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育考試

2017成人大學聯考語文考試衝刺複習攻略

要想在成考語文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首先還得做好成考語文的相關複習攻略。那麼關於成人大學聯考語文考試衝刺複習攻略有哪些呢?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成人大學聯考語文考試衝刺複習攻略,希望大家喜歡。

2017成人大學聯考語文考試衝刺複習攻略

  成人大學聯考語文考試衝刺複習攻略

一、第一輪複習(從開學到二月底)

第一輪複習要全面閲讀教材,查漏補缺,徹底掃除知識結構中理解上的障礙。在這一基礎上,對語文基礎知識進行梳理和歸納,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同時配以課堂針對性訓練和單元訓練,提高應用能力。

建立完整的語文知識系統,指的是整理、完善語文知識的各個系統。語文知識的大系統包括語音知識系統、文學知識系統、詞及短語系統、單複句知識系統、修辭知識系統、標點知識系統、現代文體知識系統、古今文學常識系統、寫作知識系統、文言知識系統等;語文知識的小知識系統即為每一個語文知識點的性質、分類、意義或用法。

二、第二輪複習(從明年三月初到五月初)

第二輪複習要明確重點、難點。深刻理解每一個知識結構及其知識點中的重點,突破難點,把握知識結構內部之間的聯繫。同時進行解題訓練,提高應戰能力。大學聯考語文複習,要防止兩種偏向:一是拼命做題目,自以為做得越多越好;二是不認真複習,自以為複習未必有用,指望“臨場發揮”。這兩種偏向都是僥倖心理的反映。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有的放矢,認真複習,突出重點,講究實效。

近兩年來,語言知識和文學常識題比例減小,測試的重點在閲讀能力、語言表達和作文這三個方面。從考生個人語文知識掌握和語言能力的實際狀況上看,除作文外,失分較多的是現代文閲讀和語言表達。這一輪複習中,大家一定要注意對這幾部分內容的複習。

現代文閲讀着重考查篩選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和分析能力,鑑賞和評價能力。在複習時要特別注意找到依據不同類型文章的要素讀懂讀通文章的基本規律,進而形成運用文中語言材料組織答案的能力。

閲讀能力的培養應注重兩個方面,一是信息篩選的能力,二是對閲讀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快速有效地閲讀是語文學習應該着重培養的能力;閲讀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大學聯考試卷中所佔比例較大,也是大學聯考考查的重點,在閲讀複習會考生應該注意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聯繫,瞭解文章作者的觀點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從整體上把握文章。

語言表達題,近兩年主要考查擴展語句、壓縮語段和選用、仿用、換用等能力,語言材料多來自現實生活甚至中學生的作文。這類試題多呈綜合性,很少孤立考查某一個能力點;多呈開放性,答題需要一定程度的想象和聯繫能力。

作文複習主要不是聽老師講,而要靠自己寫。在寫中提高審題能力,提高運用來自生活中的材料表達真情實感的能力。同時要關注當前社會在政治、經濟、科學、文化等方面發生的重大事件,積累寫作材料。

  成考語文試題

一、閲讀 80分

(一)閲讀下文,完成1—6題。(16分)

我們的文化需要培育科學精神

上下五千年的中國文化,由儒釋道合力構成,領跑者無疑是儒家文化。因而我們的人文精神,便被打上了儒家道德文章的烙印。篤信“德成而上,藝成而下”。在國人眼中,科學乃器者、術者、藝者。所謂“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中國文化的中心要點就是一個‘道’字”。道的闡釋者——中國士大夫階層——的常態是坐而論道。道者,人道、天道也。前者人倫之道,後者自然之道。尤以人倫之道最為強勢。“鐵肩擔道義”,所擔者,人倫之道,而非真理。這種文化心態一直持續到20世紀。

我們的文化有豐富的倫理道德思想,( )罕有科學精神。( )中國有四大發明,有渾天儀、圓周率等,( )這些都是科學發明,不等於科學精神。默頓認為,科學在不同的社會結構中都會發展,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社會結構,都有可能為科學精神的充分發展提供製度性保障。民主制度與科學精神有最高度的吻合,因而是科學精神的最佳拍檔。而我國幾千年的封建帝制難以在制度上保障科學及其科學精神的同步發展。

