不能通過説教來進行,而要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從不同側面接近優秀傳統文化,從而漸漸瞭解其中的精髓所在。”為此,新教育實驗也做了很多嘗試,其中,二十四節氣也被利用起來。帶着學生以二十四節氣為線索,根據四季變化學習詩歌,同時結合國畫、民間故事、書法等,學習和了解相應的知識。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堂、進課本,最終走進學生頭腦,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朱永新説,“只有讓青少年更多地去感知、實踐和體驗鮮活的優秀傳統文化,他們才能從中汲取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