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彙報

高中語文優質課比賽決賽情況反饋

彙報2.96W

高中語文優質課比賽決賽情況反饋

高中語文優質課比賽決賽情況反饋

今年青島市優質課比賽決賽歷時4天,於4月29日落下帷幕。為了讓參賽的選手通過比賽獲得更多的思考,促進個人的專業水平向着更高的層次邁進,讓參與本次比賽的聽課觀摩的青年教師從中得到啟發,現將本次比賽的相關情況,彙總如下,希望對各位老師日後的教學工作能夠有所幫助!

本次優質課與往屆優質課相比,參賽選手年輕化(年齡最小的為29歲,教齡為6年),展現了青年教師的活力與熱情,參與比賽的態度也更為積極認真。

從課堂教學觀察來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優點:

一是選手的教學基本功好。表現在:普通話標準;課堂語言典雅、講究,且表現力與感染力強,特別是6號、7號、19號等選手;善於營造與文本相契合的教學氛圍,其中1號、3號、9號等選手在這方面表現比較好;範讀的水平高,18號、6號選手的範讀非常好;絕大多數的選手教態自然大方,親和力強;板書工整規範,有精巧的設計,12號的板書簡潔,重點突出。

二是絕大多數選手非常熟悉教材,很多老師能夠背誦文本,不只是《雨巷》《蜀道難》這樣的短文,就是《我有一個夢想》這樣的文章,有的老師也能夠先背下來。

三是展現了高中語文課改所取得的成果。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課堂的設計花架子少,更務實了,課堂的主問題與學生學習活動設計效果好,更能體現語文教學的本質了;

②展示了老師們對“構建高效課堂”的一些思考和做法,如長文如何短教,淺文如何深教,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重點突出的進行閲讀教學等。

③誦讀普遍得到了重視,誦讀活動也能夠較好的與閲讀鑑賞活動結合在一起課堂上書聲琅琅,18號、19號的課堂上的誦讀指導效果尤為突出;

④文本閲讀得到了應用的重視,多數課堂能夠圍繞着文本展示有層次的閲讀活動而不旁逸斜出;

⑤學生的閲讀體驗得到了尊重,絕大多數課堂預設性的結論呈現少,而學生思考後的生成多,多課堂學生學習狀態好,教學效果佳;

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被普遍採用,幾乎每節課都有學生的合作式的學習。 在24節課的課堂教學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甚至在一定層面

上反映了某一區市在基礎年級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希望引起各位參賽教師、各市區教研員及聽課教師的注意。

一、教學程序的指向性不明,導致教學環節的無效。

在這次課堂教學比賽中,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在設計教學時,教學程序的指向不明,問題比較突出。有位老師在執教《小狗包弟》時,在導入新課、整體感知結束後,老師播放了一段小狗被車軋死後,另一隻小狗對其不離不棄的視頻。這段視頻的背景、主題與文本的背景、主題完全不同,那麼引入這段視頻的作用是什麼呢?為了展示狗的忠誠,從文本中的相關語句中完全可以感受到小狗的忠誠,這樣的環節與讓學生從文本中閲讀概括相比顯然後者符合閲讀教學的規律。有兩節《米洛斯的維納斯》在拓展環節,都從藝術的殘缺之美,延伸到了人生的殘缺之美,美學鑑賞變成了人生礪志。執教《米洛斯的維納斯》的老師大多在文本閲讀中花費的時間均不足,而把大量的時間糾緾在美學概念上,如藝術創作的虛實問題,把閲讀課上成了美學課。

二、誦讀的在閲讀活動中深層次的作用體現不夠。

一是誦讀的指導不足。有的課堂上教師只提誦讀要求,如重音、節奏後,學生的誦讀水平沒有提高,沒有誦讀技巧的指導,誦讀也只能停留在低水平;二是沒有結合文本的閲讀進行誦讀,有位老師在執教《雨巷》時,導入新課後,就開始進行誦讀,並反覆強調要讀得緩慢,沒有對詩歌情感的準確理解,只是強調外面表現上的音調低沉緩慢,是很難實現“以讀促賞”的目的。

