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方案

如何培養中職學生的自信心總結(精選8篇)

總結是在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後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讓我們寫一份總結吧。那麼總結要注意有什麼內容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如何培養中職學生的自信心總結,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如何培養中職學生的自信心總結(精選8篇)

如何培養中職學生的自信心總結 篇1

21世紀是充滿競爭的時代,敢於探索,敢於冒險,善於競爭,富於創造是21世紀對人才規格的基本要求。這些品質無一不與良好的心理素質密切相關。可見,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時代發展對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在眾多心理素質中,自信心的培養顯得尤其重要。自信心,是一個人自己相信自己的願望或預想一定能夠實現的一種心理狀態,是一個人的自我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自信心是一個自我意識成熟的一種表現。自信心是力量的源泉,是勝利的保證。居里夫人有句名言:“我們應該有恆心,尤其要有自信心!”。一位美國心理學家認為:當今世界的孩子,最需要培訓的性格,首先是自信心,只有當一個人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迎接各項挑戰時,他才有可能戰勝它。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幫助學生髮揮他們的學習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生動力,提高自信心。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與普通高中學生相比,有着明顯的不同,自信心的培養也應採用不同的方法。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與普通高中學生相比,有着明顯的不同,自信心的培養也應採用不同的方法。

一、揚長避短,呵護學生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自我評價所引起的自愛,自我尊重並期望受到他人和社會尊重的一種情感。自尊心使人主動、自信。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雖然成績差了點,但他們不願意承認自己是弱智的,能力差的,存在缺點的人,事事也和普通高中學生一樣,也有爭強好勝,喜歡得到老師的鼓勵和表楊的心理,這就是中職學生的自尊心。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我們在工作中要對學生進行賞識教育,尊重學生、鼓勵學生,揚長避短,以前成績不好,並不一定代表着以後成績不好;成績不好並不一定代表着其它能力不行;細心、有效的呵護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的自尊心得到最大的滿足,這是促使學生走向自信和事業成功的必要途徑之一。

(一) 確立平等、和諧的師學關係

升入中職學校的學生,在思想認識上對老師總有一種敵視情緒,因為他們是別人眼中的“差生”、“後進生”,他們是從“分數決定一切”的氛圍中走出的。本身就有一種厭學的情緒。在工作中,要盡力給他們營造出理解、寬容、尊重、合作的氛圍,使他們在心理

上放鬆了,感覺這是一種朋友理解,家庭般的寬容,有錯誤;師生互相指正並提出自己的建議,有活動;大家一塊討論完成,成為學生的朋友;讓學生自己的各種想法敢於表現出來,這些都有利於建立學生的自信心。

(二)正確積極的給予學生“心理暗示”

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不只表現在口頭,還要表現在行動上。中職學生的自我意識正在形成,人生觀世界觀也正逐步建立,這時,恰如其分的表揚,一個微笑,一個點頭,一句讚美的話語,甚至一縷讚許的目光,猶如滴滴春雨滋潤着學生的心田,促其自尊、自信。如在讓一個回答正確的學生坐下時,一個友好的微笑、親和的目光,會在學生心裏產生不小的影響,極大的提高他以後回答問題的自信心。

(三)善於捕捉學生的“閃光點”

俗話説“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老師要全面瞭解他們,善於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並及時給予他們鼓勵和表揚,耐心幫助他們進步,尊重、寬容他們,使他們慢慢的變成一個會替別人着想的人,一個尊重老師,愛護同學,團結同學的好學生。讓每個學生得到了老師的表楊,使他們不斷地克服,改掉了自身的毛病,逐漸遷移到其它方面自信心的增加。

二、因材施教,給學生提供展現自己優點,獲得成功的機會

在教育活動中,我們堅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確定教育內容和方式,制定出符合學生身心特點和發展規律的活動方案,在實施過程中,更是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一)提供一個平台,鼓勵學生展示才藝

現在的家長都很重視對孩子的素質教育,很多孩子從小就在接受種種才藝的培訓,如舞蹈、繪畫、武術和語言表演等。經常為學生們提供展示自己優點的機會,使他們的的長處和優點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特別是哪些被忽視、被排斥的學生,要時刻關注他們的表現,改善他們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讓大家肯定,接受他們,從而增加學生的自信心,

(二)精心組織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找到自信

許多學生之所以對學習沒有信心,就因為遭到學業失敗次數太多了,因此教師應該多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要精心組織各種活動;如詩歌朗誦、演講賽、棋類、書法、繪畫等比賽,比賽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讓學生跳一跳才能摸得着蘋果,讓學生經過努力才能獲得成功,這樣學生就會產生一種成就感,就會精神愉悦,從而增強自信心。這些活動的開展有利於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都能從各自的亮點開始增強自信心,最後達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的目的。

《如何培養中職學生的自信心》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三)幫助學生學會待人接物,讓學生在交往中展顯自己的“亮點”。 人是需要交流的,交流是雙向的,因而學生與教師的交流一樣體現了一種民主,如果學生感到沒有人可以分擔他的想法、他的問題,沒人分享他的內心感受,孩子就沒有自信心可言。因此我們就要多注意學生細微的變化,多與學生交流,開給予他們充分的理解。幫助他們學會怎麼對待同學、朋友、老師、父母,如何與人交流,如何待人接物,讓學生知道老師是關心和理解他們的,多給他們信任,讓學生在與人交往中展顯自己的“亮點”。

