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分數的意義教案彙總八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分數的意義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分數的意義教案彙總八篇

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1

  一、説教材

 教材地位:

分數的意義和性質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對分數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掌握了約數和倍數、最大公約數、最小公倍數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關於分數的意義,學生在四年級時,已藉助操作,直觀初步認識了分數的基礎上教學的。要通過教學使學生從感性上升到理性認識。根據出分數的意義,理解單位“1”和分數單位,這是學生系統學習分數的開始,是本單元的重點,它是解答分數四則運算和應用題的重要基礎。

 教學目標:

(1)通過直觀教學和操作等活動引導學生經歷探究分數意義的過程,理解單位“1”的含義,初步掌握分數的概念

(2)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根據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3)體驗學習數學的成功和愉悦,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

分數意義的歸納與單位“1”的理解

教學難點:

把多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看作單位“1”

教學準備:

每小組一張圓形紙片,一條一分米長的線段,6個正方體,8個蘋果圖

 二、 説教法學法

1、教法

“分數的意義”一課,是國小數學概念教學比較抽象,學生較難理解的特點,為能使學生較好地理解掌握這一內容,採用啟發式教學。教學中充分利用直觀演示,遵循概念教學的原則,啟發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解認識,由具體到抽象,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2、學法

古人云:“授人一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一漁,則終身受用無窮”。現代教學認為教學的任務不僅是傳授知識,而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因此,在教學中特別注重加強對學生學法指導。

(1) 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從具體直觀到抽象概括的思維方法,為了使學生建立清晰的分數意義概念,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

(2) 引導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 説教學程序

(一)談話導入,由舊引新

首先,通過激趣談話問學生:把蛋糕分給4個學生,怎樣分大家才滿意?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很快回答是14,然後出示一個不平均分的蛋糕圖,問:這樣的一份能用14表示嗎?兩幅圖進行比較,得出:分數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

(二)探究新知,建構概念分4個環節來探究

1、獨立動手做分數

如果用圖表示14 ,100個人會有100種表示方法,老師為你們每組提供了一些材料,你們能分別表示出它的14 嗎?

本環節充分利用“分數初步認識”中學到的知識,通過對具體、形象的實物圖片的觀察,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

2、動手操作,感知意義

學生分五人一組,每組有一套學具,然後讓學生選一種材料自己動手創造分數,並提出學習要求。學生操作,彙報交流展示學生把不同物體看做一個整體所創造的分數。

本環節在大量感性認識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生眼、口、腦、手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

3、觀察比較、抽象單位“1”

思考:你們能給平均分的對象分分類嗎?

引導生歸納: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都中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叫做單位“1”。

討論:單位“1”為什麼要加引號?它同自然數1的意義一樣嗎?

你能舉例説説我們生活中哪些可以看作單位“1”。

本環節,通過小組討論比較異同,全班交流,全面具體地感知單位“1”,這是理解分數意義的關鍵。

4、抽象概括、歸納分數的意義

(1) 學生嘗試自己歸納分數的意義。

(2) 理解“若干”一詞的意義。

(3) 結合學生髮言,板書分數的意義。

本環節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具體到抽象,逐步深化,理解分數的意義。

 三、分層練習,鞏固深化。

為鞏固所學新知識,設計了基礎練習和拓展練習,貫穿“講練結合,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通過鞏固學生對新知識理解掌握,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引導反思,全課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對自己的學習滿意嗎?請説説自己的感受和體驗。

總之本課教學設計,根據學生認知規律,由直觀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特點進行教學,旨在使學生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建立明確分數意義概念。教學重點放在把一個整體看作單位“1”上,讓學生通過大量實例感知分數意義的基本內涵,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在教學中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使學生對分數意義有較深刻認識。

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2

學習內容:

課本第75—76頁例1及“做一做”第1題。

學習目標:

1、我能通過學習歸納概括出分數的基本性質,並能理解分數基本性質,運用分數基本性質解題

2、我能體會到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繫,感受學習數學知識的價值。

學習重點:

我能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

學習難點:

我能應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

準備3張完全一樣的正方形紙片。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合作探究、檢查獨學

1、小組內檢查獨學部分的題目完成情況,質疑探討,展示動手操作。

2、自學教材75頁內容,思考下面的問題:

(1)通過例1的學習你發現了什麼?

