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方案

數學教學方案

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圓滿進行,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計劃。我們應該怎麼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教學方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教學方案

數學教學方案1

【教材分析】

認識釐米和用釐米量。重要的是讓學生了解長度單位—釐米的實際長度。並能夠在實際中應用。教材先説明尺子的用處,之後讓學生看着自己的小尺子,認識1釐米、2釐米……的長度。例1,是用尺子錄圖釘的長度。使學生初步感知1釐米的大致長度。例2.安排了讓學生錄一條線段和錄自己手指寬度的實際動手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清楚1釐米到底有多長。以加深學生對釐米的認識。例3.是量紙條的長度。使學生知道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通過例題和綜合應用練習。使學生初步學會量物體的長度。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本課的設計上。主要突出以下幾點:

1.順應學生認知規律。滲透學法。

本課認識I釐米和幾釐米。建立1釐米的長度概念。用釐米量三個知識點的教學。我都按照“觀察感知、操作成像、抽象概括、實踐創造”的模式進行。創設一系列的情境。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實踐,水到渠成地掌握新知。

2.教師指導學生操作細緻、到位。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協同活動。形成技能

3.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

【學情分析】

本節課學習長度單位釐米和用釐米錄。學生對物體的長度己有初步的認識。但這節課是認識長度單位的開始,必須藉助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豐富的感知材料幫助學生初步建立長度概念。

學會錄長度的基本方法。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

並能夠在實際中運用。教學難點是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建立1釐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篩得測最物體的.長度要用尺子,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概念。並學會用釐米錄比較短(整釐米長)的物體的長度。

2.在實際觀察和操作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習慣。初步感受知識來源於實踐並應用於實踐的觀點。

3.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慾。在數學學習活動中體驗數學活動充滿着探索與創造。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電腦課件、實物投影、學生尺子。學生指、比、找所用的卡片。

學生準備:學生尺子、剪刀、圖釘、線、寬I.釐米的白紙條、小棒、彩條卡片(黃彩條長8釐米。紅彩條長5釐米)、邊長是1釐米的小方塊、數字卡片、反饋牌等。

【教學過程】

一、問題引入

電腦顯示:兩條線段。一根長10釐米。豎放;另一根長11釐米。橫放。請同學們猜一猜。這兩條線段。哪根長?哪根短?

學生可能猜豎放的長。也可能猜兩根一樣長。

設問:用什麼辦法可以準確地知道它們的長度呢?

【設計意圖】:開課。通過比較線段的長短。使學生回憶己有的生活經驗,從而得出要知道物體的長度。需要用尺子最。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刻度尺教師提出問題,折導學生分組討論。

電腦顯示討論題:

1.拿出你們的尺子。認真觀察。比一比、找一找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2.關於這些共同點。你們想知道什麼?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參與到學生討論中。

3.學生彙報討論結果。

4.師生評價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天天使用的尺子入手。讓學生看一看、指一指、比一比、説一説、找一找。指導學生在生動愉悦的氣氛中學會觀察、學會分析。學會從變化多樣的表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質。同時也提供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的契機。便於學生進入積極探求新知的狀態中。

(二)認識釐米1.1釐米有多長?請大家嘗試着在尺子上指出來。

2.電腦顯示從0到1,從1到2.從2到3……每段的長都是I釐米。通過認真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總結出:每相鄰兩條較長的刻度線之間的長度都是1釐米。

3.從0到2.這兩條刻度線之間有幾釐米?從0到3呢?從0到5呢?你的尺子上一共有多少釐米?你是怎樣看出來的?你可得出什麼結論?

數學教學方案2

活動目標

1、 能用表象進行5以內數的加減運算,並能用語言表達運算過程。

2、發展表象思維。

活動準備

1、材料:塑料小動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數字卡。加減法圖意的圖片卡。印章。

2、環境創設:在數學區放置以上材料,讓幼兒操作擺弄,進行探索和複習鞏固活動。

活動過程:

1、操作。

(1)實物操作。讓幼兒用塑料小動物、雪花片等物品進行加減運算,並用相應的數字卡表示計算結果。如計算三隻小白兔與二隻小灰兔合起來是幾隻小兔?

(2)看圖計算。讓幼兒根據圖意進行加減運算。要求幼兒先講述圖意,然後再計算結果。

注意:提供的圖意要有不同的加減法的表述方法。如加法,有的是計算兩個盤子裏的水果合起來是幾個。有的是幾個小孩在玩,又走來了幾個,……。

2、討論。

(1)出示直觀教具幫助幼兒理解加減法的含義。

(2)教師口編應用題,幼兒用表象計算,並説出計算過程。

(3)幼兒口頭編應用題。

3、複習。

幼兒用動物、水果等印章製作加減法的`圖片卡,並解答同伴製作的卡片上的加減題。

數學教學方案3

一、指導思想:

使學生在九年義務會計數學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作為未來公民所必要的數學素養,以滿足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需要。具體目標如下。

1.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本質,瞭解概念、結論等產生的背景、應用,體會其中所藴涵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以及它們在後續學習中的作用。通過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

2.提高空間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論證、運算求解、數據處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數學地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包括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表達和交流的能力,發展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

4.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力求對現實世界中藴涵的一些數學模式進行思考和作出判斷。

5.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形成鍥而不捨的鑽研精神和科學態度。

6.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從而進一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會計唯物主義世界觀。

二、教材特點:

我們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A版)》,它在堅持我國數學會計優良傳統的前提下,認真處理繼承,借籤,發展,創新之間的關係,體現基礎性,時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到,具有如下特點:

1.“親和力”:以生動活潑的呈現方式,激發興趣和美感,引發學習激情。

2.“問題性”:以恰時恰點的問題引導數學活動,培養問題意識,孕育創新精神。

3.“科學性”與“思想性”:通過不同數學內容的聯繫與啟發,強調類比,推廣,特殊化,化歸等思想方法的運用,學習數學地思考問題的方式,提高數學思維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時代性”與“應用性”:以具有時代性和現實感的素材創設情境,加強數學活動,發展應用意識。

三、教法分析:

1. 選取與內容密切相關的,典型的,豐富的和學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創設能夠體現數學的概念和結論,數學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數學應用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引發學生“看個究竟”的衝動,以達到培養其興趣的目的。

2. 通過“觀察”,“思考”,“探究”等欄目,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動,切實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

3. 在教學中強調類比,推廣,特殊化,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儘可能養成其邏輯思維的習慣。

四、學情分析:

1、基本情況:12班共 人,男生 人,女生 人;本班相對而言,數學尖子約 人,中上等生約 人,中等生約 人,中下生約 人,後進生約 人。

14班共 人,男生 人,女生 人;本班相對而言,數學尖子約 人,中上等生約 人,中等生約 人,中下生約 人,後進生約 人。

2、兩個班均屬普高班,學習情況良好,但學生自覺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學中需時時提醒學生,培養其自覺性。班級存在的最大問題是計算能力太差,學生不喜歡去算題,嫌麻煩,只注重思路,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重點在於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同時要進一步提高其思維能力。同時,由於國中課改的原因,高中教材與國中教材銜接力度不夠,需在新授時適機補充一些內容。因此時間上可能仍然吃緊。同時,其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學時只能注重基礎再基礎,爭取每一堂課落實一個知識點,掌握一個知識點。

五、教學措施: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數學活動、故事、吸引人的課、合理的要求、師生談話等途徑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在主觀作用下上升和進步。

2、注意從實例出發,從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運用對比的方法,反覆比較相近的概念;注意結合直觀圖形,説明抽象的知識;注意從已有的知識出發,啟發學生思考。

3、加強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善於分析問題的習慣,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會計。