三、正確引導,克服學生的自卑心理

生活中,人們經常會遇到挫折,有人會產生沮喪情緒,從而很容易產生自卑,學生尤其如此。自卑心理又稱為自我否定意識,表現為消極的自我評價。這是與正常的自尊心相對應的一種病態心理。自卑心理一旦形成並得以發展,就會對人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產生一系列顯著的影響,在各種活動中,尤其是集體活動和競爭中便會失去自信。如果長期得不到解決,他會不斷引發新的問題,甚至影響人的道德品質的形成,成為社會的隱患。自卑,是人建立自信道路上的絆腳石,攔路虎。我們讓學生遠離自卑,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要正確引導、幫助學生戰勝困難,增加勇氣,克服自卑心理,增加自信心。

(一)鼓勵多於批評,信任多於限制

如果學生每天聽到的只是指責聲,而他又要生存下來,他對自己的保護只能是裝作聽不見,對教師的批語埋怨不予理睬。時間長了,學生對教師的話就不分合理不合理,一律拒絕入耳。學生也會越來越封閉自己,越來越自卑。因此,教師應該儘量多關心鼓勵學生,少採取批評的態度。教師的責任在於不斷髮現並培養學生做事情的能力,不可過多地限制學生的活動,否則,教師的限制越多,讓學生孤獨感就越強烈,越難以達到教育的目的。

(二)合理運用“精神勝利法”幫助學生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態 有時有些挫折和困難學生經過努力也無法解決時,就要合理運用一些“精神勝利法”來自我解嘲,以確保學生健康的心態,發揮自身優勢後產生動力帶動困難問題的突破,產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美好心理,達到整體前進。

(三)教學中照顧到學生個體的差異

教育過程中,要承認學生的個體的差異,對學生的教學要求要因人而異,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充分的發展,取得進步,從而形成自信。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採取分層教學模式來佈置作業,能力強的要求高一點,能力差的要求適當的降低標準,讓學生都能達到目標,讓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就的喜悦。例如在總結每一堂課的知識點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出高中低三個層次,即:能力強的學生掌握五個知識點,能力適中的學生掌握四個知識點,能力差一點的學生可降低要求,掌握三個知識點;提問時教師也不妨把握學生的基本能力,把簡單、容易的問題讓那些失去自信、基礎較差的學生來回答,回答正確及時給予讚揚和鼓勵,使其感受成功的喜悦,以此激勵和鼓舞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找回自我,增強自信。俗話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和個性。教師應該充分發揮每個同學的能力和個性,發展學生個人的愛好與特長,創造學生成功的機會,要讓學生在他們有特長的領域裏找回自信,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而重新燃起希望之火。教師不能用“學習成績好壞”這唯一的一把尺子來標定所有的學生,要鼓勵學生髮展自己的興趣、特長。這樣一些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一旦獲得成功後就看到了自己比別人優越的地方,從而產生自信,自覺克服其薄弱環節。自信心是心理鍵康的重要指標,在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的過程中,要依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多方引導,因材施教,才能使學生健康成長,更為以後工作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礎。

如何培養中職學生的自信心總結 篇2

自我校推行“以學為主,當堂達標”的課堂教學模式以來,我積極響應,認真實踐,在實踐中發現這個模式對於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等方面具有非常顯著的優點,現在反思本組的教學,做一階段性小結:

一、具體做法及取得的效果

1、學案使用講究實效

學案應明確自學問題,讓學生掌握自學方法進行自學,為學生的表達和展示提供內容和資本,並且在課堂的交流活動中又為學生的表達和展示提供機會和舞台。與此同時,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和能力。這也應該是以學為主模式的特點和亮點。

2、在小組合作中培養學困生學習能力,教學中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

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從學生的素質差別入手,將全班學生分為A、B、C、D四個層次,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目標,選擇適合的教育,幫助他們樹立學習信心,讓他們嚐到成功的喜悦,使他們樂學、善學。

在“以學為主,當堂達標”的課堂教學模式中,比較提倡小組合作學習,但我們認為,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和關鍵還應是個人的獨立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我們還是把個人獨立學習放在首位,通過個人獨立學習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給自己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然後將自己的見解在組內交流、全班交流。

二、存在的問題

教師總體目標和預設的結果對學生的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真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實際教學中卻是遇到了種種問題。

1、部分學生存在預習只是為了應付老師上課的提問、檢查的錯誤觀點,不能正確對待課前預習。

2、有些學生在進行預習後,由於事先了解老師所要講的內容,聽課時就不認真了,這樣,預習反而影響了聽課的效果。

3、小組合作中,個別學生合作不積極、合作學習不夠深入、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沒有達到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和高效性。

三、改進的措施

針對種種現象,在下一階段要做到:讓學生認識到,課堂學習不僅僅是學習知識,還要培養多方面的能力。只有學生對預習有了正確的態度,才會真正地對待預習,也才能從預習中獲得收益,從而反過來強化預習,激發興趣。

在小組合作中,要讓學生對自己提出更高、更嚴格的要求。努力探究,積極思考,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和小組同學互相補充,互相促進,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如何培養中職學生的自信心總結 篇3

自信心是學好數學的基本動力,是成功的根本保證。一個充滿自信的人,事業總是一帆風順的,而沒有信心的人,可能永遠不會踏進事業的門檻。同樣學生有較強的自信心,對戰勝學習中的困難才具備更大的決心和堅強的意志,才能在學習上不斷進取,幫助學生建立學習上的自信心,激發學習積極性,對於他們在學習上取得成功具有重要意義。