20世紀被稱作科學世紀,“這不僅因為二十世紀有諸多偉大的科學發現和科學成就,而且因為科學通過技術手段,轉化為前所未有的物質力量,給人類創造出巨大的物質財富。科學滲入人類知識和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幾乎成為‘真理’的代名詞”。然而,什麼是科學精神,人們卻始終爭論不休。

默頓給出科學精神的四個特點:第一,科學精神具有普遍主義。普遍主義的直接表達方式是真理。也就是説,科學是真理。真理與種族、國籍、宗教、階級和個人品質無關。真理是赤裸的。科學探索就是追求真理。第二,科學精神具有“公有性”。意指科學不是個人的財產,而是與社會性的、尤其與科學共同體密切相關。即便以個人名義命名的學説、定律,也不是個人財產。牛頓名言清楚地表達了科學的這一性質:“如果我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第三,科學具有無私利性。所謂無私利性,“既不等同於利他主義,也與利己主義行動無關”。它是“求知的熱情、無盡的好奇心、對人類利益的無私關懷”的產物。準確地説,科學不是利益的產物,而是出於求知和好奇,是為知識而知識。這同樣是單純地追求真理的結果。第四,科學具有“有條理的懷疑主義”。是藉助專業知識、邏輯和經驗對現有的知識進行質疑。這種精神就是笛卡爾的普遍懷疑的精神。“我只求專門研究真理,所以我想,我的做法應當完全相反,凡有疑竇的意見,統統認作絕對的虛假,加以排除,看看心中是否還剩下什麼不可懷疑的東西”。笛卡爾的普遍懷疑是一種方法,是為尋找真理服務的。通過普遍懷疑,一旦發現確鑿無疑的東西,便是發現了真理。科學的本性是求知,求知即是尋求真理。科學精神最精要的內涵是追求真理。默頓提出的科學的精神氣質,歸結起來就是:科學就是尋求真理。不是出於功利目的,而是為求知而求真理。真理與身份、種族、等級等無關。

梁啟超在談及科學與東西方文化時,批評國人對待科學的態度,認為,國人把科學看得太低、太粗。以為“科學無論如何高深,總不過屬於藝和器那部分,這部分原是學問的粗跡,懂得不算稀奇,不懂得不算恥辱”。其次,將科學看得太呆太窄。莫不要説厭惡科學的人,“就是相對尊重科學的人,還是十個有九個不瞭解科學性質。他們只知道科學研究所產生的結果的價值,而不知道科學本身的價值”。

我們的文化傳統,原本缺乏科學精神。進入20世紀,我們沒有真正意義上找奧科學精神賴以滋生和發展的“最佳拍檔”。我們確實是隨着世界現代化進程走向現代、走向科學。但是,用時下流行的語言,我們是被現代化、被科學化。我們接受現代技術、設備、生產線,卻沒有來得及在我們的文化中,適時接受乃至培育出科學精神。令人擔憂的是,由於科學在近現代社會明顯的`物質效用,因而它“一直享有巨大的威望。人們期待它解決一切問題,深入理解全部存在,幫助滿足任何一種需求。……當科學成為我們時代的標誌之時,恰恰是它不再以科學形態出現的時候”。貪慾使人背離了科學,而將其中的技術運用到極限。現代人只佔有技術,甚至是技術的物質結果,卻不享有任何科學。儘管我們自詡我們的時代是科學的時代,但是,人類與科學精神的距離,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遙遠。科學“精神本身被技術過程吞噬了”,造成科學服從技術,技術服從人的物慾的結果。在舉國推動文化大發展的時候,在我們的文化中培育科學精神,是文化發展不可忽略的重要環節。

(摘自《民主與科學》)雜誌2012年第一期,有刪改)

1. 第一段“這種文化心態”是指 。(2分)

