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育考試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

《她是我的朋友》這篇課文講的是戰爭時期的一個故事。孤兒院的孤兒阮恆,為了救護受傷的同伴,毅然獻出了自己的鮮血,挽救了同伴的生命,當問他為什麼要獻血時,他只是説“她是我的朋友”。課文通過對阮恆獻血神情、動作的真實描述,生動地展現了他為救朋友而無私奉獻的優良品質。那麼課文《她是我的朋友》的教學反思範文怎麼寫呢?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

  《她是我的朋友》課文教學反思

《她是我的朋友》一課以其樸拙的常態教學風貌,引發與會者深刻的思考,在教學中我立足文本,着眼生本,提高教學質量。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體現:

  一、常態教學真實

1、文道統一,教學目標多維化:

該課的教學目標“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在引導學生學會從內容入手體會思想,懂得抓住文中的重點語句由表及裏探究人物的內心世界的同時,極其注重語文學習的人文性,讓學生體會阮恆待人真誠、無私助人的品格,感受朋友之間的真摯友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友情觀。

2、讀悟結合,學習方法探究化:

讓學生讀中悟情,把儘量多的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多讀多想。“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學生從不同方式的朗讀中感悟課文想象課文描寫的情境,有助於理解課文內容,這樣也充分展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多讀描寫獻血過程這一部分,勾畫出描寫阮恆動作、神情的語句,通過自由讀,指名讀,學生評議,激勵讀,創設情境讀,讓學生明白阮恆獻血時內心很複雜。其二,發揮想象,合作釋疑。教學時發動學生大膽質疑,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當學生找出阮恆神情動作句子後,引導學生抓住阮恆的異常表現及其矛盾之處提問,以小組的形式討論,想象阮恆當時的心裏在想些什麼。在學生讀議之後,各小組彙報本小組的想法,充分展現語文學科人文性的特點。學生在此時充分表達自己的閲讀感受,全班互助互學,共同探究阮恆的內心世界,體會阮恆雖然説以為獻了血自己就會死去,但為了朋友能活下去,仍然堅持獻血的可貴品質。

3、讀説互促,情感體驗生命化:

語文教學要“用心靈感動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靈魂塑造靈魂”。陳老師在學生理解全文後,用滿含激情的語言進行薰陶感染:“小阮恆的鮮血流入了小女孩的身體內,她慢慢地睜開了眼睛,她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她的朋友。是朋友將她幼小的生命挽回,是朋友讓她感到了這世界的温暖,是朋友使阮恆勇敢地舉起了手,是朋友使他有了戰勝面臨死亡的勇氣。他們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然後發問:“同學們,你們現在的心裏有着怎樣的想法?最想説些什麼?”於是學生有的談自己讀了這個故事以後的感受,有的對阮恆説些什麼,也有的對小女孩説些什麼。這一設計着眼於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利於學生學習獨立性和自主性的`發揮。充分體現了“閲讀是個性化的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這一理念,從而實現“培養學生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這一目標。

  二、扣住文本

我在反思中提出,她在“假如你是阮恆,你會怎麼做”這一教學環節中,預設了兩種教學方案,即學生“願意獻血”和“不願獻血”兩種可能性下的教學思路。結果,課堂上只出現“願意獻血”一種聲音,教學流程偏離了教者的“埋伏線”,教者只好將另一方案黯然擱下。對此,劉金山老師不無遺憾地説:“此時的課堂,如果有部分學生提出異議,發出‘另類聲音’,教者再順而導之,便是本堂課的一大亮點。”可惜,亮點與現實教學擦肩而過,精彩失約了。針對這一困惑,我們進一步深入分析課堂教學,認為該從如下幾方面入手,真正做到“讓預設和生成激情共舞”(週一貫語)。

1、摒除傳統教材觀:

在傳統觀念中,教材是神聖的,其育人目標是無可置疑的。教者在教學中往往就教參教教材,抱着教參的“最高指示”不敢越雷池一步,本是絢麗多姿的語文課堂成了一言堂。學生的讀悟被無形的鐐銬鎖定,自然就聽不到“異音”。《她是我的朋友》一文中,作者抱緊“生命誠可貴,友情價更高”這一主旨,對阮恆的“偉大的抉擇”津津樂道。我們如果藉此教育學生體會友情、學會奉獻當然無可厚非。但如果從“珍愛生命”、“合法獻血”(阮恆不滿18週歲)的角度來看問題,學生則有一百個理由説“我不獻血”。因為, “擁有生命,才有奉獻”。我們備課時,要儘量多維度審視教材。教師個性化解讀教材,是引導學生個性化閲讀的前提。教者對教材的理解如果是單層面的,在設計教學時,個性化導讀就會被忽略。

2、、優化課堂民主性:

只有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動態資源才有生成的空間。在陳老師的課堂上,“告訴我”、“跟我説”這一口頭禪不絕於耳。試想,面對六十幾名學生,教師與學生交流時,要學生“告訴我”、“跟我説”,學生會做何感想?這種“單線性”、“單向性”交流是極不利建立民主課堂氛圍的。儘管教師時常很有禮貌地説個“請”字,但在這彬彬有禮的話語背後,以教師為中心的觀念仍然“陽魂不散”。在教學中,“蹲下來”與學生説話,“迎上去”聽學生説話,是融洽師生關的技巧,也是不可忽視的小細節。此其一。

其二,在師生、生生互動過程中,教師要做到“放得開”。本堂課在導入課題時,設計了一個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朋友觀的環節,這本身是極為自由寬鬆的生成性教學環節。教學時,談話環節淺償輒止,一兩名學生髮言就匆匆“收攤”,一張民主氣氛的網剛剛撒開就打住。課堂伊始,自由表達的氛圍便“胎死腹中”了。

3、找準生成切入點:

精彩是可以預約的。找準生成點,順學而導,教學亮點將在課堂中時時閃爍。

我們認為,在《她是我的朋友》一課中,可引發生成的有:

⑴ 課堂伊始,讓學生暢談自己的朋友觀,師相機導之。(陳玉梅建議)

⑵ 理解、對比“啜泣”、“嗚咽”、“哭泣”三個詞時,讓學生設身處地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説心裏的想法,如“我要死了,我好怕”等(林文鋒建議)。

⑶ 課堂臨近結束時,啟發學生説説“假如不是朋友”該怎樣對待這樣的事(陳志強建議)。這樣,擺脱文本的拘絆,引導學生立足文本的同時,跳出文本,超越文本,煥發個性,在真正的意義上實施生命化閲讀教學。

標籤:反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