4、抓住公式的推導和內在聯繫;加強複習檢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題的分析,講清解題的關鍵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5、自始至終貫徹教學四環節,針對不同的教材內容選擇不同教法。

6、重視數學應用意識及應用能力的培養。

六、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時間

內容

重點、難點

第1周

2.12~2.18

5

算法與程序框圖(2)

基本算法語句(3)

理解算法的含義。理解程序框圖的三種基本邏輯結構。理解5種基本的算法語句。

第2周

2.19~2.25

5

算法案例(6)

第一章小結

4個典型的算法案例,體會算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體現的特點

第3周

2.26~3. 4

5

隨機抽樣(5)

學會簡單隨機抽樣方法,瞭解分層和系統抽樣方法。正確理解隨機性樣本隨機性的。

第4周

3. 5~3.11

5

用樣本估計總體(5)

學會列頻率分佈表、畫頻率分佈直方圖等。學會計算數據標準差。會用樣本估計總體

第5周

3.12~3.18

5

變量間的相互關係(4)

第二章小結

利用散點圖直觀認識兩個變量之間的線性關係。瞭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會根據公式建立線性迴歸方程。變量之間相關關係。

第6周

3.19~3.25

5

隨機事件的概率(3)

古典概念(2)

瞭解頻率的穩定性。正確理解概率的意義。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計算公式。難點:設計和運用模擬方法近似計算概率。

第7周

3.26~4.1

5

幾何概型(2)

第三章小結

體會隨機模擬中的統計思想:用樣本估計總體。難點:把求未知量的問題轉化

第8周

4.2~4.8

5

任意角和弧度制(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數(3)

瞭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能進行弧度與角度的互化。任意角三角函數的定義。

第9周

4.9~4.15

5

三角函數的誘導公式(2)

三角函數圖象與性質(4)

誘導公式的探究。運用誘導公式。 三角函數的圖象及其性質。函數思想。

第10周

4.16~4.22

期中複習及考試

第11周

4.23~4.29

5

函數y=Asin(ωx+φ)的圖象(2)、三角函數模型的簡單應用(2)

用參數思想討論圖象的變換過程。用三角模型解決一些具有周期變化規律的實際問題。難點:實際問題抽象為三角函數模型

第12周

4.30~5. 6

5

五一放假

第13周

5. 7~5.13

5

平面向量的實際背景及基本概念(2)、平面向量的線性運算(2)

向量的概念。相等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幾何表示。向量加、減法的運算及幾何意義。向量數乘運算及幾何意義。

第14周

5.14~5.20

5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座標表示(2)

平面向量的數量積(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會用平面向量數量積的表示向量的模與夾角。

第15周

5.21~5.27

5

平面向量的應用舉例(2) 第一二章複習

用向量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向量方法解決幾何問題的“三步曲”。

第16周

5.28~6.3

5

兩角和與差的正弦、餘弦和正切公式(4)

探索和交流,導出11個三角公式。難點:兩角差的餘弦公式的探索與證明。

第17周

6.4~6.10

5

簡單的三角恆等變換(3)

第三章小結(1)

以11個公式為依據,推導和差化積、積化和差等公式,會進行三角變換。

第18周

6.11~6.17

5

期末複習

分章歸納複習+3套模擬測試

第19周

6.18~6.24

5

期末複習

第20周

5

複習及期未考試

數學教學方案4

新的學年開始了,為了搞好本學期的數學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在課堂上有的放矢,特定數學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情分析

本班的這些學生來自周圍的自然村及社區。他們大部分天真活潑,有禮貌守紀律。也有一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習慣,如上課做小動作,不主動回答問題等。通過入學測評,發現有幾個學生學習較差,認知能力較弱。

二、教材分析

本冊內容包括: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

這冊教材的數與代數領域,首先聯繫實際情景認識10以內的數,感受加法和減法的含義,學習10以內的加減法。在此基礎上,認識11——20各數,理解它們的實際意義,並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除此之外,還安排了兩方面內容:一是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知道這些形體的名稱;二是把求和、求剩餘的實際問題與計算學習相結合,使學生感受數學問題來源於現實生活,學習數學可以解決日常生活中常見內的一些問題。

空間與圖形領域,一方面利用生活經驗,認識長短、高矮、寬窄、厚薄,初步建立長度觀念;另一方面,通過實物、模型辨認長方體、圓柱和球,初步感知這些幾何體的特徵;再一方面,結合具體情景,

初步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等位置關係。

統計與概率領域。一方面,通過“分一分 ”初步學習把物體按某種標準分類;另一方面,結合具體的問題情景,學習收集和整理數據的簡單方法,認識簡單的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體會統計的價值。

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教材注意結合上述三個領域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在活動中加深對有關教學內容的體驗,聯繫現實情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應用所學知識加以解決。全冊教科書安排了兩次實踐活動:《大蒜有幾瓣》,結合10以內數的認識和計算安排了《找找周圍的數》《大蒜有幾瓣》。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1) 結合現實場景,經歷數數並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聯繫實際問題認識加法和減法,探索10以內的加、減法以及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相應的加、減計算,能應用所學的計算解決簡單的求和與求剩餘的實際問題。

※認、讀、寫20以內的數,會用20以內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知道20以內數的組成,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初步知道幾和第幾,初步學會用數表示事物的順序。

※認識數0,體會0的含義,知道0在生活中的一些簡單應用。 ※認識符號,〈、〉、和=的含義,能夠用符號或詞語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

※瞭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能正確、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

20以內的進位加法,以及相應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初步感受簡單的估算方法。

※初步學會解決把兩部分合起來求一共多少或從總數裏去掉一些求還剩多少的簡單實際問題。

※能判斷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體輕重。

※能探索一些簡單現象中隱含的規律。

(2)在具體情景中認識長短、高矮;聯繫生活經驗初步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等方位;通過觀察、比較,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能比較簡單物體的長短和高矮。

※聯繫生活經驗,在具體情景中認識上下、前後等方位,能用學過的方位詞描述簡單的物體位置關係。

※能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並在活動中初步感知他們的基本特徵。

(3) 聯繫具體情景,經歷把物體進行分類和整理的過程,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簡單的象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能根據物體的用途、形狀、顏色或其他的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整理。

※初步體會收集、整理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簡單的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表示分類整理後的數據。

2、數學思考方面。

(1)在認數過程中建立初步的數感,發展初步的思維能力。在數

物體個數的活動中,認識數的含義,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簡單的事物;在操作學具的活動中感受數的組成,具有初步的“分”與“合”的思想發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減法含義以及探索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通過分析實際問題中的簡單數量關係,選用恰當的方法進行計算,初步學會有根據的思考;通過對10以內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計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嘗試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初步感受思維活動的條理性、靈活性。

(3)在認識常見幾何體的活動中,感知物體的形狀、大小等特徵,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4)在把不同物體分類整理的`過程中,培養初步的觀察、比較能力,初步體會統計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初步培養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識。

(5)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簡單的分析、推理,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實際情景和問題,發展簡單的合理推理和演繹推理能力。

3、解決問題方面。

(1)能用20以內的數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簡單事物。

(2)初步學會從實際生活和顯示情景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並聯系已經掌握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的一些不同方法。

(3)能與同學交流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方法,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4、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教師的幫助與鼓勵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好奇與興趣,有喜歡數學學習的情感體驗。

(2)在數學探索活動中,體驗數學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數學思考的價值。

(3)能在教師與同學的幫助下,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一些困難,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初步具有學好數學的信心,初步具有獨立思考並獲得數學知識的體驗。

三、教學重難點

這一冊的重難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數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是學生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因此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四、教學措施