(2)它們的分子分母各是怎麼樣變化的?

(3)根據上面的例子,可以得出什麼規律?

(4)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以及整數除法中商的變化規律,你能説明分數的基本性質嗎?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小組代表展示、彙報

4、總結昇華

5、鞏固練習:完成課本第76頁“做一做”第1題。

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3

一、説教材

《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百分數”中較為重要的教學內容。百分數是在學生學過整數、小數,特別是分數的概念和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百分數實際上是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因此,它同分數有密切的聯繫。百分數在實際中有廣泛的應用,因此在教學時要密切聯繫實際理解百分數的意義,並能正確地運用它解決實際問題。

二、説學情

六年級的學生,大部分年齡在12歲左右,這時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發展較快,所以我們在教學上應加強新舊知識的聯繫,百分數的知識在生活中其實很常見,所以我們不能完全把它作為新知識進行教學,一味的去講,要引導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類推出新知識。這樣既可以複習鞏固前面學過的知識,又有易學生理解、掌握新知識,提高教學效率。

三、説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掌握百分數的讀、寫法以及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

2、過程與方法:通過收集資料等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增強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的意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民主、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中體驗數學的魅力以及學習數學的快樂。

教學重點: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

教學難點: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繫和區別

四、説教學方法

新課標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結合我區“四環節”的教學模式,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我選擇了直觀演示法、合作探究法、鞏固練習法等,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

五、説教學思路

本節課我是這樣安排的,由於本節課與現實生活聯繫密切,首先課前讓學生廣泛收集、整理生活中的百分數,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交流,充分的認識百分數,會讀、寫百分數;然後讓學生結合實例通過小組的討論和總結自己歸納出百分數的意義,並且瞭解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繫和區別。

六、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質疑自探

(二)分組學習,合作交流。

師:看看在你搜集的材料中有百分數嗎?請説來聽聽。

師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關鍵詞,如:

鈣15﹪

納米纖維21.6﹪

師:你知道這個15﹪表示什麼嗎?

(有學生知道就讓他説,若不知道,就説“沒關係,我們先把這個問題記下來,一會兒我們共同研究”。板書問題1:百分數的意義)

師:除了想知道“百分數表示的意義”以外,你們還想知道有關百分數的哪些知識?

此時,教師要肯定學生提出的每個問題,並及時地將這些問題板書在黑板上(如:人們為什麼喜歡百分數?百分數的寫法等)

當學生談不到分數與百分數的區別時,教師便質疑:在這之前,我們已經學過了“分數”,那為什麼還要學習百分數呢?説明百分數肯定有與分數不同的地方!(板書問題4: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

師:好!下面,就讓我們一道帶着這些問題自學教材,看能否從書中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師:通過自學,你明白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問題不明白?請先在四人小組內交流並解決。

(三)精講點撥,鞏固訓練。

點撥一、人們為什麼喜歡百分數?

引導學生從教材中的實例出發去領會——將分母統一為100便於比較的道理。

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84~85頁例1、試一試和練一練,第88頁練習十十四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地讀、寫百分數。

2、使學生經歷百分數意義的探索過程,體會百分數與分數與分數、比的聯繫和區別,積累數學活動經驗,進一步發展數感。

3、使學生能主動參與、積極思考、體會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內容,感受數學知識的發展和知識間的聯繫,產生對數學

求知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地讀、寫百分數。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數信息。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導探究需求

談話引入:學校籃球隊組織投籃練習。李星明等三名隊員的投籃情況如下。

姓名投籃次數投中次數

李星明2516

張小華xxxx

吳力軍3018

提問:根據這張表,你認為哪位同學的投籃練習的成績好一些?為什麼?

二、自主探究,初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1、學生獨立計算三名隊員投中的比率

2、引入百分數

為了便於統計和比較,通常把這些分數用分母是100的分數來表示。

3、揭示百分數意義

提問:表示哪兩個數量比較?表示哪個數量是哪個數量的百分之幾?、呢?

