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廣西欽州的喪葬習俗有哪些

人固有一死,而葬禮是我們跟逝去的人最後的道別,所以很多地方的習俗都對它很重視,那麼廣西欽州的喪葬習俗有哪些呢?下面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廣西欽州的喪葬習俗有哪些
  廣西欽州的喪葬習俗

舊時欽州喪葬禮俗,大致為:

1、病人彌留之際,家屬到場送終;

2、人死後,即為死者理髮(或梳頭)、更衣,派人或發電函將死訊告知親友,請僧道做“齋”,家人披麻戴孝。後由親人捧死者頭腳將屍體入棺。

3、出喪;

4、死後第七日起至四十九日止,每隔七天一祭,俗稱“做七”;死後百日祭墳;至週年,再設祭,稱“做週年”或“脱服”。

50年代起,逐步用追悼會代替弔孝;用遺像代替靈牌;用花圈挽軸代替焚香擺供;用戴黑紗、白花代替披麻戴孝。

70年代開始推行火葬;但在鄉村中,由於各種原因,大都仍用土葬。喪葬禮儀中的迷信活動則有所革除。

  廣西欽州婚嫁習俗

舊時,本市婚嫁禮俗繁瑣。從“提婚説親”到“三朝回門”,一般有七道排場:

1.男方託媒向女方提婚;

2.女方父母託人探聽男方家庭,認為門當户對,便用庚帖將女兒生辰告知男方;

3.男方請算命先生“合肖”,占卜吉凶,如男女年庚八字無“沖剋”,男方即遣媒議聘;

4.男方擇吉日,將議定聘金和新郎生辰的庚帖放入小匣子內,連同財禮、點品由媒人護送至女家。女家收下聘金、財禮、點品和男庚帖後,原匣內放入女庚帖,連同回送的衣着、喜果,由媒人帶轉,俗稱“定親”;

5.成親之日,男女雙方各自設宴請客。男方發花轎至女家,新娘開容(又稱“開顏”,即用線將臉上汗毛捻去),梳粧,拜別,紅巾蒙面上轎;

6.轎至男家,新郎出,向花轎三揖,謂“拜轎神”。伴娘攙出新娘,依次唱拜天地、祖宗、父母后,新人對拜。拜畢,新郎引新娘進入新房;

7.第三日,與親族分輩依次禮見後,新郎新娘雙雙去岳家,俗稱“三朝回門”。至此,舊式嫁娶禮儀才告結束。

貧窮人家婚嫁禮儀大同小異,限於條件,儀式、酒席從簡。

解放後,舊的婚嫁習俗逐漸革除,向文明、簡樸方向發展。集體婚禮、新婚茶話會、旅行結婚逐漸增多。

  廣西欽州的傳統節日

一、春節

春節來臨,家家户户都有蒸年糕、包粽、做粉利、打米餅,清掃房屋,在門上或大門兩邊貼上大紅吉祥對聯等習慣。春節之時,愛放鞭炮,尤以新舊年交替時刻,爆竹聲驟起,延綿不斷,直到天亮。新春期間,文化體育活動豐富多彩,業餘文藝隊巡迴公演傳統節目。有些地方還舞獅拜年,鑼鼓喧天,爆竹震地,祝賀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親友互送禮肉、糖果,互請年酒聚談,你來我往,絡繹不絕。大年七年級,一些農村婦女習慣大清早就到河邊汲“新水”,及到鄰居菜地摘幾兜葱蒜,叫“偷青”,以圖“吉利”和孩子“聰明”。這天,一些地方不殺生,全天素食。親友相見必笑臉相迎,互相祝賀、拜年。長輩給小孩“紅包”(又叫“利市”)。同時,禁忌不吉祥的事和忌説令人不愉快的話。八年級日,親戚朋友帶着禮品互相串門。七年級八年級日不掃地。九年級日,多不串門,清早便打掃清潔,將所清理的垃圾和掃帚竹簸等送到門外一起燒掉,稱為“送窮鬼”。