2. 根據文意,可依次填入第2段空格處的一項是( )。(2分)

A. 因而 即使 那麼 B. 因而 雖然 但

C. 卻 即使 那麼 D. 卻 雖然 但

3. 簡析第5段在文中結構上的作用。(3分)

4. 第6段劃線句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5. 下列説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3分)

A. 中國古代取得了諸多的科技成就,並不意味着中國文化中擁有了科學精神。

B. 20世紀被稱為“科學世紀”,主要因為有諸多偉大發現和科學成就。

C. 牛頓的科學研究成果與科學共同體相關,因為不屬於他的私有財產。

D. 梁啟超認為“相對尊重科學的人”其實大多數並不懂得科學本身的價值。

6. 根據文意,簡析我們的文化缺乏科學精神的原因。(4分)

(二)閲讀選文,完成第7—12題。(21分)

一個春天留下的迷人逗號

與常州數次擦肩而過,並沒有激起叩開大門進去看看的衝動和興致,感覺被歷史稱為“吳”的故事與精彩都留在了南京、蘇州和揚州。當走進常州,走進淹城的時候,曾經的偏見被柔和的細雨和不急不躁的風一點一點地剝離出去,以致無影無蹤。展現在眼前的已不是主觀的平淡,而是一位樸素的長者佇立在那裏。

這位長者就是至今世界無雙的“三城三河”的淹城遺址。

淹城有着金陵、蘇州、揚州沒有的古樸和沉靜,可以把它稱之為曾經被雕琢又被原始了的一塊地;曾經被使用、被耕作但沒有被包裝、被炒作、被現代起來的一塊地。

這片地的形狀十分特別,細細看,極像一箇中規中矩的逗號。一層河一城土的疊加着,不大不小不增不減地圈着圍着。它把春秋湧動出的現代朝氣一一卷收起來,禪師般的打坐。用亙古的風度,觀風,觀雲,觀花開花落,觀服飾髮型更迭,觀世世代代走過的人還有碾過的那些事。它始終沉默着,比介子推、嵇康、陶淵明們還沉默,宛如未見經傳時的海明威,慈祥地在寂寞的地方迎送一雙雙實際的、實惠的、實用的眼睛,還有探索的、發現的、勞作的眼睛,在眼睛世界裏,毫不氣餒地堅守着自己的堅守。

這些眼睛被裹在淹城身上的襤褸服飾和“大隱隱於市”的沉默神態嚴重迷惑了。可以説,遺址用它的不張不揚“騙”過了無數喜歡獵奇的眼睛。這不是遺址的錯,似乎也不是眼睛們的錯,因為淹城是春秋留在長江邊上的一個逗號,它在風雲變幻和世代更迭中期待,期待故事的完整性和句號的出現。在句號沒有出現之前,淹城如同哨兵,在這裏忠心耿耿地站位,一站就是三千年。

淹城真的是個逗號。很小。從景觀上講,“三城三河”儘管有上千畝地,但與長城比,與金字塔比,與大春秋時代比,的確是個不起眼的“小弟弟”。然而,“小淹城”則用自己的堅守、耿直、堅韌,修煉出讓世人無法山寨、無法克隆、無法造假的奇特魅力,去向可以飛越太空、遨遊深海的現代人講述或者還原歷史碾過的春秋故事。

船在子河、內河、外河間遊動,船下的漣漪幻化為手拉手的時空隧道,我們在這隧道上穿梭流連,任眼睛去撲捉前後左右的時空符號,去撿拾那些珍奇的細微陳跡,品咂春秋留在這裏的古樸味道。