指出:像上面這樣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百分數。百分數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4、介紹百分數的讀、寫方法:教師示範64%的讀寫方法,再讓學生模仿着讀一讀、寫一寫後面的兩個百分數。

三、鞏固練習,加深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1、指導完成“試一試”。

2、做“練一練”第1題,獨立完成後交流思考過程。

3、完成練習十四第1題:先讓學生讀出題中百分數,再説説百分數的具體意義。

4、完成練習十四第2題,

寫出百分數後,讓學生説説看到這些百分數後自己的想法。

5、完成練習十四第3題,

讓學生説説分數與百分數的區別。

6、説説自己的課前收集到的百分數的實際意義。

板書設計:(略)

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5

一、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中,溝通整數除法與分數的聯繫

1. 回顧整數除法的含義。

(1)幼兒園的馬老師把6塊小點心,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得到多少塊?

(2)提問:你是怎麼得到的?

預設:6÷3=2(塊)

2. 回顧分數的意義

二、在解決稍複雜的實際問題中,深化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一)藉助問題解決完成分數意義的深化

1. 把3塊月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分得多少塊?

2. 要求:請你用手中的學具剪一剪、擺一擺,也可以在本上寫一寫、畫一畫。表示出平均每人分得多少塊?

3. 彙報:一邊擺一邊説自己是怎麼得到每人分的塊數的。

(二)鞏固用分數表示商

請小組內交流想法

① 把這桶餅乾平均放在5個保鮮盒中,平均每個保鮮盒放多少kg?

② 馬騰從家到學校走了15分鐘,他平均每分鐘走多少km?

三、在理解分數意義的基礎上,探究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1. 提問:觀察這幾個除法算式,你認為除法與分數有怎樣的關係?

2. 提問:如果用a表示被除數,用b表示除數,這個關係式可以怎樣寫?

3. 提問: a、b可以是任何數,對嗎?

4. 小結:在除法中,0不能做除數,分數中的分母,相當於除法中的除數,所以分母不能是0。

四、綜合應用,鞏固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1. 教材第50頁,“做一做”。

在下面括號裏填上適當的數。

2. 教材第51頁練習十二,第1題。

這些葡萄乾平均裝在2個袋子裏,每袋重多少千克?

平均裝在3個袋子中呢?

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6

學習內容:

教材104頁例1、例2及做一做。

學習目標:

1、 我能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學會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 我能正確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3、 我會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學習重點:

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學習難點:

學會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學習準備:

圓紙片

學習過程:

一、檢查課前學習,導入新課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自學教材104頁例1

(1)我得到的數學信息

(2)求爸爸媽媽一共吃了多少張餅?我寫的算式

(3)我是這樣想的,得出結果

(4)通過解答,我發現

分數加法的含義與整數加法的含義( )

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法時,分母( ),分子( )。

2、小組合作學習例2

仔細觀察,根據問題,寫出算式。

我是這樣想的,得出結果:

從計算中,我發現分數減法含義與整數減法含義( ),計算同分母分數減法時,分母( ),分子( )。

3.小組展示,彙報。

4.觀察例1和例2,我發現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時,分母( ),分子( )。計算的結果不是最簡分數時,應該( )。

5.我能行

完成105頁做一做第一題。

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7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國小 2,學科:數學

2,課時:1課時

3,學生課前準備:

1)、預習教材77、78頁及練習十八的內容。

2)、收集生活中應用到百分數地方的知識。

二、教學課題

教養方面

1)、讓學生感受百分數在生產,工作和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2)、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分析問題的能力,體驗百分數的優點。

教育方面

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能力的應用意識。

發展方面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做到學科與生活聯繫起來。

三、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77、78頁及練習十八的內容。

學情分析

百分數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教學中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教學中要注意加強知識間的聯繫,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通過類比類推理解思路。

根據學生學段的特點,教學中應開放課堂,推廣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策略。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百分數,知道百分數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2)、理解百分數的意義,能正確地讀,寫百分數。

3)、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能力和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熟知百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正確區別百分數與分數的不同意義。

教學方法

教法:創設情境,質疑引導(引用從百度搜索的相關知識)

學法:合作探究,自主交流

教學準備

1)、教學之前用百度在網上搜索“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的相關材料,找到了很多教案作為參考,瞭解到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確定課堂教學形式和方法。

2)、根據課堂教學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國小教學網有關的“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多媒體課件PPT,給生直觀的感受,引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探索。

教學過程

活動一:師生交流,充分感知

師: 同學們課前瞭解並收集了生活中的百分數,現在我們交流一下,好嗎?

