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合集15篇

熱點2.53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最關鍵的讀書筆記不能忘了哦。你想知道讀書筆記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分享。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合集15篇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1

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被毛姆的這句話吸引,於是就讀了他的第一本書《月亮與六便士》。

毛姆是一個故事家,其敏鋭的觀察力、對人物內心世界的精闢剖析,就像一個生物學家對古生物的研究,只憑殘存的骨骼便對人物生存的年代以及生存環境推測研究而使作品栩栩如生起來,毛姆也是通過與斯特里克蘭德的接觸,特別是主人公到塔希提以後的生活是通過幾個人的描述加以後期刻畫才讓主人公豐滿起來的。斯特里克蘭德這個天才畫家,拋棄妻兒與體面的證券經紀人身份而去巴黎追求自己內心的理想,與?救命之恩的朋友妻子私通,卻於最後拋棄而導致朋友妻亡家散,其自私、殘忍可見一斑;拋棄文明世界的體面舒適,卻寧可蜷縮在簡陋居所過食不果腹的日子;對周邊的人、事、物的冷漠無情,彷彿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最後遠遁到他的理想王國塔希提,與當地土著結婚生子直至死亡,他一生生活在對藝術的追求裏,半人半獸沒有凡人眼中的尊嚴,他眼中的女人只是他發泄的對象或者模特,缺少人性讓人厭煩。另一方面他卻是一個天才畫家,也許天才的生活裏只有他眼中的藝術,只有進入他的伊甸園才能淋漓盡致地施展他的才華,他蔑視一切世俗包括婚姻、愛情、金錢,所有桎梏他的東西他都視為絆腳石,他為理想而生、亦為理想而死,死在自己理想的伊甸園,他的一生也許是圓滿的。

人生處處面臨選擇,特別是面對夢想與金錢,誰人心頭沒有白月光,只是能有幾人有勇氣放棄地上的六便士,而去選擇孤獨與厄運。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2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六便士代表現實生活,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文章説的是主人公查爾斯·斯朱蘭(看的時候一直想念朱斯蘭來着)四十來歲拋棄妻子放棄安穩富足的生活到處流浪追求當畫家的理想的故事。

開頭挺無趣的,四十來歲的斯朱蘭長得很安全老實八交存在感很低,斯朱蘭太太是交際花。直到斯朱蘭丟下一封信就拋棄妻子去追求理想要去畫畫時,一切藝術家該有的傲嬌都開始表現了。狂傲,目中無人,忘恩負義,搶朋友之妻,毫不掩飾自己的內心的渴望。即使落魄即使食不果腹也要追求自己的理想,藝術家在成為藝術家之前大抵都是這樣,孤獨,不被人理解,不被人看重。最後大溪地那個近似原始的社會接納和成就了斯朱蘭,即使他的結局慘不忍睹,但是他死後,他的畫成了傳世珍寶,讓當初那些看不起他覺得他的畫很爛甚至送也不要的人追悔莫及。

我們往往循規蹈矩,按照世俗規定的模式去生活,到了一定年紀就該做什麼,想要追求什麼夢想最好從小就開始培養,三四十歲就要追求安穩了別瞎折騰你輸不起。。。其實只要有夢想,什麼時候開始都不遲。引用一句文中斯朱蘭的原話共勉:“我説了我非畫不可,由不了自己,落水的人不管泳技好壞都要遊,不游出來就會淹死。”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3

這是一本不知道該留下什麼評論的書!

於我而言,最開始的斯朱蘭,壓抑着自己內心的慾望,過着和世俗之人沒什麼區別的生活。但突然有一天,他不再希望,自己成為六便士的奴隸,他內心的野蠻,一下子釋放出來,離開世俗,去追尋月亮!

最後的斯朱蘭,在追尋月亮的這條道路上,他也許一直在冷嘲熱諷他自己,同時也赤裸裸地傷害着別人。但是沒有辦法,為了追尋夢想,就是要付出,為藝術獻身。他也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為藝術奉獻一生,留下了世人瞻仰的藝術佳作。

我總想着,我該對斯朱蘭持積極評價多一些還是消極評價多一些?