教學任務保障:

認真學習教育理論,積極參加教研活動,根據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設計知識發生、發展的全過程,有一條清晰的邏輯教學思路,讓學生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讓學生有成功感。

優生措施:做好優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定時開座談會,培養他們良好的品質和意志,克服驕傲自滿情緒,始終保持清醒頭腦,輕裝上陣。在教學中設計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景,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與動機。儘量選擇設計現實的、開放式的學習活動,讓他們通過活動,獨立思考、相互交流,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為他們提供充足的創造與探索的空間,釋放創造潛能。

數學教學方案5

一、指導思想:

準確把握《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的各項基本要求,立足於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注重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立足學生的實際,不斷研究數學教學,改進教法,指導學法,奠定立足社會所需要的必備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着力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運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奠定他們終身學習的基礎。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1、基本情況:高二(1)班共46人,男生21人,女生25人;高二(2)班共50人,男生21人,女生29人。

高二數學教學計劃2、所教的兩個班是文科班。經過上學期的教學,發現這兩個班的學生對數學學習各不相同。其中,高二(1)班數學學期興趣較為濃厚。我覺得對於象我們地方性學校來説,這個班的數學成績以及整體水平情況還算可以,上學期數學期末考試有72分。分析原因:這個班的學生學習氣氛濃厚,有良好的班風學風,有你追我乾的競爭精神,同時有一批思維相當靈活的學生。而高二(2)班的數學學習較為一般,有些學生自覺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學中需時時提醒學生,培養其自覺性;有些學生對自己學習數學的信心不足,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夠,學習上只滿足完成老師,同時,所學的數學基礎知識薄弱,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基本方法掌握得不夠紮實,靈活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差,只會模仿解決一些簡單問題,不能舉一反三,題目稍微有點變化就束手無策。

三、教學目標

針對以上問題的出現,在本學期擬訂以下目標和措施。其具體目標如下:

1、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本質,瞭解概念、結論等產生的背景、應用,體會其中所藴涵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以及它們在後續學習中的作用。通過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

2、提高空間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論證、運算求解、數據處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數學的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表達和交流的能力,發展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

4、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力求對現實世界中藴涵的一些數學模式進行思考和作出判斷。

5.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形成鍥而不捨的鑽研精神和科學態度。

四、教法分析:

1、選取與內容密切相關的,典型的,豐富的和學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創設能夠體現數學的概念和結論,數學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數學應用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以達到培養其興趣的目的。

2、通過觀察,思考,探究等欄目,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動,切實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

3、在教學中強調類比,推廣,特殊化,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儘可能養成其邏輯思維的習慣。

五、教學措施:

1、抓好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益。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主要環節,因此,抓好課堂教學是教學之根本,是提高數學成績的主要途徑。

①紮實落實集體備課,通過集體討論,抓住教學內容的實質,形成較好的教學方案,擬好典型例題、練習題。

②加大課堂教改力度,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最有效的學習是自主學習,因此,課堂教學要大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逐步形成知識體系,提高能力。同時要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從而提高數學素養,並大面積提高數學成績。

2、加強課外輔導,提高競爭能力。 課外輔導是課堂的有力補充,是提高數學成績的有力手段。

①加強數學數學競賽的指導,提高學習興趣。

②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全方面提高他們的數學能力,特別是自主能力,並通過強化訓練,不斷提高解題能力,使他們的數學成績更上一層樓。

③加強對雙差生的輔導。雙差生是一個班級教學成敗的關鍵,因此,我將下大力氣輔導雙差生,通過個別或集體的方法進行耐性教學,從而使他們的紀律以及數學成績有一定的進步。

3、搞好單元考試、階段性考試的分析。

學生只有通過不斷的練習才能提高成績,單元考試、階段性考試是最好的練習,每次都要做好分析,並指導學生糾錯。在分析過程中要遵循自主的思維習慣,使學生真正理解。

六、教學進度安排

周 次


課時


內 容


備註


第1周


5


變化率問題


導數的概念


選修1-1第三章


第2周


5


導數的幾何意義


導數的計算



第3周


5


導數在研究函數中的應用



第4周


5


生活中的優化問題舉例



第5周


5


迴歸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應用


選修1-2


第6周


5


獨立性檢驗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應用



第7周


5


合情推理與演繹推理



第8周


5


直接證明與間接證明



第9周


5


數系的擴充和複數的概念



第10周



複數代數形式的四則運算



第11周


5


複習



第12周


5


模塊考試


五一放假


第13周


5


流程圖、結構圖



第14周


5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關性質


選修4-1


第15周


5


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



第16周


5


圓錐曲線性質的探討



第17周


5


座標系


選修4-4


第18周


5


曲線的參數方程


圓錐曲線的參數方程



第19周


5


直線的參數方程


漸進線與擺線



第20周


5


選修1-2、1-2複習



第22周


5


選修4-1、4-4複習



第21周


5


學業水平測試


期末考


數學教學方案6

教學目標:

1.在自主探索中探究出兩步乘法應用題的數量關係,並能應用兩步乘法解決相關的生活問題。

2.能從多個角度解決同一個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思維。

3.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正確分析數量關係,能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相關的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數量關係,找出解決問題的間接信息靈活解決問題。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預案:

一、情景引入激活思維

1、引言

教師介紹學校體操比賽活動情況。相機解釋“橫隊”、“縱隊”“方陣”等詞。

2、收集數學信息

引導學生看主題圖,找出數學信息。教師把收集到的信息寫在黑板上。

每行有10人,有8行。有3個方陣。

3、提出問題

根據收集的數學信息提出問題。

教師把提出的問題寫在黑板上。(1個方陣有多少人?)

[教學預設]:學生可能提出:每個方陣有多少人?2個方陣有多少人?3個方陣有多少人?3個方陣比一個方陣多多少人?等等。

4、解決問題。

首先引導學生獨立解決每個方陣有多少人?

5、彙報交流互相評價

學生彙報時候要説清楚思考的過程,即怎樣想的,怎樣列式的。

[教學預設]學生已經學過用一步乘法算式解決問題,看到主題圖後會很快收集到數學信息,學生也能清楚表達出思考的過程,如下:

(1)、10×8=80(人)表示求8個10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2)、8×10=80(人)表示求10個8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7、總結學習方法

師生加以提煉學習方法:讀----想----做----説,總結解決問題的思路。

8、揭示課題。

(本環節設計意圖運用學過的一步乘法算式引入新課,瞭解學生思維的基礎,激活學生思維。然後經過總結學習方法,表述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思考過程來規範學生的解題思路,為下一步的探究做好充分準備。)

二、探究新知訓練思維

1、出示剛才提出的問題:每個方陣有8行,每行有10人。3個方陣有多少人?

2、思考解決方法

(1)獨立列式,

(2)在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組長統計:本組有幾種計算方法)

(3)全班交流評價

[教學預設]學生的解決策略可能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10×8=60(人)80×3=240(人)

第二種:8×10=60(人)80×3=240(人)

第三種:8×3=24人24×10=240人

第四種:10×3=30人30×8=240人

第五種:80×3=240人

第六種:10×8×3=240人或者8×10×3=240人

預設處理:根據學生的.回答與解釋,教師相機用課件演示學生思考過程,利用課件的直觀效應幫助中下水平學生渡過思維困區。黑板上去掉相同的做法,展示不同的算式。比較每種方法有什麼不同,引導學生髮現最簡單的方法。基本方法鼓勵全體學生都嘗試做一做。

3、課堂小結

(本環節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讀、想、做、説等解決問題的思路中,做到先思後説,能用完整的句子表達,能正確使用數學語言,注意嚴密規範把解題的內在思維過程,變為外在的表現形式,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解題過程中思維的有序性和合理性,體驗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三、鞏固應用發展思維

1、課本中的做一做學生獨立試做

(設計意圖:做一做的練習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並且體現瞭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通過這道題引導學生利用學會的思維方式,掌握了的解決問題的策略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能判斷出學生掌握新知的情況。)

2、補充問題並解答:

小青有兩本相冊,每本有24頁,每頁可以放4張照片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初步應用分析、綜合的邏輯思維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邏輯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數學教學方案7

一、學期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基礎知識的培養要求:

(1)瞭解角的相關概念及垂直的概念.