生:我在衣服的標籤上找到了棉68.5%,絛綸23.5%,晴綸8%。

生:我在酒瓶的商標上找到了酒精度11.5%。

生:我在牛奶盒上找到含乳量≥60%, 脂肪≥3.5%。

生:我在親親果凍找到“中獎率為100%”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找到了這麼多百分數,雖然沒學過,但都會讀出來,我真佩服你們! 這麼多的百分數,説明了什麼?

生:百分數的用途很廣。

生:百分數很重要,生活中離不開它。

(評析: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出發,使學生充分感知百分數,並創設了平等交流的氛圍, 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同時體會到數學的價值。)

活動二:合作探究,充分感悟

師:老師也收集到了好多百分數,看,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發明的,日本的森林覆蓋率高達65%,但他們一次性筷子全靠進口;我國的森林覆蓋率不到14%,卻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國。

(課前把百分數圈出來,用課件展示)

(在這裏用簡單的兩個百分數,自然地進行了環保教育。)

師:人們這麼喜歡用百分數,你們想知道百分數的哪些知識呢?

生:百分數是什麼樣的數?它到底有什麼用處?

生:百分數和分數有什麼聯繫和區別?哪些地方可以用百分數?

師:同學們説得很好,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些問題。(板書:百分數的意義和 寫法。)

師:小組交流課前收集的百分數的意義。

(學生拿出手中的材料,進行認真的思考、交流,準備彙報)

生:我收集的是:衣服的標籤上找到了棉68.5%,絛綸23.5%,晴綸8%。我的理解是把衣服的成份看作100份,其中棉佔68.5份,所以68.5%表示棉佔衣服成份的68.5%;滌綸佔23.5份,23.5%表示滌綸佔衣服成份的23.5%;晴綸佔8份,23.5%表示晴綸佔衣服成份的8%。

生:我收集的是:太平洋的面積佔海洋總面積的49%,我的理解是把海洋總面積看作100份,其中太平洋的面積佔49份,49%是太平洋麪積與海洋總面積比較的結果。

生:我收集的是:中獎率為100%,我的理解是如果你購買100次,100次都中獎,100%是表示購買次數與中獎次數的比率。

師:從同學們的理解中,你發現了什麼?

生:百分數表示的是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比關係,也就是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師板書)

師:剛才我們通過想一想、比一比、議一議理解體會了百分數的意義,那百分數與我們學過了分數到底有什麼聯繫和區別呢?(小組合作研究討論,並作好記錄)

生:我們組認為它們的意義不同,百分數只能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關係,而分數有時可表示這種關係,有時只表示具體數量。寫法也不同。

生:我們組補充,百分數的分母都是100,容易比較大小,一看就清楚。

生:分母是100的分數不一定是白分數。

(評析:教師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引入,創設了“現實數學”的情境,進一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理解感悟百分數的意義及優點,同時讓學生感覺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生活。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互助合作中得到交流、溝通,碰撞出創造思維的火花,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往能力,不斷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從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活動三:主動應用,拓展昇華

師:通過努力,同學們對百分數的意義理解得相當透徹了,那麼你會寫百分數嗎?會寫請到黑板上寫一個百分數。

(學生有一擁而上,寫出各種各樣的百分數。)

師:同學們寫了這麼多的百分數,你能任選一個説説它的意義嗎?生:我選50%,這節課我舉手4次,老師讓我回答2次,我回答的 機會佔舉手次數的50%。

生:我選96%,第三單元測查我們班及格人數44人,幾個率約佔全班人數45人的96%。

生:我選120%,它的分子比100大,有意思,比如工人一天要生產20個零件,結果完成24個,完成的佔生產任務的120%。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能不能應用百分數的意義,用一句話表達對自己或同學、老師的滿意率?