作為個人,我是討厭且看不起他的,一次次地傷害,都是他撇掉責任的一種表現。不管是對把他當成珍寶的朋友,還是一任妻子,一任情人,他總是在享受情慾之後逃脱,打着追求夢想的幌子,去過着自私的生活。

上升到思想層次,我又是欽佩他的,至少在中年,他還能放下一切,去追尋心中的月亮。他可以脱離複雜紛繁的人情世故,可以拋下不值錢的物慾,活出真正的自己。

上帝的磨子轉的很慢,但磨的很細。有的人,遊必有方,有的人,不忘初心。月亮不比六便士好,自己選擇的生活,才能活出想要的模樣!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4

尾聲部分毛姆用大段的文字,描述了一副它心中斯朱蘭的畫:它們是魔鬼,你嚐了會推開某扇不知隱藏着何等靈魂祕密的門扉。這本書我只看了一天,而這一天抵得過許多庸庸碌碌的日常。

引用莎士比亞的一句話,「離羣而索居者,不是野獸,便是神靈。」而斯朱蘭不但完美結合了野獸與神靈兩種靈魂,也逼得我不得不把靈魂再剖析一層,看看它到底長要的是什麼東西。

大眾的理解裏,月亮是熾熱滾燙的理想,六便士隱喻安穩的俗世日程。把這套框架借過來,我懊惱地發現,我既抬頭時看不清月光,又低下頭不甘心撿便士。應試教育將我塑造得如此成功,以至於在21歲時仍只知「優秀」不知談「夢」;但就像金色夢鄉里刺激主人公們的那隻會説話的金魚,素來也有一個聲音朝我叫囂,你就打算這樣了嗎?

即便尚不知道答案,我也由衷感謝與這本書的相遇,一個字一盞燈,只要尚有在夜晚尋找光亮的心,早晚都會撞見我的月亮,不是嗎?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5

40歲的斯特里克蘭特突然放棄了在倫敦擁有的優渥生活,拋棄了自己的妻子兒女,隻身一人跑到巴黎開始了流離失所食不果腹的繪畫生涯,他突然之間再也不在意別人的看法,不在意任何物質世界,像是被魔鬼附身了一般只追求將他所看到的美描繪下來。而斯特里克蘭的太太看似善良單純,卻在自己的丈夫拋棄她後暴露出了只在意他人的看法,窮盡一生追求物質虛榮的本質。

你也許以為這是一部歌頌理想的書,將追求夢想的人襯托得無比高尚,諷刺現實的虛假,但毛姆卻到處反套路,真真實實地呈現了主人公的性格缺陷和現實的殘酷。人性並不分對錯,即便是偉人,一個傳奇的畫家也並不是傳統道德意義上的好人。

而故事的結尾,也絲毫沒有按照傳統的名人傳記將其不幸的死亡一筆帶過,只是着重強調他帶來的精神財富,而是花了大篇幅,通過不同人的視角,拼湊出他從找到自己精神家園到不幸的發生再到死亡的一步步過程,讓讀者慢慢地瞭解了斯特里克蘭特的精神世界。

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刻就是,斯特里克蘭特恩人的妻子布蘭奇背叛了自己的好丈夫只為了和斯特里克蘭特一起生活,但最終卻在被斯特里克蘭特拋棄後自殺了。當作者評論到她的死去時,卻這樣説到:“這並沒有真正影響到除她以外的任何人,最殘忍的是它發生了和幾乎沒發生一樣,世界已然繼續,並沒有誰因為這件事而活的更慘,她的丈夫雖然當時悲傷,但不久後就會走出陰影,而斯特里克蘭特根本不會在乎,至於布蘭奇,無論她帶着怎樣的光明和夢想,死了就跟沒來到世上一樣彷彿一切都很空虛,沒有意義。”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不禁讓我思考了好久,在自殺率高居不下的現代城市,如果我們來過和沒來過一樣,那麼一切到底有什麼意義。

斯特里克蘭特本來是一個長相平凡,個性平凡的銀行家,不善言辭,但卻出乎意料地突然丟下一切,窮困潦倒,隻身去巴黎學畫,已經是四十歲的年紀,而且也並看不出任何繪畫天賦,而當作者以現實質問他時,你有繪畫天賦嗎?即使你有也並不一定能成為一名著名畫家,他説:你真是個傻瓜,我告訴你,我必須畫畫,我身不由己。一個人掉進水裏,無論他遊的好不好,都要奮力掙扎,不然就得淹死。

斯特里克蘭特並不是一個負責的人,甚至可以説是一個毫無遮攔地展現着自己的慾望,極度自私的人,歧視女性,藐視現實,一點都不在乎物質生活的男人。但他唯一可貴的是,他忠於自己的內心,他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而且從未放棄掙扎,即使很少有人認同他的作品,但他也根本不在乎,對於這樣的人,社會也確實拿他沒辦法,但他也因此與整個社會格格不入。

