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愛好

簡單的語文手抄報版面設計

愛好2.82W

閲讀語文,讓我們領略語文的魅力,感受語文的風采,六年級語文手抄報你又瞭解多少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找來的語文手抄報,一起來看下吧!

簡單的語文手抄報版面設計
  語文手抄報  語文手抄報內容:語文寫作手法

常見的有:誇張,對比,比喻,擬人,懸念,照應,聯想,想象,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敍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伏筆照應、託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面側面比喻象徵、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託物寓意、詠物抒情等。

寫作手法

寫作手法屬於藝術表現手法[即: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常見的有:誇張,對比,比喻,擬人,懸念,照應,聯想,想象,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敍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伏筆照應、託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面側面比喻象徵、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託物寓意、詠物抒情等。

表達方式就是常見的敍述、描寫、抒情、議論和説明。(其實也屬於藝術表現手法)。

而修辭方法則是比較具體的一種句式,常見的修辭方法,大學聯考規定為8種: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

1.比喻:比喻的結構一般由本體、喻體和比喻詞構成。比喻的'本體和喻體必須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間有相似點。運用比喻可以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

2.比擬:包括擬人和擬物兩類。擬人是把物當人來描寫,賦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動作等;擬物是把人當物來描寫,或把此物當彼物來描寫。運用比擬,可使人或物色彩鮮明,描寫生動,藴含豐富。

3.借代:用借體代本體。它不直接説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關的事物來代替,可用部分代整體,以特徵代本體,以專名代泛稱等,如《藥》中以“花白鬍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徵代本體。比喻要求本體與喻體有相似點,借代要求借體與本體有相同處。借代可使表達具體形象。

4.誇張:包括對事物作合情合理的誇大或縮小。魯迅《藥》中寫道:“„„眼光正像兩把刀,刺得老栓縮小了一半。”後一句使用了“縮小”的誇張。誇張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氣氛,增強聯想,給人啟示,增強表達效果。

5.對偶:俗稱“對對子”,詩歌中叫“對仗”。對偶有寬對、嚴對之別。一般來説,上下兩句應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同、意義相關;可以是短語,也可以是句子。有正對、反對、流水對等類型。用對偶,句子整齊,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6.排比: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構成。其作用在加強語氣、強調內容、加重感情。

7.設問:無疑而問,在自問自答中引人注意,啟人思考。

8.反問:也是無疑而問,但答案就在問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有強化語氣、強化情感的作用。 常見的表現手法有:烘托、渲染、鋪墊、照應、託物言志、借景抒情、白描、心理刻畫、蒙太奇、象徵、用典、聯想和想象、寓莊於諧,等等。 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是一對容易混淆的概念。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都能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表現手法是增強文章的整體或某一部分的表達效果,是從宏觀角度表現文章的;而修辭手法主要是增強文章中句子的表達效果,是從微觀角度表現文章的。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合在一起,可統稱為文學手法。

  語文手抄報資料:國事”與“國是”

國家相關政治會議召開之際,相關報道遍佈各大報紙,成語“共商國是”閃亮登場,頻頻見諸報端。但是大小辭書均未收錄這個成語,因而其確切含義少有人知。特別是,由於人們對其中的“國是”的含義不甚瞭解,最終導致常常將其與“國事”相混淆。

為了避免這樣的混淆,我們有必要對“共商國是”的意義進行考證。據查,“共商國是”原本是“共定國是”,其源出於南朝范曄的《後漢書?桓譚馮衍列傳》:

昔楚莊王問孫叔敖曰:“寡人未得所以為國是也。”叔敖曰:“國之有是,眾所惡也,恐王不能定也。”王曰:“不定獨在君,亦在臣乎?”對曰:“居驕士,曰士非我無從富貴;士驕君,曰君非士無從安存。人君或至失國而不悟,士或至飢寒而不進。君臣不合,則國是無從定矣。”莊王曰:“善。願相國與諸大夫共定國是也。”

從這段文字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國是”並不是一般的國事,而是治國的大政大策。 “是,則也”(《爾雅?釋言》),而“則,常也”,“法也”(《爾雅?釋詁》)。“願相國與諸大夫共定國是也”中的“是”即為則也,常也,法也,是國家長治的大政。“共,同也”(《説文解字》),即齊心協力的意思。這樣看來,共商國是,即可解釋為“齊心協力地商定國家大事”的意思。

那麼“國事”與“國是”有什麼區別呢?

“國事”與“國是”是近義同音詞,二者都是名詞,都指國家的政務、政事。但二者同中有異:

(1)詞義範圍不同,“國事”既可以指對國家有重大影響的事情,也可以指一般的國家事務;而“國是”則專指國家決策、規劃等重大事務。

(2)適用對象不同,“國事”可用於國內,也可用於國際,如“國事訪問”是一國首腦接受他國邀請所作的正式訪問;“國是”所指的國家大事則嚴格限用於國人在中央所議之國家大事。在我國,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構,全國人大代表到北京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就是“共商國是”。

(3)語體色彩不同,“國事”是頗具口語色彩的詞,“國是”是用於書面語的文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