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育考試

國小《恐龍的滅絕》教學反思

  【範文一】

國小《恐龍的滅絕》教學反思

《恐龍的滅絕》是一篇課文科普説明文,課文介紹了恐龍在地球上生活的悠久歷史,科學家猜測恐龍滅絕的五種説法,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恐龍滅絕之謎的疑問。由於科普説明文課文沒有具體的故事情節,往往會被我們肢解得只剩下知識的條條槓槓;由於敍述簡潔沒有多少感染力,又會被我們分析得只剩下概念化的“寫得生動而準確”。那到底該教些什麼,怎樣教,才能使本文的教學更具有語文味呢?所以我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體現科普文教學的語文味。

一、注重教學趣味,激發學習熱情

愛因斯坦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説過:“學生有興趣,就會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因此整堂課我始終力求“趣”字當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1.收集資料,激發探究心理。“恐龍”是孩子們非常感興趣的一個話題,文章從題目到內容吸引着學生的好奇心。然而恐龍卻是生活中已經不存在的生物了。課文的內容和主題,更加引起孩子們的探究心理,從這個角度説,它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是對學生進行用智慧的目光去觀察、發現身邊的科學,培養學科學、愛科學、發現科學的極好範例。課前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收集有關恐龍的資料,豐富學生對恐龍的瞭解,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2.播放影片,創設情景。上課伊始,就帶領學生穿越時空隧道,觀看大約兩億年前,恐龍在我們的地球上自由自在,盛極一時,“稱霸”地球的情景。強烈的視覺效果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恐龍的龐大與不可一世。錄象裏恐龍活潑的形象跟現實中的不復存在,又形成強烈的對比,使學生產生巨大的情感落差,激起濃厚的學習和探究興趣,促使他們積極地投入到文本的學習中去。

二、關注字詞學習,落實初讀目標

識字教學是低段國小語文教學的重點,在分散識字的同時,關注組詞現象,揭示近義詞的規律積累,讓學生找找課文中的詞語類似的詞“躲避”“枯萎”“滅絕”“死”等從而使學生牢牢地記住生字。提高了學生識字的興趣,切實起到鞏固識字的作用,讓學生感受到識字的愉快。

三、巧釋説明方法,品味語言精妙

新課標指出:在學習説明文時能抓住要點,瞭解説明方法。但對於低段學生來説,不必作理性講解,讓學生在閲讀文本時有所領會即可。課文第一自然段中把人類的歷史和恐龍的歷史進行比較,使恐龍滅絕之謎更是引起人們的好奇。所以我在教學時讓學生關注這兩個表示時間的詞語“三四百萬年”和““兩億年”。儘管學生知道兩億年要比三四百萬年表示的時間長,但是到底相差多少呢?學生沒有概念的。針對二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我用了阿拉伯數字的形式直觀地將其進行對比,隨後小結,把兩個表示時間的詞語這麼一比較,怪不得説人類歷史跟恐龍的歷史相比可就短多了。再讓學生齊讀這兩句話。這樣就淡化了説明方法的傳授,可在學生心中已經留下了痕跡。

同樣,我們在教學科普文章時,更應該引導學生品味其豐富的具有表現力的語言,即怎麼個準確,怎麼個簡明,怎麼個科學等等。這篇課文中也有很多這樣的語言,我在教學第2自然段抓住“突然”“慢慢”等詞的教學以及第三自然段排排詞語的順序感知作者一步一步推理等,都較好地引導學生感受科普文用詞的準確性、科學性,長期以往,將會加強學生對語言的敏感度,並滋養學生精確運用語言的能力。

與此同時,我還力求體現語文工具性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個性化的感情朗讀水到渠成。如在指導學生讀好“嚴寒説”這一段文字時,出示冰天雪地的畫面並且配以光風呼嘯的音樂,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地球突然變冷,恐龍無處藏身,從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同情,讓學生帶着個體獨特的感受來讀好文章,這樣的朗讀指導還是比較有實效的。當然在朗讀教學中我也力求體現形式多樣、注重評價以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雖然力求課堂的完美,但是一節課下來還是留下了遺憾。如整體感知時,可以適時歸納板書恐龍滅絕的説法,適時朗讀某幾個片段,以體現實效性。是否要在整體感知時歸納恐龍滅絕的説法,課前備課時也思考過這個問題,但當時因為擔心學生一下子歸納不出,所以就安排學生學完這段説法後再來歸納,這樣可以水到渠成一些。其實有時候也應該相信學生的能力,放手讓學生試一試。

  【範文二】

人教版新課標國小二年級下冊第八組第3篇文章《恐龍的滅絕》是一篇科學知識小品文。全文以科學家們關於“恐龍滅絕”的説法為線索,介紹了恐龍滅絕的幾種原因。教學完《恐龍的滅絕》後,感覺有幾個亮點。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

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因此在導入新課時,我先出示一個小恐龍破殼而出的片段,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但是不光是簡單的看,接下來讓學生在自己已有生活經驗來談恐龍,激活了原有體驗,激發求知的興趣,讓孩子們在迫不及待、躍躍欲試的心態下進入課文。並在看圖片的過程中理解“龐大”。

二、抓住重點詞學習課文

我們人類只有三百萬年的歷史,恐龍卻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約兩億年。人類的歷史與恐龍的相比可就短多了。但是,龐大的恐龍為什麼會消失了呢?在這一自然段學習時,我抓住了這幾個關鍵的字、詞。強調在朗讀時要着重讀“兩億年“”短多了”“龐大的恐龍為什麼會滅絕呢? ”等詞句。在課堂上對學生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方法, 讓學生初步學會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應用信息、拓展信息, 能自主選擇適自己探究的問題進行研究。

不足之處及今後改進的措施:

在揭題“恐龍的滅絕”時,可以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什麼是滅絕嗎?這樣一問,學生就會去思考為什麼用滅絕而不用死亡。“滅絕”就是永遠消失了,再也不會出現了。對“嚴寒”一詞也沒有講到位,可以聯上繫上文中的“十發寒冷”來學習,讓學生理解“嚴寒”不是一般的寒冷,而是十分寒冷,冷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