而在遠離西方文明的殖民地小島上,他終於可以被人接受。塔西提島與歐洲本土,一個是標準化,格式化的世界,所有人都要按道德標準生活,即使違背自己的內心,而在殖民地的世界,斯特里克蘭特從未被當做怪人,因為這裏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背景,中國人,土著,白人,環遊世界的水手,見到這裏的第一眼,他就覺得自己像是回到了未曾謀面的家鄉。

他在那裏娶了崇拜他而且不會對他有任何要求的當地女子,有一片可以維持經濟的土地。沒有人再視他為異類,只是把他當做一個不同尋常的人。每天面對碧海藍天作畫,正當你為他舒了一口氣,慶幸他也許可以這樣終老時,被他藐視的現實最終還是找上門來,他得了病,情況越來越糟,在用盡最後的精力完成最後一副奇蹟般令人震撼的壁畫後就悽慘地死去了。而那幅用生命描繪的奇蹟居然被他的妻子根據他的遺囑燒掉了。也許在外界看來很可惜,但站在他的角度,他才不在乎,對於他來説,一生的繪畫並不在於完成,而在於追求的過程。

戲劇性的是,在他死後,他的畫作出名後,他曾經拋棄的夫人也自豪地向傳記作者介紹他的生平,絲毫忘記了過去怎樣痛恨他。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6

“有些人就是生錯了地方。造化弄人,他們被拋到某處,卻惦念着一個隱約朦朧的故鄉。出生地則是異鄉,從小熟悉的綠蔭小巷、曾經玩耍的擁擠鬧市,都只是沿途風景。他們在親友中也許一輩子都落落寡合,對自己唯一熟悉的環境淡然疏離。也許正是這種陌生感促使他跑遍千山萬水尋覓自己永恆的歸宿。也許有某種根深蒂固的返祖欲,促使迷途者返回祖先在鴻蒙初闢時離開的故土。有時一個人偶然來到某地,會有莫名其妙的歸屬感。這就是他尋找的家園,他將融入自己從未見過的環境,與從未謀面的人相伴,似乎生來就和這一切相熟,在這裏他終得安歇。”

“他是終生跋涉的朝聖者,永遠思慕着聖地,那心魔對他毫不留情。有些人渴望真理,為追求真理,他們寧願粉碎自己人生的基石。”

毛姆的筆觸極為細膩,對人物、對環境的描寫相當出彩,很多段落甚至可以當作散文來讀。據説主人公是以高更為原型,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塑造了一個血肉豐滿的形象,主人公特立獨行為自己的追求和理想而不顧一切的勇氣,對惡劣環境的超強耐力和對名利的淡泊,以及對世俗的蔑視和傲然,都極其令人震撼!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7

這是一本很多人都看過的書,“月亮”代表着純潔的理想,“便士”意味着苟且的現實。

故事有這樣一個版本:

一個年近不惑的大叔,做着收入不菲的證券工作,有一個温柔大方的妻子,兩個可愛的孩子,住着另人羨慕的大房子,擁有着較高的社會地位。就那麼突然的有一天,他放棄了這裏的一切一切,帶着家人的數落,旁觀者的責罵和所有人都看不起的作品去遠方追求他的繪畫夢想。他身無分文,窮困潦倒,住在骯髒的孤島,與世隔絕,沒賣出過一副畫,終日疾病纏身,最終痛苦死去,而生平最滿意的作品也被自己一把火燒掉,永世不得相傳,即便最終作品得到了世人的認可,也是他死去很久以後的事了。

還有另外一個版本:

一個懷揣夢想的大叔,終於有一天衝突了世俗的眼光,道德的束縛,帶上畫架去了藝術的國度。在那裏,他彷彿到了夢想的天堂,他全情的投入,心無旁騖的作畫,繪畫帶來的滿足讓他忘記了身體的疼痛,他一刻不願停歇的創作,終於在臨終前完成了此生最滿意的作品,並將它帶到墳墓,實現了靈魂與肉體的真正共存。

前者是從旁觀者的角度,後者是故事的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本人。

其實寫一份書評可以有好多出發點,故事的編排,寫作的技巧,作者的經歷都行,今天我想從思特里克蘭德這個人本身,去思考一些關於人的問題。

很多人並不理解思特里克蘭德的做法,一個男人不應該像他這樣毫無責任感;但更多人會選擇中立,既不贊同,也不反對。討論對錯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我們大部分都是平庸的人,既沒有天賦和勇氣去追夢,又不甘於太過平凡。