三、“教”與“學”的雙邊定位失衡。

有的課堂,學生的思維被老師用“鏈式提問”牢牢地掌控着,課堂教學的應試色彩濃厚,學生沒有發現的自由與快樂,如對《警察與讚美詩》中語言的品味是由教師提供5個例句進行限定性的鑑賞,而不是讓學生自主去發現更多值得鑑賞品味的語言。有的課堂,給學生思考與閲讀的時間太少,如提出閲讀要求讓學生讀課文,《小狗包弟》這樣的文章只給了1分鐘的時間,根本無法完成閲讀要求,更沒有時間思考問題;也有的老師在學生朗讀文本時提出的問題過多,學生無法完成;也有的老師在提出問題後,沒有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就提問學生回答,或者追問一個學生幾個問題。

也有的課堂看似有對學生髮現的尊重,但由於教師沒有進行有效彙總與提

升,學生的發現也只停留在了淺層次。如有一節《雨巷》,老師在上課時,讓學生到黑板上寫一寫閲讀這首詩發現的“美”,生1姑娘美、旋律美、詩詞美、環境美,生2詩詞美、象徵美、希望理想美,生3幽靜美、憂鬱美、惆悵美、文詞美,等等。這些美老師沒有對不太合理的進行鑑賞,也沒有對學生的板書進行合併出幾個方面的美,只是就讓學生簡單地談了談,就得出了詩歌是“美”的這樣的結論。

四、教學中有一定的隨意性,缺乏嚴謹的態度。

語文教學一貫講求板書設計的精巧,但這次比賽中,重點突出、設計精巧的板書寥寥無幾。有的板書老師隨意地寫上幾個字,有的板書缺少邏輯性(例1),有的板書設計不科學(例2中的“希望”不是“感情”),個別教師甚至沒有板書。有的教師上課讀錯字音,以至於學生也跟着讀錯;有的`PPT上有錯別字,將“賬單”寫成“帳單”。還有的老師由於對美學概念掌握不準確,在進行《米洛斯的維納斯》時,課堂上甚至出現了將梅蘭芳、戴安娜王妃的早逝與維納斯的殘缺之美相提並論的情況。在教授《林黛玉進賈府》時,有位老師説出了“王熙鳳是反面人物”這樣的不嚴謹的教學語言,易對學生產生誤導。

例1:《雷雨》的板書設計

夫 名

悲 父

利社會

情 利

例2:《我有一個夢想》的板書設計

內容感情 語言

平等、正義 希望 排比

自由、民主 憤

五、導學案設計缺乏科學性。

與2009年11月在城陽舉行的青年教師(7年以下教齡)基本功比賽的情況相比,老師們更加重視“預習案”的設計,體現了課堂學習向課前延伸的理念。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多數的導學案沒有體現出語文學習重視閲讀與積累並重、基礎年級重視學習銜接的特點,有的導學案几乎為教學案的“學生版”,這樣的“導學案”讓學生對課堂的學習失去了期待;有的老師把文本的閲讀的過程變了解答習題的過程,課堂語言中直接出現了“下面來看第2題”等等這樣的語言。長期下去,學生可能會喪失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針對以上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1.重新研讀《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結合自己的教學,再次與“課標”中提出的教學理念進行對接,進一步調整在行為上出現的偏差。

2.在備課時,要“素讀”教材,多進行獨立的思考,多進行獨立的教學設計,不依賴“教參”和網絡資源。這次比賽,有的老師對網上的教案實施“拿來主義”,對於設計不科學的地不加辨別地採納。

3.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並記錄自己反思的結果,留下自己專業成長的足跡。

以上意見謹供參考!

以此,向各位選手展現的精彩課堂及付出的智慧致以無比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