自信心是學生在學習中的一種心理傾向。自信心的形成跟他人的性格,意志有很大的關係,內因對學生心理髮展變化起主要作用。學生缺乏自信心的主觀原因突出表現在如下幾點:

(1)自卑心理。

妨礙自信心樹立的主要心理原因就是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一種自我否定的心理傾向。在學習上造成自卑心理的原因往往有下面的因素。比如認為自己的智力不如他人,對自己的評價過低,認為自己天生學習能力差,“不是學習的料”,自暴自棄,在學習成績好的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也有可能在學習上曾經受到個挫折和失敗,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差不能正確對待,從而產生悲觀,消極情緒,喪失自信心,形成自卑心理。

(2)畏懼心理。

有的學生還沒有學習數學之前,聽別人説數學難學,就產生了畏懼心理。這類學生一般害怕困難,缺乏創新,進取精神,在這類學生中,女生佔比例較大。主要原因是題目膽小,個性較脆弱,心理承受能力薄弱,受到挫折容易產生精神緊張、焦慮、恐懼與不安。再加上舊觀念的影響,總認為女的沒有男的聰明,家長和教師對女生的期望值與信任程度都較男生低,給女生造成一種不良的心理暗示。

(3)惰性心理。

惰性心理是一種不求上進,無所事事,消極怠工的不良心理狀態,有些學生未養成勤奮刻苦的學習習慣缺乏競爭意識,在競爭面前甘拜下風,尤其是學習上某遭失敗後,體驗不到成功的喜悦,因而喪失成就動機,從而養成惰性心理。

基於以上認識,學校教育應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最大限度地培養和保護孩子的自信心,使他們樹立遠大理想,具備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

一、轉變觀念,熱愛學生

國小教育是人的發展的初始階段,人生的序幕。人的充分發展還有待於以後的展現,人生的高峯“好戲還在後頭”。所以,我們對學生在國小階段的成績不能看死或看得太重,要善待學生,使他們滿懷信心地成長。

“愛就是教育,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心理學研究證明,給學生以真誠的關愛,學生就會情緒高漲、思維敏捷、信心增加、樂於交往。教師對學生的愛不能侷限於優等生,而是面向全體學生,更要厚愛學困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抬起頭走路。親其師。信其道,心理相融,情感相通,和諧的師生關係才能使教育發生作用。教師對學生的良好期待,能使學生增強自信心和上進心,對學生髮展具有推動和引導作用。

二、寄予期望,增強自信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對學生的期望過高或過低都是有害的。期望過高,學生老是達不到目的,自然有損於其自信心的樹立與鞏固;期望過低,學生不費吹灰之力即能達到,自然談不上樹立自信心;只有期望適中,使學生經過一定努力才能達到,才有助於樹立與鞏固其自信心。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不同的目標,讓每個學生經過努力都能獲得成功以增強其自信心。

三、激發興趣,吸引學生

興趣是學好數學的重要因素,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要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關鍵在於教師把數學教得“有趣”。我在開始的第一節課,首先讓學生知道數學將學些什麼,學了數學有什麼用,只要第一步開頭開得好,就會減輕學生學習數學的精神壓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從而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數學的心理環境,樹立了要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在以後的教學中,能做實驗的做實驗。同學們在快樂中獲得興趣,增強自信心。

四、教給方法,獲得成功

有些學生,智商並不低,學習也認真了,但是學習成績總是上不去,他們所存在的問題往往是學習的方法不當造成。

學生掌握知識,有一個科學的學習過程。這個過程包括預習,聽課。練習,作業,小結等環節。學習困難的學生在這幾個環節上往往做不好。如:他們沒有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上課聽課思想容易開小差,平時不重視及時複習,總是考試前才匆匆忙忙的複習,作業不能獨立完成等等。針對這些情況,在教學中要加強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對學生學習方法上的指導,我從這幾個方面進行:

(1)指導學生掌握好預習、聽課的環節。首先讓學生知道課前預習的意義,掌握課前預習的方法,學生學會了課前預習,又可以進一步提高聽課效率。課堂聽課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聽課注意力集中是取得好成績的前提和基礎。學困生往往課堂聽課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雖然影響聽課注意力集中的因素很多,但是最關鍵的是學生的心理因素,因此提高心理素質,幫助他們學會自我剋制,自我約束,才能使聽課效率得以提高。同時老師也可以用一些課堂語言來幫助他們,如每天有預習作業,所以課堂上的一些例題可以讓學困生做,並及時給予鼓勵。在後面的練習中如果學困生完成得較好可以有這樣的説法:一次性作對的同學請舉手;連續性作對的請舉手;等等話語來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也能提高聽課效率。

(2)學完一個單元后,不能單一的靠教師課堂講解複習,進行單元測驗的方法來進行小結。鞏固。可以佈置學生每人自己出一份檢驗題,然後互相交換考試和批改。用這樣的方法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且複習效果較好,學生在彙編測驗試題。互相做題和改捲過程中,使學過的知識系統化和條理化,更好的達到了鞏固記憶。加深理解和綜合應用的目的。