那麼什麼是夢想,是一個會刺激你荷爾蒙飆升的詞?是一個會讓你獲得快樂的源泉?還是一個你一直想去又到不了的遠方?我想都不是,書中沒有介紹思特里克蘭德在創作的過程中遇到的痛苦和瓶頸,更加沒有任何説明他有經歷怎樣的掙扎、折磨甚至放棄。但我們都曾有過興趣愛好,健身?讀書?畫畫?彈琴?哪一個堅持過幾十年如一日?最初的興奮都逐漸會被過程中的困苦所消磨,直至放棄。

如果你覺得我在灌雞湯勸大家去追求月亮,你就錯了,我並沒有興趣討論什麼才是夢想,因為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資格去擁有。我也沒有因為讀完這本書而感受到強烈的悲傷或是興奮的衝動,我最感慨的是擁有夢想這件事帶給思特里克蘭德的冷靜和理智,以及對人性的洞察。

思特里克蘭德的智慧

看似冷血的思特里克蘭德早就看穿了人性,妻子的哀怨更多是因為自己的離開使她沒有了生活的依靠,她明明憎恨思特里克蘭德,卻在他成名後在家中掛滿了他的遺作,並與來訪者談笑風生,虛榮心被徹底的滿足。他因為與朋友的妻子私通而害得朋友妻離子散也未曾感到一絲內疚,因為他知道“女人可以原諒男人對她的傷害,但是永遠不能原諒他對她做出的犧牲”,而這位朋友剛好是妥協了他妻子不堪回首的過去,對於妻子而言,他是自己恥辱過去的鮮活證明,她的背叛是早晚的事。

“你同我吵嘴,實際上是因為我根本不在乎你對我的看法。”中間人勸説思特里克蘭德回家的時候,無法忍受其冷漠的態度便氣憤的與其爭吵,帶着世俗所認為的道德,理直氣壯。而思特里克蘭德卻平靜的説出這一句。雖然我們沒有明確的意識到或者我們根本不願承認,我們還是非常重視別人是否看重我們的意見,我們在別人身上是否有影響力,如果我們對一個人的看法受到他的重視,我們就沾沾自喜,如果他對這種意見絲毫不理會,我們就會討厭他。所以當你沉默以對的時候,那些説不喜歡冷暴力而同你不停爭吵的人,真的.是因為TA嘴上説的越在乎才越生氣嗎?

説到這,我停更這麼久也多少與此有關。很長一段時間,我不停的聽取着他人的意見,你年紀不小了,你該成家了,你該好好規劃人生,你該有個普通女生該有的樣子,你也沒有那麼優秀,你......於是我照着他們的説法不斷的修正自己,小心翼翼的學會如何説活,如何閉嘴,寫文章也都是想着怎麼迎合大眾的胃口,怎麼寫一些老少皆宜的“乾貨”,然後我什麼都沒寫出來,然後我也成功的不再知道自己是誰。思特里克蘭德對世俗的冷靜處理態度引起了我的敬畏,其實寫寫字而已嘛,哪有那麼複雜,懂的人看到交流交流最好,不懂的人就算評頭品足也不會對我造成什麼影響,除非是我自己給了他可以影響的機會。抑鬱的人大多是因為想不開這一點吧。

總結

或許一個人如果想體會到生活中的浪漫情調就必須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演員;而要跳出自身之外,則必須能夠對自己的行動抱着一種既超然物外又沉浸於其中的興趣。一直想問上帝一個問題,他是如何看穿了人性後又能對人飽以熱情的。其實生命中會面對很多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人,各有各的正負面,而浪漫的那一面需要你像一個演員一樣忘記劇本以外的不美好,安心投入到角色中才能體會到;而你因此付出的代價又需要你跳出自己,以免過度悲喜;可是太冷靜又會讓你變得很無趣,你必須在跳出自己的同時又對自己的經歷悉心照顧,像看待孩子成長一樣,平和又喜悦。

所以,對於大多數平凡的我們,除了吃飯睡覺沒有不做就會死的事情的我們,如何饒有興趣的活在世俗中才是我們真正需要思考的。

最後以毛姆本人對本書的理解來結束分享吧。“有些人年輕的時候只看到天上的月亮,卻從看不到那六便士。現在我們仍然看到天上的月亮,但我們是站在地上仰望到月光。而且當我們的愛情不是憧憬和幻想的時候,卻發現被月光照耀的現實也是美好的。只是我們談起我們的生活曾有那麼多的快樂,但在當時卻從來都不覺得快樂,那麼最重要的一點:在新的生活裏要懂得讓自己快樂。”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8