(2)瞭解平面直角座標系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數和它的圖象,並會求解析式.

(3)瞭解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並應用其解題.

(4)會解二元一次方程組,能根據具體問題中的數另關係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組並求解。

(5)瞭解確定事件與不確定事件的概念,並會判定哪些是確定事件或不確定事件。

(6)瞭解正整數冪的運算性質並會運用它們運算.

(7)瞭解單項式與多項式,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法則

(8)瞭解三角形的內角、外角及其外角等相關概念.

(9)瞭解圓的相關概念並會畫圓.

2、基本技能、能力的培養要求:

(1)、學會利用轉化的思想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能力。

(3)、培養學生分類的數學思想,學會類比的數學觀念。

(4)、體驗數形結合思想方法。

(5)、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課堂效率。

(6)、培養推理論證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作為課堂教學的首要目標,將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作為變革的重點,將小組活動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形式,給學生更多的參與機會,積極進行自助互助學習型課堂和“五三”優質高效課堂教學。

2、要體現 “345”優質高效課堂和“五三”教學模式的基本原則和要求的相關內容。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作為課堂教學的首要目標。

3、體現“三為主”原則:以學為主、以練為主、以賽為主。倡導“三自主”原則: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主交流。鼓勵“三動”:動腦、動手、動口。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驗數學源於生活,同時又反作用於生活,感受數學的嚴謹性和準確性。

2、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3、對學生進行愉快教育,通過 “345”優質高效課堂和“五三”教學模式教學,使學生形成人人樂學的濃厚學習氛圍。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基礎知識分析

通過半年的學習,學生的能力發展水平、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都有一定的提高,但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距,普遍存在着優秀生、中程生、必培生三部分學生。

一部分同學基礎好,學習興趣濃厚,因而能夠自覺地進行學習。成績較理想,這部分同學有:

一部分同學由於不是很努力,學習方法上不恰當,或者由於其它一些別的原因,使成績處於中游水平,這些同學有:

也有一部分同學基礎知識掌握差,覺悟差些,自我約束力差,致使學習成績不理想,成為必培生。這部分同學有:

2、學生的能力發展水平

學生的能力發展水平包括多方面,如計算能力、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等,學生年齡小,知識淺薄,分析能力較差,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加以引導。

3、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方法

本級學生有一部分學習上認真刻苦,邏輯思維能力強,能主動學習,不懂就問,這部分學生一般比較優秀;但一部分學生基礎差,幹勁不足,課前不預習,上課開小差,課後不復習,抄襲作業,沒有上進心,針對他們,需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改進新的教學方法。

三、教材分析

1、本學期講授的章節及篇章

第9章:角

9.1角的表示 9.2角的比較 9.3角的'度量 9.4對頂角

9.5垂直

第10章:平行線

10.1同位角 10.2平行線和他的畫法 10.3平行線的性質10.4平行線的判定

第11章:圖形與座標

11.1怎樣確定平面內的位置 11.2平面直角座標系 11.3直角座標系中的圖形 11.4函數與圖像 11.5一次函數和它的圖像

第12章:二元一次方程組

12.1認識二元一次方程組 12.2向一元一次方程轉化12.3圖像的妙用 12.4列方程組解應用題

第13章:走進概率

13.1天有不測風雲 13.2確定事件與不確定事件 13.3可能性的大小 13.4概率的簡單計算

第14章:整式的乘法

14.1同底數冪的乘法與除法 14.2指數可以是零和負整數嗎 14.3科學計數法 14.4積的乘方和冪的乘方 14.5單項式的乘法 14.6多項式乘多項式

第15章:平面圖形的認識

15.1三角形 15.2多邊形 15.3多邊形的密鋪 15.4圓的初步認識 15.5用直尺和圓規作圖

2、基礎知識的內容

第9章:角:主要講角的基本概念、性質、垂直的概念。

第10章:平行線:主要講解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

第11章:圖形與座標:主要講平面直角座標系和一次函數.

第12章:二元一次方程組:主要講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及其應用.

第13章:走進概率:主要講確定事件與不確定事件及概率的簡單計算

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主要講冪的性質及單項式與多項式乘法.

第15章:平面圖形的認識:主要講三角形與多邊形的概念及圓的初步認識.

3、學生基本能力和技能的培養

(1)、經歷觀察、猜想、驗證、演算、歸納等數學活動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觀察、實驗、歸納等 探究過程,逐步培養學生數學建模的思想,體現數形結合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常用方法。

4、學科德育內容

學會用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闡述教學內容,揭示數學中的辨證關係,並指出數學應用於實踐以及它在生活和科學領域的廣泛應用,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5、本學期教材的重點與難點

第9章:角

重點:對頂角及垂直的概念的理解與應用

難點:對頂角及垂志的應用

第10章:平行線

重點: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

難點: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

第11章:圖形與座標

重點:一次函數和它的圖像

難點:一次函數的應用

第12章:二元一次方程組

重點: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與應用

難點: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應用

第13章:走進概率

重點:確定事件與不確定事件及概率的簡單計算

難點:概率的計算

第14章:整式的乘法

重點:冪的性質及整式的乘法

難點:冪的性質

四、教學研究內容

1、教學研究重點

(1)、研究角.平面直角座標系的概念,能進行整式的乘法運算

(2)、對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定理的探索和運用

(3)、研究二元一次方程組概念及其的應用

數學教學方案8

教學內容解析

《算法初步》是新課程改革中新增加的內容,算法不僅是數學及其應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計算機科學的重要基礎.算法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算法思想不僅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也成為現代人應具備的一種基本數學素養.在以前的學習中,雖然沒有出現算法這個名詞,但實際上在數學教學中已經滲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比如説解方程,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等等,完成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驟,這就是算法思想。本節內容是在學習了算法的基礎知識上,探究古代典型的算法案例——輾轉相除法,鞏固算法三種描述性語言(算法步驟,程序框圖和程序語言),使學生對算法中的迭代思想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一方面以輾轉相除法為載體,使學生通過模仿,操作,探索經歷算法設計的全過程,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算法的基本思想,感受算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讓學生體會古代人對現代數學發展的貢獻。

教學目標設置

通過對輾轉相除法的探究,理解輾轉相除法的原理,鞏固算法的三種描述方法(算法步驟、程序框圖和程序設計語言)。要實現讓學生理解輾轉相除法原理的教學目標,莫過於讓學生參與到輾轉相除法求最大公約數的過程中,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摺紙實驗的分析,猜測、探究適當的數學結論或規律,給出解釋或證明,培養學生髮現、探究問題的意識;在案例解決的`過程中,既注重讓學生意識到數學中的算法是計算機編程的基礎,更注重要學生領會計算機程序設計的數學本質,深刻的領悟算法這一“機械化”數學思想,為學生將來適應信息社會的發展打好基礎。在學習古代數學家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的過程中培養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利用算法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培養理性的精神和動手實踐的能力;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合作的愉快和成功的喜悦。

學生學情分析

學習者為高二學生,好奇心強,思維活躍,學習算法有一定的積極性,對知識也較感興趣,同時已具備一定算法步驟,程序框圖,編制程序等基礎知識。但對輾轉相除法的原理不是很瞭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適時引導他們理解輾轉相除法求最大公約數的原理,理解其迭代的算法思想,從而能夠理解和運用兩種循環結構表達輾轉相除法,而這也恰恰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可以通過觀察,討論,思考,分析,動手操作,自己探索,合作學習等多種手段突破難點。

教學策略分析

以問題為載體,用問題序列為學生提供探究算法案例——輾轉相除法的空間,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和發展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採用啟發式,並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這有利於學生掌握從現象到本質,從已知到未知逐步形成概念的學習方法,有利於發展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問題

問題1:求下列每組數的最大公約數

(1)22與6

(2)28與12

師:我們都是利用短除法找公約數的方法來求最大公約數,那麼如果是求下面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呢?