根據不同的孩子及時地把自己的“情”和“愛”傳遞到孩子們的心中去,讓孩子們在我們的關愛中,點燃進步的火花,增強必勝的信心!使孩子在自信和成功的體驗中學習數學。

如何培養中職學生的自信心總結 篇4

一、賞識他,肯定他

人性中最本質的渴求―――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賞識,社會的肯定。 賞識讓人熱愛生命,善待生命,少了它,一個人的自信就會營養不良,甚至枯萎。賞識不僅僅給學生以關愛和期望,還給了他自信,所以要對學生説:“你行!”對於我們的智障學生,更要給他最真誠的愛,欣賞的眼光,信任的話語,甚至處處表現對他的需要,讓他知道自己是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這些都要成為自然的流露,而不是刻意的安排。

二、鼓勵學生要相信自己

積極創設培養智障學生自信心的環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自信”起來。平時,遇事常對他説一些鼓勵的話,“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錯,大膽去做吧,相信自己”。 如:李磨白做事比較小心謹慎,就讓他保管教室的鑰匙,保管好教室裏的財產,他感覺得到了老師的信任和重用,自己很開心,學習和“工作”更有勁兒了。因為學生自我評價往往依賴於教師的評價,教師以肯定與堅信的態度對待他,他就會在幼小的心靈中意識到: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三、要重視保護智障學生的自尊心

多讚許,少責備,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自尊心,因為有高度自尊心的學生,對自己所從事的活動充滿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學生,不願參加集體活動,認為沒人愛他,缺乏自信。因此,作為老師、家長,切忌用尖刻的語言,諷刺挖苦學生,不用別的學生的優勢來比他的不足,不能在別人面前懲罰學生或不尊重學生,不把他的話當“耳旁風”,不濫施權威,以免損傷學生的自尊心,使之產生自卑感,從而喪失學生的自信心。因此要特別的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幫助學生髮展自尊感,樹立堅定的自信心。

四、讓學生的閃光點“閃光”

每個智障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老師應該分析他們發展的特點、揚長避短,針對不同智障學生的獨特性,因材施教。不要將他們作橫向比較,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發展速度和發展優勢,老師要善於抓住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引導他們看到自己的優點,從而樹立起“我也行,我也很可愛”的觀點充滿信心的面對自己,努力追求進步。如:王麗嘉很調皮,學習也不努力,但是聲音比較好,我們就可以組織一些唱歌或朗誦方面的活動,讓他積極參加,充分表現自己的特長,從而得到大家的讚許和尊重,增強了他的自信心。老師要善於利用每個學生的優點,並及時啟發引導他,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老師要在學習、生活中注重一點一滴的情境,不放過任何教育契機。從而從小樹立智障學生的自信心,為他將來參加學習、工作、生活等一切社會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他將來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步成功,掃除障礙,所以作為老師應該把對智障學生自信心的培養放在重要位置。

如何培養中職學生的自信心總結 篇5

自信心是指一個人對其自身能力、自我 發展 的肯定。自信心強的人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相信自己的存在價值,相信自己能獲得成功,哪怕遇到困難,也能直面困難,迎刃而上。然而在國小唱歌教學中,很多學生不敢當眾唱歌,對當眾唱歌表現出極其緊張、害怕;還有一部分學生唱歌時面無表情,聲音無力,象在背書;有的甚至不喜歡唱歌。那麼如何能讓學生們熱愛 音樂 、自信地歌唱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幫助學生樹立唱歌時的自信心。

一、以興趣為先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孔子曾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首先要激發其興趣。興趣與信心總是相輔相成的,只有產生了興趣,才會有自信的歌唱。興趣不是天生的,要靠後天的引導和培養。教師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 規律 和審美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 內容 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

1.創設情景、引導參與。

音樂課有其自身的特點,每首歌曲更有其自身的音樂情境。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創設合乎實際的教學情境,通過語言描繪,圖畫再現,音響渲染,扮演體會,設懸置疑等多種途徑,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使學生樂此不彼地致力於唱歌教學。

2.藉助遊戲,寓教於樂。

遊戲是孩子表現生活、 學習 的重要方式,是孩子們喜愛的一種活動。他們常在遊戲中以最 自然 的方式抒發情感、表現自我。音樂課如果只停留在讓學生被動地聽唱歌曲的層面,那必然會讓學生感到索然無味。如果在遊戲中學唱歌曲,如:邊唱邊做開火車遊戲,邊唱邊玩拍球遊戲,邊唱邊做紅燈、綠燈遊戲,這不僅能減輕學生唱歌時的心理壓力,而且能體驗唱歌的樂趣。

3.開展競賽,激發興趣。

國小生的好勝心、榮譽感、表現欲特強,他們總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課堂上教師要積極組織各種形式的音樂競賽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這種競賽活動既可以是學生之間的較量,也可以是師生之間的挑戰;既可以是男、女生之間的比拼,也可以是各小組之間的競爭。這些競賽或以獨唱、齊唱的形式進行,或以表演唱的形式開展;或者要求接口唱,或者要求編詞唱。總之,教師要根據具體歌曲巧妙設計符合學生特徵、容易被學生接受的競賽活動,讓學生從心底喜愛音樂,喜愛唱歌。

4.分層勵進,體驗成功。

唱歌教學沒有固定的模式,而具有靈活多樣性,教師要對教學 方法 和教學形式做最佳選擇和綜合運用。可以根據學習主體——學生的興趣和學習願望來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讓所有的學生都體驗成功的樂趣。我們知道十個手指不會一般齊,對於一些能自信而歌的學生,要求他們聲情並茂地演唱歌曲;對於一些對獨立唱歌感到緊張的學生,可以要求他們背唱歌曲;而對於一些對自己沒有信心、懼怕唱歌的學生則只要求他們唱準歌曲的節奏和音高。不同的學生在目標的實現過程中會逐步認識自我,意識到自己有能力唱好一首歌。這樣,能使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不同層次學生的唱歌潛能,使部分學困生和沒有信心者減少對唱歌的恐懼,樹立起唱歌的自信心。

