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措施

小麥凍害的預防及補救措施

措施1.07W

凍害是小麥的主要氣象災害之一。受冷空氣影響,我省去年12月22~26日過程降温達9~12℃;今年1月初持續低温,旬平均氣温偏低2~4℃,極端最低氣温,淮北-9~-13.5℃,江淮之間-6~-9℃。固鎮、懷遠、宿縣等地一些早播田塊的春性品種如鄭麥9023等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凍害。受凍植株一般表現為最上部葉葉尖發白,無心葉,形成空櫱。剝開葉鞘,嫩芽摺疊,柔軟無光,似水燙一般。嚴重的田塊,幼穗穗軸綠白色,小穗乳白色,排列鬆弛,失水萎蔫黃化死亡。

小麥凍害的預防及補救措施

小麥凍害的發生,受土壤種類和氣候因素的影響很大,選擇抗寒性強的優良品種,適期播種,是防止小麥凍害的基礎。小麥遭受凍害後,應抓好以促為主的田間管理,力爭把凍害損失減至最低限度。

1、追施肥料。麥苗遭凍後,根據受害程度,只要分櫱節不死,應及時澆水和追施速效肥料,使麥苗恢復生長,產生新生分櫱,提高3、4級高位分櫱的成穗率。凍害嚴重且底肥不足的,要加重追肥,每畝可施尿素10公斤。

2、中耕保墒。及時中耕,蓄水提温,能有效增加分櫱數,彌補主莖損失。“麥鋤三遍草,病少蟲少長得好。”冬鋤與春鋤,既可以消滅雜草,使水、肥得以集中利用,減少病蟲發生,還能消除板結,疏鬆土壤,增強土層通氣性,提高地温,蓄水保墒,要鋤早、鋤小,並儘量避免傷根。鋤草應結合追肥進行,做到以土埋肥,以土壅根。此外,還要防止畜禽吃青。

目前正值隆冬時節,冷空氣活動較強,北方的小麥春季凍害,多發生在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如果降温幅度和徒度大,低温持續時間長,為害較冬前更重。開春以後,要注意分析天氣形勢,對於尚未受凍的小麥,切實採取預防措施,減輕凍害程度。

1、澆水防寒。目前淮北地區旱情較重,在土壤水分不足的情況下,霜凍來臨的前兩天澆水,可穩定地温,減少麥苗凍害,並能促進小麥產生新生分櫱。要正確把握冬灌的時間、次數和灌水量。冬季澆尿也是一項傳統增產措施,人尿不僅為麥苗生長提供氮素,而且還能增水潤土。有積雪覆蓋勿澆,以免加重凍害,鹽鹼地小麥也不要澆尿。

2、鎮-壓和噴施矮壯素。對於羣體過大、過旺,年前拔節的麥田,土壤凍解後,要在晴天抓緊鎮-壓,以控制小麥地上部分的生長,並噴施矮壯素,以保護小麥的分櫱節和幼穗,有利於早分櫱,多分櫱,壯苗過冬,提高成穗率;苗稀苗弱,鹽鹼地,稻茬麥等,一般不宜鎮-壓。

3、薰煙造霧。在霜凍到來時,可以潮濕柴草在麥田周圍點燃,製造煙霧,減少麥田熱量向外輻射,能有效減輕凍害。

4、麥田覆蓋。“地面蓋層草,防凍保水抑雜草。”在冬灌、施肥之後,給麥田行間蓋上一層草、麥糠,有利於防風、防凍、保温、保墒,防止來春旺長具有良好的作用。麥秸、稻草等均可切碎覆蓋,覆蓋後撒土,以防大風颳走,開春後,將覆草扒出田外。

小麥凍害的預防及補救措施 [篇2]

小麥冬季凍害是指小麥進入冬季後至越冬期間,由於寒潮降温超出冬小麥抗寒能力而對小麥植株造成的傷害,一般發生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2月初。據報道,過去的50多年中我國平均每5~7年發生一次較重的凍害。以我市2004~2017年度小麥凍害為例,由於當年小麥冬前氣温持續偏高,後期温度驟降(11月下旬、12月下旬受兩次冷空氣的影響),造成我市26%小麥發生不同程度的凍害,其中嚴重受凍麥田即主莖和大分櫱凍死的麥田達4%。

1 小麥冬季凍害的原因

1.1 品種因素

由於歷年來受小麥晚播和冬季偏曖的影響,弱春性品種種植面積逐年擴大。2004年我市小麥種植面積281000hm2,弱春性品種種植面積達213333hm2,佔總面積的76%。弊端是弱春性品種選用比例過大,在當年特殊氣候條件下,暴露出了凍害較為嚴重的弱點,糧食產量有所減產。

1.2 播期因素

小麥各類品種播種後都需通過春化階段,生育期進入拔節期以後抗寒性才會明顯降低。一般半冬性品種0~7℃、20~30d可完成春化階段,春性品種0~12℃、5~15d可完成春化階段。半冬性與弱春性小麥應在適播期內後播。小麥如果早播,生育期進程必然加快,特別是春性品種,會提前結束春化階段,開始拔節,致使小麥抗寒性降低,此時如遇低温寒潮,主莖大分櫱極易凍死;小麥如果晚播,冬季綠葉面積小、光合產物、貯存糖分少、抗寒性也差,同樣容易遭受凍害。

1.3 播種因素

1.3.1 整地粗放

近幾年,農業機械化程度高,麥田旋耕面積較大,如果操作不當極易造成土壤懸鬆,播種過深,小麥分櫱缺位,苗情偏弱。同時,土壤透風,加重凍害。

《小麥凍害的'預防及補救措施》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