《月亮與六便士》小説的開頭是這樣形容斯特里克朗的:他是一個一點也不起眼的人,英國證券交易所的職業經紀人。長相一般,工作水平一般,看起來毫無藝術素養,説話無聊開口冷場。

後來的斯特里克郎在巴黎畫畫,住貧民窟裏的廉價酒店,每天靠牛奶麪包充飢,過得窮困又潦倒。

這兩種極端的生活,我想它既不是是在鼓勵我們勇於追逐月亮,也不是要我們為了六便士而去妥協。而更像是在提醒我們要適當的補缺,保持平衡。

40歲前的人生,他扮演了在他這個社會裏所需要扮演的角色———好父親,好老公,以及職業人。這一切看起來合情合理,平淡無過錯,但卻脱離了自己,顯得遊離,缺少温度。

當他覺悟了之後,發現該為自己而活了,卻是一發不可收拾,拋棄了原來所擁有的種種。也許,最後的斯特里克郎內心是滿足的。但是,他卻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他失去了一切可以失去的東西,傷害了許多原本不該傷害的人。這種決絕讓他自己陷進了跟這個世界的衝突最大化的境地。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經覺得自己是有藝術天賦的。但是,即使是這樣,也不要以為這個世界就都是藝術的。作為一個俗人,生活有很多的時候都不是藝術的,我們要做一些乏味的平凡的事情,讓自己在生活或事業上有保障,再去追求藝術。保持與這個世界步調一致。

作為一本討論度頗高的書,也許書的價值或者説書中故事的價值只是提供給我們一種思考:我們能不能不這樣活,可不可以有另外的一種方式?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9

一名優秀的銀行從業者、體貼的丈夫、慈祥的父親變成而是一個自私、固執、粗魯、邋遢、活在自我世界的、不在意他人的看法的人。 剛剛看到這裏的時候很不能理解他,甚至務必討厭這樣不負責任還口出狂言不講禮的斯特里克蘭。看着他拋棄妻子,看着他又如何傷害對自己最真的朋友,這樣一個未被社會傳統價值觀的人為何能夠取得這麼偉大的成就?心中很不能理解。但是到後面發現他找到的不是自己,而是一個新的靈魂。或許正是因為他的內心不受羈絆不受束縛才能真真正正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已經40歲有工作有孩子家庭,還能去吃決絕為了夢想起航,僅僅是這樣一點就讓我覺得自己會望而卻步。同《一個人的朝聖》那樣,聽從內心的聲音很重要,希望自己可以發現自己,做真正的自己,發掘潛能與才華,不被外界所幹擾,這一點真的還沒有做到。斯特里克蘭太太也不在是之前那温柔、賢惠的女人,藉助“我”的目光,我們看到了她異常悲痛的情緒背後,其實真正擔心的並不是自己的處境,而是“別人的看法”。 兩個完全不一樣的人,確實不適合,也難為你忍受了17年,也應該放手了。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10

在翻開《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之前,就聽過很多關於它的評價。月亮代表的是理想,六便士代表的是現實生活等等。看到“月亮”二字就便我聯想到這本書可能會是浪漫的,美麗的,帶着這種先入為主的想法,實際上翻開一看,着實感到很意外。

這書一點也不浪漫,書中是以一個作家的視角來觀察斯特里克蘭德的,作家和他並沒有很長期的正面接觸,他大部分是通過與斯特里克蘭德接觸過的人對談,從對話中獲知這位偉大的畫家的故事。作家大人雖是想盡力做到客觀,但從他的描述語言中仍然可以感覺得到他的矛盾,一方面是在現實生活和道義觀點上對斯特里克蘭德的不滿,另一方面是對斯特里克蘭德追求理想的敬佩。咱都是理智的人,卻也都想做個瘋狂的人。我的確很難完全認同斯特里克蘭德的行為,因為在道義上他拋家棄子罔顧他人可以説十分自私了,但是,如果用道義世俗來綁架他,又覺得這對他十分不公平。大學畢業那時找工作很迷茫,我跟教授説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樣的工作,教授問我,你有沒有喜歡到就算死也會去做的事?我説沒有,他説,那麼你便不是“不知道喜歡什麼樣的工作”的問題,你喜歡的事,沒有。如果有真正喜歡做的事,那麼就算死也會去做。我想許多人在這個問題上都掙扎過吧。對於斯特里克蘭德來説,畫畫就是他真正的存在的意義。人之所以和其他動物不一樣,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人總是不斷地追尋意義二字。人是追尋意義的動物。因為人才總不滿足於吃喝拉撒,日常生存,總表現得那麼不老實。從大的意義上看,人的短短几十年,也只是時間存在的一個片斷而已,使這一段時間賦予意義,不正是人活着的使命嗎?