問題2::求8251與6105的最大公約數

設計意圖:問題1從學生已有認知結構出發,引出本節課所要探究內容。問題2學生用已有知識處理比較困難,激發學生探究興趣,目的是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研究內容的必要性。

(二)探究問題

學生活動:將學生分為兩個小組,第一小組每位學生面前有一張長為22cm,寬為6cm的長方形紙;第二組每位同學面前有一張長為28cm,寬為12cm的長方形紙。

問題3:

(針對於第一組同學)

給一張長為22cm,寬為6cm的長方形紙,先將短邊往長邊上折,得到一個正方形,將其裁掉之後繼續將短邊往長邊上折,一直到最後剩下的是正方形為止,問:最後得到的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

(針對於第二組同學)

給一張長為28cm,寬為12cm的長方形紙,先將短邊往長邊上折,得到一個正方形,將其裁掉之後繼續將短邊往長邊上折,一直到最後剩下的是正方形為止,問:最後得到的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

設計意圖:通過實驗操作,讓學生手腦並用,想一想,動一動,給他們以充足的動手實踐機會,讓他們在動手探索的過程中去把握知識,使學生直觀感知輾轉相除法.

問題4:(1)通過實驗你有什麼發現?

(2)請將上述過程用算式表示出來。

課件展示:利用多媒體展現第一小組的摺紙過程,讓學生再次感受長邊變短邊,短邊變長邊輾轉相除的過程。

學生討論

22-6=16 22=6×3+4

16-6=10 6=4×1+2

10-6=4 4=2×2

6-4=2

4-2=2

設計意圖:學生討論

(一)體現出更相減損術的算法過程,教師可以適當引導,為下節課埋下伏筆。學生討論

(二)體現出輾轉相除法的算法過程,引出本節課教學內容。從直觀到抽象,從具體實驗到數學模型,師生共同完成對新知的探索。

問題5:

設問(1):從數學式子出發,説明為什麼22與6的公約數就是4與2的公約數?

設問(2):反過來,為什麼4與2的公約數就是22與6的公約數?

設計意圖:通過此例讓學生體會輾轉相除法的原理,從而幫助學生突破本節課的第一個難點——理解輾轉相除法求最大公約數的原理。

問題6:如何求得8251與6105的最大公約數?

設計意圖:進一步鞏固學生對輾轉相除法的認識,承上啟下,順利過渡。

問題7:剛才我們既求得了兩個較小數的最大公約數,又求得了兩個較大數的最大公約數,那麼我們可以用輾轉相除法解決哪一類問題呢?

生:求任意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

問題8:給出任意兩個正整數m、n,設計一個求它們的最大公約數的算法。

設計意圖:從具體實例到一般情形,師生初步分析,利用輾轉相除法產生一列數,這列數從第三項開始,每項都是前兩項相除所得的餘數,餘數為0的前一項,即是#FormatImgID_2#與的最大公約數。

問題9:輾轉相除法的關鍵步驟是哪種邏輯結構?

生:循環結構

學生活動:兩個小組的學生分別用當型循環結構和直到型循環結構寫算法步驟,畫程序框圖和編寫程序語言,並選派代表演示其程序框圖及程序語言。

直到型循環結構程序框圖如下圖: 當型循環結構的程序框圖如下圖:

直到型循環結構程序語言: 當型循環結構程序語言:

INPUT m,n INPUT m,n

DO r=1

r=m MOD n WHILE r>0

m=n r=m MOD n

n=r m=n

LOOP UNTIL r=0 n=r

PRINT m WEND

END PRINT m

END

設計意圖:教師適當提示,使得程序設計水到渠成,通過兩組同學的交流合作,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突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體會迭代的算法思想,同時也突破了本節課的第二個難點——理解和運用兩種循環結構表達輾轉相除法。

(三)上機操作

學生活動:派一名同學將程序輸入電腦,由下面其他同學隨意給出兩個數求其最大公約數,檢驗程序是否正確。

設計意圖:通過計算機演示,讓學生感受算法研究的價值,認識到計算機是人類征服自然的一種有力工具。

(四)歸納小結

問題8: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請學生談談體會與收穫.

設計意圖:學生對知識歸納的同時,提醒學生重視研究問題的過程及其中所藴涵的數學思想.

(五)佈置作業

求462、546、1001的最大公約數。

設計意圖:

再次鞏固本節課所學內容。

數學教學方案9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三角函數這一章裏最重要的一節課,它是本章的基礎,主要是從通過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數的生成過程,從而很好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數的定義。在《課程標準》中:三角函數是基本初等函數,它是描述週期現象的重要數學模型,在數學和其他領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課程標準》還要求我們藉助單位圓去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數(正弦、餘弦、正切)的定義。

二、學生學情分析

我們的課堂教學常用“高起點、大容量、快推進”的做法,忽略了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以騰出更多的時間對學生加以反覆的訓練,無形增加了學生的負擔,泯滅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雖然刻意地去改變教學的方式,但仍太多舊時的痕跡,若為了新課程而新課程又會使得美景變成了幻影,失去新課程自然與清純之味。所以如何進行《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的教學設計就很值得思考探索。如何讓學生把對國中鋭角三角函數的定義及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識遷移到學習任意角的三角函數的定義中?

三、教學目標

1.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數的定義;

2.從任意角的三角函數的定義認識其定義域、函數值的符號;

3.能初步應用定義分析和解決與三角函數值有關的一些簡單問題。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任意角三角函數的定義。

2.教學難點:正弦、餘弦、正切函數的定義域。

五、教學過程

第一部分——情景引入

問題1:如圖是一個摩天輪,假設它的中心離地面的高度為,它的直徑為2R,逆時針方向勻速轉動,轉動一週需要360秒,若現在你坐在座艙中,從初始位置OA出發(如圖1所示),過了30秒後,你離地面的高度為多少?過了45秒呢?過了秒呢?

【設計意圖】:高中學生已經具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和一定的科學知識,因此選擇感興趣的、與其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素材,此情景設計應該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發生發展的理解。這個數學模型很好融合國中對三角函數的定交,也能放在直角座標系中,很好地將鋭角三角函數的定義向任意角三角函數過渡,揭示函數的本質。

第二部分——複習回顧鋭角三角函數

讓學生自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過了30秒後,你離地面的高度為多少?”

【分析】:作圖如圖2很容易知道:從起始位置OA運動30秒後到達P點位置,由題意知,作PH垂直地面交OA於M,又知MH=,所以本問題轉變成求PH再次轉變為求PM。要求PM就是回到國中所學的解直角三角形的問題即鋭角的三角函數。

問題2:如圖建立直角座標系,設點,能你用直角座標系中角的終邊上的`點的座標來表示鋭角的正弦函數的定義嗎?能否也定義其它函數(餘弦、正切)?