二、元宵節

為正月十五日,也叫“上元”,又叫燈節,下午至傍晚時分,鞭炮聲不斷,春節至此結束。這天夜裏,興吃元宵(湯圓又叫水圓),玩彩燈,放煙花。

三、春社日

為二月八年級日。此日人們宰雞做糕粉,各村集資匯眾於土地廟宰豬羊供社神。

四、三月三

農曆三月九年級日,各家各户用楓葉染糯米煮飯,叫吃烏米飯。解放後,三月三日是壯族人民的“歌圩”日,男男女女,身穿盛裝,手提食物,來到設歌台的地方,不分日夜地進行賽歌。對歌時,台下觀眾有的.出謀獻策,有的吶喊助威,十分熱鬧。參賽的人往往以歌詞豐富優美,歌聲宏亮者取勝,理屈詞窮者敗。對歌結束後,一些青年男女相約於幽靜之處,將自己帶來的“烏米飯”和禮物,互贈給自己的心上人以表達愛情。

五、清明節

建國前,每逢節日,家家户户插柳枝於門,並殺雞(鴨、鵝)備酒餚,蒸發糕、包粽子,買紙寶、蠟燭、香、鞭炮,到祖先墓前祭掃,叫做“踏青”,也叫“卦紙”、“掃山”。建國後,政府號召移風易俗,一些地區逐步改變舊習。在掃墓時改為張貼紅紙或白紙條,鳴放鞭炮,默哀悼念。機關幹部,學校師生則到革命烈士墓前瞻仰、默哀、獻花圈。

六、四月八

為浴佛節,相傳是敷佑伯馮三界神誕日。馮蘭界曾囑“是日百草可食,唯風吹不動者不能食耳。”是日人們多采金銀花、青艾等製成“垃圾噎”。傳説吃餈粑能去疾病、健身體。也有的鄉民將餈粑喂牛,傳説這日為牛魔王生日,所以四月初八農家均不役牛。這種習俗,解放後己漸有改變。

七、五月節

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以菖蒲,艾葉、大丹花插於大門左右,城鄉普遍做灰水粽,又稱“涼粽”,用蜜糖或紅、白糖沾食。還有賽龍船的活動。相傳這日屈原溺水殉難,人們聞訊,爭相划船拯救,賽龍船由此演傳而來。

八、六月六

六月初六日為夭祈節,又為花林聖母神日,人們在這天宰豬、牛、雞祭神,以祝五穀豐登,還有“六月六曬衣服”的習俗,在這天將好衣服和書籍放在陽光下曝曬,以消滅蛀蟲。

九、七月七

七月七日為七夕之日,鄉村不重此俗,城中婦女慣於這天結拜姐妹。知道牛郎織女故事的人,在晚上向青年講述牛郎織女的淳樸愛情故事。在商業化的今天,成為了中國的情人節。

十、七月十四

又名“鬼節”。建國前,城鎮、鄉村普遍過此節。節日裏,家家户户早晚供奉祖先。建國後,這些舊習已基本絕跡,如今大家喜歡宰雞宰鴨,在家中拜祖、聚餐。

十一、中秋節

欽州民間習慣叫“八月十五節”,雅稱“團圓節”,壯族人民稱“嶺頭節”。每當節日來臨之際,集市上有各種各樣的月餅和柚子等水果任人隨意選購饋贈親友。這天,在外親人總是儘可能回到家裏和親人團聚。晚上,家家户户以月餅果品祭拜月亮,閤家團坐,品茶賞月,吃月餅,慶賀閤家團聚。部分地方,尤其是壯族人民聚居的地方,中秋節期間有“跳嶺頭”的風俗習慣。

十二、重陽節

農曆九月初九日,過去有“重陽登高”之説,有閒階層,這天登高賞秋。農民普遍釀甜酒。有些鄉鎮還在祠堂裏吃“重陽會”。

十三、冬至

十一月冬至日,有做糯米湯圓、包粽和殺雞鴨供奉祖先的習慣,名日“食冬”。

十四、十二月二十四日

該日為掃屋日。城鄉人們多在這天打掃屋內外,搞清潔衞生,力求整潔迎新春。

十五、除夕

年三十日(小月二十九)為除歲,也稱除夕。當天人們書寫春聯、神位、換桃符貼春聯。殺生具酒,力求豐盛,午後分別到附近神祠供奉,拜別祖先,供奉時燃鞭炮。供奉後,各家歡酌晚餐,晚上人人入浴更衣。是日,尊長以彩錢分賜卑幼,稱為“壓歲錢”。是夜有的通宵不眠,稱為“守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