生:我對自己的滿意率為90%。

生:我對自己的滿意率為95%。對李志的滿意率100%。

生:我對自己的滿意率為95%。對同桌的滿意率50%,對老師的滿意率95%,因為同桌上課時老是吵我,而老師沒有發現。

生:我對老師意率為100%。

分數的意義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在説一説、分一分、畫一畫等活動中體會單位 1的含義,理解分數的意義,學會用分數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2.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悟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這一過程,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在學習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的價值,獲得成功、興趣、愉悦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理解把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看作單位1。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談話: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分數的初步認識,對於分數你已經知道哪些知識?舉例説出分數的各部分名稱,聯繫實際説出分數表示的意義。

談話:對於分數還想了解的知識,進而導入新課。

二、合作探究,構建新知

(一)初步感知。

出示情境圖1船模試航。

教師談話:同學們,請你仔細觀察這幅圖,從圖中你能發現哪些數學

信息?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教師引導學生提出:5只航模平均分給5個同學,每個同學分得的航模數佔總數的幾分之幾?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畫有5只船模的題卡分一分,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後在全班進行交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分組活動時,教師參與到學生的小組學習。然後在全班進行交流。全班交流時,教師適時引領:把5只船模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5份,1份佔這個整體的1/5

在學習1/5的基礎上,老師可以繼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如兩個同學分得的航模數佔總數的幾分之幾,3個同學呢?

(二)深入探究

出示情境圖2航模放飛

談話:同學們,航模要放飛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請你觀察這幅圖,根據圖中的這些信息,你又能提出哪些與分數有關的問題?

學生提出問題,教師適時梳理

如:一小隊每組放飛的飛機架數佔本小隊飛機總數的幾分之幾?二小隊呢?

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擺一擺、分一分,分別解決一小隊每組放飛的飛機架數佔本小隊飛機總數的幾分之幾?二小隊呢?

解決第一個問題:學生分組學習,教師要參與學生的小組活動中。

全班交流時,學生先利用4個飛機模型動手擺一擺,可能會出現1/2、2/4兩個答案。然後全班進行交流、辯析、補充,得出結論。教師適時引領:每份是2架飛機,為什麼説是佔這個整體的1/2呢?

通過擺模型得到第一問題的結論:把4架飛機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2份,每份佔這個整體的1/2

課件演示將4架飛機平均分的過程,並板書結論。

解決第二個問題:先讓學生交流自己的答案;再組織學生動手操作驗證,並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全班交流時,適時點撥:每份是2架飛機,為什麼佔總數的1/3呢?。從而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三)觀察比較

談話:請同學們觀察我們所得到的 分數,你還有什麼疑問嗎?

引導學生質疑:兩個小隊每組放飛的都是2架飛機,為什麼表示出來的分數卻不一樣呢?

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同桌討論,全班交流得到結論。

通過對兩個小隊飛機放飛情況的比較,得到:將一個整體平均分成的份數不一樣,表示出來的分數也不一樣。所以同樣是2架飛機,表示出的分數一個是1/2,一個是1/3。

(四)拓展應用

談話:想一想,還可以把什麼看作一個整體?可以利用老師提供的材料,也可以自己找材料,動手分分看,你能得到哪些分數?是怎樣得到的?

學生動手操作,可以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1張長方形紙片、8根小棒、長1米的繩子),也可以自己找材料,得到不同的分數。

交流:你利用什麼材料,得到一個什麼分數,你是怎樣得到的?

總結: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五)總結概括

談話: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許多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都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

舉例:學生舉例還可以把哪些量看作單位1?並區分單位1與自然數1的不同。

結合操作過程,討論、交流、總結分數的意義。引導學生總結概括分數的意義。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六)看書質疑。

學生閲讀6769頁,質疑問難。教師巡視,解答學生困惑、疑難問題。

三、巧設練習,深化理解

1、自主練習1、2

2、塗色部分能用分數表示嗎?(課件出示)

3、遊戲:取糖果。學生按要求取糖果:盒子裏有11塊糖,取出總數的2/11;取出剩下的1/9;再取出剩下的1/4;如果取出2塊,是取出了剩下的幾分之幾?

獨立完成,進行交流。

教學反思:

創設生動有趣的現實學習情境。通過一些現實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思考、合作、交流、反思等活動。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運用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