水躲開獵奇人的眼睛,在這裏演繹它的活法。

我被靜靜的水同化了。有了沿着水流尋找一星半點“源頭活水”的幼稚想法。

我曾經大膽地鼓吹,文化就是活法的結晶和載體。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地域或曰一個部落集團的文化就是這個民族、地域和部落集團的活法。淹城的先人為了活着,於是創造出“三城三河”的城堡模式。有人説這是“冷兵器時代的城防標本”,有人説是“吳越爭霸的軍事堡壘”,我則覺得是當時人們活法的寫真,或曰《桃花源記》的現實版和升級版。他們想到的似乎不是“爭”,而是存在與活着,或曰安全地活着,平靜地活着,自由自在地活着。於是用陸地生存,用河流保衞,靜靜地繁衍,靜靜地生息。躲開刀光劍影,躲開你爭我搶,躲開爾虞我詐。我猜測陶淵明是不是曾經到過這裏,因為這裏滿地都是他的詩,到處是田園派的影子。“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望雲漸高鳥,臨水愧游魚”;“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等等,詩行裏不正是對古淹城的寫照嗎?他們追求的完全不是官一代富二代,也不是浮躁的名利與“高富帥”,而是“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的勤奮舒然的樸素活法。

淹城真的是個逗號。它是三個逗號疊起來的一個讓人沉思的奇異符號。外城與外城河,內城與內城河,子城與子城河,三個牽手相連相依的符號,相得益彰地在這裏靜靜地看風,看雨,看江河東去,看人間戲劇,不起眼的逗號標誌又是那麼奪人眼球,他負載的活法文化似乎超過了現代人仰慕的珠寶和鑽石,鑽石並不恆久,活法則不是。

可是,淹城為什麼是個逗號,而不是句號、省略號或者感歎號?難道這裏還有更為緊要的祕密沒有傳遞?淹城還要向走進或者走近他身邊的我們訴説什麼情懷?

我不知道。

無論撫摸老當益壯的樹,掬起沉甸甸的水,還是撿起黢黑的泥土,都讓一個陌生者的內心產生震撼。我不僅從它們身上感覺到了強大的磁力,還感覺到了春秋文化在這裏釀造、沉澱和形成的氣場感應——智慧的,倔強的,創造的,堅守的,都彙集在任何一個點上,去折射和解説千年春秋的燦爛。

有這樣不能複製,不能山寨的氣場,逗號所要引出的就不僅僅是“回來吧”或者“歸來吧”的昭示,至於還有什麼,我不清楚,但我期待着。

(選自《散文百家》2012年第10期,有刪改)

7. 第一段中“平淡”的意思是 。(2分)

8. 第4段劃線句運用了一人和比喻,分析其表達效果。(2分)

9. “淹城真的是個逗號”一句在第6段和第11段重複出現,分析作者的寫作用意。(3分)

10. 第10段中,為什麼説淹城是“《桃花源記》的現實版乃至升級版”?(4分)

11. 選出下列對文章分析不正確的兩項( )( )。(6分)

A. 第一段“我”對淹城先覺得“平淡”,後比作“長着”,先抑後揚,突顯敬意。

B. 第三段多次使用“被”和“沒有被”,解釋了淹城保持古樸沉靜風格的原因。

C. 第五段“似乎”一次,説明了作者判斷的不確定性,表達既直白又準確恰當。

D. 第八九兩端巧借“水”的一項,由實到虛,引出對淹城“活法文化”的探究。

E. 第十二段連用三個問句表達“我”對淹城文化內涵的深入探尋,也引讀者思考。

F. 第十五段“期待”一次寄寓了“我”迴歸古代淹城古樸而沉靜生活的美好願望。

12. 結合全文,簡析本文標題的作用。(4分)

  成考語文應試技巧

一是答題時不能被一個題目絆住

前面的一個選擇題浪費五分鐘以上,都很要命,時間會不知不覺浪費掉。這樣的題目,要先選擇一個填上,塗好卡,在題目上標識出來,等做完試卷,有空餘的時間再去做。

二是主觀題要有邏輯

因為自己把握不是很準,就什麼知識都往試卷上填。尤其是,千萬不要在論述題中自相矛盾。如廣告學中的論述題,重點是對知識的靈活運用,發散思維很重要,但不能否定自己所做的判斷、觀點。

三是要有條理

要注意把自己的觀點分條羅列,千萬別不分段,一個二三百字的大段落,講述多個問題。觀點就是一個小句子,隱藏在其中,這樣很難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