二、以情感為依託,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內心體驗和態度。在教學活動中,情感直接 影響 着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及內化。可以説情感是教學成功的催化劑,它具有引發、定向、激勵和強化的作用。蘇霍姆林斯基曾説:“在課堂上,教師不僅要想到所教的學科,而且要注意到學生的感知、思維、注意力和腦力勞動的積極性。”是啊,教學過程是師生情感的雙向交流過程,教師要充分發揮情感的疏導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讓自信紮根於學生的心靈。

1.營造平等和諧的師生情感氛圍。

教師應以民主平等的態度與學生保持同一水平線上的心理接觸,不要總是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威嚴姿態去面對學生。現在各行各業不都在提倡微笑服務嗎?我們何不也將微笑帶進課堂呢?課堂上,教師面帶微笑,娓娓道來,學生如沐春風,心情舒暢。這樣可消除學生對教師的懼怕感,增強其信心。也可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讓老師更容易走進學生心中,讓學生更喜歡上 音樂 課,喜歡唱歌。試想,學生帶着一種緊張、壓抑的心情來上課,能積極、主動嗎? 研究 表明,少年兒童的 學習 積極性、創造性與自信心是和師生情感密切聯繫的。

2.加強師生情感的交流。

教學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人際交往、情感溝通的過程,師生情感的交流與教學是不可分割的。在唱歌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按自己的主觀意志設計教學並按部就班地教完每一首歌,那他就大錯特錯,他的教學是失敗的。我們要時刻注意觀察學生的心理動向,細心留意每個學生的眼神、表情,及時發現 問題 ,用教師聲情並茂的範唱或熱情的語言、真摯的愛心幫助學生,使學生認識自我。教師只有研究學生情感,瞭解學生情感,及時捕捉學生的情感信號,才能有的放矢的幫助學生建立起自信而歌的信心。

3.面向全體學生,關心每一個孩子。

新課程理念指出:義務 教育 階段音樂課的任務不是為了培養音樂的專門人才,而應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並從中收益。可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特別關愛一些歌唱得好,樂理知識掌握得牢固,又愛表現自我的“特長生”。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提問的是“特長生”,上台表演的是“特長生”,大部分學生則成為“特長生”的“陪讀生”,結果這些“特長生”因為常常被老師關注而特別喜歡上音樂課,對自己也充滿信心。其實學生都有希望獲得成功的心理需求。我們何不也關注一下那些膽小、怕羞、性格內向、不愛表露自己的學生呢?如果我們更多地把最美的笑容留給他們,更多地把最深的關懷留給他們,更多地把無私的愛留給他們,用自己的健康情感去感染他們,讓他們也感到老師對自己的偏愛,讓他們也從心理上得到滿足,並在這種滿足中增加信心,從而熱愛歌唱。

4.在集體活動中尋找自信的支撐點。

許多心 理學 家發現,同齡人之間的溝通比不同齡人之間的溝通更容易,他們之間的心靈界限更少設防。一些學生在教師面前很膽小,很拘緊,很自卑,但在同學面前卻很大膽,很活潑,很自信。教師完全可以利用學生之間的特殊情感經常組織學生開展好朋友合作學習、小組合作表演等集體活動,努力為學生搭建充分展示自己的集體大舞台,讓學生在集體活動中盡情地唱、忘情地奏、入情地演。教師要用“放大鏡”找出學生的“閃光點”,多一些表揚,多一些鼓勵,讓一些自卑的學生覺得自己並不是一無是處,讓他們從中找到自信的支撐點,讓自信的光照亮每個學生的心靈,使他們由衷地唱出自信的歌!

如何培養中職學生的自信心總結 篇6

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力量

21世紀是充滿競爭的世紀,敢於冒險,敢於探索,善於競爭,富於創造是21世紀對人才規格的基本要求。這些品質無一不與良好的心理素質密切相關。可見,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時代發展對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在眾多心理素質中,自信心的培養顯得尤其重要。國外一些心理學家跟蹤調查了數百名智力發展水平較高,生活環境和教育條件大致相同的少年。當這些被調查的對象步入顯示成果的年齡時,出現了明顯的差異,有的成了事業上的佼佼者,有的卻無所作為。

研究結果表明:個體的心理定勢在成才過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些自我肯定的內心傾向較穩定者,其成功率大都超過自我否定傾向較明顯的人。自信心作為一種積極進取的內部動力,其發展水平是與活動的成敗相對應的。正如範德比爾特所説:“一個充滿自信的人,事業總是一帆風順的,而沒有信心的人,可能永遠不會踏進事業的門檻”。説明自信心作為成才的重要條件,它在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價值已被社會各界人士所接受。

人是一個高度自我調節的系統,一切外來的影響都要通過自我調節發生作用。人們大都根據對自身力量的自我分析,自我評價來指令自己的行為,由此而來的行為積極程度又直接聯繫着活動的效能。在現實生活中,盲目自信,企求過高,力不從心,導致失敗的事固然時有發生,但在學生當中,更多的卻是自我評價過低,在能夠完成的事情面前,認為自己幹不了,於是畏縮猶豫裹足不前,壓抑了內在能力的發揮。過強的自我否定評價就是通常所説自卑感。有自卑感的學生行為怯懦,處處依賴老師、父母和同學,活動效率低微。國小生處於生理髮育和自我意識迅速發展階段,情緒的.兩極性較為明顯。老師的疏忽或入教育誤區很容易使孩子產生自卑感。那麼作為教師應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呢?