【學生自主探究】:

問題3:改變終邊上的點的位置,這三個比值會改變嗎?為什麼?

【分析】:先由學生回答問題,教師再引導學生選幾個點,計算比值,獲得具體認識,並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質證明。

【設計意圖】:讓學生深刻理解體會三角函數值不會隨着終邊上的點的位置的改變而改變,只與角有關係。

通過摩天輪的演示,讓學生感受到第一象限角的正弦可以跟鋭角正弦的定義一樣。第四部分——給出任意角三角函數的定義

如圖3,已知點為角終邊上的點,點到頂點的距離為R,則:

【分析】:讓學生通過剛才的模型進一步體驗任意角三角函數的定義要點:點、點的座標、點到頂點的距離。

問題4:當摩天輪的半徑R=1時,三角函數的定義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數學教學方案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狀以及特徵。

2、通過學生動手拼一拼、擺一擺七巧板,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能辨認和區別這兩種物體。

教學重難點: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形狀以及特徵

教法設計:

引導觀察,動手操作,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

1、長方形的特點。出示一個長方形?讓學生説長方形的特點。結論?長方形有四條邊?是長長的。

2、正方形的特點。出示一個正方形?讓學生説正方形的特點。結論?正方形有四條邊?是方方的、正正的。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第7頁練習一第6題。

仔細觀察,用那個物體能畫出左邊的圖形?圈一圈。

2、第7頁練習一第7題。

出示長方體,誰來説一説:長方體有幾個面?

各個面分別是什麼圖形?

是不是長方體的每個面大小、長短都一樣呢?

3、第6頁練習一第4題。

昨天我們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圖形,拼出了自己喜歡的圖案,今天我們繼續來玩拼一拼的遊戲。

動手。彙報。

三、鞏固新知

第7頁練習一第8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第二單元20以內的退位減法

十幾減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計算十幾減9。

2.培養學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學過程

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號裏填上適當的數。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書P10的圖。

引導學生看圖,提問:誰能説一説這幅圖的.意思?(有15個氣球,買了9個,還有幾個?)

想一想,用什麼方法計算?該怎樣列式?學生思考回答後,教師板書:15—9=

提問:如果沒有圖,要算15減9等於幾,該怎樣想?

(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互相商量。教師可提示學生聯繫舊知識進行計算。)

學生彙報討論結果,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

(1)9加6得15,15減9等於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減9等於6;

(3)10減9等於1,l加5等於6;

(4)15減5等於10,再減4等於6。

教師對學生的不同想法,應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多思考。進一步提問:這麼多的想法都

是對的,那麼你覺得哪一種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勵學生用想加算減的方法:想9加幾得15,15減9得6)同時板書得數“6”。

2.小朋友玩套圈遊戲,投了14個圈,有9個沒套中,套中了幾個?

提問:

(1)要求套中了幾個,該怎樣列式?(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14—9=)

(2)得多少?怎樣想的?教師板書得數“5”。

3.小結: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什麼內容?(十幾減9)教師板書課題。

該怎樣計算這些題目呢?教師指題,引導學生總結出想加算減的方法,同時也鼓勵學生可選擇自己喜愛的方法進行計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P10“做一做”第1題。

讓學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擺一擺,邊操作邊小聲地説想的過程。然後指名説,再在方框裏填上數。

2.完成教科書P10“做一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

3.完成教科書P10“做一做”第3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再任指幾題,讓學生説一説最喜歡用什麼方法計算。

四、課堂練習

1.完成教科書P11練習二第1、2題。

2、十幾減9的練習課

數學教學方案11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了解乘法的含義,幫助學生了解相同數連加用乘法算式來表示更簡便。

2 使學生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重點:乘法算中各部分的名稱的認識。

教學準備綵球圖、小鴨圖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計算下面各題。

2+2+2= 3+3+3= 4+4= 5+5+5+5=

1.讓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後請一人口説答案。

2.讓學生觀察各個算式中的加數有什麼特點?(加數相同)

教師:像這樣幾個相同數連加,我們還可以寫成另一種形式,我們今天繼續學習的新知識乘法。(教師板書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二)

二、探究新知

教學例2。

(1)出示綵球圖

依次出示3束氣球圈,出示一束時,教師問:一束有幾個氣球?(5個)

再出示一束時,問:有幾個5?(2個5)

當出示第三束時,問:現在共有幾個5?(3個5)

要求3束共有多少個氣球?用加法和乘法分別應該怎樣列式?

學生分2人一組進行討論。

教師把學生討論的結果出示:(用加法算:5+5+5=15,用乘法算:53=15或35=15。)列完算式,讓學生把乘法算式讀一遍。

(2)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因數 因數 積 (邊板書邊跟老師齊讀並牢記)

教學例3

出示小鴨圖

指導學生看清圖意,明確求一共有幾隻小鴨?

要求用兩種方法求,指名一學生板演。

校對答案。

體會並小結:用乘法算式表示簡便!

三.練習鞏固

做一做

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同桌校對。

2.練習九第5題

要求同桌小朋友合作完成:(1)兩人各選1小題,獨立完成。

(2)互説圖表示的.意思和算式的意義。

練習九第6題

寫出乘法算式,指名學生上台板演。

以開小火車的形式讀出乘法算式。

3.練習九第7題

學生獨立完成,校對,並個別説説為什麼這樣寫?

文字題:(1)3個8相加,和是多少?

(2)一個因數是8,另一個因數是3,積是多少?

(3)兩個因數都是5,積是多少?

要求,列出算式,不計算結果。

練習九第十一題

指導學生看清圖意,以72為例解釋

學生獨立完成,並説説這樣做?

四.作業:

1 練習九第9、10題

2.《隨堂練習》

數學教學方案12

活動目標:

1.通過使用稱來測量體重,感知數字大小與輕重的關係。

2.開動腦筋、團結合作,用“耍賴”的方式使自己獲勝,體驗合作帶來的樂趣與成功感。

活動準備:

1.幼兒經驗:有過測量體重的經驗,知道稱的正確使用方法。

2.材料準備:音樂、PPT、體重秤、沙桶、玩具箱、沙包、書、積木和獲勝者的獎牌等。

活動過程:

一、課程導入

小朋友們上午好,誰能告訴我剛才你們貼的這些數字是代表什麼意思?對是我們剛才測量的體重的數值。

小朋友們都會測量體重,也會讀出稱上的數字,我們一起來讀出每個小朋友體重是多少千克?

那我想問一問你們每個人的體重是一樣麼?能告訴老師哪個小朋友最重麼?讀出相應的數字。最輕的是哪個?讀出相應的數字。為什麼説這個小朋友是最重的,而這個小朋友是最輕的呢?

教師總結:也就是數字越大就越重,數字越小就越輕。

二、幼兒嘗試操作

1.每人選擇一件物品放在稱上稱重(通過對比最初體重使幼兒感知負重,可以增加重量,在選擇物品時選擇較重的方法)。

小朋友都知道人的體重在短時間內是不會增重的,要想讓自己的身體變得又高又重,小朋友就要多運動,多吃有營養的食物,要營養均衡。但是要注意不要發展成肥胖哦!

現在這名小朋友是你們當中最重的,現在有什麼辦法能讓你的重量超過他或者接近他的重量呢!

有點耍賴哦,但今天咱們玩的就是耍賴的遊戲。

2.小朋友們請仔細觀察一下週圍的物品,如果只允許你選擇一件來使自己增重,你要選擇什麼物品?為什麼?

有什麼辦法來比較幾件物品哪個重一些,哪些輕一些?

