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方案

培養良好習慣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一、難以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孩子

培養良好習慣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4歲到6歲這個時期,如果有許多孩子一吃飯,就會把整個飯桌弄得亂七八糟的,他們一個小時還吃不完一碗飯,且大多數孩子不願意刷牙,因此大部分父母會因孩子生活習慣的問題而頭疼。這一時期,父母要記住的事情有三件:反覆、提醒和示範。

這一個時期的孩子大腦發育還不成熟,無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慾望,昨天教的東西今天就記不住了。昨天説“是的媽媽,是的爸爸,我一定這樣做”,可到了今天,就像昨天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樣,早忘得一乾二淨了。而且父母在身邊監督時,通常都能做得很好,可一旦父母不在身邊,就會認為不做也沒關係。可見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還是相當差的。

因此父母最好事先就做好心理準備,預想孩子“可能做不好,可能又忘了”。只有這樣,當孩子真的忘記時才不會發火,才能反覆再教孩子。對不喜歡刷牙的孩子,可以給他買好看的牙刷,對不愛吃飯的孩子,可以給他做新花樣的蔬菜炒飯。總之,採用孩子喜歡的方法,效果會好一點。

而巧妙、迂迴的提醒方法,也比威嚇的方法要有效得多。例如:想讓孩子收拾玩具時,不要看着滿地亂七八糟的玩具訓斥孩子説:“你這是怎麼搞的?”如果能悄悄地提醒孩子説:“平時那麼幹淨的公主,今天怎麼失誤了?怎麼回事呢?”那麼孩子很可能會一聳肩,然後高高興興地開始收拾玩具了。這種方法有效的理由是:媽媽的話使孩子產生了“我是個優秀的孩子,是個乾淨的孩子”的`想法,從而形成了肯定的自我形象。

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第三個有效方法是“示範”。此時期孩子想成為像爸爸媽媽那樣的人,會模仿父母的一切行為,因此示範是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非常有效的方法。也因此,爸爸媽媽的行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比如説,想讓孩子好好洗手時,固然要告訴孩子説“手上有很多細菌,回家後一定要洗手”,但如果孩子不洗,那父母也不要發火,媽媽可以直接給孩子做個示範;想讓孩子看書時,爸爸先示範看書;想讓孩子説禮貌用語時,夫妻之間先使用禮貌用語。

有的父母在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時,常會訓斥孩子説:“我都説過好幾次了,你怎麼就不聽?”這是一種非常壞的方法。在教孩子時,即使孩子不跟着學,父母也不要發火,而要給孩子做個示範,這樣效果要好得多。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那麼從這一時期開始,你就會成為出色的父母了。

二、富有攻擊性和爭強好勝的孩子

送孩子上幼兒園後,父母們常常會為好惹事的孩子而大傷腦筋。

例如:從幼兒園放學回家後,孩子常會吐露不滿:“那個人又打我了!”“那個人總想獨佔玩具!”“他總是捉弄我!”特別是聽説孩子捱打了或打人了,父母就不免擔心,孩子是否能順利地融入社會生活。

此時期的孩子,基本上忌妒心都很強,什麼都想據為己有,表現出爭強好勝的態度,但每個孩子的表現程度會各不相同。

個性強的孩子會打人,或為了獨自佔有玩具而耍賴,大哭大鬧,此時父母絕對不能有“這可怎麼辦”的惶恐不安的心理。首先要理解孩子的這種行為並不是病理現象,再心平氣和地等待及勸導,讓孩子的攻擊性能有所收斂。

慶模在此時期時,在學校放學時每次都要最先穿上鞋才會甘心,所以常常在幼兒園放學前五分鐘就到鞋架前等着。老師看到後責備了他幾次,後來看責備也沒有用,就特意把他的鞋放在離門最近的地方,這樣慶模即使晚一點出去也能最先穿上鞋。多虧老師的幫助,慶模順利地度過了那個時期。

反之,具有消極性格的孩子,就容易受到富有攻擊性的孩子的欺負。如果你的孩子遇到這種情況,那你肯定會很生氣,但也不要因此就説對方的孩子是個可惡的孩子,或者責問對方孩子的父母是怎麼教育孩子的。你不妨先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重新思考一下此時期孩子的特點。但如果對方孩子的攻擊性太強,那你最好提醒孩子不要靠近他。在保護孩子的過程中,孩子自己也能想出保護自己的方法,比如會偷偷地去掐一下打了自己的孩子,或者偷偷地向他吐口水。這時你不要感到驚訝:“我的孩子怎麼會做這種事啊?”你要理解,這是孩子努力在攻擊性孩子的夾縫中求生存的表現。

此時期孩子們所表現出來的攻擊性,都只是一時的。你應該相信,有你耐心的誘導,有幼兒園老師的幫助,孩子一定會慢慢轉變的。

標籤:良好習慣 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