一、對學生要多作肯定性評價。

學生判斷能力較弱,老師心理投射是他們形成自我評價的主要,這在國小低年級尤其明顯,學生需要從老師給予的肯定性評價中確立自信心。如果你在寫成績報告冊時,能評價他聰明,能幹。寫些激勵性語言,他就認為自己確實是這樣,遇事敢於自己動手去做;如果你平時老是講他傻、沒出息等有損自尊的語言,他就覺得自己真的不行,失去自己動手去做的信心。英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在美國一所國小做實驗,以18個班的學生,作了預測未來的測驗,然後把具備“最佳發展前途”的學生名單交給老師。這種暗示堅定了老師對這名單上的學生的肯定。使這些原本是隨意指定的學生感到異樣的自信、自尊、自愛,敢於提問、回答。8個月後複試,這些學生進步快、活潑、可愛。實驗表明:教師對學生的情感、笑容、肯定評價形成了期待效應。從心理學的角度講,我們為何不滿足他呢?既能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讓學生學會自主、自強、自信、自立,還能展示生命的原生態,何樂而不為呢?

二、珍視學生的成功。

當學生自己動手幹一些事,或根據老師的指令完成了力所能及的要求,老師所給予的肯定和鼓勵,能產生積極的心理效應。適當的讚美言辭是滋潤自信心的雨露。比如説:“你能跟同學愉快的相處,老師真高興。”這會使學生在交往中充滿自信心。學生向你提出某種意見,你傾聽後説:“你的建議值得我接受,並且使我欣慰。”學生從你的反應中體驗到自己具有判斷力。相信學生,鼓勵他們參與。美國教育家羅達·貝克梅斯特爾説:“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學生自信,我們就必須相信他們。”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非常信賴學生,他説:“我加入兒童生活中,便發現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創造力。”在學校,教師要多給學生動手的機會,還可以委託他們做一些有一定難度的事。對於學生的過份保護,過份操縱,不放心他們獨立介入生活中的“難題”,自己一手操縱,這是對學生的力量估價過低的表現。剝奪實踐,不僅障礙了能力的形成,而且使學生喪失獨立的生活態度和自信心。聰明的老師是從不壓抑學生躍躍欲試的願望而鼓勵他們獨立學習的。

三、多給學生提供擺脱失敗,虛擬成功的機會。

挫折雖然會使人失去信心,但另闢積極的途徑卻可使它轉化。蘇霍姆林斯基對四年級以下的學生從不打不及格分數,而讓他們重新做失分的題目,讓他們在進步中得到好成績,並從中發現自己的力量。可見教師要在教學中,活動中不斷地虛擬成功的機會讓自卑的學生不知不覺地參與當中來享受成功的快樂,獲取足夠的自信心,如果學生在創設的機遇中沒有把事情做好,老師就加以指責,甚至挖苦、諷刺,這不僅會使學生失去信心,而且會跟你對立。

四、培養學生的“一技之長”。

謬·詹姆斯説:“每個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個人天生都具有獨特的視、聽、觸以及思維的方式。每個人都能成為富於思想與創造的人,一個有成就的人,一個成功者。”正因為這樣,每個學生都有可能具有一技之長。細心的教師會注意學生的“獨特方式”,一旦發現他的某種特長潛能,就滿腔熱情地因勢利導,運用肯定、鼓勵以及創設條件等手段強化它、發展它。當學生意識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別人強,自己並非事事不如人,不必疑心別人歧視自己時,自信和勇氣就油然而生,並逐步走向成功。

如何培養中職學生的自信心總結 篇7

信心就是相信自己的願望一定能夠實現的心理,是一種積極、肯定又切合實際的自我評價。

自信心在國小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也就是説愈是自信的孩子,愈會成功,愈會成功則會是顯得更為自信。反之,愈是缺乏自信則會是導致更深的自卑。成功較多的孩子,很少擔憂與分心,會更集中精力去面對一切。那麼,如何培養國小生的自信心呢?我從以下方面談點認識和做法。

一、賞識教育,激發學生自信和自強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在國小1--6年級隨機抽取20%的學生,對他們進行了未來發展的測驗,然後向老師宣佈説:這些學生有很大的學習潛力。預示他們可能比其他學生有更好的成績。八個月後,老師獲得如期的結果。一年後,再一次測驗,這些學生的成績仍在提高。

羅森塔爾這種實驗效應被稱為皮馬利翁效應,學術界又稱為羅森塔爾實驗效應或期望效應。期望是一種看不見的教育信念,對教育起着重要作用,承認每個學生都有發展的潛能,有成功的願望和需要,通過教育能夠取得多方面的成功,從而對學生抱有積極的期望,以適當的表達方式傳遞給他們,他們易於接受,就會激發其自尊心、自信心,使他們能自覺努力去實現,不斷地逼近遠景性期望。這個適當的表達方式就是賞識,它包括肯定、讚美、表揚、鼓勵以及寬容,學生的自信心、進取的鋭氣、活潑的靈性、開朗的性格,都來自於賞識。