(1)已有經驗,積木比較重。

(2)大小,體積,多少。

教師選擇幾件物品,説明問題,請小朋友們過來試一試,認真的掂一掂。

告訴老師大的不一定沉,小的不一定輕,體積大的可能很輕,同樣的容器,也可能不一樣的重量哦,所以小朋友們,千萬不要被表面迷惑哦。

那老師有個問題要問了,如果遇到兩件物品的重量差不多,用什麼測量工具能夠告訴我們哪件物品輕一些,哪件物品重一些呢!對,就是稱,稱能告訴咱們更準確的重量。那麼小朋友就可以分別拿着這兩件物品到稱上,稱一稱。數字大的説明所拿物品就重一些,數字小的説明所拿物品就輕一些。

3.老師今天給每組小朋友們都準備了稱,從現在開始老師就領小朋友玩”耍賴”的遊戲,給每個小朋友一次機會,讓你的重量接近或者超過他的重量,你可以在老師準備的物品裏面選擇一件物品來使自己增重,在選擇的過程當中,小朋友們可以挑一挑,拎一拎,然後到稱上去稱一稱,把你稱得得最大的數字寫到前方白板上,當老師説停止的時候,你要告訴我你選擇的是什麼物品?(提醒幼兒每人選擇一件物品)

好了,我們來看一下,上面是小朋友的真實體重,下面這一排是小朋友選擇一件物品後的稱重重量。

老師要找幾個小朋友告訴我,你的真實體重是多少,拿了一件物品之後的重量是多少?拿的是什麼物品?

是不是每個小朋友的重量都增加了呢!

咱們看看拿了一件物品後誰的重量最重?

你拿了什麼物品使自己增重的?

你在選擇的過程中是直接拿那件物品的麼?

為什麼選擇這件物品?

那麼我們也要像他學習,再選擇物品時選擇較重的,這樣才能使我們在稱得得數字更大。

4.個人賽,選三件物品,本次比賽將在每組中選出最重的那1名小朋友參加終極決賽。(使幼兒感受到多件物品使自己更重,掌握耍賴的方法)

小朋友如果想讓自己在稱上的數字變得更大有什麼辦法呢!

剛才老師允許小朋友每人選擇一件物品,接下來老師允許你們每人選擇三件物品來使自己增重。這次比賽老師會在每組中選出最重的那一名小朋友,作為自己組終極比賽的參賽選手哦,比賽前老師給你們一個小提示,今天的比賽老師允許你們“耍賴”,想一想,如何讓你選擇的三件物品變得更重,這三件物品可以填充重物,也可以更換填充物哦。

請小朋友們準備好,開始行動。

老師準備了更多的物品供小朋友們選擇。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是否我們拿了三件物品後的重量,比拿了一件物品的重量增加了呢!

先找出每組負增長的`小朋友,説一説為什麼選擇了三件物品後反而沒有選擇一件物品重了?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

有什麼辦法能讓你選擇的物品變重呢!

找出每組最重的小朋友,讓他們分享一下經驗,教師總結,並提出建設性建議。為什麼拿了兩件,有沒有更好的選擇,既讓你能拿得住,又最終使稱上的數字變得更大。(件數不是重要的,選擇的物品的重量才是重要的)

恭喜這三名小朋友,你們將作為自己組終極決賽的參賽選手。

5.接下來,到了我們的終極比賽環節(角逐“重王”)。

組員配合參賽選手選擇多件物品或者人來幫助參賽選手增重。注意,所稱的物品或者人一定都在稱的上面,離開地面。請小朋友們準備好,開始行動。

看三組的數字大小,哪組數字最大?那今天誰是我們的“重王”?

請你們組分享一下成功經驗吧!你們很會 “耍賴”嘛!可以到前面還原一下剛才的場景麼?

選擇了較重的物品。

選擇的每件物品裏面都裝有重物。

用背、提、挎、咬、抱、背、腳下放的方式,還藉助了同伴幫忙使自己組最終獲勝。

你們的辦法可真多!你們是當之無愧的“重王”

有請 “重王”小組到前方來,請給我們的“重王”鼓掌。

老師為勝利者戴上“重王”獎牌。(音樂:豪勇七蛟龍)祝賀你們!

三、還能怎麼比(比合作精神)

1.(音樂:豪勇七蛟龍)(請獲勝的冠軍組站在比賽區域)這組小朋友動腦筋使用了各種方法,機智地獲得了比賽的勝利。他們的成功離不開組員的共同努力。冠軍們,擁抱一下你們的同伴吧!

2.今天的比賽,老師允許你們“耍賴”了,但“耍賴”只限於今天的活動,過期作廢哦。以後在測量體重的時候可不能耍賴,這樣才能得到真實正確的結果。

在活動結束之前,老師留給小朋友們一個小小的任務,那就是回家動腦筋思考一下,如果再給你一次比賽的機會,你有什麼更好的辦法超過“重王”呢!開動你的小腦筋,明天咱們一起再比一比。

數學教學方案1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究連減計算方法的全過程,掌握100以內連減的計算方法。

2、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體驗數學價值。

【教學重點】

掌握100以內連減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算式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要求學生獨立計算後抽學生口述出計算的過程。

師:這些題是我們在一年級上期時就已經學過的20以內的連加、連減,今天我們要在這個基礎上,用上我們前面學習退位減法的知識學習新的'連加連減。

板書課題:連減

二、新課教學

師:同學們已經會算連加的算式了,根據這個,你又能列出怎樣的算式?

引導學生列出算式:50-30-14。

師:這是一個什麼算式?

學生:連減算式。

師:這個連減算式和我們以前學的連減算式比有什麼不同?

引導學生説出:以前學的連減算式是20以內的,50-30-14是100以內的連減,並且需要退位。

師:根據我們前面的學習經驗,你能試着計算這道連減算式嗎?

師:放手讓學生試着計算,師巡視觀察,發現不同的算法,對有困難的學生儘量指導學生用豎式進行計算。

學生:嘗試計算後彙報: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整理板書連減的算法,主要引導學生列出的兩種豎式計算:

學生:列出豎式後請學生分別説一説計算的過程。

師:在做這道題時哪個地方最容易做錯?能給其他的同學提個醒嗎?

師:在做連加連減的計算時要注意什麼?

引導學生回答:在連加連減的計算過程中依然要注意進位和退位的問題。

三、鞏固練習

師:同學們已經會做連加連減的算式了,下面讓我們來練習一下,課本上的練習題。

四、全課小結

師:同學們,在今天這節課上,你都學會了些什麼?有哪些收穫?學生回答略。

數學教學方案14

一、知識要點

1.超幾何分佈:記為 ,並將 ,記為 .

二、典型例題

例1.高三(1)班的聯歡會上設計了一項遊戲:在一個口袋中裝有10個紅球,20個白球,這些球除顏色外完全相同,一次從中摸出5個球,摸到4個紅球1個白球的就獲一等獎,求獲一等獎的概率.

例2.生產方提供50箱的一批產品,其中有2箱不合格產品,採購方接收該批產品的準則是:從該批產品中任取5箱產品進行檢測,若至多有1箱不合格產品,則接收該批產品,問:該批產品被接收的概率是多少?

例3.一個口袋內裝有10張大小相同的票,其號數分別為0,1,2,,9,從中任取2張,其號數至少有一張為偶數的概率是多少?

三、鞏固練習

1.袋中有5個黑球和3個白球,從中任取2個球,則其中至少有1個黑球的概率是 .

2.一個班級有30名學生,其中有10名女生,現從中任選3名學生當班委,令隨機變量 表示3名班委中女生的人數,隨機變量 表示3名班委中男生的人數,試求 與 的概率分佈.