另一方面,人們驚訝於斯特里克蘭德在證券行業已經安安穩穩小有成就,他完全可以按照大多數人的生活那樣過下去,可以預見會有一個很不錯的結局。但他相當爽快無情地拋棄了,為了畫畫過上十分窮困潦倒的流浪漢的生活。也許後來因為他成功了他的畫可以賣出天價,人們才開始津津樂道起來。如果他一輩子就默默無聞地死去呢?我還是會敬佩他的勇氣。相對於“拼命追求什麼”的命題而言,我認為“放棄已有的生活”更需要勇氣。因為“追求什麼”讓你顯得像個勇士,而“放棄什麼”卻讓你顯得像個傻瓜。因為如果失敗了,前者的情況人們會説你已盡力過,並沒有什麼可遺憾的;而後者的情況,人們説你真是蠢到家了才會幹這種不值得的蠢事。周圍這種例子比比皆是,甚至在我自己身上也有發生過類似的情況。在這個意義上,斯特里克蘭德是一名偉大的戰士。他對外界的所有不在乎,就是最好的反擊。我聽説毛姆的大學是學哲學的,《月亮與六便士》中夾敍夾議,黑格爾認為近代的標誌之一,是“人”對自我的覺醒,那麼斯特里克蘭德,也許是神指點了他,40歲突然開竅了。可能真的有那麼一種人吧,天生生來帶着使命的,就像蘇格拉底,他説他受神的旨意,到處轉悠拉着人問問題,世人認為他是瘋子,可是他自己説了,哲學家王是出到過洞穴外的人,回到洞穴裏面後,便是世人皆醉我獨醒了。

最後,聽説是以高更為原型寫的書,所以接下來有點想去看看高更了!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11

美是一種隱喻。它如同海里的鹽,藴藏了上千年的礦物質,但卻需要有可能上萬年才會因太陽的自然曝曬而析出在岸邊;倘若出現有心者刻意挖掘,卻只需要幾天就能收穫大量的這些海之精華。

雖然本篇對於美的描述堪稱金句,但也並不是完全正確。他説“美是一種玄妙而奇異的東西,只有靈魂飽受折磨的藝術家才能從混亂的世界中將其提煉出來。”美並不是多麼高深的學問,只需要一點運氣和靈氣就能創造出來。就如兩漢時期那個譜下了旖旎綿邈《鳳求凰》的司馬相如,也並非經歷了艱難苦恨繁霜鬢才學會苦中作樂把生活的艱辛提煉成優美詩句的。好比,一個高明的魔法師,不需要多麼複雜的符咒和法袍,只需要一揮魔杖,輕啟丹脣,詠唱咒語,便會有華麗的魔法從手中綻放。

“當藝術家把美提煉出來之後,這種美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認識的。”美的確需要有緣分的人才能理解。如同宋詞中的用典,一旦理解典故與詞的聯繫讀者便會拍手稱快,稱讚妙筆。但倘若不解其意,便會不得要領,不知所云。

不贊同“要認識美,你必須重複藝術家的痛苦歷程。美是藝術家唱給你聽的音樂,要在你的心裏再次聽到它,你需要知識、敏感和想象力。”就如同我們在欣賞拉斐爾前派的代表作《奧菲利亞》時我們只需要知道她出自於《哈姆雷特》就行了,沒必要知道作者和其餘兩位自稱拉斐爾前派的好兄弟是如何窮困潦倒,被指責繪圖不符合人體結構,也沒必要知道被當成奧菲利亞的模特實際上是三人之一的女友,為了圖畫的真實性穿着睡衣躺在浴缸裏,有一天浴缸下忘了續火,導致可憐的奧菲利亞得了重感冒。

就如錢鍾書所説,我們沒必要知道下蛋的雞長什麼樣。脱離作品本身的創作過程只是一項附加值,我們無法複製出藝術家的心路歷程,自然也無法完全得知他們在創作時的所思所想。“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觀賞者看到的一些細節有時是始作俑者也沒有料到的。因此沒有正規記錄的稗官野史只能當成茶餘飯後的談資,而不該作為評價作品本身的砝碼。

