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臘八節要做什麼

臘八節,俗稱“臘八” ,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一些地區有喝 臘八粥的習俗。那麼除了喝臘八粥之外,臘八節還有些什麼樣的習俗呢?下面就隨本站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臘八節要做什麼
  臘八節的風俗介紹

祭祖敬神

臘八節是農曆十二月八日,臘八節在古代屬於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的祭祀儀式。而且除了祭祖敬神外,臘月初八被佛教界奉為佛成道日,因此寺院都要舉行紀念法會,並以常以糯米、芝麻、苡仁、桂元、紅棗、香菇、蓮子等8種食物合煮粥供佛,並邀請周圍山民共進聖餐,並施捨給民家老幼分食,以示對佛祖的敬奉。

喝臘八粥

在古時候,每逢陰曆十二月初八,中國間就流傳着喝“臘八粥”,或者吃 “臘八飯”的風俗。古文記載,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臘八粥》,“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

  喝臘八粥美好寓意

在民間,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着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含義。

祛疫辟邪

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的.作用,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尤其是家裏院子裏種着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幹上塗抹一些臘八粥。

養生美味

從現在養生的角度看,臘八粥裏面的材料,營養非常豐富。中醫順口溜:若要皮膚好,粥裏放紅棗;若要不失眠,粥裏添白蓮;腰痠腎氣虛,煮粥放板栗;心虛氣不足,粥加桂圓肉;頭昏多汗症,粥里加薏仁;潤肺又止咳,粥里加百合;烏髮又補腎,粥加核桃仁;若要降血壓,煮粥加荷葉;健脾助消化煮粥添山楂;夢多又健忘粥里加蛋黃。因此,2017年的臘八節,大家也一定要記得喝臘八粥哦。

  臘八節的歷史記載

古印度

相傳,在古印度北部,即今天的尼泊爾南部,迦毗羅衞國有個淨飯王,他有個兒子叫喬答摩·悉達多,年輕時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種苦惱,發覺社會生活徒勞無益,並對婆羅門教的神權極為不滿,於是,在他29歲那年,合棄王族的豪華生活,出家修道,學練瑜珈,苦行6年,大約在公元前525年,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樹下,徹悟成道,並創立了佛教。史傳,這一天正是中國的農曆十二月初八日,由於他是釋迦族人,後來佛教徒們尊稱他是釋迦牟尼,也即是釋迦族聖人的意思。佛教傳入我國後,各地興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動也隨之盛行起來,尤其是到了臘月初八,祭祀釋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舉行誦經,並效仿牧女在佛成道前獻一種“乳糜”之物的傳説程式,煮粥敬佛。這便是臘八粥的來歷。 [2]

宋朝

宋朝吳自牧撰《 夢樑錄》卷六載:“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寺等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此時,臘八煮粥已成民間食俗,不過,當時帝王還以此來籠絡眾臣。

元人孫國敕作《燕都遊覽志》雲:“十二月八日,賜百官粥,以米果雜成之。品多者為勝,此蓋循宋時故事。”

《 永樂大典》記述“是月八日,禪家謂之臘八日,煮經糟粥以供佛飯僧”。

清代

到了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將北京安定門內國子監以東的府邸改為雍和宮,每逢臘八日,在宮內萬福閣等處,用鍋煮臘八粥並請來喇嘛僧人誦經,然後將粥分給各王宮大臣,品嚐食用以度節日。《光緒順天府志》又云:“每歲臘月八日,雍和官熬粥,定製,派大臣監視,蓋供上膳焉。”臘八粥又叫“七寶粥”,“五味粥”。最早的臘八粥是紅小豆來煮,後經演變,加之地方特色,逐漸豐富多彩起來。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舊事》説:“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慄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裏則稱“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棗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頗有京城特色。

標籤:臘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