3.設50件商品中有15件一等品,其餘為二等品,現從中隨機選購2件,用 表示所購2件商品中一等品的`件數,寫出 的概率分佈.

四、課堂小結

五、課後反思

六、課後作業

1.100張獎券中,有4張中獎,從中任取2張,則2張都中獎的概率為 .

2.袋中裝有大小相同的分別寫有1,2,3,4,5的五個球,從中任取三個球,則其中含寫有1的球的概率是 .

3.在一次口試中,要從10道題中隨機抽出3道題進行回答,答對其中兩道或兩道以上的題可獲得及格,某考生會回答10道題中的6道題,那麼他獲得及格的概率是 .(用分數作答)

4.一個袋子裏裝有4個白球,5個黑球和6個黃球,從中任取4個球,則含有3個黑球的概率為 .

5.袋中有4個白球和5個黑球,現從中任取兩個,至少一個是黑球的概率是 .

6.從3台甲型彩電和2台乙型彩電中任取3台,其中兩種品牌的彩電齊全的概率是 .

7.設15件同類型的零件中有2件是不合格品,從其中任取3件,以 表示取出的3件中的不合格品的件數,試求 的分佈列及 .

8.一批產品分為一、二、三級,其中一級品是二級品的兩倍,三級品是二級品的一半,從這批產品中隨機抽取一個檢驗質量,其級別為隨機變量 ,求 的分佈列及 .

9.一袋中有4個紅球,3個黑球,從袋中隨機地取球,設取到一個紅球得2分,取到一個黑球得1分,從袋中任取4個球.

⑴求得分 的分佈列;

⑵求得分大於6分的概率.

數學教學方案15

一、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在數學教學活動中,“錯誤”往往是教師在教學中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反映在各方面,出現違反教學結論或數學方法的現象。數學錯題是我們在教學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如學生看錯題目,畫錯圖形,抄錯數據,遺漏單位,失落答案等,這都是我們教師最棘手的問題。原因究竟何在?首先可能是教師傳授知識的方法與學生認知的矛盾,作業要求不規範等;其次是因為學生粗心或聽課不認真,對知識理解不透徹,學得不紮實;最後或許是做題步驟不規範,審題失誤等。歸根結底:一方面是説明學生缺乏找錯、記錯、認錯、辯錯和改錯的主動性和能力;另一方面很大原因是我們老師缺乏對學生在該知識點上有可能會產生的各種思維誤區的預見性,不能把問題消滅在課堂上,而且不夠重視錯例的反思、歸納和整理,教師學生都沒有把錯題當成一種有效的學習資源,認真對待理開發利用。最終導致學生一錯再錯的現象,遠遠高於不會做而錯的現象。

短板理論者認為:一個木桶無論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決於其中最低的那塊木板,這個定律被稱作木桶原理或短板理論,一隻水桶盛水的多少,並不取決於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塊,而恰恰取決於桶壁上最短的那塊。最薄弱的地方是提升價值最大的地方,小説《明天戰爭》中主人公常説的那句話“問題解決了多少、戰鬥力就能提高多少。”

在教學中,作為教師,我們要允許學生出現錯誤,要將錯誤收集起來,對錯誤進行分析研究,及時的作出相應的判斷,設計有效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正確和錯誤中不斷的進行反思、辨析,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學習習慣,減少錯誤的產生。因此我覺得教師、學生都應重視數學作業常見錯題分析研究。探索學生數學常見錯題出現的各種原因,從而有效幫助學生改正錯誤,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教師的後續的教學起到提前預知學生錯誤的作用,有利於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

基於上述原因,我們決定嘗試開展“國小生數學作業常見錯例分析研究”這一課題。根據國小生學習數學的特點,通過師生共同記錄錯例、分析探索錯例,對錯例進行反思和整理,從而有效的避開錯誤“陷阱”,顯著提高防錯能力和解題的準確率,最終尋求一條減輕學生學習數學負擔,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與策略。希望通過對學生出錯的現狀、原因及不良影響的分析和研究,把錯題當成一種學習的資源高效率地開發利用學生的錯題資源。探索出一套適應學生學習、操作性較強的實踐方案,減少學生作業的出錯率,學習和老師的教學都是大有裨益的,從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國小生數學作業常見的錯例分析研究是國小數學教師針對國小階段的學生、在日常課堂練習,課堂作業,家庭作業,各種測試試卷中的習題中,出現的、常見的並具有普遍代表性的錯例展開的,為尋求錯例出現原因和解決策略而進行的系統性的分析與研究。“常見錯例”指學生作業出現頻率較高,是新課標所要求的重點考察的、學生又易錯、易混淆的問題。而不是偏題、怪題,只有通過對這類錯題的分析研究,培養學生找錯、記錯、認錯、辯錯和改錯的主動性和能力;教師把這類常見錯題作為輔導學生的典型例題展開講練,讓學生感悟、積累、提高。

我們在今後的課題研究中,從學生和教師兩方面入手,對於學生的錯誤,分析出錯原因,針對出錯源尋找正確的解決方法探索出一套適應學生學習、操作性較強的實踐方案,減少學生作業的出錯率,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我們教師也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研究自己教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完善我們的教學。

國小生數學作業常見的錯例分析研究是國小數學教師針對國小階段的學生、在日常課堂練習,課堂作業,家庭作業,各種測試試卷中的習題中,出現的、常見的並具有普遍代表性的錯例展開的,為尋求錯例出現原因和解決策略而進行的`系統性的分析與研究。“常見錯例”指學生作業出現頻率較高,是新課標所要求的重點考察的、學生又易錯、易混淆的問題。而不是偏題、怪題,只有通過對這類錯題的分析研究,培養學生找錯、記錯、認錯、辯錯和改錯的主動性和能力;教師把這類常見錯題作為輔導學生的典型例題展開講練,讓學生感悟、積累、提高。

三、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本課題研究週期為一年(20xx年10月——20xx年9月)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9月至20xx年11月):成立課題研究小組,明確分工,學習小課題研究的相關知識,查閲相關文獻,蒐集各方面資料,討論完成課題研究的實施方案,啟動課題研究。

第二階段:具體實施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6月)

1.嘗試實驗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2月)

(1)蒐集資料,擬定課題研究的提綱,並組織力量進行論證;

(2)根據課題研究方案制定課題具體實施計劃;

(3)全體課題小組成員分頭行動,從學生的作業、課堂練習和平時檢測等方面着手,找出學生常見的、有代表性的錯題收集到一起進行整理、分類。

2.反思調整階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

(1)回顧反思第一階段的實驗結果,及時調整研究內容與策略;

(2)分析交流。小組成員召開座談會,論述自己的研究結果,發表自己的看法。

(3)開展第二輪課堂教學活動,深入探討國小數學作業中動態生成資源的利用策略;

(4)以教學札記、案例、論文等形式進行總結,形成階段性成果;

3、實驗完善階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

(1)實驗研究。結合課堂教學,研究規律,提出學生數學錯誤資源化的教學策略,撰寫專題論文。

(2)將研究成果進行交流、討論,總結完善課題,將實驗成果推廣到全校各年級數學教學中。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xx年7月——20xx年9月)

(1)對本課題的研究,進行全面的總結與評價,蒐集、整理、彙總本課題的典型個案分析以及學生的學習體會。

(2)對各種課題研究材料進行整理分析,形成本課題的研究報告,提出鑑定申請,請有關專家對課題進行成果論證,做好結題工作。

四、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課題的成果預期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論文對這些問題進一步闡述,提出有效的策略

2、結題報告公佈研究成果

課題成果的呈現:《國小生數學作業常見錯例分析研究》結題報告。

標籤:教學 數學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