賞識教育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及時予以強化,避免別人的標準來自己的孩子。因為在幼兒時期,孩子自我意識的產生主要是通過教師和成人對他的評價,從某種意義上講幼兒的自信是教師和成人樹立的,尤其是當孩子取得了成功或在原有基礎上有了進步時,要及時予以肯定和強化,使孩子感到我行!--這種感覺十分重要,這就是自信心。孩子有了自信心就必然願意再接受這類挑戰。最膽小怯懦的孩子,偶爾也會有大膽的舉動,調皮好動、表現差的孩子偶爾也會做行很好,也許在常人看來這是微不足道的,但做父母的必須努力捕捉這些稍縱即逝的閃光點,給予必要的乃至誇張的表揚鼓勵。如我班上一調皮好動表現差的孩子是最讓家長和老師頭痛的,但偶然間他的畫畫比以前進步了,我馬上抓住時機當大家的面表揚鼓勵他,以後只要他稍有進步都及時鼓勵,以此來改變他的一些不良行為習慣。而不是當孩子興沖沖地説老師説我進步了,而家長卻説你得意什麼,離好孩子的標準還差遠了。或當孩子興沖沖地説:我考了100分了。而家長説:某某考了雙百分等。這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對做好孩子和考100分沒了興趣,缺乏信心。而教師多説一句你進步了,希望你下次考雙百,將會對孩子的教育產生很好的效應。第二,要注意的是,賞識要持之以恆,切忌急躁粗暴,大聲呵斥。一般情況下,教師、家長都會注意鼓勵孩子,但有時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容易造成成人行為失控,在情急生氣時忘了鼓勵反倒譏諷,大聲地指責:這麼笨,別上學了、你真沒記性、真是死不改悔等,從而挫傷孩子的自尊心,降低孩子對自我的評價,對自信心的形成產生不良影響。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孩子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如何讓他們在痛苦中總結經驗,在教訓中學到智慧,使其不遷怒,不貳過,我們對孩子錯誤的處理至關重要。愛迪生母親的寬容使這個世界多了位發明家。同樣,教師和家長的寬容也會使孩子感受一份真愛與撫慰,所以我們對孩子要寬容、和善、耐心,時刻不能過度。賞識孩子,給孩子以希望。第三,賞識不能過度。賞識教育主張對孩子多肯定,多鼓勵,少批評,但不等於孩子犯了錯誤就不去批評,依然不斷地賞識。再者,過度賞識,會導致孩子自滿自傲,任性,不能客觀正確地評價自我,若稍遇坎坷便一蹶不振。我們要適當把握賞識力度,不同孩子賞識的程度不同。如膽小呆板的孩子多肯定鼓勵,少批評指責。對調皮、好動、表現差的孩子要善於捕捉其閃光點,及時肯定鼓勵,揚長避短。好孩子、任性的孩子適當賞識,多提新的更高的要求或多鼓勵他克服任性的行為。

二、目標分解,讓學生體會到成功歡樂

培養自信心的另一關鍵因素是:成功的體驗。如何讓學生獲得成功?必須先弄清楚什麼叫成功。在具體的活動中,我們總要確定一定目標,也就是我們的活動要達成的結果。當活動告一段落,我們會回過頭來將活動結果與最初的目標相對照,看看目標是否達成。因而,可以説,成功與否即是目標達成與否。

這裏有兩點需提出:其一是在某一活動之初如何引導學生確立力所能及的目標;其二是活動告一段落,如何恰當地予以評價。

定什麼樣的目標才算恰當?目標太易,不具備挑戰性,學生反而沒有動力;太難則會導致失敗帶來挫敗感。在具體操作中,需要教師或家長聯繫任務去把握,宜採用目標分解法,的策略。如活動之初,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承受力,不要一下子提出較高要求,令學生望而生畏。特別是對於一個後進生,除了做好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外,還要幫助他們正確設置目標。只有目標設置正確,才有目標實現的可能,也才的努力的方向、前進的動力。假如給後進生設置的目標偏高,後進生以自身當前條件根本無法實現,那麼這種目標激勵對他來説成功可以能性極小,更有甚者會讓他認為自己無用,被罐子破摔,產生消極情緒。教師應從較低要求開始,讓學生跳一跳就可摘到果子,品嚐到成功的滋味,然後再加大力度,讓學生拾級而上,最終達到成功的巔峯,從而順利完成預期設定的整體目標。我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經常採用目標分解的思想和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轉化一位經常不做作業且學習成績不佳的後進生時,我先只要求他肯做作業,然後在逐步補課後要求他逐步提高作業正確率,對他的作業,我一反常規,多用稍有進步、有進步大有進步和還需努力等文字來評定其成績,直至等他學習追上其他同學,才和其他學生一視同仁,作業成績評定採用等績制。

讓孩子體會成功,除了活動之初要確立適當的目標之外,還應注意在活動告一段落之後,給予適當的評價。在這一方面我們最易犯的錯誤是持一種非此即彼的判別標準,沒有完全達到目標是沒有成功,沒有成功就是失敗。我們常常看到一些教師或家長硬套一些目標,例如,認為功課必須達到90分以上才算成功。以這種整齊劃一的標準,對每個孩子作非此即彼的評判,不可避免地會給部分學生帶來挫敗感。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起點;即使在同一孩子身上,不同的活動領域或不同的學習科目也存在不同的具體情況。只要孩子付出努力,只要孩子對照自己的起點有所進步,他就應得到肯定和鼓勵。值得一提的是,對於暫時後進的學生,若等他們有了優點再去表揚,那他們被表揚的機會就太少了。對於這樣的學生,我們要主動幫助他們在某一方面獲得成功,為表揚創造條件,讓小小的成功去激勵學生的上進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三、正確地面對競爭,提高耐挫能力

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結構層次是金字塔分佈,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必須依據於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結構。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新世紀,我們更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進心和耐挫力。這樣,才能使學生將來能適應社會的發展。

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各類競爭有如家常便飯,因為每個學生自從踏入校門,就開始了競爭,到了五六年級,他們已經是久經沙場的老戰士了。但是,也還存在着這樣一些現象,:有的學生不敢參與競爭;有的學生一參與競爭就會垂頭喪氣。這是為什麼呢?