美是一種隱喻,它不會那麼明明白白昭告天下呼天搶地招蜂引蝶,它是含蓄內斂的。正因此它才不會被肆意採擷,懂的人自知其價值無雙。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12

故事中的主人公斯朱蘭確實讓人又愛又恨。他在中年拋妻棄子,説走就走,對家人沒有一絲留念,我們會説他冷漠自私,沒有家庭責任感。

但他的出走是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我們又會為他的勇氣讚揚,一個人選擇離開自己生活了半輩子的地方而去追夢,不管別人的流言蜚語,勇氣可嘉,精神可敬。

他在朋友家生活時卻和女主人陷入戀情,女主人死後他沒有一點遺憾心痛之情,只覺得是女主人自己的錯。我們會覺得他無情,蠻不講理。

他在巴黎漂泊期間遭受的種種苦難,只為追夢,可在鉅作完成後又讓人一把火燒了。他是個古怪的天才。

毛姆筆下的這個主人公,一人兼具了多種性格,為了藝術而放棄家庭,古怪,冷漠自私,冷淡,殘酷粗野,卻又執着追夢,有時讓人敬佩,有時讓人同情可憐,有時讓人恨的咬牙切齒。

而德克這個人物形象,卻是個善良懦弱,温良慷慨,很講義氣,很欣賞別人的才華,畫作平庸,審美力非凡的人。

布藍琪卻是個外表平靜,臉上看不出任何表情,令人難以捉摸的烈性子,她精心料理家庭,她還渴望冒險。

毛姆人物塑造相當成功,看完你不知道該如何評價其中的人物。這其中沒有一個人是特別讓讀者敬佩的,也沒有一個人是特別讓讀者痛恨的。每個人物形象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我想,這正是小説的偉大之處,也更接近現實,比起一些作者單純塑造身上全是優點或全是缺點的人物形象更飽滿和立體。

書中雖主要講斯朱蘭為追求藝術放棄現實的故事,但其中還穿插了德克和一名醫生的故事。

德克在小説中最後帶着巨大的悲痛回到了故鄉,他如果不追畫家的夢,也許會和父親一樣,成為一名木匠,然後娶了隔壁馬鞍匠的女兒,在自己的故鄉安穩地生活着。就不會遇到布藍琪,不會看到自己最愛的女人和自己最欣賞的畫家背叛了自己。他離開了傷心之地,也許經歷過大風大浪後的平靜才是他最終的選擇和歸宿。

書中一名叫亞拉伯罕的醫生,是個外科手術方面的天才,他放棄了可以名利雙收的職業道路,而選擇了自己衷情的一個美麗的城市,他在那裏紮根生活,職務雖然很低,生活很拮据,但他的內心安寧,富足,快樂。

選擇月亮,還是選擇六便士?

這取決於你對人生意義的看法,對社會和個人的要求。

這句話不是我説的,是毛姆説的。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13

故事是這樣的: 一個四十歲的英國中年男人--斯朱蘭,是位沉默寡言的證券經紀人,他與妻子育有一兒一女,生活美滿,是千千萬萬普通人中的一個。

突然有一天,斯朱蘭離家出走去了巴黎,只給自己的妻子留下了一封信,信裏也沒寫自己幹什麼去。斯朱蘭的妻子和別人都認為他有外遇了,所以妻子派“我”去看看究竟。

“我”去了巴黎後卻發現斯朱蘭並沒有什麼外遇,而是獨自一人窮困潦倒地生活着,他的外遇就是他的夢想--成為一名畫家。

當“我”把自己在巴黎看到的情景和斯朱蘭的妻子講述後,她並不相信我説的話,堅持認為身邊流傳的他有外遇的説法。

而五年後,當“我”再一次來到巴黎的時候,從自己的朋友--德克那裏知道了斯朱蘭的近況,他依舊窮困潦倒着,每天畫着自己的畫,晚上到固定的咖啡館喝着咖啡。

"我"的這位朋友德克,自己畫的畫並不好,但在評價別人的畫這一方面卻很有天賦。他在看過斯朱蘭的畫後,對他讚賞有加,堅信斯朱蘭是位偉大的畫家,並在他有困難時經常幫助他。