良好的競爭心理素質中,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一個人如果對自己有信心,就會以自信的熱情投入到各種活動中,就更容易發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對學生進行意志品格的教育和訓練,使學生明白,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遇到挫折和困難,但只要持之以恆,就能獲得成功。作家張抗抗在題為《什麼時候開始都行》一文中談到她兒子的成長過程。那孩子一直功課平平,無任何特長,後來在學習外語方面樹立起信心,從此走上成功之路。在孩子長長的成長過程中,也正如張抗抗所言:什麼時候都行。只要孩子重新拾回了信心,他就會走向成功。在競爭的某個環節上的失利,只是暫時的。教師和家長給予學生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競爭態度,充分相信自己,學會放鬆自己的方法,以平靜自如的心情投入競爭。正確地評估那些暫時性失利,不讓一時的失利挫敗自己的自信心。

綜上所述,對學生進行自信心的培養,賞識教育是前提,能激發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讓孩子體驗到成功,重塑孩子的自信;面對激烈的競爭,正確引導,讓孩子時刻保持自信心,不要把一時的失利看成永恆的失敗方能成功。

如何培養中職學生的自信心總結 篇8

要相信學生,讓學生習慣自信,就要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為學生創設環境,營造氛圍,在與孩子相處中愛孩子,賞識孩子,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在平時的相處中相信學生,讓學生習慣自信。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工程。它並不是通過簡單地説教或開展幾個活動就可以實現的,它需要我們在孩子們的生活中、學習中、玩樂中,時時刻刻又不露痕跡地滲透。只有通過這點點滴滴地積累,孩子們的自信心才會一天天地增強。

自信是一個人的精神支柱,是學業及事業成功的第一要訣。作為一種性格特徵,自信是在青少年與現實反覆交往、不斷進行實踐鍛鍊、強化認知和體驗進程中形成的。對於正在成長中的中學生來説,心理品質正在形成過程中,可塑性很強,是播種自信種子的最佳期。如果錯過對學生自信心培養的這一時期,將來貽誤他們的終生。在具體工作中,我對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進行了這樣的嘗試。

一、創設環境,讓學生樹立自信。

要讓學生自信,首先要創造一個“愛”的環境,讓學生深深地感受到教師的愛。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要樹立孩子的自信,教師所要做的首先就是讓孩子們知道愛,感覺到愛時刻就在自己的周圍。長期以來,我們總是要求學生向老師問好,打招呼。我為什麼就不能打破這一常規,藉以拉近師生關係,創造一個師生平等、互相尊重的環境呢?從那以後,我每天到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教室裏和孩子們打招呼;課間休息時,我和孩子們打成一片,一塊説説笑笑;課外活動時,我和孩子們一起打球、賽跑,做各種遊戲;平時在路上碰見我的學生時,我也主動招呼他們。和學生在一起,我們是師生,更像是一個大家庭中的不同成員。融洽的師生關係,讓我的每一位學生心理都充滿自豪感的認為:老師很喜歡我呀!我在班中努力開展各種活動,給學生展示自己的特長的機會,張揚他們的個性。如:“讀書比賽”、“書法比賽”、“樂學競賽”、“歌唱比賽”等等。這個平台給一批在學習上沒有取得優異成績,總覺得自己什麼都不如別人,有自卑感,缺乏自信心,做事怯生生,怕別人嘲笑的落後生顯示自己的特長,向全面發展方向努力。實踐使我認識到,和諧的氛圍,是使學生樹立自信心的第一步。

二、賞識學生,讓學生增強自信。

有人説:批評伴隨着孩子,他學會譴責;鼓勵伴隨着孩子,他信心倍增;賞識伴隨着孩子,他明白人生終須一搏?

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想法、説法、做法和各不相同的習慣,常常是成年人無法理解的。教師如果能換一種眼光,用理解、用關愛去體會學生的一切,就會認識到那一切原來是那麼美好。有的學生好動,原來它適宜於在活動中學習;有的學生注意力容易轉移,原來它更擅長於發散性思維;有的孩子常常突發奇想,原來他在創造性思維方面有獨到之處??班主任應該是一個“強項發現者”,發現並賞識每一位學生身上的特殊點。讓學生感到“我也能幹!”這就使學生增強了自信心。

一位名人説:“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便學會自信。”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意適時對學生鼓勵,讓不同性格的學生都能增強自信心。當孩子在困難面前猶豫時,我會説:“你行,你一定行!”這積極的心理暗示,逐漸轉化為孩子的自我暗示:“我行,我能行!”可見,一句鼓勵的、賞識的話,可以塑造一個成功的人生;一句貶責的、挖苦的話,則可能毀掉一個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