有一次斯朱蘭發高燒,差點失去了性命。德克央求自己的妻子--布藍琪收留了這位有天賦的畫家,於是,斯朱蘭便在德克家畫畫,養病。後來,他的病也好了,但他的自由與激情也俘獲了布藍琪的心。

斯朱蘭在和布藍琪一起生活了三四個月後,布藍琪便服藥自殺了,德克帶着巨大的悲痛回到了家鄉,但同時他還是很欣賞斯朱蘭的藝術天賦。

47歲的斯朱蘭在法國浪跡多年,最後終於來到了自己夢想中的地方——大溪地。他每天過着艱苦的生活,居無定所,食不果腹,後來有人同情他,幫他娶了一個崇拜自己的土著女人——愛塔。接着他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光就開始了,他每天畫畫,看書,和妻子一起賞景,在這美麗的土地上,他的性格開始變得温和,不自私,不粗暴。

不幸的是,他得了致命的麻風疾病,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他畫出了自己的偉作——在一間房子裏的牆壁上,他畫出了氣勢磅礴,恢弘,性感,奔放的畫作,裏邊融入了他對生命的理解和頓悟。他的眼睛雖然瞎了,但他知道自己對這幅作品很滿意,所以在自己的理想實現後,他請求愛塔在他死後燒掉這座房子。當然最後,這幅畫也不存人間,但他的其他畫都升值了。

故事在這裏就結束了。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14

沒看之前就聽過這句話,滿地都是六便士,他抬頭看到了月亮。以為是書中的某一句話,其實全篇都未提及月亮與六便士。看到一半才知道這是主人公原型是畫家高更,佩服他被心中那股力量牽引着拋家棄子去追求心中真正月亮的想法。看的後面也越來越理解他,前面看的有些討厭,無理的人,也變得可愛,能夠理解了。

這是看的第一本毛姆的書,寫作手法第一次見,新鮮活潑,好似直接講故事的人。後面又好像從別人的視角里講故事。

巧的是今天竟然翻到以前收藏的關於月亮與六便士的話

毛姆 | 月亮 與六便士

在愛情的事上,如果你考慮起自尊心來,那隻能有一個原因:實際上你還是最愛自己。

要是一個女人愛上了你,除非連你的靈魂也叫她佔有了,否則他是不會感到滿足的。

只有詩人同聖徒才能堅信,在瀝青路面上辛勤澆水會培植出百合花來。

我那時還不瞭解人生多麼矛盾,我不知道診治中含有多少做作,高尚中藴藏着多少卑鄙,或者,即使在邪惡裏也找得着美德。

一個人要是跌進水裏,他游泳得好不好是無關緊要的,反正他得掙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

我覺得你很像一個終生跋涉的香客,不停地尋找一座很可能根本不存在的神廟。

我覺得,大多數人都這樣度過平庸的一生好像欠缺點什麼。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了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裏卻有一種強烈的願望,渴望一種更狂妄不羈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種更加保險的生活。

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她抬起頭看到了月光。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15

靈感源自哪裏

大部分人都同意這樣一個觀點,就是靈感源自潛意識,而潛意識來源於人經歷的積累,所以這也是一種經驗主義的説法,每個人都且只從現實取材。藝術家將零零碎碎的概念重新排列組合,用特定的形式表達情感。那麼形式又來源於哪裏呢?也許它是現實中就有的,也許它是根據一定的順序一個一個實驗、對比出來的。

藝術是什麼

最有概括性的説法是,藝術是帶有觀念的形式,按照這個説法,純粹寫實的繪畫、隨意的照片似乎都算不上藝術,而文字到可以算是藝術了。

理想從哪裏來

這個似乎更難回答,可以看看克里斯特蘭德,他的理想似乎是憑空冒出來的,他在四十多歲,上了半年夜校之後就突然迷上了繪畫,並且對其它任何事物都極其冷漠,後來去了塔西提島,再次結婚生子,十分享受那裏的生活,並且創作出了很多不朽的名作。所以理想似乎是憑空冒出來的。但是仔細回味小説,我發現另一個可能性,克里斯特蘭德的理想來源於他的特質,他不怎麼喜歡説話,不怎麼喜歡證券公司的工作,他本身也顯得特別無趣,然而突然有一天,他打破了現在的生活......可以發現,他以前的生活並不如意,並不符合自己,在到了島上之後,他感到十分滿意,所以他適合塔西提島,適合繪畫。

所以不是要你去追逐月亮,而是讓你去認識自己,然後再選擇是月亮還是六便士,如果選擇月亮,又是什麼樣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